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飞生(上海)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飞生(上海)电子贸易有限公司是MMD企业集团的中国总部,成立于2009年,是冠捷科技有限公司(TPV)取得飞利浦公司品牌授权协议后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现MMD企业集团在全球独家营销及销售飞利浦品牌液晶显示器及其他相关IT显示设备。主要的经营项目包括:飞利浦商用及家用PC显示器、飞利浦宽屏电脑一体机(All-in-OnePC)、飞利浦商用大屏显示设备及飞利浦内置高清电视功能液晶显示器共4大产品类别。
飞生(上海)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2021-01-15
吟飞电子琴(61标准键)
产品详细介绍
深圳市吟飞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吟飞电子琴(61标准键)
产品详细介绍
深圳市吟飞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0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正、副部长10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位。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5个学院(学部)、4个研究院。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普通本科专业21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1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精品教材2本,“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省级教学项目有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0个,示范性专业8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教学团队1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精品教材8本,“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7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3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0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1332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73张。学校在职教职工9052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9.38%,全校教授级821人,副教授级1137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633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1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6505人,其中博士生1230人,硕士生(含七年制)4926人,普通本科生9267人,预科生23人,外国留学生1059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0人; “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1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34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3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5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6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4人、千人层次124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6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6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秘书长1人,委员10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29.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9.67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33万册,电子资源计160万册;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92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学校主办学术期刊15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07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34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13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01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2004年3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7年1月,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共同举办。学院位于大连市高新区爱贤街28号,占地面积738.1169亩,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教学场所完备,配套设施先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129个,图书56.2万册,运动场3.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学院面向辽宁、北京、天津、贵州、浙江、江苏、吉林、河南、河北、福建、安徽、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等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学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护理学专业获评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评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院依托大连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5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35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并系统建设了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计算机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教学基地。学院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建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体育馆、标准体育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提高工程项目共计473项,累计获得建设经费271.48万元。其中,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103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8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78项,其中在辽宁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辽宁省首届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总分第二名、大学生“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全国二等奖(辽宁赛区特等奖)。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医疗福祉人材育成机构开展了护理学专业学生赴日留学就业项目,为提高办学声誉和拓宽办学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2021-02-0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泰山医学院源于1891年创办的华美医院医校,1903年在华美医院医校基础上组建共合医道学堂,即后来的齐鲁大学医学院,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创办于1932的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在济南)。1970年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为山东医学院,搬迁至泰安市新泰县楼德镇(济南设留守处),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9年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迁至泰安市区,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更名为泰山医学院。 2006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学校现在是教育部、卫生部(现卫计委)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东应用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教育部、卫计委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教育部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现占地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亿元,各类图书资料288万册;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7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25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3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泰安市拔尖人才3人,二级教授13人。15名院士被学校聘为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建设有4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660余人。 药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病原生物学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其中药理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影像医学、老年病科、癫痫诊疗中心、药物化学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脑微循环实验室、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细胞免疫学实验室、流行病学实验室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中药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实验室。“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4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0项,省部级课题262项;获得上级科研奖励264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0项;发表论文1908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90篇;出版著作教材128部,获得授权专利398项。 学校直属附院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6亿元,医疗设备总值2.7亿元,开放床位1600张。设53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其中妇科为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技术培训基地;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普外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为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临床中毒研究实验室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肿瘤科、神经内科、乳腺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校还有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其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280余家。 