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
一、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项目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展在化学领域应用电子学新技术的研究。 大多数化学实验室采用传统的加热方法,即利用传导的方式加热。微波/超声波相结合的技术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加热时间,省溶剂(可较常规方法少50%~90%)、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回收率和提取物的纯度。另一方面利于环境保护,无污染,属于绿色工程,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南开大学 2021-04-14
色素(染料)敏化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它具有清洁、不需要燃料、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等优点。由于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近年来成为纳米技术和光电转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发展可解决硅电池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制备,但因 TiO2 薄膜结构缺陷的存在,不利于电子的传输,制约了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通过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天然色素(黑果枸杞色素和河湟红花黄色素)或染料对光阳极进行敏化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流程。该项目成果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优点,比传统硅电池具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可实现太阳能电池的轻量化、薄膜化,并易于设计成不同形状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由纳米晶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液、导电基底以及对电极等几部分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源于光合作用的启发,其具体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从而激发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变成受激发的状态,通过与之复合的多孔薄膜传导出来。本项目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制备过程如下: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实验室成熟阶段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生产成本较低,仅为硅太阳能的 1/5~1/10,且使用寿命较长,如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应用领域:太阳能发电站、电子设备、太阳能建筑等,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天津大学 2021-04-11
基于锥面弹性变形的电主轴安装固定结构
一种基于锥面弹性变形的电主轴安装固定结构,它包括固定基座(1)、外锥套(2)和内锥套(5),所述的 电主轴(6)的两端分别设有由外锥套(2)、内锥套(5)构成的一组锥环,两内锥套(5)套装在电主轴(6)的外侧, 与电主轴(6)之间圆柱配合,各内锥套(5)与对应的外锥套(2)之间锥面配合,固定基座(1)套装在外锥套(2) 的外侧,内外锥套通过螺钉(3)轴向紧固,使得内外锥套径向膨胀将电主轴与固定基座结合为一体。本实用 新型的外锥套和内锥套采用小锥角,锥环锥面和螺钉螺纹面双重增力,增力比大且可以自锁,夹紧可靠; 带开口锥环组变形容易且均匀,定位精度和夹紧刚度高。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
"本成果主要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名称: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课题编号:2015AA03A401),由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共同研发完成。南京大学董林教授为项目负责人。 董林教授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稀土基催化剂的制备科学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有关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催化消除方面的应用技术探索。基于前期相关工作积累,成功开发出了低温稀土铈基催化剂配方。 经石河子大学的工业放大及新疆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的侧线运行,该配方可以满足在100 ℃运行3000 h以上的寿命及稳定性测试,脱硝效率达55 %以上,并且通过了2000 m3/h级侧线验证(图1)。 该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超低温(100 oC)脱硝领域的空白,为燃煤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同时,通过课题的实施,还达到了去除“白烟”的效果,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体化”,满足了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随着燃煤电厂尾端烟气脱硝工艺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氮氧化物超低温催化消除的问题,而且符合国家当前“超洁净”排放的趋势,有望在各大电厂及工业窑炉等推广使用。 经石河子大学的工业放大及新疆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的侧线运行,该配方可以满足在100 ℃运行3000 h以上的寿命及稳定性测试,脱硝效率达55 %以上,并且通过了2000 m3/h级侧线验证。该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超低温(100 oC)脱硝领域的空白,为燃煤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同时,通过课题的实施,还达到了去除“白烟”的效果,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体化”,满足了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随着燃煤电厂尾端烟气脱硝工艺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氮氧化物超低温催化消除的问题,而且符合国家当前“超洁净”排放的趋势,有望在各大电厂及工业窑炉等推广使用。 经过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的多年攻关,我国除尘和脱硫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关于氮氧化物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超低温条件(100-150 oC)下的脱硝技术。 基于国家当前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燃煤电厂在现有烟气处理运行模式下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除尘-脱硫-低温脱硝”技术路线(图2),即在电厂原有设备的尾端进行烟气脱硝处理。 与传统脱硝技术路线相比,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采用了新型工艺路线 传统燃煤电厂烟气处理多采用“脱硝-除尘-脱硫”的工艺路线(图2上)。这一路线能够很好地利用高温烟气,但催化剂寿命受制于粉尘的冲刷,通常只能稳定运行2-3年。 本课题采用“除尘-脱硫-低温脱硝”的技术路线(图2下),即在电厂原有设备的尾端进行烟气脱硝处理,既可以作为氮氧化物“超洁净”排放的有效保障,也可以作为脱硝工艺的新技术路线使用。 同时,由于烟气经过前期除尘和脱硫后,干扰组分(粉尘、SO2和碱重金属等)极大减少,这有利于催化剂长时间稳定运行。 2. 开发低温稀土基超低温脱硝催化剂填补了国内外研究领域空白 目前,我们开发的超低温脱硝催化剂经2000 m3/h级烟气流量侧线试验后,已连续稳定运行3000 h以上,脱硝效率保持在55 %以上,远远低于目前已有工业应用报道的脱硝催化剂温度(如,荷兰壳牌公司生产的TiO2-V2O5催化剂工作温度最低,为140 oC),进一步拓展了脱硝催化剂的最低工作温度区间(图3)。
