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碲化铅薄膜和纳米粉体的同步制备方法
该项目为制备碲化铅薄膜与纳米颗粒的新工艺。目前,PbTe薄膜通常采用真空蒸镀、 激光闪蒸、磁控溅射等物理方法制备,这些方法采用昂贵的镀膜设备,成本较高;电化 学方法沉积PbTe薄膜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在于必须使用导电基片,适用范围较窄。PbTe 纳米颗粒大多采用水热法或溶剂热法、电化学法、乳液法等方法合成,这些方法在合成 过程中或者涉及了高压设备,或者采用了复杂的仪器和涉及冗长的工艺,或者由于引入 大量有机物给后处理及环境保护带来难题。 本项目提出以碱性水溶液作为溶剂,以成本低廉的含铅无机盐和碲化物或亚碲酸盐 作为反应物,在常压、室温至 50o C 同步合成 PbTe 薄膜和纳米颗粒,制备的薄膜平整致 密且对基片无特殊要求,纳米颗粒尺度均一且可随温度调节。与其他现有的 PbTe 薄膜 与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性价比高,几乎无能耗,反应介质为容易 净化处理的水溶液,利于环保。 
同济大学 2021-04-11
碲化铅薄膜和纳米粉体的同步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碲化铅(PbTe)薄膜和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PbTe 薄膜和纳米粉体的低温水溶液同步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含铅的无机盐与二氧化碲或亚碲 酸钠为原料,以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室温至 50 o C 碱性水溶液下同时合成 PbTe 薄膜和纳米粉末。本发明首次在低于 100 o C 且常压下合成 PbTe 薄膜与纳米粉体, 制备的薄膜平整、致密、均匀;粉末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并可通过控制反应温 度来控制粒径大小。整个工艺使用的原料便宜易得,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同时反应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有利于环保。合成的 PbTe 薄膜和纳米粉体可广泛 应用于热电器件、太阳能电池、荧光器件、红外光学元件、红外薄膜器件和半导体探测 器等,应用前景广阔。
同济大学 2021-04-11
基于体感和视觉双平衡防晕动系统
本项目深入分析了日常生活中晕车晕船等晕动病的发病原因,开创性地从体感和视觉两个方面对晕动病进行预防和缓解。通过设计一种基于自动控制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嵌入式防晕动平衡系统,以Intel Galileo和Bay Trail平台为核心,同时控制三自由度平台的平衡和稳定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实现了体感和视觉的双平衡,从而屏蔽了外界倾斜和晃动对乘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晕动病的发生,更为乘客带来了娱乐舒适、丰富多彩的旅行体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通过抑制受精卵极体释放获得异源多倍体泥鳅的技术
可以量产/n该项目公开了一种通过抑制受精卵极体释放获得异源多倍体泥鳅的方法,它以二倍体泥鳅、四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为繁殖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受精卵,在获得受精卵的第5分钟时,将杂交受精卵浸泡在2-3℃冰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处理的持续时间为30-35分钟,最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孵化,饲养,获得泥鳅异源多倍体。该方法分别获得异源三倍体泥鳅、异源四倍体泥鳅以及异源五倍体泥鳅,其诱导泥鳅异源多倍体种类多,数量大,诱导成功率高,后代生长快,12月龄比正常自交对照组体重平均增加-19.99%~142.34%,增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XM-434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
XM-434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   XM-434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为眼球配件,放大6倍,4部件。 尺寸:放大6倍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XM-434
XM-434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   XM-434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为眼球配件,放大6倍,4部件。 尺寸:放大6倍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贝氏体刚
