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简称为“龙生职”),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特色的省级骨干高职建设优秀院校,是我国北方唯——所生态环保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 2004年4月成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 1953 年9月的原林业部所属的“东北森林工业实验学校”,以后更名为“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黑龙江林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带岭林业干部学校”、“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具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无论学校如何变迁,但是学校始终坚持面向林业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2009 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通过了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评审,于2014年通过验收并被评为省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优秀院校。目前,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园林类、环保类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在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籍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就业创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和省教育厅、省森工总局的表彰,已为生态建设行业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干部 7 万余名,被誉为“绿色人才的摇篮”和“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坐落于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的北方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总占地面积 23.5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3.67万平方米。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310余个,其中校内有园林、环保、药物、物流、汽车检修、酒店管理、电商、航空服务、无人机等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49个,语音室、微机室和各种现代化实验室 60 多个,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浴池、综合楼等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生态气息浓厚,人文关怀突出,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511人,其中专任教师241名。在专任教师中,其中正高41名,副高83名,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4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32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4.77% ;“双师型”教师 194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0.49%。 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新秀1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精品课6门。有在校生5500余名,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大的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生态工程系、环境保护系、生物技术系、工程技术系、经济贸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机电信息工程系、思政部、军体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林业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技术(高尔夫球场管理方向)、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与加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方向)、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森林食品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老年服务与管理(旅居养老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高级家政管理方向)、建筑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雕刻艺术方向)、工程测量技术、会计、市场营销、金融管理、连锁与经营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森林生态旅游方向)、学前教育、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商运营方向)、无人机应用技术等 50 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以生态环保类专业为特色,以应用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开展校企(校)合作和订单培养,与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及所属林业企业、红事会餐饮集团、天津锦航远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沐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育中航(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盛世特种飞行器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永盛教育集团)、欧亚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盛亿技工学校、黑龙江省林业高级技工学校、浅深集团、昆山花桥开发区、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金源酒店集团等企业(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建立生源基地,探索“招工招生同步进行、校企协同育人和高质量精准就业”和“‘2+3’中高职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千方百计地帮助毕业生就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连续多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2014届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5%,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七位,比上一年提升两名;2015 届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87.73% ,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五位。2016届我校自行核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3.1%。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得到省教育厅学生处及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领导的好评,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涉林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进入21世纪,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抢抓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黑龙江建设生态环保大省和绿色食品大省、黑龙江森工全面停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及二期天保工程实施的难得机遇,坚持“树名师、建名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理念、思想和战略,全面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治理结构,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创建省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有效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战略,强管理、转机制、树品牌、上质量、创特色、增效益、惠民生,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十三五”期间创建“省内一流、行业知名、特色突出”的省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未来创建“行业一流、国内知名、实力较强”的生态环保类国家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学院地址: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 1038 号 招生电话:0451 — 82470004 、 0451 — 82470005 传 真:0451 — 82470001 邮 编:150025 网 址:www.hljstgc.org.cn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null)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国家普通高校(教育部编制高等院校代码为13727)。是国家教育部远程教育新疆基地、全国网络教育系统理事单位、全国就业力示范院校。设有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点,英语四、六级考点,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站等职业资格考试机构。曾获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的“先进办学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单位”称号。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我院办学业绩曾多次报道。 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AAAA级风景区,北与师范大学新校区隔大学路相邻,东与歌林小镇别墅区傍观园路相望,维斯特、高尔夫滑雪场等均在学院附近,交通便利,有34路公交车直达学院门前。校区青山绿水,环境秀美,蓝天白云,碧瓦高楼,无环境之污染,有鸟语与花香,无闹市之喧嚣,尽书声之悦耳,实为育人、学习最佳去处。为有志青年求知成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幽雅的自然环境。 我院下设信息技术学院、电子通讯学院、工程汽车学院、商会学院、语言学院、经济贸易管理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留学生部及本科(助学)部等教学部门。现开设29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8000余人。 我院坚持人才强校、专家治学,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300余人),形成了以高、中级职称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我院重视优化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先进,设有各类实训基地、实训室53个,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室实现了专人专机配置。我院办学定位准确,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谨,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我院坚持从严治校,信奉“管理出教学质量、管理出优秀人才”的教学原则,以其严格、优秀的管理著称。良好的师资、严格的管理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条件保证了我院的教学质量,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普遍赞誉与信赖。 我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对学生就业进行全程培训、指导、推荐。众多的实训就业基地已形成体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断攀升,《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均有报道。建校以来,我院已先后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各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20所就业力示范院校称号。我院已成为广大考生向往就读的院校。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职业本科院校,现有广州和滨海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607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万册。现有专任教师1035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59人,其中正高级8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603人,“双师型”专任教师414人。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招生层次:本科、专科,现开设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40个。