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波形全数字声发射检测仪
产品详细介绍AMSY-6型超高速、全数字、全波形、强抗干扰声发射采集分析系统.该套具有如下特点:1) 全数字 、全波形:该系统能够同时采集参数和波形,也可以只采集声发射参数和声发射波形。通过主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可以很方便地对这两种采集方式进行转换或叠加。2) 每个通道ADC:40MHz,18位精度。3) 模拟滤波:1.6 KHz-2.4MHz。4) 低噪声:1.5μVRMS, 6μVP; (95-300kHz 滤波器)。      5) 500个滤波器;具有FIR、IIR、V型数字滤波功能,使信号在任何频率都不失真。6) USB2.0高速传输接口可以同PC机进行连接,操作简便,传输速率可达480M/s。7) 高速声发射数据采集及传输能力:每个声发射通道的采集速度为15000Hits/秒,波形为8000个/秒(10M/秒采样率),连续传输速度(DMA-数据直接存储器存取)包括时间分选,为每秒10万Hits和40MB/s波形。8) 大容量瞬态波形存储卡:每个通道8MB;9) 可实现8台主机对接成一个大的声发射系统,声发射通道数可扩展至254通道。10) 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每一个通道有一个独立的电路板,并且有很好的金属屏蔽,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避免电磁干扰和大地环流。尤其是能够有效地避免相临通道之间的互扰。从而使电磁噪音降低到15dB。11) 先进的声发射软件:软件可连续分析10万个撞击/秒速度,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将声发射参数、波形、定位源、相关图及加载一一对应起来的软件,为分析声发射数据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使得检测人员和研究人员真正从数据分析的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软件可编程界面:用户可自己编写程序或将自己的数据输入到Vallen的软件中,进行分析。12) AMSY-6在进行监测时,传感器的布置不拘泥于传统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图形,其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布置,不受形状的限制。在事后数据分析时,该软件利用其特有的定位精度修正功能将声发射源位置每两个相临的传感器进行一次计算,使所有计算结果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由于结构等原因使声速发生变化造成的定位偏差。13) AMSY-6具备传感器自动检查功能。声发射主机发射1-450V的脉冲,对探头的耦合状况和声速进行评价,可通过软件或前面板的开关执行标定功能。
北京科海恒生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试剂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无试剂COD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解决现在用户在化学试剂报备、购买、运输、使用、储存及排放等难题,采用先进的光谱技术,仪器操作简便,无需消解,一键读数,可同时测出水中COD、TOC、BOD、TOD、浊度,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没有二次污染,绿色环保,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水、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口、工业污水处理排放口、医院废水处理排放口检测。
上海海恒机电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8
一种染料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荧光传感与磁分离TNT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荧光传感与磁分离TNT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首先以油酸铁配合物与油胺在油酸中反应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再将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分散在2-磷酸乙胺的乙醚溶液中完成配体交换,获得2-磷酸乙胺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最后再与荧光素异氰酸酯反应即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染料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能够传感并去除污染水样中的痕量TNT,且具有再生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可见光响应的磁性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响应的磁性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1:将磁性粉体和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混合并搅拌形成表面吸附有溶胶凝胶的磁性前驱体;S12:将磁性前驱体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干燥并煅烧后得到负载有二氧化钛的磁性粉体;S13:将负载有二氧化钛的磁性粉体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形成表面吸附有 Ag<sup>+</sup>的二氧化钛磁性粉体;S14:将表面吸附有Ag<sup>+</sup>的二氧化钛磁性粉体分离干燥后与含卤素离子溶液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郑州大学在利用超临界CO2制备室温铁磁性材料方面获得新进展
磁性表征实验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方法,如氢气还原和机械研磨等处理方式,SC CO2处理所制得的BaTiO3材料展示出了更加优越的室温铁磁性。
郑州大学 2022-06-08
一种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载碳磁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1310498905.1)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载碳磁性纤维材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处理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铁酸钴纳米纤维作为载体,生物质材料-可溶性粉淀粉作为碳源前驱体,制备出一维核壳结构的载碳磁性纤维材料复合物材料。采用此法制得的材料富含羟基、羧基基团的碳层均匀涂布在铁酸钴纳米纤维基体上,形成的复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可有效去除水体六价铬。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备工艺简单,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开发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新方法,助力肿瘤精准检测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简称MSI)是目前肿瘤临床检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表型,多发生于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效果预测相关,更是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两种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金标准方法:MSI-PCR和MSI-IHC,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均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开始显露头角,在检测结果与两种临床金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极大的缩减了检测时间并减少了检测成本,大幅提高了推广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可行性。