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院校概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原名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始建于1964年,隶属于安徽省粮食局。2007年5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安徽商贸工程技师学院。2012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由此步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粮食命名、行业主管的高等院校。学院位于合肥市高教基地,占地340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学院位于合肥市高教基地,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222人,高级职称39人,“双师型”教师60人。自办学以来,学院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各层次专业人才。 【学院荣誉】 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学院系省直文明单位、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教学方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性和省级多种奖项。 【实验实训】 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有中央投资的计算机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等10个实训中心共70个实验实训室,并设有隶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技能鉴定所,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习和技能鉴定的需要。图书馆藏书20万余册,期刊200多种。 【专业建设与特色】 学院开设粮食工程系、食品生物系、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和基础学科部,建有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共设有粮食工程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28个专业。 粮食工程、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涉粮专业是我院的重点特色专业,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属独有,主要为粮食保管企业、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学院成功承办第四届安徽省、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国赛优秀组织奖,选手获国赛学生组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并包揽省赛学生组全部奖项。 【校企合作】 学院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和粮食类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优势,以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可概括为“努力打造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职教集团两个平台,探索实施实习基地式、双向基地式、引企入校式、送教入企式、共同培养式、工学交替式、合作研发式等七种模式”。 学院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至今,学院已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签约校企联合办学订单班(青松班)。 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 【招生就业】 学院招生类别分为三年制高职(专科)、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专三个层次。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录取率节节高升。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认真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201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82%。 【校园文化】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技术节、大专辩论赛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强化教育效果,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厚德明理、精技砺能”的校训,“尚师、尚学、尚品、尚业”的校风。学院现有学科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24个。 科研兴校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和在市级以上交流获奖的论文论著达400余篇。近四年,成功申报省级以上项目41项,两项荣获省级重点课题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123篇,成果逐年增加。 【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的传统优势,与省内外数十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聘用行业精英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贯彻“立足粮食行业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承担了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为主的各类工种考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率为92%。年均开展各层次培训400余人次。 学院重视发挥全国中小学院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定期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宣传活动。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内抓质量夯基础、外立形象树品牌,坚持内涵建设与规模发展并重,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开放性强、与粮食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创始于1989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艺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学校秉承“厚德崇信 博学尚技”的校训,以打造花园式校园为目标,以培养二十一世纪多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宗旨,全力培养和输送目前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建校以来,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软硬件设施、后勤服务、校园环境、学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靠职教园区,南倚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北邻郑州中原西路景观大道,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学府。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学校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5%。学校设三院四系二部:即信息学院、财经学院、国际学院、艺术系、管理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部、附属中专部。学校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中心、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室、汽车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环境艺术实训室、舞蹈排练厅、钢琴室、表演室、会计模拟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导游实训室、画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各种学习、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物通时空网络科技开发公司、河南华企云航计算机科技公司等知名高校教授、企业专家来我校做学术报告,基本上做到天天有讲座,周周有报告;具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国际教育接轨;学校与省内外数百家用人单位战略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大学生创业协会,为勇于创业的学子提供实践场所和政策支持,形成了就业、升学、创业一站式办学服务模式。我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校是河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师修理营一分队并开有军事课,我校是国际混元联合会郑州分会混元太极培训基地,并开有混元太极课。兴办学生高兴,企业满意,家长放心,政府支持,教工幸福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西新区,紧邻郑州高铁西站,西靠职教园区,南倚郑西高铁,北邻中原西路景观大道,东接绕城高速中原西路站,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丰富。 ◎ 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聘请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院校教授来我校任教,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选聘河南浪潮通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河南广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郑州日产、南京常兴音乐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河南五建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工程师来我校任教,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 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式培养 我校目前已开设浪潮、广发财务、智慧云(银行方向)、阿里巴巴、富士康、比尔软件、普软软件订单班、联通支付、吉利帝豪、郑州宇通订单班,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合作企业知名工程师、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企业助学金、创业基金,学生入学可签订就业协议书,学生毕业后确保年薪达到4-9万元。 ◎ 就业渠道广阔 郑州位居中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城市,2012年郑州已被国务院批准纳入中原经济区(CPER)建设,郑州建设的大框架已经拉开,郑东新区、郑西新区、郑州航空港区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每年举行春、秋两次大型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 ◎ 国际性的办学理念 2013年我校已加入世界大学校长成员校,校长陶保富博士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日本横滨、泰国曼谷、台湾高雄参加世界大学校长成员校会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学校已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管理学院、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美国浸会大学、泰国博仁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签订留学生交换协议,建立留学生交换平台。 ◎ 继续深造便利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学生报考专升本具有专业优势。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聘请名师为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和就业选拔考试提供专业辅导,学生还可以迈出国门到国外深造学习。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创办的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开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此基础上,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学院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安石路69号,是南昌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所高职学院。学院东沿抚河公园,南临象湖公园,西靠洪城大市场,北望名楼滕王阁,是一所环境优美的景观园林式文明院校。学习之余,一出校门,从东、北、西三方向就可步入都市生活区,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办学理念先进。学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融合为手段,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放融合”就是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市场有机相融、证书与行业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结合。“工、商融通”就是充分发掘学院教育资源,以辅修专业、开通识课等形式培养“就业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全国著名高等教育评估专家胡显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为学院题名题词。办学条件优越。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有全省最先进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学系统,拥有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1个,教育厅、财政厅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建有20多个仿真实训室和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体验中心。让学生不出校园,即能体验职场氛围,熟悉职场过程、学习职场技能,适应职场岗位需要。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70多人。专业门类齐全。学院设有信息工程分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会计分院、人文艺术体育分院、电子商务分院六个专业学院。专业门类以工科类为主,兼有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类共35个专业。几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1个,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6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中上水平,就业质量名列全省前列。学院秉承“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校训,弘扬“自强、求知、有为”的校风,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需要为原则,搭建多条“通本”通道。学院正以优质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毕业生安置,为建设“综合性、特色化、高水平、开放融合式”现代高等职业学院而不断努力。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办学二十余年来,学院先后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管理示范院校、高职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均对学院进行过专题采访,《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也多次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报道。 一、注重基础建设,打造现代校园 学院建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83亩,校舍面积18.87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栋教学楼、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科研楼、图书馆、行政楼、航空航天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10栋学生公寓及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运动场等完备的标准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一卡通、免费WIFI全覆盖、无盲点电子监控、公寓门禁数字化系统及热泵热水系统等应用提高了校园的现代化水平。 二、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专业特色 学院始终遵循“强基础、创特色、求质量、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发展和优化专业体系,现有航空工程系、装备制造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系、艺术设计系和医学系7个系,开设了49个热门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依据河北省高校专业结构的布局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增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等服务于航空产业的专业群,错位发展、补充短板,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工程专业特色。 三、突出技能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以综合工作任务体系为标志的教学大纲,注重技能培养,真正建立起实训随课堂,实战随任务,实习随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毕业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实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1人,兼任教师84人,生师比17.83:1,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在专职教师中占比32.19%,硕士以上学位占比37.89%。多年来,学院除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外,还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自培计划,在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方面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教练型”、“工匠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并吸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从而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家及省级各类赛事中均取得了骄人成绩。 五、开辟实践基地,推动科研创新 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与127家企业开展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合作,与17家企业或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0多家,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0余个。自建通用航空机场一座,在运营飞机7架,其中4架运5B、2架塞斯纳172、1架罗宾逊R44。近5年来,我院积极承担地方科研任务,依托于“河北蓝天航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河北吉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石家庄亚光速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育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以及无人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等科技项目进入转化阶段,“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汽车防亏电保护器”、“智能电瓶隔离器”等专利实施了产业化。我院还开展了军民融合的科研项目,直升机飞行员头盔、战斗机战时应急降落灯光系统等的创新研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项目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 六、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 学院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大格局,应时顺势,开门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格鲁吉亚、波黑、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层互访、教学教研、教师进修、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借力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方面发力,与国家图书馆的握手、与中国民航大学的联姻、与首都机场首航未来、北京安控科技、北京欣天鹅航空装备科技、天津博翰等的深度交流,均促进了双方的共赢、共享、协调发展。建校20年来,我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培训、继续教育、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了1.