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华师心理健康测量与管理平台
1、产品介绍: 心理云平台是一款基于系统化管理理念设计的心理健康综合系统,通过建立区教育局—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的纵向心理辅导体系,构建教育局—学校—家庭三方协作的心理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2、技术参数: 1)系统全面采用UTF-8全球标准编码,支持多种浏览器。 2)采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技术,数据多重备份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3)支持PC、微信公众号等多端口用户登录。 4)B/S架构,Mysql数据库引擎。 3、功能参数: 1)心理云平台主要由基础信息维护、心理测评、统计分析、咨询预约、量表管理、消息中心等模块组成,预留收集心理设备采集数据接口,便于进行大数据整合管理。 2)可根据需求设置组织架构(如区域、学校、年级、班级进行由上至下的分级),并提供对组织架构的新增、修改、查询等管理性操作。 3)灵活设置不同角色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如区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年级管理员、学生、教工、家长等。 4)具有新增、删除、修改、查询、关闭等账户管理功能,可单选或批量操作;同时,系统可自动生成学生对应家长的信息,便于家校互动;还可开设教职员工账号,开展教职员工的心理测评工作。 5)心理档案动态更新,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心理测量结果、危机预警、教师干预、心理咨询记录等。 6)心理测评量表涉及学业、情绪、智力、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类别,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量表数量。 7)支持普测与个测,可自定义施测对象、施测量表、测试日期等。选择量表时可设置报告查看、测试次数等权限;系统智能分发,自动过滤不符合参测条件的对象;测评进度自动更新、详情随时可查,并支持未测名单导出。 8)个体测试完成后,系统即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个体报告,报告内容包含量表简介、维度雷达图、结果分析、指导建议等。 9)团体测评完成后,按照性别、年级、班级等,即可一键生成团体分析报告,支持原始数据、异常数据导出。 10)心理预警功能:根据心理测评结果自动筛选预警名单,并智能分级预警。 11)统计分析:具有横向、纵向统计分析功能,可设置相关参数,一键生成分析报表。 12)量表管理:查看量表介绍及内容,可根据需求定制特殊量表及指定量表的更新;支持自定义量表的导入。 13)支持学校心理教师按周设置咨询排班时间、处理预约申请,并提供咨询过程中文字、图片、表格等的记录。 14)管理员可在消息中心发布新闻、通知、公告等。
上海华东师大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20
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
本发明属于地面模拟飞行高空飞行半实物仿真领域,并公开了 一种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混合 室外筒、测量室外筒、混合室内筒和测量室内筒均为圆柱形空心套筒 结构,并共同构成了具备四个内部空间的双层腔体结构;热源喷枪插 入混合室内筒中,并喷入等离子体高温气体;混合室外筒上开设有气 体入口,混合室内筒的壁面上开设有沿着圆周均布的孔,由此使得低 温气体以射流混合方式与高温气体执行均匀混合,然后进混合气体测 量空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布置在混合气体测量空间中,并用于对混 合后的气体执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低工作温度的量子点白光 LED 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量子点 LED 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工作温度的量子点白光 LED,其中,LED 芯片固定设置在基板表面,量子点硅纳米球附着在 LED 芯片表面,透光壳体内表面附着有一层荧光粉胶,该透光壳体直接安装在基板上或通过一模塑料固定在基板上方,并将LED 芯片和量子点硅纳米球密封在内,透光壳体内还填充有封装胶将量子点硅纳米球和荧光粉胶隔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低工作温度的量子点白光 LED 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量子点 LED 利用封装胶将荧光粉胶和量子点硅纳米球隔离,可降低量子点工作温度,减少重吸收损失,提高白光 LED 的发光效率;还能减少量子点的用量,控制量子点与荧光粉各自的发光光谱,得到所需的理想型发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混合室外筒、测量室外筒、混合室内筒和测量室内筒均为圆柱形空心套筒结构,并共同构成了具备四个内部空间的双层腔体结构;热源喷枪插入混合室内筒中,并用于向其中的高低温气体混合空间喷入等离子体高温气体;混合室外筒上开设有气体入口,混合室内筒的壁面上开设有沿着圆周均布的孔,由此使得低温气体以射流混合方式与高温气体执行均匀混合,然后进混合气体测量空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布置在混合气体测量空间中,并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执行实时温度测量。通过本实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