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及夜大学)开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等本专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和主干课程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关学士学位证书。在职培训包括卫生部批准的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及医护药工作人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医院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办学,与英国、韩国等国家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2010年,被教育部门批准为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学校学习。2011年7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我校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2011年7月成为首批接受山东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16所院校之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21-02-01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9月,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高校。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201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18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0466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4795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41.41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12.24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97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66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31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16年中药学、口腔医学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点专项评估。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类别、31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100人。其中,本科生10856人、专科生2269人、研究生1794人、留学生111人,民族预科生70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骨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蒙医脾胃病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连续两年进入ESI全球前1%。有中医学(蒙医学)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1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23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蒙医器械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肿瘤细胞基因检测应用与研究工程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1个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2017年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验收工作和蒙药学建设任务,蒙药学重点实验室和蒙医药博物馆(蒙医文献学科)获批为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域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44人。其中,正高248人,副高27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58人,硕士学位人员49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9.94%。有硕士生导师60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4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7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40个、自治区草原英才8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40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0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0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0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被评为“国医大师”。米子良教授被评为“全国名中医”。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03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3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57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8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6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蒙古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医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民族自治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办人民满意的医学高等教育为己任,主动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秉承“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升华“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精神”,不断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01
垃圾焚烧飞灰填埋成套技术集成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达标后在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是今后我国发达地区飞灰处置的主流途径,这类填埋场的污染形成途径、强度与控制方法均与传统原生垃圾填埋场不同,现有填埋场污染控制技术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均不适用,亟需高效的控制技术。本项目依据处理后焚烧飞灰填埋的污染衍生途径,发展控制处理飞灰填埋作业中黏附作业机械、风吹飘散的飞灰颗粒化技术;同步集成飞灰溶解性盐分缓释技术;发展雨水近零渗入的处理飞灰填埋作业技术。依据所集成的飞灰填埋前处理和作业技术,进行现场运行验证及条件优化试验。项目旨在发展既能够提高填埋场污染控制的效果,也能改善污染控制的经济条件的集成技术;而且同步开展现场应用验证试验,使成果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通过推广应用可以为焚烧飞灰填埋场的运行提供支撑条件。 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近5年来已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项目等20余项;相关成果分别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拥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项。在长期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已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向,分别承担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控制及关键污染物的协同脱除(编号2011CB201504),城市固废物-化-生相变及污染物产生(编号2012CB719801)),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与设备(编号2001AA644010)、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编号2003AA6440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可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关键技术(编号2006BAJ04A06-05)等10余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 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处理后达标焚烧飞灰在卫生填埋场处置的单位;在数年的实际运行中,面临了渗滤液收集管道阻塞等问题,也通过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一系列实用技术。目前,该中心二期续建工程已施工完毕,即将投入运行,正是集成各项新技术,开展试验研究的有利时机。为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同济大学将联合该中心开展项目研究。
同济大学 2021-04-11
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
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 一、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系统将传统飞控计算机ITF设备及DIF设备集成化,设计实现了一款小型化、通用化和自动化的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自动ATP系统)。其主要应用于无人机飞控计算机入场验收测试。 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 阻抗测试功能:具备阻抗测试功能,能通过本硬件平台,自动测试飞控计算机每个航插中各个通道两两之间的电阻阻值,并自动显示及输出测试结果; ? 模拟量输入信号测试功能:能够输出待测飞控计算机所需模拟量输入信号,通过串口监控飞控计算机工作状态,输出模拟量输入信号测试结果; ? 模拟量输出信号测试功能:通过串口控制飞控计算机工作,使之产生特定模拟量输出信号,同时设备采集其模拟量输出信号,并与设定值比对,得到测试结果并自动显示及输出; ? 离散量输入信号测试功能:能够输出待测飞控计算机所需离散量输入信号,通过串口监控飞控计算机工作状态,输出离散量输入信号测试结果; ? 离散量输出信号测试功能:通过串口控制飞控计算机工作,使之产生特定离散量输出信号,同时设备采集其离散量输出信号,并与设定值比对,得到测试结果并自动显示及输出; ? 串口信号测试功能:通过测试设备,控制对应串口收发,并监控飞控计算机串口工作状态,得到测试结果并自动显示及输出; 二、特色及先进性 1、小型化 本设备结构从空间上大致分为两部分,分居上下两层,下层选用占用空间较小的PXI 3U十三槽标准模块,上层为与PXI模块空间大致相等的仿PXI的非标准信号调理模块。在每一模块每一板卡每一单元电路的设计中,需选用占用较小空间、较小封装的元器件。为了节约空间,自动验收测试系统硬件平台阻抗测试待测航插只选用一块,测试时只需更换特定待测航插即可完成阻抗测试,既节约了空间又实现了自动化的阻抗测试功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
设计实现了一款小型化、通用化和自本系统将传统飞控计算机ITF设备及DIF设备集成化,设动化的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自动ATP系统)o其主要应用于无人机飞控计算机入场验飞控计算机自动验收测试系统具有以下功能:●阻抗测试功能:具备阻抗测试功能,能通过本硬件平台,自动测试飞控计算机每个航插中各个通道两两之间的电阻阻值,并自动显示及输出测试结果;模拟量输入信号测试功能:能够输出待测飞控计算机所需模拟量输入信号,通过串口监控飞控计算机工作状态,输出模拟量输入信号测试结果;●模拟量输出信号测试功能:通过串口控制飞控计算机工作,使之产生特定模拟量输出信号,同时设备采集其模拟量输出信号,并与设定值比对,得到测试结果并自动显示及输出;●离散量输入信号测试功能:能够输出待测飞控计算机所需离散量输入信号,通过串口监控飞控计算机工作状态,输出离散量输入信号测试结果;●离散量输出信号测试功能:通过串口控制飞控计算机工作,使之产生特定离散量输出信号,同时设备采集其离散量输出信号,并与设定值比对,得到测试结果并自动显示及输出;●串口信号测试功能:通过测试设备,控制对应串口收发,并监控?飞控计算机串口工作状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