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红外碳硫仪 1HW型
产品详细介绍  红外碳硫分析仪 1HW型 红外碳硫分析仪 是冶金与机械行业重要的分析仪器之一,可对钢、铁、合金、碳化合物、矿石、水泥、陶瓷、玻璃等固体材料中的碳和硫进行分析。我公司生产的1HW型红外碳硫分析仪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分析技术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测量范围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屏幕显示的图、文及数据的采集、处理等都达到了目前国内先进水平,是诸多行业测定碳、硫两元素理想的分析设备。 红外碳硫分析仪  主要技术参数: 1、 测量范围:   碳:0.0001%-6.0000%(可扩至99.999%) 硫:0.0001%-0.3500%(可扩至99.999%) 2、 准确度及精密度: 准确度:  碳符合ISO9556-94标准 硫符合ISO4935-94标准 精密度:  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95-97标准 3、 分析时间:25-60秒可调,一般在35秒左右 4、 最小读数:0.00001% 5、 电子天平:称量范围:210g 读数精度:0.001g(可选配精度为0.0001g的电子天平) 红外碳硫分析仪  的结构: 本仪器共分五个部分:红外检测部分、高频感应加热部分、电脑、打印机、电子天平等,红外检测装置中有模块电源、电源插座、保险丝和主机板。另有双层屏蔽气体分析室,室内有碳测试室和硫测试室。 红外碳硫分析仪 红外检测原理 CO2、SO2等气体分子在红外光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谱图,当此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CO2或SO2气体后,能产生强烈的光吸收,由于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探测器工作在线性区域内,  当选定某一特定波长并且确定了分析池(吸收池)长度时,由测量光强能换算出混合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这就是红外吸收法能定量测量气体浓度的基本原理。本仪器选定的测量波长:CO2为4.26um,SO2为7.4um。 更多有关红外碳硫仪资料信息可参考这个网站:http://www.nsfcn.com
南京第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1HW型 红外碳硫仪
产品详细介绍  红外碳硫仪主要特点: 1.      品牌电脑,进口品牌电子天平等均保证了操作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2.      不需动力气体,化学试剂,只需使用氧气。 3.      全中文菜单操作,测试软件功能齐全,对任何操作人员均不存在障碍。 4.      拥有自我诊断和保护功能,出现错误自动报警,并可进行远程诊断。 5.      大功率高频电路设计,采用高频功率管,减轻高频燃烧系统的负载,提高使用寿命;可根据客户需求,任意设置碳吸收池、硫池吸收数量,保证了高碳、低碳、高硫、低硫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红外碳硫仪主要技术参数: 1.      测量范围: 碳:0.00001%~99.9999% 硫:0.00001%~99.9999% 2.      测量时间:25~60秒可调 (一般在35秒) 3.      测量精度: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95-97标准 4.      测量准确度:碳:符合ISO9556~94标准 硫:符合ISO4935~94
南京第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全不锈钢真空碳管炉
产品详细介绍 全不锈钢真空碳管炉  产品编号:898435416  ◎产品说明  设备特点:  本电炉为周期作业式,广泛用于功能陶瓷、光学材料、碳复合材料、硬质合金、粉末治金等高温下进行上海烧结处理,也可在充气保护下成型烧结。  技术参数:  1、型号:ZT-20-22   2、 额定功率:20KW   3、 额定温度:2200℃  4、仪表控温精度:正负1℃   5、控温方式:钨铼热电偶+红外衣  6、工作区尺寸:直径80x100mm   7、冷态极限真空度:5x10-3 Pa   8、压升率:2Pa/h   9、电源电压:380V 50Hz 单相  10、充气压力:<0.03Mpa(可充氮气、氩气)   11、发热元件:石墨管(高纯石墨)  结构组成与说明  1、炉体:采用双层水夹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1Gr18N9Ti)抛光。上、下法兰组焊筒形结构,法兰平面开设封闭槽。采用“0”圈真空密封,并设有水冷装置(防止因温度过高“0”圈老化)。开设有抽气、热电偶、红外仪等。  2、炉盖:采用双层水夹层封头结构,设有观察窗,屏蔽锁紧、开启装置,并通水冷。  3、炉底:采用双层水夹层封头结构,设有电极引出装置,支撑平台等,并设有水冷装置。  4、炉架:山型钢及钢板组焊成箱式结构,炉体安装放在箱体内,美观大方。  5、真空系统:又一台K-100扩散泵配冷阱,一台2XZ-8D直联泵、手动高真空蝶阀、真空压力表(Pa)、充气阀、放气阀和真空管路等组成,扩散泵采用金属波纹软管快速接头联接(减缓震动),真空度的测量采用数显复合真空计。  6、控制系统PLC控制:控制系统是由我公司自行开发人机对话操软件,画面显示友好,操作简单,要以炉内工况进行实时监测,软件彩色模拟屏显示,加热升温显示及真空阀门的控制都集成到电脑上操作,现场也可以手动操作,需要电脑操作时,直联由232接口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上启动软件,可检测到各种状态,也可通过485通讯连接到办公室操作,本设备可采纳温度、真空度曲线和烧结时间,方便用户根据历史曲线分析烧结工艺。控温方式为1300℃以下热电偶升温。1000℃-2200℃红外仪表自动控制。压力控制可采用手动及自动方式。控制系统上设有过流、超温及断水等分类报警功能。  7、气路系统:整个系统中设有1个j进气口、1个放气口、可冲气氛。  8、电气控制:采用各种管道阀等相关装置组成,具有断水声光报警自动切断电源能。 
上海晨鑫电炉有限公司 2021-08-23
石墨烯体系单原子缺陷研究进展发表
