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民办安徽旅游职业学院
安徽旅游职业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安徽省唯一一所旅游类高等院校。学院位于八里河国家AAAAA级风景区。 学院总占地500亩,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师生公寓、餐厅、浴室配套齐全。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园中有景,景中有园,校园对面是县政府重点打造的“五馆一中心”,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校园内篮球场、田径运动场、乒乓球室、文化长廊等文体设施功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有利于学子求知、健体、陶冶情操。 学院坚持“学以致用、健康育人”办学理念和“服务旅游、实践育人”办学特色;以“规模立院、质量兴院、特色强院”为发展战略;坚持以培养有用有为的“准职业人”为目标。学院不断强化“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行理论与实践并重,工学交替,实施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院与省内外近百家旅游机构,四星、五星级酒店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全面、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就业为目标”,积极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乘国家、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东风,学院发展及人才培养就业优势凸显。 学院开设旅游、外语、财经、艺术四个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高铁乘务、导游、旅游英语、旅游日语、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投资与理财等14个专业。各学科带头人都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职称,形成具有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学团队,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文化层次、专业、年龄结构合理。 学院办学以来,导游证、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英语四、六级及会计证通过率在全国及省级统考中均取得全省高职类院校前列的好成绩。 学院教学条件较好,图书资料、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训室、无线发射设备齐全,能保障教学需要。学院已获批成为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 级考试考点。学院师生统一居住在标准化公寓,生活十分方便。学院与当地政府关系融洽,校地关系密切,与当地公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配备了电子监控系统,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有切实保障。
民办安徽旅游职业学院 2021-02-01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于福建省最具经济活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的晋江市,是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由政府主导,五大知名企业(金龙集团、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共同创建,拥有其他同类学校无法比拟的资金实力、校企合作、就业前景等优势。校园占地600亩,在校生将近5000人。校内绿树掩映、花木扶疏,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秉承“明道、励学、笃行”校训,践行“被需值”教育,推进文化育人品牌建设。201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2017年,学校在福建省50所高职高专发展潜力综合排名居民办学校第1位;2016年,学校在福建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全省第2名!学校连续七年招生录取率位居福建省同类院校前茅,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9%,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可。 院系设置: 学院发挥五大股东企业优势,组建5个企业产业学院即安踏时尚设计学院、金龙商学院、艾派文创学院、恒安智能工学院、浔兴建筑工程学院和食品工程学院、素养培育学院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鞋服、物流电商、文化创意、财会、数控、工业机器人、建筑、食品等各类专业25个,其中,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服饰与服装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鞋类设计与工艺等五个专业是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在2017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电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福建省第2名、全国第36名。 学校特色: 1、学院由政府主导,五大知名企业(金龙集团、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共同创建,拥有其他同类学校无法比拟的资金实力、校企合作、就业前景等优势。 2、校园占地600亩,拥有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生宿舍配有空调、洗衣机、实现校园免费WIFI全覆盖,是“省级园林单位”“文明校园”。 3、学院践行被需值教育,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2017年,学校在福建省50所高职高专发展潜力综合排名居民办学校第1位。 4、学院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泉州晋江市区,毗邻八仙山公园、万达广场和宝龙城市广场。 5、学院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多年举办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是福建省唯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民办高校。 6、相约晋江,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晋江举行,2019年开始连续4届国际大体联世界杯、亚洲杯足球赛在晋江举办,我院将连续8年作为国际大体联世界杯、亚洲杯比赛场地,你们将是这些国际赛事的志愿者和参与者。 7、根据泉教高〔2016〕9号文件精神,报读我院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和食品营养与检测,每生每年可享受6000元的学费减免。近三年内在篮球、武术、田径三项体育类省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奖励10000元。 优势专业: 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等)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服饰与服装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鞋类设计与工艺等五个专业是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在2017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电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福建省第2名、全国第36名。 住宿条件: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理念,为学生配备完善的高标准设施,住宿条件非常优越,学生公寓配有、风扇、空调、生活柜、电脑桌、热水器、阳台、宽带接口、独立洗漱间、卫生间等。公寓内还配有洗衣房、开水间及聚会、休息、交流的共享空间。配置泉州第一的全校园免费WIFI覆盖,随时随地畅享网络冲浪的乐趣。 学院拥有中央空调的学生餐厅、“茶吧式”图书馆、“高大上”自助餐厅、咖啡馆、国际标准天然足球场地、室内篮球馆、网球场、标准健身房和银行超市、卫生室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舒心、安全的生活环境。 便利交通: 学院位于晋江市区,交通便利,周边高速公路、高铁、航空一应俱全,离高速出口车程5分钟、离机场10分钟、离高铁站15分钟。学院毗邻八仙山公园、万达广场、五店市和宝龙城市广场,方便学生学习之余休闲娱乐和课外兼职。 校园文化: 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优美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院现有舞蹈社、足球社、习武社、文学社、书法社、动漫社等40余个社团组织,每年的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使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提供了良好机会。 奖助学金: 学院设立多项奖学助学措施,助你轻松上大学。 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金分别为8000元/年和5000元/年。 二、国家助学金为:一等4000元,二等2500元。资助面约占在校生的20%。每年资助面约占在校生的20%。 三、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奖,覆盖面达在校生的30%。 四、优秀新生奖学金:三年内篮球、武术、田径三项体育类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奖励10000元。 五、学院董事会设立100万元的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六、安踏集团、恒安集团等公司在我校设立奖学金,分别为青年才俊奖5000元,一等奖学金3000元,二等奖学金2000元,三等奖学金1000元。 七、晋江市政府奖学金:凡晋江籍高中生在我院就读的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 八、根据泉教高〔2016〕9号文件精神,报读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食品营养与检测三个专业的学生每年补贴学费6000元。 九、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前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也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经核实后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保证每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学校还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全面就业: 学院地处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约占全省经济总量1/4,五个超千亿产业集群,三个超百亿产业集群,101家上市企业,152枚中国驰名商标,46个中国名牌产品)有着区域经济活跃和产业集群密集的优势,毕业生具备优越的就业条件:一是五大股东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使我院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二是学院泉州、晋江、厦门等数万家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三是为了学生参加“专升本”及出国深造提供有利条件,使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创业、升学平台。