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磷脂酶 D 及磷脂酰丝氨酸的生物制备
磷脂酶 D 是一种用于磷脂改性的工业化生产用酶,近年来研究较多且效果比较明显的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获得磷脂酶 D。磷脂酶 D 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卵磷脂出发,通过磷酸基转移反应,制备含量较少的磷脂化合物,如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等;二是通过转移反应合成新的磷脂衍生物,用在药物学领域。磷脂酰丝氨酸是磷脂中的一种,天然含量稀少,但它是大脑中主要的酸性磷脂,能控制和调节细胞膜关键蛋白的功能状态,提高脑细胞的活力,改善大脑功能、修复大脑损伤,成为“脑专一性营养物质”。本项目通过菌种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磷脂酶 D 的肉桂链霉菌菌株。通过发酵优化,发酵酶活可达到 10U/mL 以上,可用于 PS、PI 的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固定化磷脂酶A1在制备磷脂DHA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化磷脂酶A1在制备磷脂DHA中的应用,具体过程为,六水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分别溶于无水甲醇得到六水硝酸钴溶液和2‑甲基咪唑溶液,将2‑甲基咪唑溶液滴加至六水硝酸钴溶液中,搅拌反应、静置、干燥,得到ZIF‑67纳米材料,将ZIF‑67纳米材料于磷酸钠缓冲液中混悬,加入磷脂酶A1溶液,调节pH,置于摇床孵育,离心、干燥,获得ZIF‑67纳米材料固定化磷脂酶A1;将游离脂肪酸和大豆卵磷脂组成的底物和固定化磷脂酶A1在有机反应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分离纯化获得磷脂DHA。固定化磷脂酶A1,稳定性好,催化制备磷脂DHA,DHA掺入率高达51.04%。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提高鸡蛋中卵磷脂的蛋鸡饲料
本成果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鸡蛋中卵磷脂的饲料,该饲料通过鸡食用后,其生产的鸡蛋富含卵磷脂, 该鸡蛋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人群及普通人群,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人群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使普通人群皮肤和头发更加健康有光泽。使用本饲料配方生产的鸡蛋,可提高鸡蛋中15%-25%的卵磷脂 含量。本饲料配方每吨饲料增加200元成本,相当于每个鸡蛋的生产成本提高0.03元,如果每个鸡蛋能够提高 0.13元售价,以一个20万只罗曼粉蛋鸡场一个生产周期产蛋300枚计算,则增加经济效益至少500万元。
西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从鲢鱼鱼头中提取磷脂的方法
其他成果/n以大宗养殖淡水鱼为原料提取磷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鲢鱼鱼头中提取磷脂的方法及其产品,其步骤包括:1)将洗净的鲢鱼鱼头剁碎成1~2cm见方的鱼头碎块;2)将鱼头碎块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按照质量体积比1:10~1:20混合,得到待处理物;3)将待处理物在闪式提取装置内进行鱼头碎块的高速破碎,得到浆液;4)将浆液进行过滤,得到乙醇提取液;5)将乙醇提取液除去乙醇,再与丙酮按照质量体积比1:5~1:10进行搅拌混合,离心后移去丙酮上清液并脱除残留丙酮后即为成品。本发明通过极为简易的工艺过程,只使用非常易得且对提取成分无害的提取液,并配合高效的过程控制,即可实现鲢鱼鱼头中磷脂的高效提取。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一、 简要综述    获2009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 具体介绍    1、项目简介    以大豆油加工副产物油脚为原料,在研究复杂脂质化学、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医药磷脂过程中的胶束/反胶束、金属膜过滤、生物酶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高粘性复杂生物活性脂质产品杂质含量高、色泽深、不良外源伴随物质含量高等突出问题,开发了浓缩磷脂、粉末磷脂、改性磷脂、高PC磷脂等产品,并实现工业化。    2、创新要点    (1)大豆磷脂精制除杂、酶促非水化磷脂转化、高效薄膜蒸发耦合技术;    (2)大豆磷脂纯化制备药用磷脂技术;    (3)大豆磷脂的化学∕酶定向修饰技术。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2000 万元)    采用大豆油水化脱胶制备磷脂工艺,避免了油脚或采用碱炼工艺产生皂脚引起的二次污染。一吨油脚制备黑脂酸产生2吨废酸水,全国植物油总量2500万吨,水化油脚150万吨,可减少废酸水排放300万吨。同时磷脂产品满足了国内对磷脂的需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推广情况    已推广企业,中粮东海粮油工业、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公司等20家建立46条生产线。
江南大学 2021-04-11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磷脂酶D及转酯化产品开发
"磷脂酶 D (PLD)是一类具有水解作用和磷酰基转移作用的酶, 在磷脂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将大量磷脂酰胆碱(PC) 催化合成为自然界稀有的磷脂质,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甘油(PG)等,合成的磷脂质在医药和食品工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来源不足和价格高,PLD的工业应用一直受到限制。本项目通过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发酵技术,解决了PLD工业化应用中难表达和表达量不足的难题,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发酵实现了PLD的高水平表达,其酶活为106 U•L-1,产量为748 mg•L-1,分别比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提高了100倍和20倍;同时,本项目还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提取重组PLD的方法,可望大大降低PLD的生产成本。本技术先进,应用前景看好,如按106 U•L-1的发酵水平生产,成本约100元人民币/1000 U,目前市场售价在3000-6000元/1000 U,利润空间很大。 "
厦门大学 2021-04-10
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应用
