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化学交联质谱技术的研究
化学交联结合质谱技术 (chemical cross-linking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CXMS) 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检测蛋白质结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随着质谱仪器以及交联数据搜索软件的发展,CXMS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该技术中能够应用的交联剂类型却并不丰富。目前商业可购买的交联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N端和赖氨酸残基,还有少量针对半胱氨酸残基。精氨酸在蛋白质中含量丰富 (>5%),而且经常出现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中。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针对精氨酸残基选择性的交联剂被开发出来。 为了进一步丰富交联剂的种类,该研究开发了靶向精氨酸的交联剂。该系列交联剂在不同长度的聚乙二醇单元两端连接芳基取代甲酰甲醛结构(aromatic glyoxal),分别命名为ArGO1-3交联剂。此外根据甲酰甲醛结构的相对位置、苯基取代情况、交联剂臂长情况以及化学连接方式的情况,还开发出meta-ArGO1-2、ortho-ArGO1、MeO-ArGO1-2、HP-ARGO1以及amide-ArGO1-2等一系列ArGO交联剂。
北京大学 2021-04-11
结晶水调控聚集诱导荧光的研究
研究成功地利用结晶水带来的别构效应,精确控制了AIE分子的荧光发射。研究将配位基团通过柔性碳氢链连接到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的基团二苯基二苯并富烯上,制备出具有配位功能的发光两亲分子PBFL。当用水化能力依次减弱的Mg2+,Ca 2+,Sr2+,Ba 2+等不同 金属离子与PBFL 配位时,得到的沉淀荧光颜色由蓝逐渐 变到黄。而通过加热除掉结晶水时,所有配位体系均呈现黄色荧光。当把这些无水体系用水 -乙醇混合溶剂 熏蒸或直接水化时,不同金属 离子的 配位体系都恢复成原来的荧光颜色。种通过结晶水实现的发光颜色精细调控,避免了传统荧光颜色调控中采用的一个颜色一种合成的大量有机合成工作。 课题组 发现,只要利用不同的碱土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对发光分子进行配位,就可以实现 PBFL的荧光颜色从蓝到黄的精确调控。而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光颜色变化。
北京大学 2021-04-11
皮蛋现代生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发阶段/n该成果根据转统皮蛋加工中铅的作用机理,首次在国内外研究出了铜盐、锌盐合加代铅及其合适的比例。开展皮蛋保质涂膜剂的研究,先后研制出"四合一"涂膜剂、AC复合涂膜剂(固膜型)、KJ-003复合涂膜剂(半固膜型)及KJ-004涂膜剂(固膜型)4种。KJ-004皮蛋涂膜剂成膜时间快,成本低,操作简单,保质时间达8个月时。研究建立了清料法加工鹌鹑皮蛋的配方、合适浓度与配套加工技术。创立了利用鸡蛋加工皮蛋的技术与配方。首次研究创建了皮蛋清料生产法,探明了碱度变化规律和最佳浓度,并提出"清料法生产"新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洁蛋生产系列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阶段/n洁蛋是指禽蛋产出后,经过清洁、消毒、烘水、检验、分级、涂膜及包装等系列处理后的鲜蛋产品,品质安全可靠,保质期长,可直接上市销售。目前,许多发达国家规定禽蛋产出后必须经过清洁处理才能上市销售。北美、欧洲和日本禽蛋的清洗消毒率已经达到了100%。所有鸡蛋必须经过清洁处理才能上市。该成果采用安全的清洁消毒剂进行快速脱脏(禽粪、血污、杂草等)与清洁消毒,不仅快速、效果好,而且不影响蛋的品质;采用纯天然的涂膜保鲜剂,不仅安全、成本低,而且保鲜效果好,鲜蛋保鲜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形成的工艺流程简洁实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WMO-II器官保存液的开发研究
已有样品/nWMO-II器官保存液以WMO-I器官保存液(同济医院制剂)为基础,汲取国外器官保存液的优点,并以器官保存理论为指导:1, 减少由于低温保存导致的细胞水肿;2, 防止细胞的酸化作用;3, 防止灌洗保存过程中细胞间隙的膨胀;4, 防止氧自由基的损伤,尤其是在再灌注过程中;5, 提供再生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底物。吸收了UW液、HTK液等保存液的优点,同时具备了自己明显的特点:常温运输和储存,摆脱冷链;低粘滞度,灌注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已通过大、小动物实验分别证实:WMO-Ⅱ器官保存液对肾脏具有优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盐酸达泊西汀的合成工艺研究
成果简介: 本项目以三氯苯丙酮为起始原料,经还原、缩合、卤代、化、手性拆分、成盐得到粗品,将重结晶技术引入本项目,结晶得到高纯度的盐酸达泊西汀产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类脑智能的舆情系统研究
复旦大学“基于类脑智能的舆情系统研究”项目组就疫情期间的网络热点展开了深入分析。其中由大数据学院魏忠钰副教授和新闻学院周葆华教授负责的用户画像团队,梳理了新浪微博中群体舆论演化总体态势及代表性群体的舆论特征,并对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01 大数据舆论分析:把握民意趋势、挖掘事件成因团队分析了2020年1月15日至2月16日期间与疫情相关的3000万条微博,依托情感分析、话题聚类等文本挖掘手段准确感知网民的情感倾向转变和话题动态演化。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初期的舆论以负面情绪居多。随着中央全力部署、政府防控措施出台(实时数据的公布、武汉实行封城管控)、专家学者释疑解惑(钟南山院士、张文宏医生等对疫情的判断),正向情感不断提高。随后虽然疫情增长率不断减缓,情感指数仍有变动,多与受疫情触发的热点议题相关。02 群体画像:精准定位人群、感知个性化诉求团队根据用户的职业、地域等属性将用户细分为不同群体,并进行参与度的动态比较,同时对代表性群体的网络言论进行定点分析,准确感知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诉求与价值预期。对于不同职业的用户,在疫情爆发初期,自媒体、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较为活跃,在事件后期专业技术人员、 自媒体、 企业高管、新闻出版与文化专业人士较为活跃。