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201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学院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丹西路98号,占地面积约450亩。学院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入选为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是广东省高校节能示范单位和省环境教育基地,是环保部华南地区环保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以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监测系、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系、机电工程系、环境艺术与服务系、生态环境系、食品工程系等九个教学系。按照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设置34个专业,建立起从环保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在校学生过万名。学院现有一类品牌专业1个,二类品牌专业2个;设有央财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个,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50多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近70%,多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学院还聘请了刘文清院士、张远航院士、彭平安院士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70多位行业一线高级工程师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成立了"刘文清院士工作室"、"张远航院士工作室"和"彭平安院士工作室",发挥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使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学院以"厚德、精业、创新、有为"为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环保协同育人中心平台效应,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水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到96%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院实施特色办学,走产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办学水平。目前,学院拥有环境检测、清洁生产技术服务、节能量审计、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咨询)、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各类对外服务资质近10项。同时,学院还与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江门等地市环保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地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学院教学科研互融互促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以环保中心工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创新驱动发展,为广东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简称为“龙生职”),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特色的省级骨干高职建设优秀院校,是我国北方唯——所生态环保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 2004年4月成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 1953 年9月的原林业部所属的“东北森林工业实验学校”,以后更名为“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黑龙江林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带岭林业干部学校”、“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具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无论学校如何变迁,但是学校始终坚持面向林业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2009 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通过了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评审,于2014年通过验收并被评为省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优秀院校。目前,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园林类、环保类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在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籍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就业创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和省教育厅、省森工总局的表彰,已为生态建设行业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干部 7 万余名,被誉为“绿色人才的摇篮”和“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坐落于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的北方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总占地面积 23.5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3.67万平方米。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310余个,其中校内有园林、环保、药物、物流、汽车检修、酒店管理、电商、航空服务、无人机等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49个,语音室、微机室和各种现代化实验室 60 多个,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浴池、综合楼等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生态气息浓厚,人文关怀突出,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511人,其中专任教师241名。在专任教师中,其中正高41名,副高83名,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4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32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4.77% ;“双师型”教师 194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0.49%。 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新秀1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精品课6门。有在校生5500余名,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大的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生态工程系、环境保护系、生物技术系、工程技术系、经济贸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机电信息工程系、思政部、军体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林业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技术(高尔夫球场管理方向)、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与加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方向)、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森林食品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老年服务与管理(旅居养老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高级家政管理方向)、建筑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雕刻艺术方向)、工程测量技术、会计、市场营销、金融管理、连锁与经营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森林生态旅游方向)、学前教育、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商运营方向)、无人机应用技术等 50 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以生态环保类专业为特色,以应用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开展校企(校)合作和订单培养,与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及所属林业企业、红事会餐饮集团、天津锦航远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沐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育中航(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盛世特种飞行器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永盛教育集团)、欧亚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盛亿技工学校、黑龙江省林业高级技工学校、浅深集团、昆山花桥开发区、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金源酒店集团等企业(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建立生源基地,探索“招工招生同步进行、校企协同育人和高质量精准就业”和“‘2+3’中高职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千方百计地帮助毕业生就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连续多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2014届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5%,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七位,比上一年提升两名;2015 届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87.73% ,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五位。2016届我校自行核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3.1%。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得到省教育厅学生处及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领导的好评,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涉林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进入21世纪,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抢抓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黑龙江建设生态环保大省和绿色食品大省、黑龙江森工全面停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及二期天保工程实施的难得机遇,坚持“树名师、建名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理念、思想和战略,全面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治理结构,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创建省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有效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战略,强管理、转机制、树品牌、上质量、创特色、增效益、惠民生,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十三五”期间创建“省内一流、行业知名、特色突出”的省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未来创建“行业一流、国内知名、实力较强”的生态环保类国家级优质骨干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学院地址: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 1038 号 招生电话:0451 — 82470004 、 0451 — 82470005 传 真:0451 — 82470001 邮 编:150025 网 址:www.hljstgc.org.cn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职学院。办学以来,习近平、张德江、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学院。学院获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浙江省4A级平安校园、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及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同时被教育部和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位于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影视名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市;下设6个二级学院,在校生万余名;学院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篮球馆、田径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各类生活设施,校园信息化条件优良。 学院明确“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正德、崇学、精艺、致远”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要、质量至上、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紧密依托学院投资方和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了以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龙头,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及文化艺术大类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专业32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工程监理、建筑经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雕刻艺术设计为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宗旨和规律,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中国BIM技术研发应用的领航者”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鲁班学院”,并开设“鲁班BIM精英班“,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广汽传祺高端班”,以及其它多个特色班。