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高效的图像颜色矫正方法
一、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随着光照颜色的不同(如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波谱不同;室内外不同颜色的灯光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的同样一个场景的图像,其中物体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本成果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消除此外界光源颜色对照片中物体色彩的影响,得到颜色保真的图像(图1)。 本成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内置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中,实现对所拍摄影像的实时颜色矫正;也可以对已有的各种数码影像进行颜色矫正后处理(如内置在数字电视中)。 图1. 技术功能展示。对于给定的色偏图像(左),本方法的颜色矫正结果(右)与真实结果(中)非常接近。 二、特色及先进性: 算法简单,处理效果好。与目前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中普遍采用的颜色矫正(即白平衡)方法(如Grey-world或White-patch方法)相比,计算效率相当,但可以处理空间不均匀光照颜色影响,处理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的改进,得到颜色更为保真的影像。 三、技术指标: (1)处理效果显著优于目前数码设备中普遍采用的技术,颜色保真度比目前常用的Grey-world和White-patch方法平均提高90%以上。 (2)通过算法优化和硬件加速,可以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实时处理。 四、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际场景(如街道、室内)的外界光照颜色复杂多变,本技术可以提供更为高效的影像颜色矫正技术。颜色高保真对于视觉欣赏,以及复杂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如目标识别)均具有重要价值。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高效的图像颜色矫正方法
随着光照颜色的不同(如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波谱不同;室内外不同颜色的灯光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的同样一个场景的图像,其中物体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本成果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消除此外界光源颜色对照片中物体色彩的影响,得到颜色保真的图像。 本成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内置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中,实现对所拍摄影像的实时颜色矫正;也可以对已有的各种数码影像进行颜色矫正后处理(如内置在数字电视中)。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学龄前儿童SID自然矫正训练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SID)在我国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儿童SID检出率为10%~40%,个别地区报道检出率更高。 SID与许多心理问题如学习困难、焦虑、抑郁、自闭症、多动症、原发性遗尿等有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3~6岁是儿童身体急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阶段。感觉统合训练多通过运动的形式实现。 本研究成果根据神经心理的理论,开发出一套学龄前儿童SID自然矫正训练法,将感觉统合训练与适合幼儿身心发育水平的体育游戏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以提高其感觉统合的自然发展。研究成果开发的方法具有适宜、安全、有效、娱乐的特点,能够有效矫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四川大学 2016-05-03
一种矫正功率传感器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矫正功率传感器数据的方法。首先,根据软件运行时间长短来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矫正。运行时间短的程序传感器采集到的功耗数据是趋向性数据,需要进行拟合来进行矫正。运行时间长的程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是逐渐逼近的真实数据,采用基于误差方向的逼近函数进行矫正。通过在K20系列的GPU平台上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解决传感器测量能耗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本方法较准确地获得软件在设备中运行的能耗,为以后的程序能耗优化奠定了基础。
四川大学 2016-10-11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理论
软土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为保证列车的高速、平稳运行,高速铁路对路基的沉降 变形控制要求很严,然而由于没有成熟可靠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理论,致使目前我国已 修建运营的多条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出现沉降变形过大的情况,严重威胁到高速铁路的运 营安全。 本课题组近年来结合铁道部“CFG 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低矮路 堤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和设计方法”和 863 计划项目“高频重载条件下铁路路基不均 匀沉降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多项课题,对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理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软土地基、路基本体及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 系统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尤其是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广泛采用的桩网结构、 桩筏结构,建立了基于 Mindlin-Boussinesq 联合应力的沉降计算方法;针对列车动荷载 长期作用下易产生过大附加变形的软土地基低矮路堤,提出了可考虑高循环动荷载次数 的动力隐式与静力蠕变相结合的长期变形计算方法。 研究成果在多条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应用。 
同济大学 2021-04-13
关于强子结构理论的研究
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点散射截面”。在该方法中,保留了时间无依赖这一要求,但是与PDFs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证明因子化定理来保证。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构造出了一系列便于格点QCD计算的“格点散射截面”,并量子场论框架下严格证明了它们与PDFs之间联系的因子化定理,从而能够利用格点QCD计算得到PDFs。
北京大学 2021-04-11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理论与方法
成果基于对地理现象与规律的“格局→作用→过程”的理解,将其抽象为地理空间模式(聚集、关联与演化模式),并针对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的复杂空间关系、自相关与异质性、优化建模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面向地理现象理解的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理论与方法。 1.发现了地理实体间空间关系描述的层次性与统计规律,建立了拓扑关系层次化描述模型和度量关系统计描述模型,突破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中复杂空间关系精细建模与模式认知的基础问题。 2.发现了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对地理空间模式表现形式影响作用的统计规律,建立了地理空间模式自适应挖掘模型与方法,突破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中地理要素自相关与异质性建模的关键难题。 3.发现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过程中模型有效性、模型性能与模型稳定性间的调和规则,结合博弈论与局部搜索策略,建立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自适应优化模型,提高了挖掘结果质量与稳定性。
中南大学 2023-05-15
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理论与方法
成果基于对地理现象与规律的“格局→作用→过程”的理解,将其抽象为地理空间模式(聚集、关联与演化模式),并针对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的复杂空间关系、自相关与异质性、优化建模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面向地理现象理解的地理空间模式挖掘理论与方法。 1.发现了地理实体间空间关系描述的层次性与统计规律,建立了拓扑关系层次化描述模型和度量关系统计描述模型,突破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中复杂空间关系精细建模与模式认知的基础问题。 2.发现了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对地理空间模式表现形式影响作用的统计规律,建立了地理空间模式自适应挖掘模型与方法,突破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中地理要素自相关与异质性建模的关键难题。 3.发现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过程中模型有效性、模型性能与模型稳定性间的调和规则,结合博弈论与局部搜索策略,建立了地理空间模式挖掘自适应优化模型,提高了挖掘结果质量与稳定性。
中南大学 2023-05-05
视频内容识别理论与方法
本成果为获得省部(或学会)级三等以上奖励的重点纵向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