聚焦于奋战一线的医护群体,大多向外界传递了一往无前的抗疫精神,也不乏个别事件令其承受巨大压力,需要更多的社会理解和关爱。另外,由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逐渐蔓延,私营企业主及工薪阶层群体面临巨大压力,大多显露出焦虑情绪,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帮中小企业主纾困解难。对于不同地域的用户,参与讨论的用户中广东、北京用户占比较高,其次是东南沿海各地,话题的地区“下沉”趋势明显。特别地,武汉患者群体作为地域分群角度的特殊主体,通过社交媒体向外界讲述自己的亲身遭遇,寻求社会救助,使个体诉求进入公共议程,激发了全网对于武汉患者群体命运的同情与共鸣。而随着国际疫情局势的不断紧张,华侨华人群体面临歧视压力,需要在下一阶段严防“输入”过程中予以妥善引导。03 事件关联:警惕次生舆情、完善发声渠道疫情期间,不少热点讨论相继引发了有关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次生舆情”,追踪事件关联将进一步协助制定危机应对预案。以近期学校实施网课为例,部分学校存在的网课工具攀比化、部分贫困群体的自卑自嘲心理引发讨论。而弱势群体缺少发声平台,若忽视其诉求将进一步激发矛盾。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贫困人群的关心,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抚慰,促进社会沟通与社会公平。不同的群体聚集于不同的网络社区之中,舆论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分群体舆论特征进行分析使得挖掘群体共鸣更为高效。团队将进一步推动分群体智能舆论分析和信息汇集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公共危机信息汇集平台。在中国疫情防控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团队还将持续跟进对国际疫情的舆情分析,为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赋能。
复旦大学 2021-04-11
新冠病毒气溶胶研究成果
4月27日,Nature(《自然》)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教授领衔的抗疫科技攻关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汉两所医院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并作为亮点论文(Featured article)进行推荐。新冠肺炎在全球的暴发和流行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关键的防控措施之一。飞沫和接触传播被证实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目前对其气溶胶传播途径还所知甚少。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吸痰、插管等临床救治操作时常暴露于患者产生的大量气溶胶中;而公众因普遍缺乏对气溶胶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少人将它视作“防不胜防的空气传播”,感到焦虑和茫然。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回应公众关切,并为政府疫情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武汉地区疫情的高峰时期,深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及普通病房、武昌方舱医院病区及厕所、居民小区和超市等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及公共环境等采样点,进行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并利用团队前期研发的新冠病毒数字PCR检测等技术,定量分析了各采样点样品的新冠病毒气溶胶载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医院和公共环境各采样点的新冠病毒载量(拷贝数/立方米空气)研究结果表明,在当时严格防控的条件下,两所医院和公共环境总体是安全的。但在患者使用的厕所中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提示患者大小便冲水过程可能是病毒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医院楼栋通道等可检出一定的气溶胶病毒载量,说明人员聚集时病毒携带者与周围人群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此外,团队通过分析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提出了病毒气溶胶“沉降(衣物/地面)—人员携带—空中扬起”的传播模型。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经过对上述武汉疫情高峰时期第一手环境气溶胶病毒载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团队于2020年2月28日及时撰写研究报告并提交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和相关医院,作为政府的决策参考和医院制定防控消杀策略的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也于2020年3月10日在国际主要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布。
武汉大学 2021-04-11
关于表面水的非侵扰式成像研究
利用一氧化碳分子对针尖进行化学修饰,调控针尖的电荷分布,通过探测电四极矩针尖与强极性水分子之间的微弱高阶静电力,获得了弱键合的水分子团簇甚至亚稳结构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并在原子尺度上确定了其氢键构型和氢原子的位置。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关于纳米激光器辐射特征的研究
高性能纳米激光器,使用漏辐射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动量匹配的方法将纳米激光器的表面等离激元暗辐射耦合到远场,实现了实空间、动量空间和频谱空间的直接成像,首次揭示纳米激光器的辐射能量可以百分之百耦合到传播模式的表面等离激元。该工作确认了纳米激光器与传统激光器本质区别,为对纳米激光器进行进一步操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