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
产品详细介绍检测方法:电量法执行标准美国ASTM C1202及AASHTO T277-05标准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海港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JG/T261-2009)产品型号:NJ-DTL生产厂家: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途概述混凝土钢筋锈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因素,据统计,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耐久性损伤占所有损伤的40%以上,而氯离子侵蚀则是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诱因。DTL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用于混凝土耐久性能重要指标——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密实度)的测量,测试指标为混凝土试件的6小时电通量值(库仑),从而快速评价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产品特点1.嵌入式微机控制,停电及掉电数据保存,工艺先进、制作精良,性能可靠稳定,测量精度高2.大屏幕液晶直现,具备实时显示、打印和分析计算功能,可脱离电脑及上位机直接使用,方便户外现场检测3.标准RS232串口通讯,连接全自动上位机软件,可输出电通量试验报告并生成曲线,进行打印分析及存档4.短路自动保护设计,避免短路造成仪器损伤5.进口材料制作夹具,测量精度高,使用灵巧方便6.每次可同时测试两组(6块)、三组(9块)、四组(12块)或五组(16块)混凝土试块7.附最新款智能型一体式真空饱水机相关参数•评测能力:C30~C50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工作电压:~220VAC 60VDC•测试通道:6通道、9通道、12 通道、16通道可选•工作环境:0℃~50℃ 湿度≤75%•量测误差:<1%系统配置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试样夹具NJ-BSJ型混凝土智能真空饱水机测试步骤1.将混凝土标准试样切割成厚度为 50mm的试块;2.将试样在混凝土智能真空饱水机中进行真空饱水;3.将真空饱水后的试样安装在试样夹具上;4.向固定好的混凝土试样夹具两极分别注入NaCl (负极)、NaOH (正极)溶液;5.接通混凝土电通量测定仪的电源及试样夹具的正负极;6.连接测试主机,通过测试软件控制,6小时得出测试结果;7.数据自动保存并可打印数据。
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
产品详细介绍检测方法:ISE法执行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9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测试指标:氯离子浓度、质量百分比产品型号:NJCL-C生产厂家: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介绍氯离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钢筋过早锈蚀,混凝土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相当严格。我国相关规范明确要求混凝土在选配砂子、骨料、水泥、外加剂、拌和水等混凝土原材料的时候,必须进行氯离子含量的测试,从根本上避免将过量氯离子带入混凝土中。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对于结构安全性的评估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为旧结构的改造和修补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依据。本仪器遵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98等相关标准制造,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法),通过配备的专业软件及化学抗干扰试剂在室温下快速测定混凝土、砂石子、水泥、拌合水等无机材料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从而达到防控混凝土钢筋发生过早腐蚀的目的。本仪器重量轻,机身小巧,便于用户携带,适合现场检测。氯离子浓度量测范围10-5~10-1 M(mol•L-1)或0.0001%~30.00%。产品特点1.可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硬质混凝土、砂石子、外加剂、水等材料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直接输出以摩尔浓度和百分比为单位的结果;2.内置标准公式,直接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的氯离子含量3.特有抗离子干扰剂,去除氰、氨等离子的氧化效应以及锰、铅等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4.大屏幕液晶直显,即时打印,一键完成测试,使用操作简易5.重量轻,机身小巧,便于用户携带,适合现场检测6.可选配微型打印机,即使不通过电脑也可立时打印7.独有自诊断功能,独创上位机分析软件8.大容量数据存储,可存储100个测试数据,数据连续记录,安全可靠测试对象:海砂、普通砂、新拌混凝土、硬质混凝土、水泥、石子、外加剂、混凝土拌合水及其他水溶性氯离子。检测原理NJCL-C型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ISE法,快速测定混凝土、砂石子、外加剂等水溶性物质的氯离子含量。氯离子浓度量测范围10-5~10-1 M(mol•L-1)mol/L或0.0001%~30.00%。设备操作简便,可用于现场检测,数据准确快速,全自动数据处理。技术参数•工作电压:DC 3.6V•测量精度:<10%•数据存储量:>100•PC通讯参数:波特率 2400•采集时间:≤3min• 待机时间:>24 hr•整机重量:240 g•液晶尺寸:128*128测试步骤1. 试样称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或萃取液2. 标定电极并测量待测溶液3. 打印测量数据测试结果1.氯离子浓度Clˉ(mol•L-1)2.氯离子百分含量(%)3.混凝土氯离子百分含量(%)测量范围:0.0001%~30.00% (Clˉ)、10-5~10-1 M(mol•L-1)准确度:读数的±10%(氯离子)操作温度:0℃~40℃电源:1)3.6V适配器;2)锂电池电池寿命:12个月(每天使用8小时)仪器规格主机尺寸:180*70*30(mm)主机重量:0.4 kg主机外形尺寸:370*300*180(mm)总机重量:5 kg系统配置1.NJCL- C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2.国产氯离子选择电极&甘汞参比电极3.标定溶液,抗离子干扰剂,化学试剂4.外置微型打印机(选配)5. 充电器6.上位机分析软件
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产品介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简称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分析技术。ICP-MS可测定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元素,且具有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谱线简单、干扰少、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等性能优势,上海美析仪器是国内较早开发ICP-MS的厂家,拥有国内资深的ICP-MS研发团队,努力打造国内优质的ICP-MS产品。 2.性能特点 ◇ 集成气路模块,减少气路接头,轻量化、模块化,保障仪器便于移动工作 ◇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源可以保证仪器在多种模式(如常规模式、冷等离子体模式)下运行,并且在同一方法中允许运行多种模式,节约大量分析时间及方便研究。 ◇ 采用主流化市场设计,为用户特别是第三方检测用户大大节省了仪器占用空间,也为未来实现车载应用,增加了可能性。 ◇中英文快速切换软件界面,“一键式”参数设置直观快捷,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也提供自动控制仪器及其附件的能力,完美适应Windows 专业操作系统 ◇美析仪器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我们10分钟响应、48小时内上门服务、客服中心随时跟踪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应用领域 高校、质检中心、环境监测站、企业、农业系统、地质地矿、 环境保护、地质冶金、电子电器、食品安全、化工制药等。
美析(中国)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8
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
