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51008电和
磁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软
磁
功耗仪
产品详细介绍特点: 1.同时测量电压、电流真有效值和功率损耗,采用乘积法测试方案,符合IEC标准推荐的测试方法 2.具有材料振幅磁导率ma、饱和磁感应强度Bs测量功能 3.测试频率任意设定,连续可调 4.具有磁化电流波形监视功能 5.遥控输出,方便生产线批量产品快速检测 6.连接简单,操作简便、快速,5-10秒钟得到测试结果
绵阳泰美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P型
磁
芯
产品详细介绍特点:1.具有优良的磁屏蔽作用.2.单位空间电感值高,易于实现小型化.3. 可安装调整磁芯,对电感量进行微调。用途:在通讯系统中作可调LC滤波器,各种变压器及电感器、传感器等。 专业提供P3.0—P26系列罐型磁心、及配套骨架卡座卡黄及器件成品。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设计罐型磁心及器件。 并配套提供P18、P22、P26可调电感螺纹磁心。 磁导率从几十到一万,电感系数可根据我公司的磁芯材料进行生产.
绵阳泰美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稀土掺杂非
磁
过渡金属对“铁
磁
/非
磁
”纳米自旋泵浦器件的磁性调控
成果介绍铁磁(FM)/非磁(NM)结构的双层膜中发现的自旋泵浦(spin pumping)效应是磁学和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研究兴趣。它和铁磁层自旋极化电流相关,同时又和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有直接联系。本项目采用具有较高的自旋轨道耦合系数的稀土金属调制非磁层,运用铁磁共振和输运两种方法,并结合结构、磁性和同步辐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稀土掺杂对铁磁/非磁过渡-稀土合金(Py/NM-RE)复合纳米双层膜的结构和界面的影响,得到自旋泵浦强度、界面混合电导以及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自旋扩散长度的调控规律。从而探索该复合纳米双层膜中的界面自旋泵浦效应和非磁层自旋轨道耦合对自旋动力阻尼的影响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开发新型复合磁性材料和新型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非磁材料,有利于集成多功能自旋器件。
东南大学
2021-04-11
宏途教育
致
学智慧纸笔云平台
产品详细介绍 致学平台 是基于AIOT的“教、学、评、练、管”教育闭环云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智能笔与码点技术采集学生课堂与作业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手写笔迹自动分析、并基于致学全学段全学科的多维评价模型实现学生全面的学情诊断分析,为教育管理者推动教学持续发展和助力教学管理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通过班级和个人的多维度学情报告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提质增效减负目的。 学生通过学情报告和精准的推送匹配资源,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个性发展。 联系方式: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南翔一路62号3楼宏途教育 联系人:王生 电话:18938695151 公司官网:www.gzhtedu.cn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宏途教育
致
学智慧纸笔教学平台
产品详细介绍 致学·智慧纸笔 发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路径 回归教育本质,专注数据智慧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科技改变教育,教育改变未来”的理念,聚焦K12基础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服务运营,旨在布局谋划围绕学校全应用场景、多接触渠道的教育信息服务生态圈,现已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产品介绍: 致学智慧纸笔云服务平台是由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教、学、评、测、练”教育闭环需求自主研发的AI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 其中AI纸笔产品保留了传统的纸笔书写方式,保护青少年视力,前端通过智能点阵笔与铺码点阵 纸,采集学生课堂互动与课后作业过程的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手写笔迹自动识别与分析,对应后端K12全学段全学科多维多层评价指标与模型,全面呈现教情和学情监测和诊断报告,为分层教学、智能适应学习及推动教学持续发展和助力教学管理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保障。 课堂场景流程: 教师发起互动课堂——学生纸笔作答——数据实时上传——同步统计与分析 方案优势: 纸笔书写、讲练结合、多方互动、高效有趣 以纸笔替代智能终端、围绕课堂场景开展教学 教师与学生多方互动、即问即答激发学习热情 课后场景流程: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批改作业——数据统计与分析——错题归集汇总——资源推荐 方案优势: 纸笔书写,数字存储 智能批改,增效减负 多维数据,评价分析 有效归集,查缺补漏 智能推荐,提分增效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封装型压电陶瓷
致
动器(博实)
产品详细介绍封装型压电陶瓷优点: 方便安装固定:移动端方便与外部结构连接,移动端有四种选择:内螺纹、外螺纹、球头和平头。 保护陶瓷:因为陶瓷是易损元件,外力的夹持或者撞击都可能导致压电陶瓷的损坏,机械封装式压电陶瓷的机械外封可以对内部的叠堆压电陶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提高功率:通常情况下,压电陶瓷都需在它的功率范围内使用,因为陶瓷在高频振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陶瓷的温度会随之升高,超过温度80℃,陶瓷则可能会因为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损坏,但如果选择散热好的机械外封材料,并可以通过在陶瓷外部加散热片的方式,使陶瓷的使用功率大大提高。 可承受轴向拉力:叠堆陶瓷不能够承受轴向拉力,而机械封装式压电陶瓷由于内部加有预载力,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适合于高频振动使用,或者需要推拉力的应用。 稳定性高:因为叠堆陶瓷既不能承受侧向力也不能承受弯曲力,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受力的接触面足够的平整,且受力方向在陶瓷的中心。当压电陶瓷的长与直径比值过大时,机械封装式压电陶瓷稳定性高于叠堆型压电陶瓷,可以有效的减少侧向力的产生,特别是使用球头连接方式可以消除轴向耦合,大大提高陶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抗干扰:封装陶瓷的外壳是无磁不锈钢材料,可以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OEM型压电陶瓷
