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煤矿井下自动校准甲烷在线智能传感/变送仪
一、 成果主要特点两次应邀参加“院士专家山西行”,经过约3年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和实验,取得的科技创新高效益成果(己获专利授权),已开发初样(参阅后面照片)。具有井下在线自动校准功能,不需要人工调参数,能在井下在线连续可靠运行一年以上。具有湿敏自动校准功能。没有继电器和电位器之类触点器件,不会产生电火花。利润率高(>3:1 市场需求总潜力每年达十亿元以上。),无污染,不消耗油、气和煤之类燃料,不排出废气、废水或废渣。产值/能耗比高,1 kwh可产出万元以上(产品本身功耗<2W)。有切实可行防“盗版仿造”措施。批量生产之元器件分散性, 可由专用设备数字化自动纠偏, 实现自动归一化校准, 不需要人工调节电位器之类参数。优势很突出,甲烷在线检测行业更新换代产品。产品和设备体积小, 200 m2厂房即可批量生产, 劳动强度低,对生产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二、 应用说明国内很多企业生产甲烷检测仪或报警器,其产品主要有矿工帽型、便携式和“在线”式三种,只有“在线”式甲烷检测设备可随时向监控中心和井巷风速调控系统发送实时甲烷浓度信息。我国现用“在线”检测设备每10天左右需拆装/人工调参数一次。每次调参数,需将安装在井下的甲烷在线检测设备拆下,拿到地面在洁净空气和标准甲烷浓度两种条件下,人工调节多个电位器,再安装到井下。费时费事, 维护人员多,对安全生产不利。本专利成果可开发出系列产品,其基本产品简称为“JC365”,它能自动校准, 优势很突出。推广应用本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可在我国各煤矿井下广泛应用,并可出口到国外含硫煤矿。三、效益分析我国煤矿很多, 绝大数煤矿含有硫化物, 它可侵蚀甲烷检测元件,现用产品需频繁人工调校参数, 即:现用产品需定期(例如每10天一次)将安装在井下的甲烷在线检测设备拆下, 拿到地面, 在洁净空气和标准甲烷浓度两种条件下,人工调节多个参数,调好后再安装到井下。这不仅费时费事, 劳动生产率低, 更严重的是不利于安全生产。 “JC365”是甲烷在线检测领域更新换代JC365”及其系列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每年达十亿元以上。积极恰当产销,年利润可达数亿元。产品,它不需要人工调参数,能在井下在线连续可靠运行一年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生产水平,而且产值/能耗比高(1 kwh可产出万元以上),利润率高(>3:1), 无污染,不消耗油、气和煤之类燃料, 不排出废气、废水或废渣,并研发了切实可行防“盗版仿造”技术措施。因此“四、产品性能本专利技术是精密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创新成果, 其相应产品“JC365” 主要性能如下:具有井下在线自动定期调整/校准功能,不需要人工调参数,能在井下在线连续可靠运行一年以上。检测范围: 0至4%甲烷浓度, 误差≤0.1%, 微处理器数据和运算分辨率为0.001% , LED数码显示分辨率为0.01% 。现场3位LED数码显示, 同时可200至1000Hz变频脉冲或1至5mA电流远程输出, 传送距离可达2000m。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和预警功能, 并可远程发送报警和预警信号。具有湿度补偿功能, 能在相对湿度98%范围内正常工作。温风气工作环境: 0-40℃, 风速: 0-8m/S , 气压: 80-120kPa,O2 >12%,CO2 <5% 。供电: 9-24V, 耗电<2W。体积:< 205mm X180mm X65mm符合矿用隔爆要求。五、合作方式长期合作,互利双赢。希望合作企业观念先进、在煤矿有销售基础、有500万元左右资金、交通方便。企业支付入门费和按销售额提成。 
清华大学 2021-04-13
SDY-MAF01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  SDY-MAF01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装置 该装置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缩影,可直观显示出全矿整体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设施、隔爆设施、煤层注水系统、综合防尘系统。并通过声光电系统显示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实况。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氧气浓度、风速、一氧化碳、负压等参数。利用反风措施通风时,矿井反风系统运作实况等。     主要结构:     主井、副井、刀把式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专用回风上山,一个普通综采工作面(上、下巷),三个掘进工作面,一条运输大巷,一条回风大巷。 本系列产品还提供:     SDY-MAC01现代化矿井开采设计综合模型(A型)     SDY-MAC02现代化矿井开采综合仿真模型(B型)     SDY-MAC04综采开采生产系统及演示装置     SDY-MAC05综采工作面及顶板管理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6综放开采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7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8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9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演示装置     SDY-MAC10巷、岩巷、半煤岩巷掘进装药、联线、模型(A型)     SDY-MAC11巷、岩巷、半煤岩巷掘进装药、联线、模型(B型)     SDY-MAC12矿井开拓方式立体模型(A型)     SDY-MAC13矿井开拓方式立体模型(B型)     SDY-MAC14井底车场巷道布置模型     SDY-MAC15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模型(A型)     SDY-MAC16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模型(B型)     SDY-MAC17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模型(A型)     SDY-MAC18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模型(B型)     