本项目建立了不同类型贝氏体的组合及其强韧化途径: 创立了系列贝氏体钢: 一、低碳粒状贝氏体钢 二、低碳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复相钢 三、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四、超低碳贝氏体钢 五、中碳及中高碳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六、贝氏体铸钢 应用: 1.汽车工业 东风、江铃、一汽等公司分别在8、5、3、1.5吨汽车用贝钢做前桥、转向节、弯直臂等关键件,装车数十万辆,属汽车业中成熟钢种;多年在攀钢、兴澄钢厂、本溪、抚顺、唐山贝钢等钢厂生产汽车用贝钢。    本发明钢与国内外汽车用非调质钢性能对比 当今国际上有两类非调质钢,一类是作者发明的具有优良韧性的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可以通过回火调整韧性。另一类是韧性较低的铁素体+珠光体非调质钢,不能通过回火调整韧性。 2.铁路运输 与宝鸡桥梁厂、上钢五厂合作高速重载1500MPa超强高韧可焊接空冷贝氏体钢铁路道岔在京广京沪线运行,寿命为高锰钢3倍; 与北京铁路局、北京特冶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合作研制的全贝氏体钢重载道岔试用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大秦铁路,运量已经超过4亿吨,是高锰钢道岔的4倍; 与包头钢铁公司合作研制出高强高韧重轨,用于辙叉、尖轨,并正在开发曲线弯道上的应用; 与齐齐哈尔车辆厂合作研制新型车钩用铸造高强高韧贝氏体钢,目前取得重要进展。 3.海港码头  与宝钢特钢合作研制1500MPaφ56X1440mm超强贝钢大螺栓,批量用于建香港9号码头     香港9号码头建设用贝氏体型1500MPa级大型螺栓 (φ56×1440mm;σb: 1500MPa) 4.石油工业  油田用贝钢抽油杆,年万吨以上  5.煤炭、矿山及耐磨铸钢件    Mn系贝氏体钢近期又得到重大发展—新一代水淬及油淬贝氏体钢系列,与Mn系空冷贝氏体钢相辅相成,开创了贝氏体钢研究及应用的全新局面。可用于:  1、火车车轴钢  2、煤矿液压支架  3、高强钢板等。   大同矿务局产煤矿贝钢耐磨件,广泛使用,其中洗煤厂大型齿滚、齿板等替代并优于进口产品 6.工程机械 高强中厚贝钢板用于工程机械,在不控轧控冷、不专门热处理及不添加贵重元素前提下性能达到σb≥800MPa,σ0.2≥550MPa,δ5≥14%,-20℃AKV ≥27J,冷弯d=2a,180°合格 7.军工企业 “九五”重点军工项目—海军用海76贝钢预制破片弹已批量生产。 2004年10月由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组织完成了设计定型审查,2005年10月~2008年海军预计订货30000发,满足海军第一批装备要求,预计总创产值2亿元以上。  中碳贝氏体钢已用于制造某类型先进武器的预制破片弹弹体材料,破片性能优,并节约多道工序。   中碳贝氏体钢制造的预制破片炮弹打靶(厚铝板)及破片 8.超强高硬无缝管 天津无缝钢管厂合作生产1600MPa级固体物料贝钢输送管,寿命为普通低合金钢管(16Mn)3倍。   高强贝氏体钢管装在用于高层建筑机械上      贝氏体高强钢管应用于攀枝花尾矿输送 9.超高强建筑钢筋 研制屈服强度为930MPa的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已经应用于郑州黄河大桥、广东九江大桥、广西悟州浔江大桥、四川紫坪铺水电站、广东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贵州镇胜高速等重要建设工程,其性能要求为:s0.2>930MPa, d5>6% 现已升级::s0.2>1080MPa,d5>6% 。    在天铁轧二厂生产f32mm、f28mm屈服强度930MPa精轧螺纹钢筋,轧后无须热处理性能达到σs≥1080MPa,σb≥1320 MPa,δ5≥10%。   建设中的广深沿江大桥   九江大桥 10.离心铸管及耐磨弯管 新型空冷贝氏体钢抗磨离心铸管及耐磨弯管,现已批量投放到电力、建材、矿山等市场。经过多年的工业运行考验证明:其综合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都显著优于同类传统产品,具有很强的竟争力,是一个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的优秀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Janus 药物共轭体
目前肿瘤化疗仍是大多数癌症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往往缺乏选择性,而且肿瘤细胞容易产生多药耐药性,严重影响化疗的效果。因此,研究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功能性药物输送系统在提高化疗药物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封装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够通过降低毒性和增强疗效来提高治疗指数。然而,传统脂质体存在载药量低(一般<10%)、稳定性差、药物容易泄漏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容易引发机体的毒副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体水槽
生物实验室设备|实验室通风设备|实验室水槽|实验室水龙头|实验室工作台|实验室操作台|实验室仪器设备|试验室设备|实验室家具|实验室家具生产商请到育人教仪,我们将以最诚挚的服务,最合理的价格,最完善的售后对待每位顾客。 备注:以上是一体水槽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一体水槽的价格、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获取一体水槽的最新信息。 咨询电话:0577-67473999
温州市育人教仪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立方体组
产品详细介绍立方体组 二、使用方法:详情请看说明书。 三、注意事项:1、不要让物体接触到酸碱试剂。               2、用时轻拿轻放,以免变形。               3、用毕后涂拭少许白油或凡士林防护
宁波凯华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914 9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