广东省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1个。拥有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拥有印刷技术等省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8个,香江酒店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有校外实习就业实训基地6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62间,2020年学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学校坚持“人才、专业、科研、创新”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思路,先后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研究所、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数码印刷研究所、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获校外课题及项目93项,经费总额1772万元,获专利授权达238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跻身全国500强。教师发表论文1267篇,其中核心期刊183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20篇;出版著作和教材99部。获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201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产学研用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以研究促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孵化一批公司”的育人机制。依托印刷技术专业创办广州广科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4家,孵化出学生创办的公司93个。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16年获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创新创意一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2017年获全国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1项,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2019年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共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20多项。广科创谷被评定为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A级众创空间。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实践案例入选教育部“2012-201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十大优秀案例”,并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学校以“快乐体育、时尚体育、交际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俱乐部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设有15个体育俱乐部,改革后,成果丰硕,多个项目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得冠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定期开设“名家讲坛”、每年举行技能文化节、读书文化节等活动。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驻广州领事馆合作举办“国际文化系列活动”,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建校至今培养近4万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居全省前列。学校于2010年通过了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1年在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最具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称号,2012年-2015连续四年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9年获得纪念中国民办教育辉煌40周年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等先后到学校调研指导,学校办学效果得到社会认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培养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4150012607)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在重庆兵工职大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10月12日,教育部确定我校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12月19日,教育部致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函》(教发函﹝2018﹞166号),正式同意我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发展迈向了更高平台。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教发函〔2019〕36号),批准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从2019年起即可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首批本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汽车服务工程、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10个职业本科专业。学校是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是重庆市首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学校占地904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依山而建,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学生宿舍、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车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其中校外顶岗实习基地66个,馆藏图书近69.6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7人,生师比为17.36:1。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86人,占专任教师的38.9%;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的37.3%;“双师型”教师253人,占专任教师的53%。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士官生学院、健康与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装配技术、建筑工程、会计与审计、艺术设计、家政等37个专业。学校坚持“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打造“兵工技师”“重庆技师”品牌,坚持“过硬的技能、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态、创新的意识”的人才培养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希望校园、进步校园、美丽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48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1项。代表中国高职院校赴新加坡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获最佳创意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二等奖。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陆续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红宇工业、青山工业、蒂森克虏伯、东风小康、龙湖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开展“合作班”“订单班”“试点班”等有针对性的培养,以强大的就业基地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以健全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完善的就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搭建畅通渠道,同时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市委、市政府、市教委主要领导都曾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进入新时代,全校师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的校训,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优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优先,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坚持质量为本、特色立校,面向市场,融入企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服务中壮大自己的办学方针,为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协调向上的发展格局,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奋斗。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起源于1952年一汽建立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首批进入国家28所高职示范院校行列。2009年学校由一汽集团划归长春市政府主办,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高教强省高职龙头学校,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吉林省首批高职“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有“汽车工业职业人才摇篮”之美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长春市百姓最满意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圆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和汽车营销赛项,并获大赛多项一等奖。 学校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9600余人,教职工54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拥有长白山技能名师12名,具有企业认证资质的专业教师80余名。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校内建有汽车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146个,实训设备总值达1.5亿元。 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三高”职业化人才,共开设17个专业,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汽车工程专业群,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群,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等五大专业群。其中5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全国高职高专首开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五大汽车公司(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和博世公司、英国捷豹路虎、法国米其林、日本丰田和日本本田、一汽-大众、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进出口公司、一汽新能源分公司、吉利汽车、中国平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了50余个订单班。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2%以上,培养的五万多名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其中,毕业生王洪军、李凯军、金涛、高大伟、齐嵩宇、韩文君等已经成长为国家知识型劳动模范、科技创新人才、技术能手、自主创业人才的代表。2014年学校被授予“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学校”称号。 在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的引领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概,面向“中国制造2025”,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建设“应用型、专业化、开放式”的世界一流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建设目标: 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特色: 校企融合 教培一体 学校校训:德能并进 知行合一 办学理念:服务汽车产业发展 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三高”技术技能人才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为吉林省唯一以铁道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前身是建校于1948年的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和1958年的吉林铁路运输职工大学,是铁道部最早创办的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校,距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党接管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乃至东北解放、全国解放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历史上曾先后12次易名,1961年改名为吉林铁道学院,举办本科层次教育。