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测液体折射率实验仪 COC-SPR
实验原理 1、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会在金属表面发生集体振荡,产生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2、共振状态下电磁场的能量被有效转换为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集体振动能。
成都华芯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18
高精度图像对焦伺服控制器及显微成像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领域存在着景深影响效率的突出问题,本产品以高性能异构处理器为核心运算单元,以嵌入式手段通过视觉流与控制流的严格对位,高性能实时完成视频控制信息的结算,并直接输出电机驱动信号控制相关执行机构完成闭环控制。         本产品主要面向高性能伺服闭环控制的视频应用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显微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频对焦及对位处理的效率及精度,亦可实现宏观领域的视觉嵌入化控制闭环应用。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量子关联成像雷达
1. 痛点问题 激光雷达技术存在固有缺陷,造成安全隐患与高昂成本。激光雷达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缺点: 1)远距离探测会漏视目标,点云图观看舒适度极低。激光雷达使用点扫描方式探测距离,探测距离越远像点间隔越大,像点之间有漏视问题。激光雷达采用点扫描方式形成点云图,对人眼而言无法直接辨识目标; 2)激光信号易受干扰,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不同激光雷达之间会产生干扰,因为光谱资源有限,这是无法克服的问题; 3)结构复杂、成本高,工业生产难度大。激光雷达使用多线激光提高扫描速度,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机械转动产生的磨损会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寿命及电机控制的精度,需要定期调校和维护。 2. 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团队,经过八年的研究,业内首次实现了芯片级的量子关联成像系统,相关算法和硬件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量子关联成像技术能为智能设备安装“眼睛”,实现成像与3D测绘功能,核心专利是量子物理算法,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测绘与成像,有效弥补了激光雷达技术的重大应用缺陷,为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3D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寻求有开发ASIC芯片、硅光芯片和电子器件产品经验的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清华大学 2021-10-22
Micro-CT 成像系统
微型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体外检测技术,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Micro-CT 成像技术利用了不同组织对于 X 射线吸收系数不同的性质,使用 X 射线探测器接收 X 射线经衰减之后的信息,通过重建算法重建出被扫描样品的三维体数据,广泛应用于骨骼、器官、软组织、肿瘤、心血管等相关结构变化研究,疾病的临床前研究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前研发,以及工业无损检测中。 本团队基于 Micro-CT 系统的成像原理研发了高分辨 Micro-CT 小动物成像平台,该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目前已成功研发并于 2019 年 12 月投入使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2-16
团簇高分辨成像
含有极少原子的金(Au)团簇具有非典型的化学和电子性质,在光学和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原子尺度上对小团簇基态性质的表征仍然缺乏。我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实现了在实空间中直接观测单个Au20团簇的基态原子结构。该工作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从原子水平上研究团簇的新途径,对理解其催化和光学等性质有重要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29035小孔成像装置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趋近绝对零度的量子共振”
介绍了一个趋近绝对零度量子散射共振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F+H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教前沿】屈凌波: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频共振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地方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河南高教强省建设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话题,分享了他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2-27
穿透浑浊介质清晰成像技术
  针对国防、遥感、智能交通、水下勘探等领域穿透云雨雾霾等浑浊介质清晰成像难题,提供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计算成像技术。在50 m成像距离处,标准靶标常规成像最高对比度不超过0.1的情况下,实现分辨率高于512×512,对比度不低于0.6的成像效果。为国防、遥感、智能交通、水下勘探等领域环境监测、目标识别等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项目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精密光电测试及成像理论和技术科研工作。在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支持下,深入研究了微光成像、红外可见光融合成像、相位成像、光场成像理论和方法,并基于上述理论研发了微小型成像系统样机,在地面、空中蹬不同微小型平台得到应用;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合作,解决强散射介质条件下无法清晰成像相关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防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2-01
多功能线粒体荧光成像剂
项目简介 一种新型线粒体靶向性荧光成像剂可用于细胞内铜离子的检测。该成像剂微溶于水, 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细胞渗透性, 较低的细胞毒性的特点,它在溶液中显示浅黄色,在 590 nm 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进入 HepG-2 细胞显示绿色荧光成像(如图)。此外,该化 合物在溶液中能与铜离子形成 1:1 的络合物, 而导致荧光显著变化,可用于活体细胞中 在其它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检测 Cu2+, 铜离子检测限度达到 0.01µM。 金属铜离子在 体内聚集,是产生神经退行行疾病的重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