石墨烯中电子除了自旋这个内秉自由度,还有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自由度。石墨烯中电子的多自由度给石墨烯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单原子缺陷是材料体系中最简单的缺陷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来帮助了解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调控。物理学系何林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发现缺陷可对石墨烯中自旋、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相关的电学性质产生深刻影响。例如,他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首次证实石墨烯中单原子空位缺陷存在局域自旋磁矩,并在原子尺度上实现了对其自旋磁矩调控,实现了三种自旋量子态;观测到石墨烯中单原子缺陷引入的对称性破缺态,并系统地测量了缺陷附近谷极化和谷依赖的自旋极化在实空间的分布情况。 石墨烯中电子的子格赝自旋来自于其六角晶格结构,有A和B两套子格,因此波函数数学形式上类似于自旋。对于电子自旋有很多有意思的可观测物理现象,那么对应石墨烯中的子格赝自旋是否有可观测的物理现象呢?带着这一问题,何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使准粒子在石墨烯手性不同的两个谷之间发生弹性散射,并伴随着子格赝自旋的旋转,在缺陷附近产生一个原子尺度的子格赝自旋涡旋,而赝自旋在涡旋(单原子缺陷)的绕数直接反映了体系的Berry相位(图1)。通常来说,贝利相位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外加磁场,因为磁场可以驱动准粒子沿闭合的轨迹绝热运动,所以这一的结果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层石墨烯Berry相位的方法。何林教授课题组利用STM测量单原子缺陷引起的谷间散射形成的电荷密度波振荡,证明电荷密度波振荡在实空间中增加的额外波前条纹数直接反映了子格赝自旋在涡旋的绕数,从而可直接测量不同层石墨烯的Berry相位。最近的工作中,他们对双层石墨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相关结果推广到多层石墨烯体系。进一步他们还研究了相同和相反绕数的子格赝自旋涡旋的量子干涉。上述结果直接证明了子格赝自旋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物理现象亟待深入研究,也为子格赝自旋物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环氧树脂/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导电以及导热性能,在纳米科学和材科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电容器,传感器,柔性薄膜电路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已经吸引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技术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同步还原与修饰GO,制备了多种环氧/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该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开孔结构,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成型性等优点。通过真空辅助浸渍成型法,制备了高导电的环氧/三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当石墨烯含量为体积分数适当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4×10-2S/m,比纯环氧基体提高了13个数量级。良好导电性能的原因是石墨烯气凝胶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保持了导电网络结构完整性,而且与聚合物基体浸润性良好。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石墨烯体系单原子缺陷研究进展发表
石墨烯中电子除了自旋这个内秉自由度,还有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自由度。石墨烯中电子的多自由度给石墨烯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单原子缺陷是材料体系中最简单的缺陷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来帮助了解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调控。物理学系何林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发现缺陷可对石墨烯中自旋、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相关的电学性质产生深刻影响。例如,他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首次证实石墨烯中单原子空位缺陷存在局域自旋磁矩,并在原子尺度上实现了对其自旋磁矩调控,实现了三种自旋量子态;观测到石墨烯中单原子缺陷引入的对称性破缺态,并系统地测量了缺陷附近谷极化和谷依赖的自旋极化在实空间的分布情况。 石墨烯中电子的子格赝自旋来自于其六角晶格结构,有A和B两套子格,因此波函数数学形式上类似于自旋。对于电子自旋有很多有意思的可观测物理现象,那么对应石墨烯中的子格赝自旋是否有可观测的物理现象呢?带着这一问题,何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使准粒子在石墨烯手性不同的两个谷之间发生弹性散射,并伴随着子格赝自旋的旋转,在缺陷附近产生一个原子尺度的子格赝自旋涡旋,而赝自旋在涡旋(单原子缺陷)的绕数直接反映了体系的Berry相位(图1)。通常来说,贝利相位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外加磁场,因为磁场可以驱动准粒子沿闭合的轨迹绝热运动,所以这一的结果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层石墨烯Berry相位的方法。