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温柔性大面积 CIGS(铜铟镓硒)太阳电池
以轻质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简称 PI)为柔性衬底的 CIGS 电池不但保持着玻璃衬底太阳电池的一些优良性能,同时还具备不怕摔碰、可卷曲折叠、在制作中可按要求剪裁等特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PI 薄膜不吸水、绝缘性能好、重量轻(70g/m2)、厚度薄(仅为 0.05mm)、表面光滑及可弯曲等特点,是高功率重量比太阳电池的首选衬底材料,其功率重量比可高达 2000W/Kg(未封装),并且由于PI 衬底 CIGS 电池可实现大面积卷-卷(Roll-to-Roll)连续化生产,为进一步降低光伏电池成本开辟了有效途径。通过研究低温生长CIGS 薄膜中 Na 掺杂对材料生长及器件复合机制的影响,改善了器件光电性能。柔性聚酰亚胺(PI)CIGS 太阳电池大面积单体电池 2cm×2cm 与 4cm 4cm×4cm 柔性大面积 PI 衬底 CIGS 太阳电池效率分别达 8%与 7%(由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鉴定)。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华中农业大学硒营养试验田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H1,已于2023年6月2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31107。经实验验证发现,该菌株能够同时氧化单质硒和有机硒。本发明利用该菌株可以将有机硒和单质硒转化为利于促进植物吸收的水溶性硒,为制备安全且成本低廉的植物富硒菌剂、硒氧化剂奠定科学基础,这对硒转化模式菌株的科研工作和农业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铜粉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国专利申请号 Chinese Patent App No 02138720.6)能强化液相体系微观混合的特性,其适用于快速反应沉淀过程的规律,在超细粉体研究制备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且从反应器尺寸上来说,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比一般实验室反应器要大得多,工业化的放大问题容易解决。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CuCl2作原料、KBH4作为还原剂、氨水作络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反应—沉淀法制取纳米铜粉。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粒径5.1~10 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的纳米铜粉。制备工艺比较温和,反应温度为常温,实验制备产品粒径重复性好,实验室制备成本为3600元/公斤。产品经武汉大学检测中心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得到产品单质铜含量较高,产物均为球形颗粒,无针状结晶。与已有的同类方法但采用不同反应技术制得的纳米铜粉数据相比,本产品更细、粒径分布更窄,是所见报道中粒径最小的。 纳米铜粉是一种新型的纳米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产品可通过包覆银膜制备铜银双金属粉替代贵金属银、钯粉末应用在电学领域的如导电胶、导电涂料和电极材料的制造等,包覆量仅为30%就可以具有常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制得的纳米铜粉可以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直接分散在高级润滑油中可提高润滑性能达到40%-50%,它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汽车发动机高级润滑油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一种新型抗磨添加剂产品,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医用纳米探针
通过大规模筛选,鉴定出PBOV1等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并证实PBOV1确实是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进一步的体外功能实验中发现,PBOV1可通过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肝癌干细胞的功能,进而促进肝癌进展和转移,具有作为肝癌特异性基因治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肝癌治疗基因的体内载体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所以,该团队利用帅心涛教授长期研究开发的肝癌细胞靶向化纳米载体平台,将治疗基团导入肝癌模型,实现对肝癌细胞的精准体内抑制。更为巧妙的是,该纳米载体在进行肝癌体内基因治疗的同时,可以作为高灵敏度的分子影像探针,方便地进行MRI-近红外荧光多模态活体成像,实现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实时显像,动态展示纳米药物的体内实时分布和病灶在治疗过程的变化,便于后期个体化治疗技术的开发。
中山大学 2021-04-13
纳米能源材料
通过“二维限制效应(two-dimensional confinement, 2DC)”能够使无催化活性的非晶态材料转变成为高性能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材料即二维非晶光催化剂。他们采用自己发展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晶LAL(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 LAL)非晶化”技术,在纯水中将Ni纳米晶转化为二维非晶NiO纳米片,并且证实了其在不添加任何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效光
中山大学 2021-04-14
杭州艾特力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艾特力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5-02-19
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是一家专注于纳米功能材料及相关产品研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晨夕路1号1栋1203室。作为广东惠和-惠尔特集团的连锁销售公司,公司专注于硅溶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向全球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质硅溶胶及延伸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有40多个硅溶胶品类产品作为日常产销。此外还还包含抛光材料等抛光用原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加工制造。​​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务实、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2025-03-26