联合顺丰速运、义乌国际品牌联盟、言几又文创品牌等5家企业打造浙江省内首个“店长商学院”。与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财税信息化实验室”“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等具有行业前瞻性的产学研中心。2011-2017年,学院获得各类专利数达616项。 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专业工作室20 个,以及各类校外实训基地211个。学院开设有多样的创业创新课程,每年组织院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在校内设有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和扶持功能。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000多项。其中,工程造价团队连续4年获得浙江省高校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电子商务团队共获得浙江省统计调查学科竞赛一等奖6项。 学院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整体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开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先后与英国、西班牙、爱尔兰、韩国等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今年10月份,学院刚果(布)留学生项目正式实施,接受刚果(布)首批21 名留学生来院进行为期 4 年的木雕学习。 学院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指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从严治校方针,坚持人性化管理与从严治学相结合,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始业教育”“四想四对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力,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培育“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我院每年设立600多万元的奖助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和经济困难学生。奖学助学形式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国家助学金(浙江省:一档4000元/学年,二档2500元/学年),以及院级各类奖学金。 学院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黉门大讲堂”“崇学大讲堂”“鲁班文化节”“读书节”“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现有“马术社”“蛋雕社”“绿军社”等45个学生社团,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多个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志愿服务和“青春奉献十三五”暑期实践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院历届毕业生以尊师长、守纪律、能吃苦、善合作、专技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杭州市官方媒体权威发布,学院毕业生在杭州市就业人数已连续两年位列杭州市外省内高校前三名,且毕业生入杭数量逐年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左右,连续8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茅。据麦可思等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提供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平均收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5年后收入居全国同类高校第六、浙江省同类院校第二。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工院”)毗邻著名的钟山风景区,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首任轻工业部长,将学校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54年,更名为上海机械学校;1960年,整体搬迁至南京,更名为轻工业部南京机电学校;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培养了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等一批杰出校友及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传承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遵循“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和“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化等各个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04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获“优秀”等级;2012年成为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先后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2017年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建设单位。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19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我校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二。 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1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约2.6亿元;图书113万册;设14个教学单位,有17个专业群、47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000人,专科生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85人;教职员工84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46%,硕博士比例达90%,“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 学校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1人、省教学名师4人、全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1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333工程”16人、“六大人才高峰”9人、“青蓝工程”人才培养38人。学校连续三年蝉联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学校持续健全“分层分类、做学合一、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特别推荐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123项、二等奖203项、三等奖185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4项,师生授权发明专利156项;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1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与26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为、中兴、西门子、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5个。2016、2017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围绕装备制造业,培养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招生“进口旺”,高考录取分数线连续10年省内名列前茅,连续14年超过本科线;就业“出口畅”,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15%,年终就业率99.17%,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5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院校(组织)建立了稳固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部首次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试点评估中成绩第一;是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共建“中英创新创业教育总部基地”,发起“一带一路中英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并首获杰出院校奖;2016年获全球职教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2017、2018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以特色优势服务职教、以优质资源贡献职教。牵头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此外,学校是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和民建中央爱国爱会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 面向新时代、新百年,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新一高”战略部署,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为创建江苏省卓越高职院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高水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型高职名校的目标不懈奋斗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简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原国家劳动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10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国家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进入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行列。办学特色闻名全国。学校始终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全国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在全国首创“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瞄准国家急需,不断丰富“双证书”内涵,“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还创立了“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培养出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和“双证书”留学生硕士。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被社会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2017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考察,要求学校当好职业教育孵化器,传承工匠精神,不仅培养“工匠之师”,也要培养“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办学基本条件优良。现占地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余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9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亿余元。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学校设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12个;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程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4门。专业涵盖工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与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合作共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天津高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天津市首个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单位。师资队伍特色鲜明。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点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教学名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46.7%和46.2%;现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高层次人才19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A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双师双能型”特色师资占“双证书”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实训教师中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其中全国技术能手10人、津门工匠1人,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建有“智能车路协同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实验室、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天津市汽车模具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汽车轻量化注塑模具〈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5个(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智能交通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工程中心〈合作〉、天津市高压清洗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合作〉),省部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1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建有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非盟研究中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设有38个学术研究机构。