本发明属于地面模拟飞行高空飞行半实物仿真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空飞行大气环境温度模拟实验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混合室外筒、测量室外筒、混合室内筒和测量室内筒均为圆柱形空心套筒结构,并共同构成了具备四个内部空间的双层腔体结构;热源喷枪插入混合室内筒中,并喷入等离子体高温气体;混合室外筒上开设有气体入口,混合室内筒的壁面上开设有沿着圆周均布的孔,由此使得低温气体以射流混合方式与高温气体执行均匀混合,然后进混合气体测量空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布置在混合气体测量空间中,并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执行实时温度测量。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电缆接头导线温度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电缆接头导线温度预测方法。本发明主要分以下 4 个步骤:1) 样本数据采集:实时测量与电缆接头导线温度有联系的关联因素(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护套温度、接 头处绝缘层温度、触头温度和各种表皮温度);2)网络训练:首先对 1)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划分 训练数据和预测数据,然后设置各种参数,创建网络,最后进行数据预测;本发明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 到电缆接头导线温度预测中,对电缆接头导线温度在线实时监测与故障分析有较好的作用。 
武汉大学 2021-04-13
磁流体热磁对流在电子器件散热中的应用
项目概况 针对小型化、集成化、高频率和高运算速度的电子器件,应用磁流体的热磁对流效应,把磁流体作为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用于高密度高功率电子器件设备中。 主要特点 1. 选择合适的外加磁场和屏蔽技术。 2.温度区内磁场梯度条件和粒子浓度的准确控制 3.磁流体微型热管散热过程的磁场的准确定位。 技术指标     建立适合电子器件密集环境下适用磁流体散热技术及相应的磁场条件和屏蔽技术,提高了磁流体在磁场、热场和重力场协同作用下的流动传热效果。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的绿色材料应用。市场前景 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现场的工业化证明,散热效果好,能达到电子器件冷却要求,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三废排放。该项目可应用于高密度、高功率电子器件密集环境下的散热设备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
项目针对软磁复合材料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在软磁粉末基体表面原位生成高电阻率软磁壳层,降低涡流损耗并保持高磁性能的技术思路,发明了多软磁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构建了高性能软磁合金新体系,制备出具有高磁通密度、高直流叠加等不同特性的系列软磁复合材料。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 43 项,发表论文 50 余篇,推动我国软磁复合材料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非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含制备非晶薄带、脆化退火、球磨制粉、钝化处理、压制成型、热处理和固化步骤,所述的非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合金成分为铁基非晶合金,该合金的组成以原子比表示满足下式:Fe100-a-b-cTaMbDc,其中,15≤a≤30,0< b≤5,0< c≤3,T为选自Si、B或C中的一种或几种,M为选自Mo、Zr、Y、Ni、Ti或Cr中的一种或几种,D为选自稀土类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公开的非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采用磷酸稀释液进行钝化,无需添加其他绝缘剂就可以形成均匀的绝缘层,所得软磁复合材料磁导率高、损耗低,直流偏置特性优异。
浙江大学 2021-04-11
稀土合金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对稀土合金磁性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变磁性转变、自旋重定向及 其与之相关的结构相变等行为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重点关注其中 介观尺度磁畴结构、相分离现象以及微观电子结构等的衍变规律、 以及它们与宏观电磁现象的关联效应,深入理解稀土元素在其中发 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稀土合金材料的磁性作用机制,探究4f—3d电子 的相互作用机理,以达到探寻其微观物理本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该类材料中的磁热效应,为磁制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先进功能材料,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节能减排 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已获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7 58 59
  • ...
  •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