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建筑群多针式垂直接地系统
以高压放电理论为基础,以接地系统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研发高导电 CrNi 基 Cu 合金复合耐腐蚀材料,创新垂直接地体的结构设计,研制新型多针式垂直接地系统。实现节约资源(土地、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夹芯复合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芯复合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建筑模板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风力发电机叶片回收的玻璃纤维,高密度聚乙烯,相容剂,第一润滑剂和第一成核剂为原料制成夹芯复合建筑模板的面层;以风力发电机叶片破碎颗粒,聚丙烯,增韧剂,第二润滑剂,阻燃剂,抗氧剂,紫外吸收剂和第二成核剂为原料制成夹芯复合建筑模板的面层;以回收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破碎颗粒与聚丙烯混合得到芯层,以从风力发电机叶片中回收的玻璃纤维填充到聚乙烯中得到面层,热压进行复合成型并控制厚度,即得风力发电机叶片回收材料的夹芯复合建筑模板。本发明所得夹芯复合建筑模板具有质量轻盈、抗变形能力强、高强度、高模量、制备成本低。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应用建筑热环境模拟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公共建筑由于建筑各异,形状特别,热环境设计最初气流组织方案对比对设计方案的确定非常重要,研究团队曾进行十余项(世博国家馆、世博文化中心、光源工程储存环送风均匀性模拟、海航大厦等)建筑热环境模拟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世博地区馆层高9m,空调面积24000m2,层高不算高,但跨度达百余米,研究团队通过顶送和侧送三种方案的热环境、速度场、舒适性指标等的比对后,确定了顶送气流组织方案;下图中还演示了一个地板送风的程控机房室内热环境问题,研究团队利用模拟技术找到了室内不均匀根源,通过送风系统改造解决了热不均匀问题;诸如此类利用模拟技术进行工程问题的有多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公共建筑能源监管与性能提升技术体系
基于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 团队在能耗监管层面确定了建筑能源监测平台能耗拆分模型与指标,构建了公共 建筑能耗监管平台监测分析模型,提出并构建了重庆市典型公共建筑建筑特征信 息库;组织编写“重庆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能耗 管理软件,建立了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指导完 成重庆市公共建筑能源监管平台建设;编制了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重庆市《机关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等标准。 基于数据平台,在既有建筑改造与性能提升层面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 术体系,形成建筑节能量核算机理,建立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等级与评 价体系,研发室内物理环境综合提升集成技术,开发室内环境监测与调控动态响 应装备,实施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综合改善工程示范。开发了 “既有公共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数据库平台软件”;申请了 “一种动态新风系统及多参数调节 控制方法”、“一种基于送风空气品质预警的新风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基 于室内热舒适状态的空调系统启停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一种集中空调节能 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等发明专利;编写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应用一 一以重庆市为例》、《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改造技术指南》等专著;制定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技术规程》、《多 参数室内环境监测仪器》、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办法》等政策 办法、标准等。 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2012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 进步三等奖”与201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并得到课题验收专家组 一致好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少将刘安田教授专家组认为:“研究成果为本市 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具有指导意义,并建议对课题 取得的成果积极组织推广应用”。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四局”)1962年成立于贵州省,2002年局总部搬迁至广东省广州市。全局拥有2万余名员工,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旗下主力公司,中央驻粤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业务涵盖房建、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等领域。从 1991 年起,中建四局连续30年被评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获评“首批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目前,中建四局及下属企业拥有4个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1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个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此外,企业还拥有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装饰、钢结构、建筑幕墙等一级资质,具备勘察设计、投资开发、建筑施工、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能力。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2022-02-2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是世界500强排名13位、 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居上海市百强企业第7位,综合实力位居中建集团前列,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 现代化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中建八局现有二十四家下属单位、五大分局,拥有“国 内、国外”两大市场,国内经营区域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海外经营区域主要 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等41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高端房建、基础设施、地产 开发、投资运营、新兴业务五大板块,持续深耕城市更新、数字建造、智慧运营、 生态环保等建筑行业前沿领域. 中建八局以承建“髙、大、特、精、尖”工程著称于世,形成了机场航站楼、 会议会展、体育场馆、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五大优势领域,是中国获得国家级工程奖项最多的建筑企业,荣获鲁班奖230项、国优工程奖263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 奖28项,且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级工法55项、省部级工法210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10079项、国家科技进步 奖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中建八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深化工作,着力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 与淸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建立了全方位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与重点高校高层年度会晤机制、校企定期互访机制、 院系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大学生实习实践机制等多层次互联互动体系,为促进校企双 方深入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022-02-28