近五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7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授权专利98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出版的学术刊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职业教育研究》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其中《职业教育研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职教期刊评比一等奖”。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坚持“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优化配置、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的育人机制。设立卓越师资班、工程实践教育实验班;2019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93位;与海南、西藏、新疆等11个省市校地合作开展中职师范生公费教育;与海南省、山东省合作实施中职本科“3+4”分段贯通培养。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61项,省部级奖1073项。学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天津市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示范校10强”殊荣。社会服务功能较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设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承办多项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际交流成果显著。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埃塞建设鲁班工坊、援建“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巴基斯坦建设“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援外基地”及外交部“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派遣援外教师200余人次,培养、培训当地师生2万余人;为60多个国家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培训学员1100余人次。在海外设立3所孔子学院、7个孔子课堂和3个汉语教学点;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开展“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球5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层次,每年来校学习的长短期国际学生超过1000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依法治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国家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进一步探索特色办学新路,立足天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20年4月)学校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联系电话:022-88181500邮 编:300222 传 真:022-88181501网 址:http://www.tute.edu.cn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01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创立于1993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是一所具备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职业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42.4亩,校园环境怡人,目前在校生6000余人。学校以创办“专业特色鲜明、办学风格新型”国内外知名一流现代职业大学为发展目标。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致达集团以“教育兴邦,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学校秉承“做人、做事、做学”校训精神,坚持“创新、创业、创值”发展思路,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地缘优势,深化教育合作,推进专科与本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由上海交通大学选派校长,推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专本衔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现有7个二级学院,6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共有43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在探索中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企业和社会用人标准为导向,集多方智慧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本科专业已工科为引领,打造品牌专业。目前,学校与245家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拥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153个。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多所高校保持良好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海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增强师生国际化视野。目前学校已累计派送500余名学生出国接受短期交换学习实践及留学深造,为学生海外游学,出国深造搭建平台。在“学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的大德育观的倡导下,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稳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业氛围,搭建创值空间,并在校园文化、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竞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十余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学海弄潮,有我骄子,中侨大学,放飞梦想!”中侨大学将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胸襟,全面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地区文化内涵,携手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助力中侨学子成长成才,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龙烟钢铁公司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高职院校。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优质高职学校,同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2021年1月26日,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实习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50强,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河北省首批混合所有制试点院校。 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现有红旗、新石、西柏坡三个校区,在校生近2万人。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互联网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业基础教学部、成人教育部、老年教育部、宣钢分院15个教学机构。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立足先进制造,坚持钢铁特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围绕河北省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开设有职业本科专业37个,专科招生专业21个。建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0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5部,全国优秀教材1部;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58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近五年新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41项。 学校建有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特约教育督导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2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政府特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等人才37人次。建有5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现代烙画内画技能大师工作室。 (来源官网,有删减)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228位。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习提升本领、以规范夯实基础、以创新塑造品牌、以改革突破难点、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明德博学、自强有为”的校训,倡导“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崇尚学术、爱岗敬业的教师文化;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学生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其中仙溪校区环绕在水面达1700亩的仙溪湖周围),校园占地面积2208.7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建立了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体系。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2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76人(含51名硕士留学生),联招博士3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18人,本科留学生、汉语进修生等共98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6万余人。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98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正高170人),副高职称52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3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609人),硕士学位教师66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454人)。其中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另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1个,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人,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培育第十四批国家级特聘专家2人、珠江学者4人,聘任岭南讲座教授59人,遴选校内岭南学者171人。此外,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沃恩·琼斯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9月30日,我校全职特聘外籍教授古睿智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公共英语、公共艺术)、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二级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医、管理、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6%。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际商务、教育、电子信息、农业、兽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动物医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1个(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省级重点专业4个(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数学、土木工程),省级“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高于1%,其中2017年位列全国本科高校97位,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科技部国家级“星创天地”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及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广东省易班十佳发展中心等称号。 学校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研及产学研合作。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独立建设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远麻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季华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21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3个。当年拨入科研经费从2010-2017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十。科研总经费从2010年的772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9亿元。