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防水透湿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
成果(技术)简介: 本技术通过分子技术合成了系列防水透湿水性聚氨酯,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高防水和拒水性,将其应用于织物涂层时,该织物涂层具有干爽、柔滑手感;在织物增重 15 g/m2 情况下,其透湿量最高已达 2310g/m2·d,耐静水压可达 2-3 万帕,与市场溶剂型防水透湿涂层胶性能相当。 项目来源:横向项目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主要技术特点: 外 观 乳白 不挥发物含量(%) 25±3% 耐水压(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系统
本项目开发的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系统通过气动加压方式实现对织物试样 的水平加压,采集了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角度变化的视频序列,利用智能图像处 理方法测量折皱回复角,获得回复阶段回复角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从动态测试结 果中提取试样的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 等指标,全面表征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 2 关键技术 (1)突破技术: ①织物折痕的自动形成:项目成果能实现对织物试样的自动加压和释压,加 压压力可在 5-30N 之间无极调节; ②回复角度的自动测量:项目成果突破了传统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需要大 量人工操作的缺陷,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织物图像中代表回复角的自由翼与 固定翼的夹角,实现了织物折皱回复角度的自动测量,测量精度可精确到 0.1°; ③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评价:项目成果可动态刻画织物折皱回复的过程,实 现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等指标的获取, 达到全面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目的。335 (2)形成产品: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系统 1 套。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授权香港短期专利 1 件。 4 项目成熟度 项目成果可应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评价测试, 与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标准测试设备 Shirley 测试仪的结果偏差在±2°之间, 且相同织物不同试样的经向回复角标准偏差在 3.5°之内,纬向回复角标准偏差 在 2.6°之内,满足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要求。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期望成果推广到各纺织企业和高校中应用,提高评价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保 形性测试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为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江南大学 2021-04-13
棉针织物低温近中性漂白技术
传统棉织物前处理大多采用高温强碱练漂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 污染物排放量大;其处理时较强的碱性和较高的温度,易损伤其它纤维,限制了 与其它纤维的混纺使用。基于此,本项目通过一锅法制备阳离子漂白活化剂,通 过调控阳离子漂白活化剂和碳酸氢钠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用量,构建一个可在低 温、近中性条件下对棉针织物进行浸漂的漂白体系。对棉针织物进行低温前处理, 解决了传统工艺漂白时的能耗高、水耗高、对纤维强度损害等问题。 2.关键技术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1)完成了对棉针织物在低温、pH 近中性的条件下浸漂 漂白工艺的构建;(2)实现了能耗降低 35%蒸汽量,水耗降低 40%蒸汽量,减少 用电达 20%,减少污水处理量达 40%,大大满足棉针织物漂白工艺中节能减排的 要求;(3)满足织物的白度要求的同时,又降低了漂白工艺对纤维的损伤。 3.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该项目有关的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5 项,美国发明专利 2 项。 4.项目成熟度 本项目目前已在部分印染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5.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目前,正在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印染企业进行积极推广。 
江南大学 2021-04-13
经编绒类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经编绒类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经过长期的研发,开发成果显著。以产业化、市场化为主导方向,研发了具有新 颖时尚外观及功能性的高档经编绒类面料,实现了高品质、高效率、高科技及低 成本的绒类面料的生产。 2 关键技术 (1)通过特种原料的选配结合特殊的染整手段,使绒类织物具有仿毛、仿 棉及仿麻的外观和风格; (2)通过新型纤维应用、织物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创新。305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论文 2 篇 4 项目成熟度 批量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在常熟市启弘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大津编物(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 取得了良