“急物帮”疫情系统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数据智能与服务协同实验室(DISCO Lab)发起并联合湖南大学嵌入式与网络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数据与计算智能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师生,历时十天,从无到有、响应关切,快速开发上线了“急物帮”疫情公益微信小程序,助力社区居民应急生活物资供需和网格化管理。 解决的主要困难:为民众提供物资供应信息,助力防疫工作;搜集物价线索,信息透明公开;线上线下结合,实体虚拟融合。基本功能:结合地理位置收集物资信息,构建周边物资数据库;搜索周边物资信息,规划购买行程;发布物资求助信息,从线上社区中获得反馈。 
湖南大学 2021-04-10
聚合物热电材料
给体片段以氟原子修饰的n型给受体聚合物热电材料,利用聚合物链间的给受体相互作用维持聚合物的电子迁移率,通过引入氟原子增加聚合物的电子亲和性以提高n掺杂效率,两者的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聚合物的n型电导率。通过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塞贝克系数,成功地将n型给受体聚合物的热电性能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引入氟原子的聚合物的n型电导率提升至1.3 S/cm,功率因子提升至4.6 μW/mK2,是目前n型给受体聚合物热电材料的最佳性能。通过对聚合物在掺杂状态下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紫外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证明了氟原子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n掺杂能力。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结果则表明氟原子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在n掺杂状态下的电子迁移率。这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该聚合物的电导率相比没有引入氟原子的聚合物提高了1000倍。此外,掠入射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实验证明了氟原子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的分子排列,提高了聚合物与掺杂剂的混溶性,使聚合物从“局部掺杂”的状态转变为“均匀掺杂”状态,从而维持了掺杂聚合物较高的n型塞贝克系数。
北京大学 2021-04-11
室内污染物分析
研究团队拥有可进行污染物分析的气质联用仪和尘螨分析仪,可对室内 VOC采样柱、灰尘取样等进行 SVOC、VOCs、苯系物、尘螨等过敏原进行分析。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智慧公路物联网系统
智慧公路物联网系统通过在公路广泛部署低成本的集成多种传感器的具有通信功能的智慧无线信标产品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实现车流量、车速、车型的实时精准时空统计,通过设备的广泛部署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精准监测,为智能交通系统高效管理与养护提供交通与环境态势的精准监测、识别和态势预测,为交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持。其次针对公路场景下定位误差较大等问题,采用 GPS 定位、惯性导航与物联网感知设备结合的新型多重组合定位方法,通过车路协同实现车道级的高精定位,优化车辆偏离预警等功能,为车辆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及导航与综合服务功能。最后通过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载终端、路侧多源异构传感器协作环境数据采集、多维度感知融合与超视距全局环境态势构建,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全息实时交通、路况环境感知及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精准环境感知与精准定位。智慧公路物联网系统旨在突破制约高速公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集成应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典型示范应用,提升高速公路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品质,促进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广。 目前,如图 1 所示,技术成果已经研发出第三版样机。样机已经小批量生成并在齐鲁高速、长安大学测试场进行了实际部署测试。此外,项目组正在对第三版样机进行改造升级,全力打造稳定性更强功能更加丰富的第四版样机。 图 1 第一版样机;第二版样机;第三版样机 主要技术指标 1. 节能增收 20% 通过对城市边缘交通环境及流量等数据的智能分析,优化灯光使用场景。该系统在满足车辆日夜间安全行车条件下,工程综合节能可达 20%。 2. 交通流量增加 20% 通过对交通运行安全风险预警及控制策略处理模块将路段监测数据汇总后,根据车流密度、速度、流量、各级风险事件结合其它传感器数据,包括上游主线流量、匝道流量、公路气候数据、环境数据、消防系统数据等,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 构建算法模型,自动制定和优化的控制策略,通过智能预警发布及综合自动管控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和综合自动管控。为管理者实时预警的同时,将预警、诱导信息和控制指令自动发布于上游路段、匝道区段的可变信息标志、可变限速标志、车道线主动发光标志等,对交通流速及交通流量进行有效调控及诱导。综合评估能增加 20% 交通流量。 3. 减少交通事故 30% 任何异常事件报警被触发时,系统同时依据预案自动将异常事件联动灯光预警、可变信息标志、可变限速标志、车道指示标志等自动发布预警给司乘人员,实现对车流车速的动态调控和诱导,增加公路通容量,减少交通拥堵,防止二次事故和连环事故的发生。 实践证明,采用该系统,至少可以降低公路安全事故 30%,同时提高交通流量,进而降低交通污染,均衡交通流平顺性,信息的及时推送,降低驾驶员驾驶紧张感,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性,可以整体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设施安全水平及服务水平。 4. 100% 信息覆盖 全自动监测传感器都可以实现对整条公路的全面信息覆盖。 5. 对接智能网联驾驶 a. 提供智能网联车实时交通图,推荐进场事件和速递协调; b. 告知智能网联车辆风险,实时定位公路中的驾驶风险,将这些风险传达给下游智能网联车辆; c. 为智能网联车提供车道级交通数据,警告即将来到的交通拥堵; d. 识别相关车道的驾驶风险,促使智慧驾驶车辆提前做出反应; e. 为智能网联驾驶提供超视距感知、恶劣天气环境下的精准感知,促进智能网联车早日实现大规模商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138 1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