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繁荣校园文化,搭建育人平台 学院着力打造“重责任、敢创新”的文化精神,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运动会、红歌赛、辩论赛及篮球赛等活动持续开展。学生社团异彩纷呈,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创业协会、无人机俱乐部、电子竞技协会、动漫社等30多个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为广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平台。我院学子也是各级各类赛事的常客,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河北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摄影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还依托“育卓众创空间”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大讲堂、双创大赛、项目路演和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讲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载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院怀抱教育报国、航空报国的梦想,以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北航空学院为契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创造新的辉煌。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核准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设有南宁、平果两个校区。规划用地1000 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南宁校区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平果校区坐落在广西平果县大学城,离南宁市40分钟动车。校园碧草蓝天、花团锦簇,亭台点缀、雕塑点睛,文化雨露、润物无声,是学习、工作、生活的理想场所。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目前设有建筑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公共基础课教学部、思政课教学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7个教学单位和16个党政管理部门。开设有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建筑设计、汽车营销与服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空中乘务等30多个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个专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人数6000多人,专任教师数300多人,初步形成"教授百人团"、"名师一百讲"等品牌。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建有六大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60多间(个),校外教师专业实践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50多个,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学院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拥有价值近亿元的高精尖特实的教学仪器设备,还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初步实现数字校园。 学院锐意进行教学改革,重视科研科技研究。近年来取得专利、咨询报告等科技服务地方特色成果100多项,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0多项。 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三大办学特色与优势。一是办学定位特色优势,学院根植百色,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区域内应用工程发展齐跑者、助跑者与领跑者;二是产教融合特色优势,紧跟产业、行业办学,产业专业匹配度高;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优势,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十共两覆盖"模式。最近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广西高校和百色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自治区 "森林校园"、自治区"美丽校园先锋先行"、最具专业特色高职学院、创平果教育品牌突出贡献单位等30多项荣誉。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高。近3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社会第三方对学院学生评价较高,认为学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工作作风踏实,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符合要求,绝大多数毕业后很快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种竞赛,先后获奖20多项200多人次。 目前,学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设置工程类应用型本科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坚持"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培育优秀工程人才" 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博学,至材健行" 的校训,践行"团结奋进,务真求实,科学严谨,勇于创新" 的校风,按照本科学校设置条件,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于1986年开始办学,2018年3月接受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新设本科院校实地考察评估。 学校现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毗邻高铁晋江站,正着力打造成满足8000名学生学习实训和生活需要的生态型示范校园;泉州产学研园区地处泉州市中心(客运中心站旁),是引企入校、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创业孵化的品牌园区;金井校区是学校的发祥地,主要作为教学工厂建设基地,从而形成“主体坐晋江、窗口设泉州、辐射八闽、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学校以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为主,辅以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制专科教育,同时开展多种实用技术培训。现有在校生5080人、教职工400余人,开设11个教学单位,其中有8个二级学院,以汽车、机械、建筑、数字媒体等工科专业为主,电商、物流、旅游等商科专业为辅。建有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275个,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并设立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中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产教深度融合的附属机构。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295人;还拥有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校以“产业伙伴型大学” 作为办学定位,以“创业者的摇篮”作为育人定位,积极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双证书培养,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着力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有省级服务行业特色专业群1个、示范专业3个、精品专业2个、精品课程5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承担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国家教学资源库5个专业7门课程的建设;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省级实训基地3个;建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28项、横向课题80项,获得国家专利33项,教师出版教材101部、发表论文522篇。学生培养卓有成效,在各项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体育赛事中成绩斐然,荣获省级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全国3D设计龙鼎奖一等奖、省“挑战杯”大赛金奖等各类技能大赛奖项418项,荣获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晋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学校社会声誉良好,是福建省首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在同类院校中于2006年、2015年两次率先通过福建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轮评估,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在福建省2015年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评估中获得第一名,是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蝉联省大学生就业先进集体(就业率95%以上),办学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办学31年来,已培养出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八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一批创业成功的校友,分布在省内外众多行业。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一、学校概况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高等学校。学院位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古河东的运城市,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滨水而立,湖光水色,林荫幽径,白鹭翩飞,天际辽阔,是一座典型的亲水护绿、美丽灵动的生态人文校园。学院秉承“做学合一,厚实融通”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学生未来为本,以教育品质为根,以人格素养为重,以技术传创为主”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文、职业、技能“三大素养”培育体系,立足运城、服务山西、面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乃至全国,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坚定朝着开放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大学目标迈进。