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9%,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农牧类高职院校。始建于1940年9月,原名为国立青海初级实用职业学校,1955年5月更名为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简称“湟源牧校”。学院200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8月成为国家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21年2月更名为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5月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院占地面积20.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978万平方米。学科建设设立了六系两部分别是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农林科学系、农业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成人教育系、基础部、思政部,目前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80个实训室和家畜繁育改良中心、动物医院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达95个,为各专业大力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设专业达22个,涵盖农林牧渔、电子信息、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六大类。学院现有教职工262人,校内专兼职教师211人,“双师”型教师为153人;校内专兼职教师中教授16人,副高职称59人;博士3人(其中1人为博士后)、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9人;省部级名师2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青海,服务“三农”,盯住“农”字创特色,打品牌,稳规模,争效益的发展定位,实行开放式办学,现已形成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办学新格局。建校80年来,为我省农牧区培养了3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以“创业、求实、奉献”为实质的“湟源牧校精神”。学院先后被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6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现代职业教育明珠。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统招毕业证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占地400余亩,总建筑面积100,000余平方米,在校生6500余人。学院以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一专多能”、“多能多证”、“多证多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学院拥有高学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中5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国家级大师22人,特级大师11人,国家级评委15位,省级大师工作室5个,现有15个专业,3个二级学院。 学院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大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健身房、室内体育馆等完善的文体活动和生活设施。教学仪器等实训设备多年来持续投资累计近亿元,图书36万册。实现了校园网络免费全覆盖,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条件。 学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职教发展之路,定向、订单、冠名、委托培养等多种育人形式并存。已经同国内近百家五星级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高速铁路和知名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建立了人才共育及就业合作关系,为不同专业方向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创业平台,多年来学院就业率达到96%以上。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2021-02-0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8亿元。现有机电工程学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学院、服装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62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3200名。学校各本科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教育学、艺术学)4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37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5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1864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学校设立“志宏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近五年累计资助人数达69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举办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攻读博士学位、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联合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及国际产学研合作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接受国际化教育。逾千名留学生在校接受学历教育或参加非学历项目。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 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1-02-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1958年,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现设有25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在册学生3.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6万余人。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辽宁工大人秉承“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创造了辉煌业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获批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院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成为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现已成为以工为主,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突出,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 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其中阜新校区占地1900亩、葫芦岛校区占地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3座现代化图书馆分布在三个校园,馆藏图书(电子图书)近290万册,各类数据库60余个,中外文期刊16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CA)来源期刊、荷兰(Scopus) 来源期刊、美国EBSCO来源期刊、美国(Ulrichweb)来源期刊,俄罗斯(AJ,VINITI)来源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辽宁工大高举地矿特色旗帜,走特色发展之路,拥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传统学科。建有矿业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含17个授权领域)、会计、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本科重点支持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大力推进“专业+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产生了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2018年,学校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进一步推进“专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 辽宁工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84人,高级职称教师87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5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二级教授26人。