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量子效率的
碳
点的制备及应用
本成果成功制备了一种高量子效率的碳点。该碳点在钝化后具有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发光强度高等特点。值得说明的是该碳点量子效率高达83%,超越了该研究领域全球的最高值,位居首位。将碳点成功应用在了LED器件上,LED呈现明亮的白色光,且色度坐标(0.3308,0.3312)非常接近于纯白光(0.33,0.33),是一个高色纯度的LED白色荧光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性氟
碳
无皂乳液自清洁涂料制备技术
氟碳涂层由于具有疏水和疏油的自清洁、耐候和一次涂刷可使用15年以上的长寿命而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氟碳涂层均采用熔融烧结或有毒溶剂溶解的方法制备,这不仅带来了制备工序复杂化,而且也增加了制备使用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带来了环境污染。将传统的氟碳涂层技术转变成水乳液和通过简单的涂刷成膜是对现有自清洁、长寿命氟碳涂成制备技术的一个重大改进。本成果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将含氟单体与常用丙烯酸酯原料进行共聚制备出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水乳液,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既保留丙烯酸酯涂料良好的成膜性、保色保光性、涂膜丰满和附作力强等特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固态
碳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设计提供一种非碳电极、原料丰富、成本低、快速高效、自下而上的固态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原料丰富、性质稳定、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势,在细胞成像、光电学、生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碳量子点方法制备的报道,主要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通过剥离技术从大尺寸的碳原材料剥落下碳纳米颗粒,包括激光剥离法、电弧放电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这一类方法操作简单、原料丰富,可大批量生产碳量子点,但一般需要较复杂的碳量子点分离纯化处理步骤;后者一般以有机分子(如:葡萄糖)为原材料,通过碳化的方式将这些分子转化为碳量子点,包括水热法、微波法等,这类方法合成的碳量子点形貌和尺寸容易控制、表面易修饰,但是一般需要选取合适的特定原料分子。而且,所有上述方法制备出的碳量子点一般为分散溶液的形式,与固态形式相比,溶液形式的碳量子点的储存和运输都不方便,为了得到固态碳量子点,一般需要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处理碳量子点溶液,这种处理方式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因此,探索一种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优点、简单、高效地制备固体碳量子点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青岛大学
2021-04-13
【第57届高博会系列报道之十】“
碳
达峰
碳
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西安举办
本次论坛总结了“碳达峰 碳中和”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绘制了双碳路径蓝图,探讨了“双碳”目标下的人才培养问题,为双碳政策下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8-09
中国矿业大学王绍荣教授团队获批江苏省
碳
达峰
碳
中和科技创新专项
该专项紧扣江苏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着力突破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重大技术应用推广与集成示范,集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单细胞基因组学高
通量
测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完整的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体系,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人类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在深入的基础研究基础上推广到临床应用上,使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
2021-02-22
全球城市低
碳
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清华大学等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在代谢视角下揭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城市作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主体,其经济社会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为实现《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进行城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融合人类活动占用的物理碳和生产消费的隐含碳排放,系统性追踪了全球城市的碳流量和存量变化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图1),城市所占用的碳有13-33%随化石能源燃烧以二氧化碳形式即时排放。此外,8-24%的碳被暂存于城市内部而尚未被释放(如家庭耐用品等),而这转变为存量的物理碳与每年的直接碳排放量级相当,其排放的潜力大小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城市的资产性存量(如住房、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果在余下生命周期内得不到妥善管理与处置,将可能显著削弱目前国际社会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 由于城市形态、基础设施规模和居民消费等方面的不同,全球城市人均碳影响、碳强度或碳密度均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图2)。鉴于这些差异性,尽管国际社会已建立了城市间减排联盟,目前仍难以制定出一种可被简单复制和推广的低碳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和收入的提升不一定意味着高碳的生活。实际上,基于完整核算,全球城市可分为低碳低收入、高碳低收入、低碳高收入和高碳高收入等四种差异化路径。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如北京)仍有很大潜力在未来达成低碳高收入的路径,即在实现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走向低碳甚至零碳社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仅要对当前城市碳排放进行严格控制,还需对未来可通过存量释放的碳进行预先管理。这一基于代谢的新视角,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全球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电解铝
碳
渣制备氟化铝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 工艺描述: 将电解铝火眼碳渣破碎,与脱碳药剂充分混合,加入高温炉进行脱碳,得到中间产品;中间产品磨粉,与脱钠药剂充分混合,加入高温炉进行脱钠,得到粗氟化铝;粗氟化铝加入水浸槽,洗盐后得到氟化铝。 技术亮点: 属于电解铝危废高值产品化技术,拥有发明专利3件;实现了碳渣的全量利用,节约了原生氟资源;整个工艺绿色,没有废水废渣产生,废气达标排放;单位能耗远低于原生氟化铝,有效减碳;氟化铝产品符合现有国家标准。 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202011250785.X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获得经费:7.5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
郑州大学
2021-04-11
全球城市低
碳
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清华大学等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在代谢视角下揭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城市作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主体,其经济社会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为实现《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进行城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融合人类活动占用的物理碳和生产消费的隐含碳排放,系统性追踪了全球城市的碳流量和存量变化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选择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图1),城市所占用的碳有13-33%随化石能源燃烧以二氧化碳形式即时排放。此外,8-24%的碳被暂存于城市内部而尚未被释放(如家庭耐用品等),而这转变为存量的物理碳与每年的直接碳排放量级相当,其排放的潜力大小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城市的资产性存量(如住房、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果在余下生命周期内得不到妥善管理与处置,将可能显著削弱目前国际社会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 由于城市形态、基础设施规模和居民消费等方面的不同,全球城市人均碳影响、碳强度或碳密度均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图2)。鉴于这些差异性,尽管国际社会已建立了城市间减排联盟,目前仍难以制定出一种可被简单复制和推广的低碳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和收入的提升不一定意味着高碳的生活。实际上,基于完整核算,全球城市可分为低碳低收入、高碳低收入、低碳高收入和高碳高收入等四种差异化路径。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如北京)仍有很大潜力在未来达成低碳高收入的路径,即在实现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走向低碳甚至零碳社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仅要对当前城市碳排放进行严格控制,还需对未来可通过存量释放的碳进行预先管理。这一基于代谢的新视角,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全球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电解铝
碳
渣制备氟化铝关键技术
工艺描述: 将电解铝火眼碳渣破碎,与脱碳药剂充分混合,加入高温炉进行脱碳,得到中间产品;中间产品磨粉,与脱钠药剂充分混合,加入高温炉进行脱钠,得到粗氟化铝;粗氟化铝加入水浸槽,洗盐后得到氟化铝。 技术亮点: 属于电解铝危废高值产品化技术,拥有发明专利3件;实现了碳渣的全量利用,节约了原生氟资源;整个工艺绿色,没有废水废渣产生,废气达标排放;单位能耗远低于原生氟化铝,有效减碳;氟化铝产品符合现有国家标准。
郑州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9
10
11
...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