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利用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激活单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
一种利用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激活单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方法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方法:一、将单过硫酸盐与预处理的水混合;二、调节反应pH值;三、制备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四、投加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五、采用外磁场分离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即完成一种利用铁锰双相掺杂石墨烯激活单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可达85%~96%。本发明可以去除水中残余内分泌干扰物。
四川大学 2016-09-13
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1991年发现的碳纳米管(CNT)以及2004年发现的石墨烯(graphene),分别是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21世纪的战略性材料。 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催化剂和大量制备SWNTs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图1),纯度达70%以上,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达200公斤/年以上)。 采用机械共混及"原位"聚合等方法,使SWNTs有效地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获得了以环氧树脂、ABS及聚氨酯等为基质材料,电导率达0.2 S/cm、导
南开大学 2021-04-14
氧化石墨烯/酞菁纳米棒复合杂化材料用于可见光催化剂还原六价铬
六价铬对人体具有慢性毒害,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主要积聚在人体内的肝、肾和内分泌腺中。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通过光催化可实现六价铬还原为无毒害的三价铬。现有光催化剂多数只能利用紫外光区域,催化性能较低。酞菁在可见光区域具有良好吸收效果,通过利用八甲基取代的酞菁铜纳米棒与氧化石墨烯制备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光催化剂的光谱吸收范围,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同时加快电荷传输,实现在水溶液中高效还原六价铬,在日常太阳光照下两小时内降解97%的水中的六价铬。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石墨炭素检测仪
主要包含石墨炭素物理性能检测仪器及制样设备,如石墨中温导热系数测试仪,真空膨胀仪,动态法弹性模量仪,氧化性测定仪,电阻率测定仪,真密度测定仪,高温抗折仪,抗压抗折试验机,行星式球磨机等。
湘潭市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021-02-01
一种利用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协同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
一种利用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协同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去除效果差,成本高和产生有毒副产物的问题。方法:一、将过硫酸盐与预处理的水混合;二、调节反应pH值;三、制备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四、投加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五、采用外磁场分离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即完成一种利用钴掺杂磁性氧化还原石墨烯协同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可达88%~95%。本发明可以去除水中残余内分泌干扰物。
四川大学 2016-09-13
偏光片缺陷检测系统
偏光片缺陷检测系统用于对切割、研磨、喷码后的偏光片进行外观检查,可检测标记、脏污、气泡、缺角等缺陷,采用轻量化深度学习检测算法,无需手动设计缺陷特征,提高算法设计快速性,满足在线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检测速度3片/秒,精度99.5%。系统包括8K彩色线扫相机、光电传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
醋酸甲地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它主要适用于治疗晚期的、不能手术的、复发的或转移性的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可改善病人的食欲,改善以前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病人的厌食和体重减轻的反应,从而使患者体重增加,在治疗恶性乳房癌中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对绝经期后的有软组织和肺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病人,醋酸甲地孕酮是一个首选的治疗药物。 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放入水中即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混悬液,服用十分方便、吸收也快,生物利用度高,临床实用价值高。国外已有口服品种长期用于临床,并已有产品进口上市,但价格昂贵。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这一剂型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参数: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规格160mg/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片上微型X射线源