1名教师被确定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6名教师被确定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一批教师分别被确定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各类学会与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 辽宁工大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太阳石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先后有80余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广大毕业生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先后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辽宁工大积极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地矿行业发展,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打造国家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1个煤炭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8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 ”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3500余项,24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先后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矿山灾害治理、安全技术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在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结构分析与预测、全球卫星导航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算法、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等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连续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多次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先后举办国际测绘与地球空间信息研讨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技术国际研讨会、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前沿技术高端论坛、第35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2017国际智慧矿山创新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等近百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知名度。 辽宁工大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与阜新、朝阳、营口、铁岭等市签订了市校共建合作协议,与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拥有国家安全培训一级资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一级培训资质和全国煤炭行业经营管理干部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拥有董事会单位120家。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平台,已与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爱尔兰、瑞典、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蒙古、巴基斯坦、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南非、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者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还与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开展“3+2”、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开展“2+2”等学生联合培养项目。2008年我校成为接收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院校,2012年获批教育部 “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资格院校”,2013年成为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辽宁地区考点,2017年获批“丝绸之路”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留学生生源国达35个,建立了涵盖研修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留学培养体系。学校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方针,在稳步提升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层次的同时,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式发展,打造 “留学工大”的教育品牌。 辽宁工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作为首批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创新构建实施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模式,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一节、两月、三类讲座、四项工程、十五项赛事”为框架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作为全国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先后有1000余个学生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资助,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通过“五位一体”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体系,实现专业教师的全参与和对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覆盖。3名本科生先后被授予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个学生科研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学校获批团中央KAB创业俱乐部,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近2000项,1个学生社团被授予全国百佳大学生创业社团,2名学生被授予全国百名大学生创业英雄称号。持续开展以低年级侧重社会观察,高年级侧重专业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项成果、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家级或省级表彰。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学校3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3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多个团支部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和“全国活力团支部”。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等多项荣誉。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辽宁工大以其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多次被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优良学风校”等荣誉称号。建校6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10余名校友先后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有数十名校友当选为国家部委领导、省委书记、省长,有3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一批优秀校友担任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学校位列2017-2018中国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理工类第49位、2015年中国政要排行榜全国第55位、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第51位,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伟大的时代赋予崇高的使命,辽宁工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情怀、创新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中心,以服务辽宁区域和地矿行业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工作主线,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实施特色发展、质量提升、创新驱动、人才强校、文化引领五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2-01
沼气工程系统技术
沼气工程具有解决农村能源和农村及农业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因而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发展。针对农村及农业废弃生物质的特点,我们开发了涵盖了原料预处理、原料输送、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储存、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沼气工程技术。开发了粉碎、固液分离等预处理装备;开发了自混合厌氧发酵罐、全混合厌氧发酵罐、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发酵储气一体化反应器等厌氧发酵装备;开发了氧化铁法脱硫、加压水洗法脱碳等沼气净化提纯装备;开发了沼渣分离、沼液浓缩等后处理装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关于沼气工程的装备和技术体系。应用领域: 农村及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RFID工程技术仿真
针对学习门槛高、教学开展难、实验原理阐述不明等问题,应用仿真技术形象展示系统器件及运行逻辑。