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课题4项);获得授权专利1623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2016-2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在湖南常德市江南城区,规划总面积2145亩,现已建设1057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始创于1994年,时称常德电脑技术学校;1998年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200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大专院校,更名为湖南同德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兼职教师1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118人,博士21人,硕士2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学校升本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38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62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理授权109项,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3项。 学校设有农林科技、机电工程、经济管理、设计艺术、信息工程、外国语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已经开设20个本科专业、20多个专科专业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务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园林技术等一批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或社会就业热门专业。学校以“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为校训,全面推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六业贯通、学历+技能+职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机加工与数控加工中心、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电工电子数控系统、汽车维修、检测、美容、会计、物流营销等实训室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一应俱全。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合同,其中20多家企业在学院建立了专题人才培养班。 学校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15个民族的学生10858人,其中本科生8146人,专科生2712人。校园总规划面积2145亩,已建成生态绿化校园1057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古树奇石,鸟语花香,湖水碧波,高塔巍峨,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教学设施齐备,有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85个,有5万多平米的科技大楼,有2万多平米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刊物110万多册,配套电脑设备3200多台,宽带、无线网络、闭路电视覆盖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00多万元,资产总值达6.9亿元。 学校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培训考试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近年来有两万多人次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网络管理工程师、模具设计工程师等50多项专业水平等级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培训考证,合格率90%以上。学校被省、市定为“关爱企业定点培训单位”、“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所”。 学校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国民素质培养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报刊杂志专题报道了我校新的办学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曾在全省最受欢迎的品牌学校公开评选中名列榜首,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综合评估。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组建了6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活动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社团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管理组织”,武术协会、计算机协会、普通话推广协会获“全国高校特殊鼓励社团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财务会计、英语协会、书法协会、街舞协会、交谊舞协会等被评为“湖南省百佳社团”。丰富多采的活动形成了活泼、生动的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与综合能力。 学校是全国“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对西部地区及困难家庭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建立了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近六年来有10000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学院互助基金的奖励和资助,总金额达2850多万元,奖助比例达50%,家庭困难学生还可按规定申报国家助学贷款,寒暑假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按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标准,为学生全部办理医保和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每年召开两次大型招聘会,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上海广达、南车集团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来学院招聘,对就业情况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人人能就业,就好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法律、水产养殖、建筑装饰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供不应求。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6万余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精英,已培养出15届大专毕业生2万余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专科、本科新生,本科招生专业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林学、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21个专业 ,专科招生专业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园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20多个专业方向。 面向未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将始终秉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立足常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1月)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49年, 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学校。200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晋升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高职高专评估优秀院校,2009年荣获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被授予“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5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有多项建设成果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成果展。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副部长王湛、鲁昕等领导相继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学院发展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爱心与责任并重的育人主理念。学院始终坚持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凝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育人”的内涵发展模式。确立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的育人目标,创新了“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 优越而健全的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馆一应俱全;拥有汽车综合性A级检测线、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网络技术实训平台等现代化实训室135个;多媒体教室116个,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拥有宝马BEST培训中心,中兴通讯学院、福特培训中心、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园、智能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等22个校内教学生产实训基地。是国家数控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基地493个,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需求。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学院在校生8200人,教职工581人,专任教师4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118人,双师型教师30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教学名师18人。近三年,共有70名教师分别获得凯斯纽荷兰、华为、西门子等国际大企业培训师资格,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学院设有农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汽车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和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等涵盖理、工、农、管等门类共3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专业建设水平位居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学院注重学生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建设。将“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与德育教育和素质拓展有机结合,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2011年以来,在职业技能、文体等领域多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赛事,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以上奖项66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0%以上。在历届全国高校学生创新成果交流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2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学院还设有国家技能鉴定所和农业部185号职业鉴定站,可鉴定工种107项,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与三一重工、哈尔滨三大动力等百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毕业生60%以上就业于大中型企业,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5%。学院连续多年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稳步推进的国际合作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德国、韩国等8个国家12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形成了合作办学类、技术服务类、师资研修类、学生交流类四大类项目。与韩国4所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化新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近五年选派368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累计培养学生1095人。先后选派386人次教师赴德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访学、研修和交流。学校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展对俄劳务输出农业技术培训241人次,开展跨境电商物流技术培训310余人次;与ABB公司、宝马集团等跨国企业合作,引进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快捷有效的专科本科衔接。学院注重高职和本科教育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也可在三年级时通过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接受大学本科教育,毕业获取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切实提高学生学历层次。 享誉国内的社会服务和辐射。学院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国家专利74项。为农业部、交通部开发了农业行业、汽车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鉴定试题库累计12个。联合省域内大中型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技术项目研究53项,研发新产品13个,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余万元。学院辐射带动省内30余所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对口支援四川剑阁职业中专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两所西部院校建设,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打响了高职教育的龙江品牌。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4 75 76
  • ...
  • 879 8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