何林教授课题组利用STM测量单原子缺陷引起的谷间散射形成的电荷密度波振荡,证明电荷密度波振荡在实空间中增加的额外波前条纹数直接反映了子格赝自旋在涡旋的绕数,从而可直接测量不同层石墨烯的Berry相位。最近的工作中,他们对双层石墨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相关结果推广到多层石墨烯体系。进一步他们还研究了相同和相反绕数的子格赝自旋涡旋的量子干涉。上述结果直接证明了子格赝自旋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物理现象亟待深入研究,也为子格赝自旋物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单层石墨烯的绿色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在锂电、超级电容器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国内市场化的石墨烯以多层为主,性能优异的单层石墨烯价格昂贵。本项目开发了一种绿色、低成本、可大规模制备的高性能单层石墨烯技术,工业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低成本、高性能、无污染、应用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创新点:绿色环保、成本低、性能优异、适宜规模化生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微晶石墨深加工及应用技术
天然微晶石墨在电磁屏蔽和吸波、燃料电池、电子、润滑剂、自动化、热辐射防护、原子核反应堆、石墨炸弹、火箭发动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提升天然微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解决目前天然微晶石墨行业由于无序竞争而造成的低价倾售和资源大量浪费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为我国盘活该类矿种,增加有效储量提供技术支撑。本项目已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等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以下成果:确立了制备高纯超细天然微晶石墨的工艺条件和技术参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覆铜石墨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石墨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但是,它低的强度及与金属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与金属成为复合材料时,在金属中的加入量很低,而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严重损坏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目前石墨作为固体润滑剂时,为了保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入量大都很低。本技术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在石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铜膜,使其整体表现为铜的性能,当它与铜形成复合材料时,铜基体形成一个三维连续骨架,石墨处于其中。这一方法使得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可已大为增加,同时使复合材料整体表现为金属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力、耐高温性及导电性,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用前景: 铜石墨复合材料优良的自润滑能力及良好的导电性能,被认为是制造高性能电刷、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小型精密自润滑滑动轴承其它滑动电接触部件的首选材料。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上与供电导线接触的部件,列车运行时,滑板与供电导线处于高速相对滑动之中,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滑板从供电道线上得到所需的电力。受电弓与供电导线之间的滑动摩擦速度等于电力机车的运行速度。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滑板的摩擦及自润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刷是电机中的易损部件,随着电机向大型化、微型化、高转速、高效率发展。要求电刷具有大的集电能力及优良的自润滑能力,以减小电机的尺寸,提高电机效率,使焦耳热引起的升温保持在低水平。机械制造技术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油润滑变得很困难,从而为小型自润滑精密滑动轴承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市场。机车及汽车也对意外情况下缺少润滑油时部件的自润滑能力提出了要求。可见自润滑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石墨烯复合膜片上电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膜片上电感,属于微电子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位于衬底上方的 片上电感采用石墨烯复合膜作为电感线圈材料,石墨烯复合膜由石墨烯层、绝缘介质层、金属导电层依 次叠加组成。其中,石墨烯层和金属导电层共同组成片上电感的导电通道,有利于降低电感电阻值,提 高电感品质因数;绝缘介质层位于石墨烯层与金属导电层之间,对石墨烯层和金属导电层主体进行隔离 以降低金属导电层对石墨烯中电子输运的干扰,使石墨烯提供大动态电感,大幅增加片上电感电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