新大陆教育 2022-06-23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两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亲笔题写校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2000人,设有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商贸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个光机电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并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 学校占地1098亩,校舍面积26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100多万元,建有机械原理、高频电路、程序设计、数控仿真、渲染平台、手动绘画、会计模拟等实验室和数控、材料成型、金加工等实训车间共计96个,多媒体教室120个,语音教室4个,省内外实习基地97个;馆藏纸质图书8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电子期刊5600多种,纸质中外文期刊420种,各类报纸60种,可利用电子文献数据库30个;建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篮、排球场20个,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齐全,各类设施完备,能举办多种单向省级体育比赛;有食堂5个、浴场2个,4人间、6人间学生宿舍楼18幢,宿舍内装有空调,网线全通,无线网全覆盖,校内有商业街,学习生活便捷。 学校专任教师54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0人,副教授112人,博士、硕士共271人;其中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为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担任重点高校硕士生导师, 20人在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 学校拥有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基金,比例占学生总数30%以上。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人;国家助学金平均3000元/年/人。学校奖学金包括一等奖学金2000元/学年/人,二等奖学金1500元/学年/人,三等奖学金1000元/学年/人;还设有“活力+实力”班级、文达杰出青年、创新创业奖、社会工作奖、优秀毕业生奖、大学生竞赛奖等等。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形式完成大学学业。 二、办学特色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建立了以信息学科为支撑、工科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汽车服务工程、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商务英语、财务管理、土木工程、风景园林、表演、播音与主持、审计学、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物流管理、网络工程等33个本科专业及23个专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近70%。建立了以信息学科为支撑、工学专业为主体,工、管、艺、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学校紧紧依托省机械、软件、电子、模具等行业协会及其相关企业,组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有安徽应流集团、美的家电、长城制冷、昌河汽车、红星机械、奥迪斯电梯等60多家大中型企业加盟,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每年举行1次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并组织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等。 5年来,学校教师先后为合肥瑞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皖信信息工程公司等8家企业解决了10多项技术难题,与安徽应流集团、合肥科振实业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6项。2013年与安徽中鼎集团共建并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得国家财政专项经费200万元。 同时,学校与美国佛罗里达技术学院、布卢姆菲尔德学院,韩国汉拿大学、顺天香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三)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选配“双师型”教师的同时,实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把许多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放到实验室、实训车间去上,有的放到企业去上,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做。同时,创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侧重应用能力考核,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方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办学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2005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确定学校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划拨3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基地建设。 ——2008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2008—201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1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 ——2011-2012年,学校在前3年连续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又连续2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我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了“三高”特点,一是就业率高,一直保持在98%以上;二是专业对口率高,达到70%以上;三是工资薪酬高,生均年收入高于同层次院校毕业生20%以上。 ——2012年,学校荣获“合肥市花园单位”称号。 ——2013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教育基地一个(与中鼎集团共建),获得财政专项经费200万元。 ——2010-2013年,学校连续4年评为安徽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 ——2013年,学校在申报安徽省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和高校质量工程项目中成果丰硕,共获批省教育振兴计划项目4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1项,大学生创业项目20项,获省级项目经费617万元。 ——2013年,学校谢春贵理事长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代表出席了全省表彰大会。 — —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创建于1994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地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校园占地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一所园林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生态公园式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艺、文、管、经、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高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80%,在校生10000余人。各类实验室150个,馆藏图书100余万册。学校以创建“文明、向上、和谐、平安、绿色”校园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服务学生的指导思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保持了建校以来重大事故零记录,连续七年被陕西省高教工委、陕西省综治委、陕西省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的荣誉称号。 季羡林国学院 学校设有全国唯一的季羡林国学院。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十分重视大国学思想的传播,亲自授权吕明董事长创办季羡林国学院。目前设立季羡林纪念馆、学术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通史研究所、出版社、国服研究所、国画研究所、国医研究所、黑陶研究所等,被陕西省命名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季羡林国学院的设立,实现了季老弘扬56个民族大国学思想和国学源于民间、运用民间的夙愿,丰富了办学内涵,让伟大的国学思想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教育圣地。 办学特色 学校按照“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开设6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时尚设计、建筑设计、人工智能、金融财经、医药护理、教育、航空服务、轨道交通等行业。突出工艺文相结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目前在全国“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大潮中,奋力争创一流特色院校。 国际合作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国外合作名校定期选派教授专家来我校授课,为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开通了绿色通道。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学历提升,帮助学子实现“专科进本科出、本科进硕博毕业”的梦想。尤其是“3+1”的本科创新教学模式,使众多专科学生实现了本科梦想。学生还可选择“2+2”、“3+2”、“4+2”等学习模式助学子获得国际知名大学毕业证书(教育部认证),不仅提高学历层次而且为学生涉外就业铺平了道路。 就业之路 学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逐年提高,连年高达97%以上。为提高就业力,我校先后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共同培养协议。与国内外上千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订制培养”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分布于陕西、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及韩国、泰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或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者。 奖助贷政策 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2500-3500元/年。 学校奖学金 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对于优秀学生、学生干部、获奖学生等,给予1000-15000元/人。 企业奖学金 企业奖学金由校企合作单位资助,资助金额2000-5000 元/人。 勤工助学 学校设立行政、图书馆、实验室等勤工助学岗位,补助500-1500元/月/人。 镐京集团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补助3000-5000元/月/人。 助学贷款 家庭贫困的考生可向生源地申请助学贷款8000元/年。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8 119 120
  • ...
  • 879 8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