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及其共载脂质体和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及其共载脂质体和制备。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中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的质量比为1‑100:1‑100。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由药物、磷脂、胆固醇类化合物和水相介质制成;其中,药物、磷脂和胆固醇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2‑100:0.8‑35;所述的药物为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利用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了伊立替康类药物对结肠癌敏感株细胞的杀伤作用。所述的共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pH梯度法或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工艺简单,控制的参数较少,反应条件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工业化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3
抗肿瘤候选药物HLY-001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够有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促进组蛋白 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已有多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开发,并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其中,伏立诺 他(Vorinostat),是Merck 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抑制HDAC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于2006年 10月6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获批的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临床用于其它药物无 效、恶化或病情反复的转移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 候选药物HLY-0019是本项目组采用临床导向性药物设计策略 (Clinic-directed drug design) 和拼合原理,将异羟肟酸类HDACi和短链脂肪酸类HDACi拼合,而得到的异羟肟酸的二元 羧酸衍生物。与母体药物伏立诺他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生物利用度和细胞渗透性。 HLY-0019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对HCT116、Hela、A549和MCF7具有明显抑制活性,IC50分 别为3.98μM,0.92μΜ,2.11μΜ和1.22μΜ,高于阳性对照药伏立诺他 (IC50分别为13.6μM, 2.12μΜ,5.51μΜ和7.94μΜ) 。HLY-0019的LD50为2350mg/kg,其急性毒性略小于伏立诺他(LD50 为2000mg/kg) 。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核酸基因药物的体内递送载体
项目简介 基因治疗可用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病、传染性疾病等在内的各种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近几年来核酸及基因药物得到快速发展,已有多个核酸药物经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基因治疗相对其它治疗方法有着若干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基因输送载体对于基因治疗来说是十分关键。目前开发基因输送载体的策略主要分为病毒和非病毒介导的输送系统。病毒载体具有非常高的输送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基因的长期表达,因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载体。但病毒载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大大限制了病毒载体的应用。为了克服病毒载体的诸多不足,近些年来非病毒载体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研究最广泛的非病毒载体聚乙烯亚胺。PEI是最好的体外转染试剂之一并且已经被一些研究工作者当成聚合物类基因转染试剂的“金标准”。 PEI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主要受其分子量、支化程度、表面电势和粒径的影响。随着分子量的升高,支链PEI转染效率升高;然而,细胞毒性也同时升高。为了消除或降低与PEI有关的细胞毒性,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使用直链高分子量PEI,用多糖、亲水性聚合物(如PEG)、二硫键连接臂、脂质基团等取代或连接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支链PEI市场上销售的PEI分子量范围非常广泛,从1000 Da以下到1.6 × 103 kDa都有。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其中α-生育酚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并且活性最高的维生素E形式。维生素E的生物功能除了最熟知的抗氧化功能之外,还涉及酶活性的调节、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神经生物学功能等。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浆的维生素E经受体介导进入肝细胞,进入肝细胞的维生素E又在维生素E结合蛋白的运输下进入肝外组织。维生素E本身的疏水性质、丰富的生物调节功能以及其受体介导的肝细胞摄取方式都预示着用它来修饰PEI有助于实现基因的器官靶向的递送。 因此,我们开发了维生素E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维生素E的修饰有利于基因质粒的包载、递送和释放,其毒性随着PEI上的维生素E饰数目的增加而降低,维生素E的修饰能够大大增加pDNA质粒的细胞摄取后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动物体内实验表明PEI衍生物可成功将pDNA质粒输送到小鼠的肝脏和肺脏中,该复合物(PEI/pDNA)能进入肝脏和肺脏细胞并进一步释放质粒DNA和基因表达。本成果具有聚乙烯亚胺衍生物作为基因输送载体具有毒性低、转染效率高和基因药物已释放等优点。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包括北京大学药学院汤新景教授,以及课题博士后和研究生组成。汤新景教授为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实验室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新世纪人才。应用范围 该项目可用于核酸基因药物的包载和递送材料,实验研究中的基因递送试剂盒等。项目阶段 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动物研究阶段)。知识产权 已申请专利(201610802130.6),北京大学为唯一专利权人。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共同开发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