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介绍
本项目采用生物生态相结合的工艺,首先将筛选的高效微生物接种于受污染土壤,通过调整土壤的营养状态,大幅度降低硝基化合物,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特定植物根系的富集作用强化生物降解,并将硝基化合物转移至根、茎、叶中。经本项目处理后的土壤满足GB15618-1995中的III类标准,硝基化合物含量不超过2mg/kg。
北京大学 2021-04-11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
"重金属的环境风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而非总量密切相关。原位钝化修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磷基、炭基等材料组成的新型环境友好钝化剂,通过提高pH、沉淀、吸附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稳定化修复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备良好应用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由于其环境友好性和潜在的经济价值,科学选择修复植物并辅以绿色化学、生物强化方法提高其修复效率,在污染耕地修复、替代种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本成果研发的系列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一次施加,持续有效长达十余年,而且芦蒿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开发的以柳树为核心的植物修复技术,在高效去除土壤重金属、改善土壤质量的同时,收获的柳树可用于绿化、岸边缓冲带建设等领域,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同时,钝化剂在江苏、湖南、安徽等地推广,使中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的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标准。以柳树为核心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江苏、河南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南京大学 2021-04-10
生物粘结剂-生物修复产品
本项目提供了一种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菌株,该菌株能够高效诱导钙沉积,且产生的沉淀大多为方解石晶体,可作为生物粘结剂起到胶结和封堵的作用。可用于混凝土和砖石的表面和裂缝修复、地基加固、文物修复、边坡防护及油田渗透性控制等诸多领域。
兰州大学 2021-01-12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19.4%,其中以重金属污染为主。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而非总量密切相关。原位稳定化修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磷基、炭基等材料组成的新型环境友好钝化剂,通过提高pH、沉淀、吸附的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稳定化修复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备良好应用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本成果研发的系列稳定剂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田间试
南京大学 2021-04-14
食管修复再生材料的研发
2008年度全世界67亿人口新发食管癌48.2万例,发病率为7.0/10万 。由于国民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及食管的特殊生理功能,中国食管相关疾病一直呈现持续高发状态。我国是世界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患者占世界的 50 %,高发区发病率达32 ~48/ 10 万,每年死亡人数达23.8万人。其中,先天性食管闭锁、发育异常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约为1/3000。胃食管返流症状人群发病率为8.97%,糜烂性食管炎的人群发病率1.92%,化学性烧伤导致的食管广泛性狭窄,食管息肉、瘘等。 据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需进行食管手术 的人群超过 2000万人 ,目前使用胃镜是诊治食管相关疾病首选方案。尤其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由于创伤小,能完整剥离肿瘤,能保持食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术后病人生活质量高,更是治疗食管疾病的优选方案。但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引起的溃疡、出血及狭窄的现象依然无法解决。 该项目制备的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材料,是一种含生物活性因子的天然材料,可有效去除细胞成分,保留较多生物活性因子,有效降低免疫原性,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组织特异性再生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食管癌ESD术后溃疡、出血及狭窄的问题。具有可持续性研发能力的开放体系,可根据临床需求,持续性研发形成系列产品。未来可扩展到所有肌性组织器官修复再生材料的开发(如尿道,膀胱,胆道、子宫等),最大限度满足医疗需求,具有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前景。
四川大学 2016-04-20
三明治”型胶原基复合硬脑膜及其制备技术
成果描述:结合运用胶原化学、蛋白质化学、再生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以经过生物型交联剂“氧化海藻酸盐”交联改性的猪皮胶原纤维本体支架(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PADM )为底层,仿贻贝黏附蛋白“Dopamine”的聚多巴胺 (PDA )为中层,胶原为表面生物活性层的“三明治”型胶原基复合硬脑膜,解决了单一材质的胶原硬脑膜力学性能不佳,的宿主组织亲和力不够,促细胞增殖、组织再生能力不足以及耐酶解性能不足等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硬脑膜,为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市场前景分析:胶原,具有三股螺旋结构,具有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与机械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妆品、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猪皮胶原纤维本体支架(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PADM)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生物衍生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对全国三甲医院及部分二甲医院的调查,保守估计全国年颅脑手术量在 26~40 万例,且每年手术量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如果全部颅脑手术中,60%采用植入人工硬脑膜,保守计算颅脑修复膜市场的潜在需求将超过 5 亿人民币,硬脑膜需求量不断攀升,猪皮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以猪皮为原材料制备的胶原基复合硬脑膜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1.固体产品: 外观:洁白或乳白色,厚度均匀无异味 水分含量:10-13% 2. 胶原含量:83.4% 3. 细胞毒性评价:≤1级 4. 体内降解时间:>120天 5. 原发性刺激指数:0.3 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硬合金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与工程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石墨烯低压发热膜
东南大学 2021-04-11
膜萃取过程的研究
膜萃取是膜过程与液液萃取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清华大学化工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膜萃取过程的系统研究工作。通过多体系的膜萃取传质实验研究,系统讨论了两相压强差、两相流量、膜材料浸润性能等因素对膜萃取传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实验范围内各分传质系数关联式;首次提出单束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方法;首次实验证明了利用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的串联组合有更大的分离优势;实验研究了溶胀对膜萃取过程的影响,设计了浮动式中空纤维膜萃取器;首次提出用鼓泡搅拌方式提高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的传质效率;研究了不同结构和不同装填因子中空纤维膜器的传质特性,探讨了装填因子对膜萃取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的壳程子通道模型;首次提出同级萃取反萃膜萃取过程,实验研究了中空纤维封闭液膜的传质特性,探讨了实现同级萃取反萃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中空纤维封闭液膜在乳酸分离中的应用;首次实验证明了膜萃取过程防止溶剂夹带的优势和利用膜萃取过程降低COD的可行性。正式发表论文20篇,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研究结论被多次引用,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大学 2021-04-10
微乳液膜富集工艺
成果描述:采用微乳液膜捕集镁、铁、铝和氟杂质,以达到工业级标准或提高磷酸到正常使用标准,不需要对磷酸进行浓缩,可适应20-40%的湿法磷酸。脱杂净化实验已经中试,现正优化过程中。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钠滤膜实现深度净化,实现梯级利用,达到食品级和准电子级产品。可根据不同使用的情况制定磷酸净化标准,相关指标与国家热法磷酸标准相当。市场前景分析:可用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将磷酸净化到不同的程度,使生产多样化,成本更低。可用于精细磷化学品的生产,如五钠,饲料磷酸盐,阻燃剂等。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