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转印激光刻蚀石墨烯的耐用可降解柔性应变传感器
成果介绍一种高性能石墨烯柔性电子皮肤,该电子皮肤结合了一种具备脱水性的商业化妆品胶体以及可编程的激光刻写石墨烯,在无毒、环保、可大量印刷的制备加工工艺下,具有轻薄、贴合皮肤、可降解、高耐用性的特性,实现了高于500的应变系数、大于75[[[%]]]的拉伸范围以及稳定的电阻变化能力。该柔性表皮压阻式传感器可应用在生命体征监测、人机交互等领域中,目前已经将其初步应用在手势识别之中,并做出了一系列人机交互应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采用绿色环保的新工艺,解决了传统激光刻写石墨烯脆弱的问题,实现了可编程激光刻写石墨烯的耐摩擦性、耐用性改善,且传感器可降解回收利用。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三维分级多孔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分级多孔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产 品,属于石墨烯制备领域,其选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生物质材料为原 材料,将其同时作为固体碳源和氮源以及合成模板,首先经过梯度脱 水处理,再经过碳化和预膨胀处理,与 K2CO3 溶液混合,高温活化处 理后冷冻干燥得到三维分级多孔氮掺杂石墨烯。所得的石墨烯具有大 孔、介孔和微孔的分级孔结构,氮掺杂含量为 2.5~7.5at.%,比表面积 高达 1300m<sup&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热喷印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热喷印头及 其制备方法,采用 ICP 工艺以及 PDMS 填充深沟的表面平坦化工艺, 在硅片衬底上制备主通道、喷墨腔室、进墨通道、喷嘴、喷墨通道; 采用阳极键合工艺,以石墨烯碎片作为中间层,将玻璃基底和硅片衬 底键合。主通道和喷墨腔室通过进墨通道连通,进墨通道深度小于喷 墨腔室深度;喷嘴设置在喷墨腔室底部;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结构微 气泡发生器阵列和碳纳米管温度传感器阵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国防科技大学在石墨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朱梦剑-秦石乔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合作,设计了一种梯度表面能调控的复合型转移媒介,实现了晶圆级超平整石墨烯向半导体衬底的干法贴合与无损释放。
国防科技大学 2022-10-10
天津大学领衔研制出新型有序大孔石墨烯碳质框架材料
有序纳米多孔功能材料,例如微孔的沸石和介孔的二氧化硅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由于其发达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材料密度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吸附、分离、传感器、离子交换、负载催化、药物输送、电磁防护、环境治理、电化学能量存储和转化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天津大学 2023-02-21
直接浸泡反应式的泡沫镍-石墨烯三维多孔电极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浸泡反应式的泡沫镍-石墨烯三维多孔电 极制备方法,包括:将泡沫镍依次采用冰醋酸、丙酮和乙醇进行清洗, 然后将其通过去离子水清洗后晾干放置;制备质量浓度为 0.5mg/mL~ 5mg/mL 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将泡沫镍直接浸泡到其中静置反 应,并且在此浸泡过程中反应温度被控制为 30℃~80℃,浸泡时间为 2 小时~6 小时,由此形成三维多孔结构的泡沫镍-石墨烯产物。通过 本发明,可以仅通过简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氧化石墨烯敏化半导体气敏材料及其特异性检测
氧化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及 P 型半导体性质。通 过氧化石墨烯与 ZnO 纳米片及 SnO2 纳米纤维进行复合,大幅度提升了其对丙酮、 甲醛等特异性气体检测。其敏感性能的提升归因于氧化石墨烯和半导体材料二者 的协同效应。相关研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检测限和选择性较 低的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微孔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286150.3)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微孔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煤沥青和氧化石墨为碳源,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将煤沥青和氧化石墨湿法混合,干燥后再与氢氧化钾干法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内,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加热,制得超级电容器用微孔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采用氢氧化钾同时活化煤沥青和氧化石墨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微孔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所制备的微孔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高比容和高倍率性能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石墨烯/银量子点/氮化镓双向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银量子点/氮化镓双向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是自下而上依次有蓝宝石衬底层或硅衬底层、氮化镓层、银量子点层、石墨烯层,在氮化镓层上还设有侧面电极,在石墨烯层上设有正面电极,所述的氮化镓层厚度为2~10μm;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银量子点/氮化镓双向发光二极管利用银量子点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发光,同时结合石墨烯材料的高透光性、高导电性和氮化镓优异的发光性能,正反偏压下均可发光且波段多样,亮度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磁纺制备石墨烯/聚合物有序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纺制备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磁体旋转产生的交变磁场力作用,拉伸含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液的磁流体射流进行纺丝,整个过程无需高压电作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且制得的纤维有序排列,所得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如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己内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备而成的微纳米纤维具备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以及多孔性等特点,与块体材料的光、热、力、电、磁等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微纳光电子器件、过滤分离、生物传感以及组织工程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42 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