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空心纳米碳球组装介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纳米碳球组装介孔碳纤维材料的方法,属于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氨三乙酸和可溶性金属亚铁盐或镍盐为原料,溶剂热法合成金属配合物纤维前驱体,将配合物纤维前驱体在密闭条件或氩气气氛下焙烧可得由核壳结构纳米球组装的碳/金属氧化物(金属)复合物,将复合物纤维中纳米球的核(金属氧化物(金属))经酸蚀后,即可获得富含羧基基团、由纳米空心球组装而成的碳纤维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溶剂可回收再循环利用,制备成本低廉等优点;所制备的碳材料由纳米空心球组装而成,结构新颖,在吸附、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方法为:1重量份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10-1000重量份的溶剂,10-1000重量份的丙烯腈单体,氮气保护下加入0.01~10重量份的引发剂,加热到50~95℃,反应1~60小时,经沉淀,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聚丙烯腈接枝石墨烯。将聚丙烯腈接枝石墨烯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纺丝液溶胶,将纺丝液从纺丝头毛细管中连续匀速挤出进入凝固液,凝固后的初级纤维收集干燥后获得石墨烯纤维原丝,经化学或热处理,得到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碳纤维。本发明方法简便、工艺简单、后处理方便快速、可规模化生产,所获得的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碳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强度、韧性、模量、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在许多领域可以替代传统碳纤维。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斜拉索锚固区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
一种斜拉索锚固区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USB 信号发生采集单元产生的正弦信号依次通过门控单元、功率放大器到达激励单元,激励单元在斜拉索中产生弹性波和磁场,弹性波通过磁场向外传播;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激励单元的弹性波,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依次通过信号预处理单元、程控放大滤波单元、USB 信号发生采集单元到达计算机,计算机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得到锚固区的检测结果。本发明实现对斜拉索锚固区的快速检测,检测时无需中断交通,可用于斜拉桥的日常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碳纤维缠绕成型用系列树脂体系(耐高、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
缠绕成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效的纤维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之一,更是实现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它复合材料高可靠性与高性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北京化工大学基于国内最先进的六维缠绕平台,开展了碳纤维(T300、T700、T800、T1000) 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缠绕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开发了耐高温、耐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的系列环氧树脂体系,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宽工艺窗口、系列化的缠绕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制造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发展了国产碳纤维(T700、T800)复合材料气瓶等系列化制品,并获授权/申请专利20余项。 试用期≥8h,粘度≤600 cps,固化温度≤150℃,拉伸强度≥80 MPa,Tg≥220℃,复合材料NOL环拉伸强度≥2200 MPa,复合材料NOL环层剪强度≥70 MPa,复合材料的高温(160℃)力学强度保留率达70%。 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缠绕复合材料气瓶为例,预计国内未来复年需求量在5万只,产值至少约为5亿元/年。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碳纤维布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碳纤维布 的方法,包括:(a)将聚丙烯腈溶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混合均匀,然 后基于静电纺丝工艺生成纳米量级的高分子聚合物细丝;(b)将所生成 的高分子聚合物细丝执行缠绕,并形成微米量级的高分子聚合物细线; 然后采用该高分子聚合物细线作为纬线和经线,交织形成布状结构; (c)在保护气氛下,将布状结构在 800℃~900℃的温度下执行热解,并 使得高分子聚合物碳化生成碳纤维布;(d)使得碳纤维布的表面活化, 由此制得所需的碳纤维布产品。通过本发明,能够制得具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碳纤维负载金属多孔框架催化剂在石油加氢催化中的应用技术
本项目创新性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及热处理碳化技术将MOFs材料负载在一维多孔碳材料中,制备保留金属有机框架构型的碳纤维催化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控MOFs材料特有的空间构型达到调控所制备的催化材料中金属组分空间构型及金属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加氢催化材料性能的目的。该项目的完成能够很好的解决困扰传统加氢催化材料中金属组分的分散性及协同作用调控这一大难题,有效提高加氢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三维打印进行打印结构制造,每制造一层后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纤维丝的铺设,如果需要铺设纤维丝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需要则进入步骤(3);(2)将预张紧的碳纤维丝铺设在最新一层的打印结构上;(3)进行三维打印下一层制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预张紧纤维丝嵌入三维打印结构中,有效提高三维打印结构的强度以及实现打印结构具有自监测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二步法干喷湿纺高性能 PAN 原丝及碳纤维生产 技术
该项目首先利用水相悬浮聚合法生产 PAN 聚合物,再采用干喷湿纺生产 PAN 原丝的二步法制备工艺制备高性能 PAN 原丝。该制备技术具有生产率高, 原丝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与传统技术相比,干喷湿纺纺出的纤维体密度较高、 纤度细、表面平滑无沟槽、结构均质的原丝,且可实现高速纺丝,大大提高生 产效率。 二步法干喷湿纺高性能 PAN 原丝及碳纤维生产线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利用 自制原丝可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该生产线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 定、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企业大量生产。
山东大学 2021-04-13
半体锚固结构应力与变形场同步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锚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巷道围岩加固支护技术,在矿山、水利、隧道、岩土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巷道围岩条件的复杂多变性,锚固作用机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巷道锚固支护设计的定量指导性不足,由锚固失效引发的顶板事故在国内多有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体锚固结构应力与变形场同步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实现锚固结构拉拔试验过程中围岩变形场与锚杆应力同步测试。 专利优势: (1) 本发明保证了锚杆沿半体锚固结构轴向拉拔,实现了锚固结构变形场与应力同步测试,提高了锚固机理研究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本发明采用固定筒体上设置凸起圆环的方式,代替上部内置挡板固定锚固结构,使锚固结构顶部为自由面,更符合现场工程,且结构简单易行。 (3)本发明具备半体锚固结构制备及测试两项功能,增加另一半固定筒体即可进行锚固结构常规拉拔试验,在固定筒体前侧增加一个全遮挡透明前置挡板后,可进行土层锚固结构拉拔测试。
山东科技大学 2024-07-26
新型无胶中高密度纤维板生物合成技术
本技术基于生物预处理技术,以秸秆、木屑等农林固废为原料,通过白腐菌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过程实现对秸秆、木屑的无胶沾粘,并通过简单热压工艺即制备出无胶沾粘剂中高密度纤维板。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纤维板以低制备成本、高资源利用率等优势快速占据人造板产业市场,但由于木材来源日益匮乏,且在常规生产过程中含甲醛胶黏剂的添加而导致原料短缺、成本高昂、甲醛污染等问题。开发可持续、清洁、低耗的纤维板材合成技术迫在眉睫。本技术基于生物预处理技术,以秸秆、木屑等农林固废为原料,通过白腐菌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过程实现对秸秆、木屑的无胶沾粘,并通过简单热压工艺即制备出无胶沾粘剂中高密度纤维板。 【技术优势】 1、使用秸秆、木屑等农林固废替代原木和次小薪材,节省成本、来源广泛,实现可持续化; 2、 采用生物法代替化学沾粘剂产生无胶沾粘,拒绝环境污染因子,温和、环保与低耗; 3、所制备的中高密度纤维板满足纤维板国家标准; 4、制备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具有良好的耐火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616 6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