2005年8月,由行业办学移交地方办学。2006年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6月和2014年10月,学院两次分别以较高评价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多年来,学院相继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省铁道高职教育研究基地、教育部和吉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校区地处吉林永吉经济开发区吉桦路666号,位处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带,是国家新批准的长吉新区的重要节点。占地面积1308亩,建筑面积24.18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2.5亿元。 科学运筹,纲举目张。学院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的办学理念。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128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2118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81人,兼职教师及职工320人,教授30人,副教授117人,有长白山技能名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吉林省技术能手、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高水平优秀人才。还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1个,优秀专业带头人7人。 学院教科研成果丰硕,自改建高职学院以来,完成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5项,省级课题研究成果422项,市级课题研究成果49项;取得专利发明9项;公开发表EI、ISTP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12篇,其中获奖论文67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取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一直坚持“根植铁路,立足吉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国际化办学深入开展”的办学特色。设有铁道运输、铁道信号、铁道工程、铁道机车、铁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管理和东北亚高铁学院10个分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并设立培训、继续教育、国际交流3个中心。学院现有以铁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社会通用专业为辅的40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专业2个,吉林省级试点特色专业、示范专业4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6个,吉林省级特色专业(群)4个,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3个。 学院突出职业培训的办学特色,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干部职工培训基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协会培训基地、吉林省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铁路行业企业培训干部职工10000余人,其它各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9000余人。此外,学院还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考点,拥有国家评定的“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2009年11月,学院牵头组建了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加盟单位已达116家。2016年,学院同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共同组建东北两省铁路“一企三校”发展共同体,形成了跨省跨区域校企、校际合作新模式。学院发起组建了吉林市与宁波市高职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中西部高职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 放眼全球,永不止步。学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为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创办了吉林省内高职高专院校中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亚高铁学院,开办专业3个。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开办2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办1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还是全国“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单位、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单位、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打造一流铁院,成就出彩人生”的办学愿景,注重将“铁路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两职两高”人才,打造具有“德行高尚、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技能精湛”的吉铁院特质学生。从2006年改建高职学院以来,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和输送了近3.4万名毕业生。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生源稳定,质量逐年提高。近几年,单独招生和高考招生一志愿上线率均超过20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进口旺出口畅。学院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他们之中产生了火车头奖章、铁路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获得者,全路新长征突击手、全路最美青工荣誉称号获得者。铁路局级技术标兵、技术能手、专业技术尖子更是不胜枚举。学院是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还是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会理事单位。 砺器达才,桃李芬芳。学院突出人才技能培养和道德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学院教师指导的各级各类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8项、国家级二等奖12项、国家级三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41项、省级二等奖101项、省级三等奖141项。学院学子在全国铁道类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均拔得头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吉林省职业院校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等栏目中展现青春风采。学院师生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喜获大奖。2015级赵利斌同学荣获团中央2017年度高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寻访活动特别奖,是新时代德技并修、奋发图强的吉铁院学子的优秀代表。 学院不断砥砺奋进、积极进取,连续四次荣获吉林省文明单位称号,还获得吉林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吉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展现新气象、奋力新作为,用新一轮振兴发展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奋进之笔,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首批独立学院,是以全新机制和模式办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招计划。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西北师大知行学院,春风化雨英姿勃发。学院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隔街相望。校园环境整洁,交通便利。 学院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媒系、法律系、数学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教育管理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及公共课程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2个系(部),8个职能处室和2个教辅单位。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英语、西班牙语、翻译、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广告学、教育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税收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30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2018年学院面向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海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等12个省(自治区),招收国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30名。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8398人。 汇聚高教人才资源,实现师资互惠共有。学院现有170多名专职专任教师、450余名专任教师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有外籍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40.7%。同时,与西北师范大学的资源共享、师资共有的渊源关系,进一步保证了学院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择优执教的教师资源。西北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导人才2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 “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紧密依托西北师大,全面实行资源共享。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有各类教室300余间,可同时容纳万余名学生学习使用。学院有微机室和各类实验室90余间,能够满足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学院图书馆藏书58万余册,馆内布局科学合理,阅读环境优雅舒适。学院建有校园宽带网络、外语教学广播系统、大学生活动中心、体操训练室、美术展览室等设施,各类运动场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课余社团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学院紧密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充分共享其优质教育资源,共同使用高水平现代化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设施和宽带网络、通讯网络等。 百年名校独立学院,风范精神薪火承传。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知行学院传承百年名校严谨的治学传统、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创建现代化气息浓厚、人文精神饱满的育人环境,全力实现严格治校、严肃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宗旨。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跃广泛。“体育之春”、“夏季创新创业活动”、“艺术之秋”、“冬季读书学术活动”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朝着人格有魅力、专业有实力、学习有活力、发展有动力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学院活动“精品化、届次化”,系(部)活动“特色化、深入化”,社团活动“经常化、小型化”的全程育人、广泛参与、品味独特的大学生工作理念;“原上草”文学社、演讲辩论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活动丰富广泛。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甘肃省金城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甘肃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手工会计分岗位技能大赛、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大学生ERP应用能力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多次取得骄人成绩,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奖励。