南京大学 2021-04-10
具备保护固定目标功能的智能网络摄像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固定目标保护功能的智能网络摄像机,以单片 DSP处理器为核心,带有视频输入输出接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视频模 数/数模转换器、音频模数/数模转换器、存储器和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的 DSP处理器带有视觉分析软件,用户设定保护目标,由视频输入设备采集 目标图像,视觉分析软件分析监控目标图像的背景信息,当目标图像全部 被遮挡、遮挡恢复时图像发生改变、目标发生移动等情况时,通过音视频 输出设备和网络通讯模块输出报警信息。本发明除具备一般网络摄像机的 视频压缩和网络传输功能之外还具备固定目标保护功能,能对用户设定的 固定目标(比如停止的车辆、墙上的画、停放的货物等)进行移动、盗窃报 警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的高效制备及产业化应用
成果介绍:气凝胶是一种分散介质为气体的纳米多孔性非晶固态凝胶材料,其密度极低,目前SiO2气凝胶最轻密度仅是空气的3 倍。该材料中孔隙的大小在纳米数量级,其孔洞率高达80~99.8%,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可低达0.015W/(m•k)。SiO2气凝胶基高效隔热材料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3cm的气凝胶相当20至30块普通玻璃的隔热功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隔热(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化纳米纤维的量产制备技术和过滤净化滤材产品
成果介绍根据待净化的污染物特性对纳米纤维膜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化修饰处理,将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基膜复合,设计新型过滤净化滤膜,达到良好的物理过滤性能和化学污染物的深度净化效果。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项目研制了一种新型喷头,制备效率较现有的单一喷针提高20倍以上,能与常规的静电纺丝装置匹配,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喷头不易堵、容易清理;一种无喷头静电纺丝法量产纳米纤维的技术和装置(授权专利号: 201210532449.3),利用液态薄膜与电场相互作用自身产生的大量微小突起或波峰作为射流源,产量大幅提高。本项目提供的纳米纤维的量化制备技术,可制备多种材料纳米纤维,作为纳米纤维过滤介质产品,作为高端过滤产品应用广泛。市场前景能连续、稳定地大量制备纳米纤维,批间性能稳定、质量可控,同时水和有机溶剂兼容,消除制备材料的局限性;2、根据待净化的污染物特性对纳米纤维膜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化修饰处理,将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基膜复合,设计新型过滤净化滤膜,达到良好的物理过滤性能和化学污染物的深度净化效果;3、研制成功的功能化纳米纤维膜具有环境友好、性能稳定、对目标污染物吸附选择性高、容易再生的特点。
东南大学 2021-04-13
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的高效制备及产业化应用
项目采用独特的气凝胶合成方案及添加剂,能更好的控制水解、缩合和凝胶化,可以更好地调节颗粒生长和网络结构的形成,生产出的气凝胶产品屈服强度更高,其柔软性是普通方法合成的气凝胶的2-4倍;孔隙范围更大,使气凝胶产品透光率比普通方法合成的气凝胶更高,应用范围更广。项目组采用的新工艺新方法,能有效降低工艺成本,提高导热系数,提升产品性价比。如通过纤维增强、遮光剂复合,制得耐温性达650℃、热导率小于0.02W/(m•K)(25℃)的系列化SiO2气凝胶,并实现产业化;研制出有氧耐12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生物基无毒增塑剂高效制备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随着石化增塑剂引发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以生物质发酵制得的柠檬酸为原料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作为无毒增塑剂的首选品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受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为绿色无毒增塑剂,许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然而,目前柠檬酸酯类行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项目针对高效催化技术的开发、连续一体化工艺研究及新品种的开发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创制了新型绿色催化体系,开发多釜串联连续化生产技术,大幅实现工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大丝束碳纤维展宽织物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以大丝束碳纤维(≥12K)为原料,通过自主碳纤维展宽、织造专利技术制备碳纤维展宽织物。该织物最大优势是轻薄(面密度≤80g/m2)、扁平(展宽纱宽度 8-20mm),该纤维低屈曲,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特性。该产品可替代传统 3K200g/m2 的碳纤维产品,用于无人机、高档装饰面板、体育休闲器材、高致密 C/C复合材料等领域。 关键技术 (1)创新要点 (2)产品性能/技术指标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用于宽幅扁平碳纤维丝束的连续定型工艺ZL201010519415.1 (2)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夹头 ZL201310303000.4 (3)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送经装置 ZL201310302349.6 (4)一种无弯曲织物织造的纬纱递进装置 ZL201310302920.4 项目成熟度 成熟度 5 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2 103 10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