致
动器(博实)
产品详细介绍 压电陶瓷致动器具有体积小,位移分辨率极高,响应速度快,输出力大,换能效率高,不发热,可采用相对简单的电压控制方式等特点。但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和线性度。压电陶瓷在电场的作用下有两种效应:逆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在电路中,压电陶瓷具体表现为电容特性。迟滞特性压电陶瓷的升压和降压曲线之间存在位移差称为迟滞现象。蠕变特性在一定电压下,压电陶瓷的位移达到一定值后随时间变化,在一段时间后才达到稳定值。 温度特性压电陶瓷线膨胀系数比一般的金属材料要小,现以某公司的高压陶瓷和低压陶瓷为例:随着温度的变化,其线膨胀系数也会有微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LVPZT 为低压陶瓷, HVPZT 为高压陶瓷)。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苏州
致
普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致普科教设备有限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科普展品及科普场馆的整体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公司。以“致力于科学普及,让观众参与进来,在参观交流中掌握科学知识,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力量”为经营目标,以“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为经营理念。依托多所科研机构为背景,业内多名科普专家为支柱,同时积极整合各行各业优秀资源,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传播理念,苏州致普已成为业界一颗喃喃升起的新星。
苏州致普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1-15
二维反铁
材料
MnPS3中
磁
振子输运的实验进展
近年来,磁振子电子学在信息计算和信息传输领域表现出了极具价值的应用潜力。磁振子电子学利用以磁振子为载体的电子自旋进动来实现信息处理,有望实现无热量产生、低耗散的信息传输,相比于传统意义上通过操纵电荷来实现信息的处理的微电子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磁振子电子学领域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够有效传输磁振子的新材料的发现,而获得长距离的磁振子输运始终是磁振子电子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与通常的三维磁性绝缘体(如Yttrium Iron Garnet)相比,二维尺度下的磁振子被理论预言有很多的新颖物理效应,例如自旋能斯特效应,拓扑磁振子,以及外尔磁振子等。 在最新的研究文章中,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课题组在二维磁性体系中展开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观测到了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的长距离输运。MnPS3晶体是一种层状反铁磁材料,利用机械剥离手段得到了二维的MnPS3薄片。MnPS3薄片上制备了用于测量磁振子输运的非局域器件,器件结构如图A所示。器件左侧Pt电极通过热方法来注入磁振子,右侧Pt电极探测在二维MnPS3中扩散传输的磁振子。在二维反铁磁MnPS3中,实验上观测到了几微米的磁振子扩散长度。并且从图B中可以看出,随着注入端和探测端距离的增加,探测到的非局域信号表现出e指数衰减的形式,跟一维漂移扩散模型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系统研究了MnPS3厚度对磁振子弛豫性质的影响。随着MnPS3厚度从40nm降低至8nm,磁振子弛豫长度由4μm减小到1μm(图C),这可能是由较薄的MnPS3中较强的表面杂质散射效应导致的。 该文章中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维材料中的磁振子输运实现为二维磁性材料在磁振子电子学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望推动磁振子在量子尺度下的新颖量子物理性质研究。图: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输运研究。(A)二维反铁磁MnPS3中的磁振子输运测量结构示意图。(B)自旋信号R_NL^*随电极间距的依赖关系,与理论预言的e指数衰减吻合。(C)磁振子弛豫长度随MnPS3厚度的依赖关系。 该工作于2019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于物理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Phys. Rev. X 9, 011026 (2019) )。 DOI: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X.9.011026。该工作由韩伟研究员设计和指导完成,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5级博士生邢文宇为文章第一作者,物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邱露颐为第二作者(今年9月份将去哈佛大学读博士),韩伟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本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到了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贾爽教授和谢心澄院士的合作帮助,以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7
8
9
...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