学院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95个,校外实训基地164个,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投资2亿多元洋溢着科学人文气息的现代一流开放式图书馆建筑,环窗望水,视野空阔,内藏纸质图书58.12万册,是一个经典的湖景读书圣地。学院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一座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近120亩、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大型现代化矿井技术装备水平的教学矿井,为国内首创。该基地已申报国家专利19项,并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和院校的技能大赛基地,2016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中国规模最大的教学矿井”称号。近五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49个,其中国家级奖项41个。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63项;获得专利133项,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96部,发表论文784篇,核心刊物发表49篇。二、资助政策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可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业务在生源地教育局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请助学贷款8000元/年。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助学金:国家助学金3300元/年。专项奖学金:学院每年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各类优秀的学生,如在学习、竞赛、社会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具体金额依奖项而定。勤工助学:学院设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三、学院所获荣誉2015年在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8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列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有教育部批准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四、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35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81人,占比51.13%;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33人(其中正高49人),占比37.57%;“双师型”教师200人,占比56.50%;兼职教师1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42%。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
学院占地面积578亩,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教职工941人,全日制在校生10313人,年社会培训超万人次。根据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交通装备、光电信息、旅游、物流等支柱、优势产业的需求,学院设立了汽车、工程、轨道交通、食品、信息、旅游、商贸、国际交流、培训等九个分院,46个专业,面向全国22个省招生。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针,确立了“立德为先、强能为本、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练出以“铸诚精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院遵循市场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办学模式。探索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使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融为一体,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产业、企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2%,就业工作跨入全国高等院校50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14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29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3%。学院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首席技师”3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4人。等一批知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外聘行业企业一线“能工巧匠”124人做兼职教师。 学院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各专业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生物技术及应用、数控技术、软件技术、旅游管理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为龙头、省级示范专业和院市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支撑的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群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和教指委精品课程33门。 学院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现有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近三年获国家专利102项;各级各类横纵向课题立项315项,发表论文836篇,其中核心期刊93篇,科研成果获奖107项。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1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实验、实训、实习,并全部通过了ISO9000:2000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院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58个,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100%。 学院是国家机电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师资培训单位,是吉林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是长春市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现有德国奥迪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外语等级考点、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国际、国内培训认证机构,可进行8大类、58个项目的培训和认证,每年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超万人次,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2%。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多所院校合作,开展赴国外交换留学、插班留学、专升本、实习、研修等多个国际交流项目,为各专业学生搭建起赴海外学习和就业的高层次平台。同时,还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语言学习和学历教育的留学生。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就业50强”、“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长春市人民满意学校”等称号。2007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评价。2010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学院视察指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Yangzhou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 学校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晚清新式学堂,先后与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学校和1个研究所合并办学。2025年6月11日教育部同意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基础设立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由江苏省领导和管理。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原苏州市职业大学)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入选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首批职业大学之一,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原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四校整合,组建新的苏州市职业大学;2014年挂牌成立苏州开放大学。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勇、忠、信”校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苏州、扎根苏州,坚持“与产业共生、与企业共进、与城市共发展”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科教融汇为驱动,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所需的高适应、高复合、善创新、高成长的高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与苏州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现设有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2个专业,含职教本科专业6个。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800余人,含职教本科学生700人。专任教师853名,其中正高职称55名,副高以上职称352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89.3%。现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879 8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