江南大学 2021-04-13
无源制冷光学超材料织物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传统热管理系统所带来的高能耗挑战,以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不断加剧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人们在生产和作业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暴露在高温暴晒的室外环境,因此,实现零能耗的户外防护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战略意义。作为一种面向人体个性化需求、实现人体局部环境加热或冷却的技术,“个人热管理”可以避免将多余的电力浪费在加热或冷却整个建筑物上,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逐渐成为绿色环保、高科技、个性化的方案。通过衣物进行热管理是维持人体个性化热舒适需求的有效方法,有望高效率、低能耗地避免热应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光导纤维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新纤维
我公司与英威达公司及其他世界著名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纤维流行面料,有吸湿排汗Coolmax纤维面料、Coolplus纤维面料、弹力T400、PBT、PTT系列面料、可降解环保玉米纤维系列面料、牛奶蛋白纤维系列面料、大豆蛋白系列面料、Tactel系列面料、Amico抗菌系列面料、丽赛而面料、竹纤维系列面料等,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多次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 产品编号:5910181616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海藻纤维
我公司于2007年1月,开始对Seacell®纤维(又称海藻纤维)面料的研究开发,并于2007年12月中旬对该项目进行了山东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评定产品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其中规格为:C75/Ten25(海藻+银)50*50+40D  80*88  53/54的面料抗菌性能良好,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检测抗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较少率为99.5%,大肠杆菌的细菌较少率为97.5%,均达到美标要求。我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开发该系列纤维面料的公司,并且产品通过OK-Tex100认证,表明我公司的染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海藻纤维面料具有抗菌护肤功能,多用于制作高档内衣床品等深受欧美消费者喜爱。 现美国标纤上海办事处已于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共同开发该系列面料的欧美市场,订单生产正在积极运作之中。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羊毛织物生物法功能化整理技术
目前羊毛制品的功能化加工都是通过化学整理获得的,而处理条件温和、损 伤小、生态环保的羊毛生物法功能整理,长期以来没有取得突破。在国家“863 计划”项目“羊毛纤维生物法功能化整理技术”(2008AA02Z2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基于酶促酰基转移反应的羊毛生物接枝功能化改性机理研究” (51073073)、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基于多酶协同作用的羊毛制品生物法功能 化整理技术及关键酶制剂制备”(BE201201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谷氨 酰胺转胺酶(TGase)催化羊毛蛋白交联改性及其机制研究”(SBK200920544)等 项目资助下,本项目以生物技术为手段,综合利用多种生物酶制剂的协同作用实 现了羊毛制品的生物法防缩、防霉和抗菌整理,建立了基于多酶协同作用的羊毛 制品生物法功能整理关键技术。 2 关键技术 本项目在功能性羊毛织物加工方面主要形成了以下四个关键技术指标: (1)整理后羊毛织物强力保留率≥85%; (2)毛织物经、纬向毡缩率<3%,面积毡缩率<6%; (3)毛织物抗菌率≥90%; (4)耐洗涤次数≥20 次。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本项目共申请专利 16 项,已经获得以下专利授权: 1) 一种生物酶法提高羊毛抗菌性的方法 200910031593.7329 2) 一种生物酶法提高羊毛阻燃性的方法 200910025310.8 3) 用氯化咪唑盐类离子液体/蛋白酶进行二浴法羊毛织物防毡缩的方法 201010101761.8 4) 一种基于弱氧化和角质酶预处理的羊毛织物蛋白酶防毡缩方法 200910031552.8 5) 一种应用角质酶/蛋白酶进行二浴法羊毛织物防毡缩工艺方法 200810236012.9 6) 一种基于角质酶、角蛋白酶和蛋白酶处理的羊毛织物生物防毡缩方法 200910031551.3 4 项目成熟度; 本项目已在无锡协新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鹿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验 证和推广
江南大学 2021-04-13
空调纤维——石蜡/PVA相变储能纤维
相变储能纤维是将相变材料与纤维通过一系列方法复合产生的一种智能纤维新品种,是相变储能材料的拓展应用之一。相变储能纤维既具有纤维的各种特性又具有相变储能调温功能,可以如空调一般调节环境温度。相变储能纤维直接通过纺织加工得到各种“空调”纺织品,而无需在纺织品上进行涂层、后整理、填充等相变储能功能化操作。 相变储能纤维一般有以下应用领域:手套、帽子、鞋类、运动服装、内衣、背心夹克、头盔、护膝
四川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38 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