SDY-MAC19探放水模型     SDY-MAC21各种地质构造立体模型及岩石标本、岩层产状模型     SDY-MAC22煤矿井下支护实验演习装置     SDY-MAF02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装置(B型)     SDY-MAF04瓦斯(煤尘)爆炸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5煤尘爆炸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6矿井环境安全监测控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7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与安全实训装置     SDY-MAF09矿井灾变、风流逆转实训装置     SDY-MAF10掘进与通风工作面生产安全演示装置     SDY-MAF13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三专二闭锁演示装置     SDY-MAF14矿井避灾路线演示装置     SDY-MAF15矿井避灾路线演示板     SDY-MAF16预防瓦斯突出安全措施模型     SDY-MAF17井下各种风门演示装置     SDY-MAF18煤与瓦斯突出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19轴流式通风机     SDY-MAF20离心式通风机     SDY-MAY01立井提升与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2斜井提升与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3胶带输送机及安全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4各类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电动模型
上海上育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太赫兹波传输和调控功能器件
太赫兹(THz)科学技术既是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然而,作为一段全新的的电磁波谱,实现THz波传输与控制的相关器件极为匮乏,大大限制了THz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项目提出了THz波物质探测、低损传输、高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研制出多种实用化THz功能器件。本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1) 提出了THz波吸收的理论模型,研制出吸收率达到85%以上的窄带、多带和宽带太赫兹吸收材料,解决了传统电磁波吸收材料无法有效工作于THz频段的技术难题;(2)提出“人工电磁结构”与“电子功能材料”相结合构建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的思想,研制出开关速率达到0.1ms的太赫兹开关、调制速率达到10Mbps的太赫兹波调制器,带内透射达到80%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以及高效太赫兹功率衰减器;(3)基于高阻Si的深能级掺杂技术和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研制出宽带太赫兹波空间调制器,开关速率达到5MHz,空间调制面积达到3英寸,为提高太赫兹成像速率和分辨率奠定了基础;(4)提出极化约束实现太赫兹波导低损耗传输的新概念。基于“聚合物空芯波导”与“周期性金属光栅结构”的集成,研制出一种双面光栅聚合物空芯波导实现了单模的传输,大幅度降低太赫兹传输损耗到0.68dB/m,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这一研究成果既加深了对THz波谱特性和基本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解决了THz传输、控制、波谱识别和应用成像的多个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成果的实施,可望实现载波300GHz以上高速无线通信,为太赫兹波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医疗诊断以及以及波谱成像等应用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Appl. Phys. Lett., Sci. Rep., Opt. Lett., Optics Express, J. Opt. Soc. Am.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6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 项,已授权专利7 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跟国内外综合比较,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太赫兹科学快速进入实际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 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特色及先进性 基于三大核心(新型组网架构、高效节能机制、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设计八项创新技术。提出了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节能机制和能量均衡消耗机制,设计了支持中继转发、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研发了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可靠传输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除正在受理部分,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3)技术指标 本成果已示范应用于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根据示范系统运行效果,本成果与灾害监测传统方式技术参数相比,可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 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 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 传感节点能耗10%-50%,监测系统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0-30%; ? 