执行标准:JTJ 270-2006 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ISE法是当前测试氯离子含量最快速的方法。该方法将电极标定后,可以在3分钟内测试混凝土、砂石子、水泥、外加剂等无机材料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北京耐尔得研发的NELD-CL420型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氯离子浓度量测范围1.0×10-1~1.0×10-5mol/L。设备操作简便,测试准确快速,数据可随时打印。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1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产品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简称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分析技术。ICP-MS可测定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元素,且具有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谱线简单、干扰少、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等性能优势,上海美析仪器是国内较早开发ICP-MS的厂家,拥有国内资深的ICP-MS研发团队,努力打造国内优质的ICP-MS产品。2.性能特点◇ 集成气路模块,减少气路接头,轻量化、模块化,保障仪器便于移动工作◇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源可以保证仪器在多种模式(如常规模式、冷等离子体模式)下运行,并且在同一方法中允许运行多种模式,节约大量分析时间及方便研究。◇ 采用主流化市场设计,为用户特别是第三方检测用户大大节省了仪器占用空间,也为未来实现车载应用,增加了可能性。◇中英文快速切换软件界面,“一键式”参数设置直观快捷,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也提供自动控制仪器及其附件的能力,完美适应Windows 专业操作系统◇美析仪器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我们10分钟响应、48小时内上门服务、客服中心随时跟踪服务、保证服务质量3.应用领域高校、质检中心、环境监测站、企业、农业系统、地质地矿、 环境保护、地质冶金、电子电器、食品安全、化工制药等。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北京理工大学在气相团簇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马嘉璧副教授团队通过质谱实验、阴离子光电子能谱实验和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N2和CO2与NbH2−气相团簇的反应性及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室温下直接偶联N2和CO2形成C−N键,并揭示了一种新的N2活化模式——金属—配体活化(Metal-Ligand Activation,MLA)。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7-08
一种废塑料为碳源的铁基含碳球团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348368.7)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塑料为碳源的铁基含碳球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工业领域。本发明的含碳球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含铁基材料70~85%和废塑料15~30%,其中:废塑料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碳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原料制备;原料混合,按照配比称取各物料后充分混合;球团制备,将混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
1. 痛点问题 进口冷链产品外包装表面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亟待建立“人物同防”疫情防控体系。2020年10月起,我国多地检出进口冷链产品包装新冠病毒阳性。1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发布“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全国建立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体系。 现行的化学消毒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消毒效果不能保证。化学消毒剂处理冷链食品包装面临着诸多适用性新问题:现场人员长期接触的健康风险;人工消毒效率低、作业不规范,消毒效果难保证,监管压力大;化学消毒剂在低温表面消毒能力下降;纸质包装箱受潮破裂,增加食品卫生污染风险,严重影响产品销售。 传统辐照技术用于冷链食品包装消毒的适用性有待验证。直线加速器或钴源产生的伽玛射线,穿透深度大,不可避免会对包装内部食品造成影响。并且进口冷链产品多种多样,对辐照的耐受剂量范围不同,直接处理有可能引起品质劣化,技术适用性仍待验证。 2. 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 1)首次实验证明了电离辐射(伽马射线和电子束)能够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获取了辐照剂量与病毒灭活之间的定量关系; 并在P3实验室验证了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新冠病毒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发明了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方法,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整体技术方案,已申请发明专利; 3)发明了低能(120-300 keV)电子帘加速器杀灭病毒的装置,并用于杀灭冷链食品包装材料外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申请发明专利; 核心产品:推出首台适用于进口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灭活的电子束消毒装置。 2021年3月29日,本项技术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詹文龙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消毒专家张流波研究员等。
清华大学 2021-08-26
一种能提高原子束密度的原子发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原子束流量密度的原子发生器,包括真空法兰、气路组件、加热装置和隔热冷却装置,气路组件包括供气源、真空微调阀、气体引入法兰、供气管、陶瓷套和钨毛细管;加热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引入法兰和钨加热子;隔热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引入法兰、铜套、钼隔热层和冷却块,铜套上设置有冷却水道,钼隔热层的下端设置有作为原子束出口的第一圆孔,铜套上设置有作为原子束出口的第二圆孔,并且所述钨毛细管、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的轴线重合。本发明出口处原子角度分布上,小极角范围内的原子流量密度得到增加,使原子发生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抑制了大极角的原子流量密度,减小了对周围元器件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亚磷酸母液中除铁离子技术
目前,亚磷酸母液中除铁离子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法两种,离子交换法存在着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问题,用强酸再生树脂,再生液难于处理,对环境污染很大,溶剂萃取法一般使用正丁醇作溶剂,虽然溶剂可回收利用,但要求亚磷酸溶液浓度在15—30%之间,且溶剂用量很大,一次循环,亚磷酸收率很低,因此生产成本较高。鉴于以上方法的缺陷,我们利用在酸性条件下,直接用沉淀的方法除去亚磷酸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理想的效果,现已推广至实际生产当中。技术应用:该技术适用于亚磷酸生产厂家,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纯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艺条件和除铁效果: 该方法除去亚磷酸母液中的Fe3+和Fe2+离子效果显著,工艺条件简单,反应温度为40—500C,反应时间为30—40min,亚磷酸母液中残留的铁离子浓度为4—7ppm。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47 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