X射线广泛应用于健康检查、癌症放疗、安全检查、工业探伤、材料分析等领域。目前,X射线主要是通过热阴极X射线管产生,其主要包括一个热发射阴极和阳极,电子从热阴极发射后被加速,高能电子轰击到阳极并在阳极发生韧致辐射和原子内壳层电子跃迁,从而产生X射线。由于热发射阴极具有体积大、功耗高、开关延迟时间长等特点,热阴极X射线管一般也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高的功耗和较长的开关响应时间。这些问题限制了传统热发射阴极X射线管在很多场景的应用。另一方面,X射线动态成像系统、轻小型X射线医学成像系统、近距离电学X射线放疗设备、便携式X射线检测和分析装置等新型X射线仪器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这些仪器的关键核心部件就是微型X射线源,因此,微型X射线源是一种重要的、需求越来越大的电子元器件。 微型X射线源的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目前已研制成功了基于热发射电子源和纳米材料场发射电子源的小型或微型X射线源。其中,基于热发射电子源的小型X射线源的技术比较成熟,其虽然具有更小巧紧凑的尺寸,但由于仍使用热发射电子源且具有和传统X射线管非常相似的结构,基于热发射电子源的小型X射线源仍具有开关响应时间长的问题,难以应用在移动对象的动态X射线成像等场合。相比于基于热发射电子源的小型X射线源,基于碳纳米管、氧化锌纳米线等纳米材料场发射电子源的微型X射线源具有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更短的开关响应时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微型X射线源技术。然而,目前所有片上的微型X射线源均具有尺寸难以进一步减小、批量制备成本高等问题。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片上微型X射线源。该X射线基于一种新型的微型电子源,可以用微纳加工技术加工得到,因此可以减小尺寸、降低制备成本。同时,该片上微型X射线源具有X射线剂量稳定可控、工作真空要求低、开关响应快、可集成、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可应用于小型便携的各类X射线检测分析和医疗设备。
北京大学 2021-02-01
左金丸胃漂浮片
【项目来源】自主研发项目。 【类    别】中药第5类新药。 【剂    型】片剂。 【处方来源】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由君药黄连和佐药吴茱萸按6:1比例组成,被各版本中国药典收载,为著名中成药。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见上述症状者。 【主要技术指标】左金丸有抗溃疡、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影响胃肠运动的作用。左金丸水提液还能明显抑制幽门结扎术大鼠胃溃疡模型的胃液和胃酸分泌量,与雷尼替丁和生理盐水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P<0.05)。 胃内漂浮给药系统特别适用于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吸收部位在胃或小肠上端的药物、在小肠或结肠环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小肠pH环境下溶解度低或不溶解的药物。 项目目前已完成(1)左金丸抗Hp的有效部位群及其配伍机理;(2)左金丸抗Hp有效部位群的制备工艺;(3)左金丸胃内漂浮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4)左金丸胃漂浮片的制备技术研究;(5)左金丸胃漂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7)左金丸胃漂浮片在家兔体内的胃滞留性和药物释放研究。 左金丸胃漂浮片与现有左金丸制剂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左金丸胃漂浮片为先进的新型给药系统,技术含量高,能显著延长有效成分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延长杀灭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2)左金丸胃漂浮片为有效部位群类新药,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产品质量可控性强。 【推广应用前景】西药胃内漂浮给药系统制备理论和技术都已成熟,国内已有硫酸庆大霉素(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盐酸地尔硫䓬两种胃漂浮制剂上市;国外有Roche公司的左旋多巴胃漂浮片(Madopar-HBS)和卞丝肼胃漂浮胶囊,Hoffmann-LaRoche公司的安定漂浮胶囊(Valrelease)、安定飘浮片(Valium)、抗胃酸飘浮片(Almagate Flotcoat),Ranbaxy公司的环丙沙星胃漂浮片等10余种产品上市。目前尚无中药胃漂浮制剂上市销售,也无专门杀灭胃幽门螺旋杆菌的中药制剂。 目前上市销售的左金丸制剂有丸剂、胶囊和片剂三种剂型,均为普通制剂,本项目左金丸胃漂浮片(或胶囊)与现有左金丸制剂相比,技术含量高,作用机理清楚,产品质量可控性强。 【进展情况】本项目已完成有效部位筛选,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部分药效学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缓释型胃内漂浮片
胃漂浮缓释片(floating tablets)是指制剂口服后能保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溶液密度,而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制剂,是指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设计的漂浮制剂。胃漂浮片制剂能在胃液中保持长时间漂浮状态,不会在胃排空时随着胃内药物一起排至小肠,直至所有负荷剂量药物释放完为止。胃漂浮片能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普通的缓释给药系统,虽然很好地控制了药物从系统中的释放,但是由于有些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太短,即药物具有窄的“吸收窗口”,在通过有效吸收部位时,药物未能完全释放,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会显著提高。因此,将制剂制成胃漂浮缓释制剂,将优化某些普通的缓控释制剂的“吸收窗口”,使药物在胃内缓慢释放,持久的到达吸收部位,逐渐尽可能多的被吸收,长时间的吸收窗口可确保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胃漂浮缓释片作为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特别适用于在胃部和小肠上端吸收的药物。另外,胃漂浮缓释片长时间滞留于胃中,也特别适用于胃肠液中不稳定或不溶的药物以及胃部治疗的药物,不但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更能增加药物在胃中的局部治疗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 图1.片剂溶胀前及溶胀后对比图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