网络故障对监测预警影响极大降低,网络故障带来的数据时延趋向于0。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当前问题 解决方案与效果 技术状态 监测点部署受限于区域通信条件 中继转发技术: 采用中继转发技术,可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建设监测点,通过中继转发技术将监测数据转移到具备GPRS/3G/卫星信号的位置。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的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丢失、甚至意外中断的风险 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传输保障技术: (1)研发低开销、高能效自动重传技术,恢复丢失数据,较传统方式的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2)研发视频与图像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视频、图像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在网络信号较差时,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3)设计机会通信技术,传输网络中断处监测节点的数据,在邻近节点可替代传输时,可实现网络中断带来的时延效应趋于0。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持续工作能力受到能量供应的约束 基于监测事件预测和能量均衡消耗的节能机制: (1)研发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休眠机制,降低传感节点能耗10%-50%; (2)研发能量均衡消耗方法,监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4.3%。 授权专利5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故障或破坏的问题 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 (1)设计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支持系统部分故障时的网络自愈能力,保障监测数据传输不中断; (2)所设计组网架构下的设备可互相自动查询工作状态,设备故障可由其邻居设备主动上报,同时保留的传统设备状态查询方式,提高及时发现失效设备的能力。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太赫兹波传输和调控功能器件
本项目提出了THz波物质探测、低损传输、高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研制出多种实用化THz功能器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电能接入模式存在的诸如 设备移动灵活性差、环境不美观、接触火花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且对用 电设备使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潮湿水下环境以及 生物体内等用电设备(机构)的供电。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交通、人体内置设备 供电技术、工矿企业移动电气设备、工业机器人、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横电磁波传输室场强装置
东南大学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相继开发出横电磁波室(TEM Cell)、非对称横电磁波室、吉赫兹横电磁波室(GTEM Cell)、三极化横电磁波传输室(TTEM Cell)等系列横电磁波室场强装置。创造性地采用异形结构形式增大GTEM Cell的可用试验空间,同轴输入接头获国家发明专利。所研制横电磁波传输室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5,外形长度尺寸从0.2m到8m,工作频率从9kHz到18GHz,最高脉冲工作电压达80kV,连续波承受功率大于1kW。本成果可应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电力电子、汽车电子、医疗器械、集成芯片等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和场强探头校准。
东南大学 2021-04-1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通道光纤稳相传输技术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解决光传输链路中的光纤受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应力等)影响产生传输延时波动,进而导致传输信号的相位出现漂移的技术问题。 高精度同步网络中的相位和时钟的严格同步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传统光传输链路应用于该类网络中时,会对传输信号带来皮级秒到纳秒级的传输延时波动,导致网络中信号的时钟分配、相参合成等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完成高精度网络中信号的稳幅稳相传输,以实现高精度同步网络的构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通道复合式直线振动传输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复合式直线振动传输系统,涉及到基于圆饼状零件的姿态调整和上料装置。该传输系统以现有的机械手和圆饼状零件加工生产线为基础,针对圆饼状零件开发出一套自动化姿态调整和上料的装置。圆饼状零件可包括螺母、减速器的衬套和弹簧座等,这类零件在上料前需要全部以一正确的姿态送入以便加工。该系统包括升降机构、料仓、振动给料机、光电开关组件、翻转和平移机械手,对机械手和辅助设备协同动作控制系统的研发,实现机械手和辅助设备的同步动作,方便机械手对零件的调整和摆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圆饼状零件的并行快速排列,解决加工过程中零件排序困难的问题,取代人工排列的工作方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