2014年,西安交大叶凯教授团队率先开发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MSIsensor。2017年该检测方案作为全世界首个泛肿瘤检测方案MSK-IMPACT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测试并获得批准。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测试表明,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可达99.4%。然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大都要求提供病人的癌症组织样本及一份取自血液或者癌症组织附近的正常样本。一方面,这一份正常对照样本限制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场景,尤其难以应用于血癌样本、福尔马林包埋样本、PDX/PDO等不易获得正常对照样本的情况;另一方面,额外的对照样本增加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成本。基于上述原因,在叶凯指导下,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探索,从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机理出发,通过数学模型抽象,从单个肿瘤样本中提取特征,开发了MSIsensor-pro。MSIsensor-pro实现不依赖正常对照样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只需50个微卫星位点的测序数据即可实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精准检测。MSIsensor-pro的开发扩大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范围,减低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成本。同时MSIsensor-pro在低肿瘤纯度和低测序深度这类低信噪比数据中也显示出来很大的潜力。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影响因子6.597)上。叶凯的博士生贾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叶凯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这是叶凯教授课题组在基因组暗物质解析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论文链接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0300218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从火电厂全厂整体综合优化运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所属多台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监视、经济分析、在线诊断以及优化控制,达到稳定、节能的目的。本项目由西安热工研究院和华北电力大学共同协作完成并获2005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本项目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从全厂整体综合优化运行系统的概念、定位、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到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SIS)。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水基环保型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合剂
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合剂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中橡胶-金属复合制品 及零部件的制造。传统热硫化胶粘剂多为溶剂型产品,含有毒有害的酮类、氯化溶剂、 芳烃溶剂等,且常采用对人体及环境都是有害的重金属盐成分,而环保水基型产品被国 外公司垄断,国内尚属空白。 本项目产品为高性能水分散型环保产品,粘接强度高、耐高温性能好、施工工艺简 单,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与产品上对国内的 制约。 本项目团队同时开发完成以及正在开发许多用于新能源(太阳能及 LED 等)、汽车、 电子电器等先进制造业用各种胶粘剂及新材料项目。在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方面拥有较 雄厚的实力。
同济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大直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产业化技术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应变比压电陶瓷大4倍以上,而且能量密度比压电陶瓷大10倍以上,但其杨氏仅为压电陶瓷的1/3左右。美国将其列为战略性功能材料,并对我国实行禁运。传统制备技术主要有布里吉曼法(Bridgman法,即下拉法)、丘克拉尔斯基法(Czochralski法,即直拉法)和浮区区熔法(Float Zone法)。上述三种制备GMM工艺都存在共同缺陷:1.生产效率很低,生长一件Æ18´150mm定向凝固GMM需要48-168h;2.生产GMM工序很长,需要合金熔炼、晶体生长、热处理等工序,生产成本高,设备投资大,3.生产GMM成品率只有15-30%。 本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步法工艺和设备生产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与传统工艺相比较主要有如下优点:1.质量好、高性能。因一步法工艺是将合金熔炼、晶体生长、热处理三道工序集中于一台设备完成,故减少了过程污染,杂质和氧含量低,合金成分控制准确,提高了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一致性;2.效率高、成本低。一步法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人为因素少,故产品的合格率高(达80%);单炉产能达5-10公斤,每天可以生产2-3炉,生产效率比传统工艺提高了100-150倍,成本大大降低;3.易于制备大直径(Æ70mm以上)棒材。一旦形成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低频、大功率换能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可广泛应用到机械、电子、石油、纺织、航天、农业等其他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是许多高技术的物质基础,被誉为是21世纪的战略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 98 99
  • ...
  • 205 2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