2017年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西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在第七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1项;在第九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在甘肃省第五届大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个人一等奖34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39项;在第三届甘肃省大学生ERP应用能力竞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1项;在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9项等。 学院实行奖助学金制度,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国家奖助学金以及甘肃省三好学生奖和优秀学生干部奖等。学院设有院长奖学金、三好学生奖、优秀品德奖、学习优秀奖、实践技能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创新创业奖、文学创作奖、文体优胜奖、模范学生干部奖、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优秀毕业生奖等多项个人及团体奖项。奖助面宽,机会广泛;争先创优,鼓励上进。 学院2012年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中国社会组织5A级单位”;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受到民政部表彰。学院在西北师范大学宏观指导下,正以全新的办学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教育资源重组优势,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努力向“专业特色鲜明、应用优势突出、教育质量优秀”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目标迈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是陕西省省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前身是1999年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成立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地处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和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创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2025年6月,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是我省首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也是全国首所农林类综合性职业大学。 建校91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农林水牧特色发展,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积淀形成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德技并修、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和“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余名,涌现了一批农业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县(区、局)长,被誉为地方县(区、局)长培养的“摇篮”。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双高校)。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南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和滨河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069亩,校舍建筑面积70.4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4.8亿元,图书134.5万册,电子图书96万册。现有教职工1215名,三级以上教授15人、副高以上职称485名,博士97人、硕士以上教师95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9.18%。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劳动模范3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团队2个,教育部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及委员1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42人,行业教学名师28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5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7人,陕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2名,省科技特派员37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物与化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动物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6个教学院部。聚焦国家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学校开设“农、林、水、建、理、工、管、经”等16个专业大类71个专业,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是全国唯一农林水牧专业最为齐全的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现代通信工程、设施园艺、园林工程、动物医学6个首批本科专业招生,学制4年。 (数据更新至2025年7月 来源官网,有删减)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49年, 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学校。200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晋升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高职高专评估优秀院校,2009年荣获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被授予“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5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有多项建设成果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成果展。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副部长王湛、鲁昕等领导相继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学院发展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爱心与责任并重的育人主理念。学院始终坚持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凝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育人”的内涵发展模式。确立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的育人目标,创新了“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 优越而健全的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馆一应俱全;拥有汽车综合性A级检测线、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网络技术实训平台等现代化实训室135个;多媒体教室116个,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拥有宝马BEST培训中心,中兴通讯学院、福特培训中心、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园、智能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等22个校内教学生产实训基地。是国家数控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基地493个,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需求。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学院在校生8200人,教职工581人,专任教师4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118人,双师型教师30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教学名师18人。近三年,共有70名教师分别获得凯斯纽荷兰、华为、西门子等国际大企业培训师资格,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学院设有农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汽车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和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等涵盖理、工、农、管等门类共3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专业建设水平位居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学院注重学生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建设。将“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与德育教育和素质拓展有机结合,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2011年以来,在职业技能、文体等领域多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赛事,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以上奖项66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0%以上。在历届全国高校学生创新成果交流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2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学院还设有国家技能鉴定所和农业部185号职业鉴定站,可鉴定工种107项,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与三一重工、哈尔滨三大动力等百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毕业生60%以上就业于大中型企业,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5%。学院连续多年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稳步推进的国际合作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德国、韩国等8个国家12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形成了合作办学类、技术服务类、师资研修类、学生交流类四大类项目。与韩国4所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化新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近五年选派368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累计培养学生1095人。先后选派386人次教师赴德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访学、研修和交流。学校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展对俄劳务输出农业技术培训241人次,开展跨境电商物流技术培训310余人次;与ABB公司、宝马集团等跨国企业合作,引进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快捷有效的专科本科衔接。学院注重高职和本科教育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也可在三年级时通过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接受大学本科教育,毕业获取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切实提高学生学历层次。 享誉国内的社会服务和辐射。学院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国家专利74项。为农业部、交通部开发了农业行业、汽车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鉴定试题库累计12个。联合省域内大中型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技术项目研究53项,研发新产品13个,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余万元。学院辐射带动省内30余所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对口支援四川剑阁职业中专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两所西部院校建设,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打响了高职教育的龙江品牌。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879 8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