【发 明 人】陈军;蔡宝昌;程冬【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应用,该脂质体复合磷脂由1~10份摩尔份数的二棕榈酰磷酸胆碱和1~10份摩尔份数的氢化大豆磷脂制成,该脂质体复合磷脂可以用于制备热敏靶向脂质体制剂,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不同的磷脂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二棕榈酰磷酸胆碱和氢化大豆磷脂科学组合后得到能灵活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该复合磷脂制备成脂质体膜时能够形成新相,不存在相分离,具有单一的相变温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两种不同磷脂材料存在二种相变温度的缺点;且与单一DPPC材料脂质体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靶向释药效果,与单一HSPC材料脂质体相比具有人体耐受性更好的相变温度,应用范围广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桑色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开发研究
桑色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是从黄桑木、桑橙树等桑科植物的树皮和许多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化学名为3, 5, 7, 2′, 4′-五羟基去氢黄酮。研究表明,桑色素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抗病毒感染,治疗头痛、冠心病、慢性炎症及癌症的治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还有文献报道桑色素具有明显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桑色素广泛显著的生物学效应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其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难以注射给药,且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影响了桑色素本身的药效,也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制剂上市。 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较多,除了脂溶性和水溶性差之外,桑色素还能被胃肠道表面的P糖蛋白外排;另外,桑色素在5、7、4′三个位点均有羟基,所以在体内清除很快。 针对上述原因和桑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我们设想将桑色素和磷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利用复合物的性质来促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而且磷脂还可以通过与桑色素结构上的羟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桑色素的体内清除速率。两者有可能显著提高桑色素的生物利用度。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桑色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筛选,并将其制备成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在大鼠口服给药后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桑色素原料、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38.9、3045.9、4310.0 mg/l min,后两者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原料药的4.77倍和6.75倍,可见显著提高了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证明了我们的设想。 目前,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内容正在按计划进行。
四川大学 2016-04-15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磷脂酶D及转酯化产品开发
磷脂酶D(PLD,EC 3.1.4.4)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的酶,具有水解作用和磷酰基转移作用(见图1)。作为一种酶制剂,PLD的转磷脂酰活性尤为重要,被用于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稀有磷脂。其中,以大豆磷脂酰胆碱(PC)为底物,PLD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PS),受到广泛关注。PS作为脑健康营养补充剂,相继被美国FDA、日本HBM和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所认证,列为新资源食品。相较于提取自牛脑和植物的PS,生物酶法制备的PS,避免了食品安全和植物源含量低的问题。进一步,一些新的结构和功能磷脂,通过PLD转磷脂酰反应被合成出来,例如,磷脂酰鲨肝醇、磷脂酰葡萄糖、心磷脂类似物、磷脂酰酪醇、磷脂酰萜烯和磷脂酰丝氨醇,它们中一些具有抗癌和抗氧化活性。 直到现在,受限于磷脂酶D来源不足和价格高(链霉菌属PLD,≥150 units/mg,6516.9¥/1000 U,Sigma公司),其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例如,文献报道的PLD最高产量在104-105U·L-1,而制备转化得到每公斤PS,需要2.6×106U的PLD。这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高水平表达的PLD对宿主的严重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 历经5年时间,从上游到下游整体设计,我们解决了毒性蛋白(磷脂酶D,PLD)异源表达难的问题(质粒不稳定、蛋白合成时间短、细胞生长抑制和裂解),PLD生产达到目前世界最高水平106U·L-1(748 mg·L-1)(提高20倍);同时发展一种简单有效提取重组磷脂酶D的方法(无需破碎、无需添加溶菌酶和有机溶剂、室温进行),PLD生产成本有望降低20倍以上。按照实验室规模的一台5 L发酵罐,年产量可以提供3.5×108U的磷脂酶D,满足100 kg的PS转化需求计算(不计算PLD重复利用率),扩大反应器体积至100-1000 L,PLD产量可满足制备2-20吨PS的需求。
厦门大学 2021-01-12
潜在原创新药鞘磷脂合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 鞘磷脂合酶(Sphingomyelin synthase,SMS)是体内从头合成SM 的最后步骤的关键酶,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关键指标之一。SMS2是一潜在的全新药物靶点,通过抑制SMS2活性降低SM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SMS2的抑制还与抗糖尿病和抗代谢综合征、抗炎、抗肿瘤等有密切关系。 "
复旦大学 2021-04-10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