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泵系统的经济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泵最多的国家,泵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消耗的大量能源不容忽视,因此也吸引了人们对泵性能的倍加关注。据统计,泵耗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0%,耗油量占全国总用油量的5%。然而我国泵的效率平均仅为75%,比国外低10%左右,部分泵的实际运行效率更低,仅为30%——40%,比发达国家低15%——20%。若对泵系统进行改造,节电率可提高20%——30%,一年可节电300——4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一半,效益十分巨大。 虽然石化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总体上较其它大多数行业的水平高,但由于生产能力、工况条件等的改变,有部分泵仍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节能增效改造空间。例如,扬子石化公司有泵4300多台,其中约有150台运行效率较低。按每台泵平均功率200kW、改造后节电率提高6%、年运行8000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电1440万度,可节省电费748.8万元。此外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可大大提高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或避免非计划停车。如能避免一次停车损失,经济效益便有几百万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相当规模的大型石油化工、化工、炼油企业有几十家,仅就这些企业采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就可创造经济效益2——3亿元。 大量现役泵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而全面更换又并不符合实际。因此,对现役泵系统的运行经济性进行评价,研究开发节能增效技术,扩大其高效运行范围、改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对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独到之处是既有泵系统经济运行评价、节能增效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又有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泵性能预测理论、性能曲线的分区方法和高效叶轮现代设计技术的研究,架起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梁。这是泵节能增效技术领域内的首创性工作。具体创新之处包括: (1)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泵非定常性能预测方法。 (2)泵定常性能曲线的分区方法和非设计工况下扩大泵高效运行范围的措施。 (3)基于泵内部流动分析的汽蚀性能预测方法与汽蚀防治技术。 (4)基于动态虚拟技术的高效叶轮全三维正-反-正设计方法。 (5)“泵系统的经济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支持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释锐-新教务:考务管理与学业评价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系统概述: 考务管理与学业评价系统是一款通用的“考务管理、考场管理、成绩分析和学业评价”二合一系统,由“考务管理、考场管理和学业成绩评价”三个子系统组合而成,提供了“成绩参数设置、考试安排、考场安排、座位安排、监考人安排、考试录分、成绩计算、成绩分析、考试公示、成绩查询、参数公示”等一整套考试业务相关功能。 考务管理负责考试相关事务安排工作,考场管理提供考场相关事务管理,而学业成绩评价则负责从多个维度来计算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更好的协助任课教师、班主任和教务处老师来计算考试成绩、制作成绩报表和绘制考试分析图,从而提高成绩分析速度和学生学业评价相关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和家长网上查询考分和分析个人成绩趋势。 考生成绩单可以一键发送到家长的手机微信上,家长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这能大大提升家长对学校教务工作的满意度。 系统特色: 全面支持“走班化教学”背景下的考试管理,考场管理和成绩分析; 考务管理、考场排座、学业评价功能三合一; “一键计算”即可完成全部计算,无需担心成绩数据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任何一点成绩考分的改动,都需要全套数据重新计算,一键计算确保无论多少次修改数据,都能确保各项计算和统计数据的正确、一致和完整; 开放的计算参数方式,确保一套系统可以适应不同学情的学校实际需求,确保软件千校千面; 软件界面简洁实用,性能突出,占用资源少。
上海释锐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青年报】中青教育|高博会开幕,百校成果亮相东北振兴展区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23日在长春开幕高博会开幕,百校成果亮相东北振兴展区.
中国青年报 2025-05-24
【人民网】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开幕 众多高校“高精尖”成果亮相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今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吸引了1000余所院校、800余家企业参会。
人民网 2025-05-23
关于开展2023年青海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推进孵化服务机构提质增效,根据《青海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细则》(青科发高新〔2023〕48号),省科技厅定于7月份开始组织织开展2023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工作。
青海省科技厅 2023-07-05
光力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海潭研究员和耶鲁大学Jack Harris教授研究组、芝加哥大学Aashish Clerk教授合作,在光力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Nonreciprocal control and cooling of phonon modes in an optomechanical system”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61-2)。该工作提出了基于光力相互作用的非互易声子耦合新原理,实现了非互易的声子传递和新型光力制冷方法。 学谐振子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大到引力波探测装置,小到我们身边的手机,涉及传感、变频、滤波等重要器件。一般的谐振子器件是互易的,即器件内部或者两个器件之间的声子传递和方向无关。而非互易的谐振子器件对于全双工声子信号收发、声子隔离等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还可以用来对热能进行单向传递,使冷的物体更冷,热的物体更热。图a,基于光力相互作用的非互易声子耦合机制。b,通过控制激光相位,声子隔离度±30分贝连续可调。 光力学是光学和力学相结合的新兴科研领域。光力相互作用可以用于光学和力学模式的精密调控和测量,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这个工作中的光力学系统由超高品质因子的氮化硅纳米薄膜和高精细度光学腔构成。激光将声子从纳米薄膜的一个谐振模式转化为光子,再变回另一个谐振模式中的声子。多束激光的物理效应互相干涉,使声子传递增强或者减弱。通过控制激光相位,实现了声子隔离度在±30分贝范围内连续可调(如图所示)。在徐海潭等人之前的工作(Nature 537,80 (2016))中,他们通过拓扑操作实现了瞬态的非互易声子传递,而在最新的工作中,他们通过光力相互作用产生了声子模式间静态的非互易耦合,从而实现了稳定的非互易声子传递。 进一步地,徐海潭等人实现了用非互易相互作用来调控并观测谐振子的热力学涨落。当声子传递是双向的时候,两个谐振模式通过交换热声子,对应的温度会互相接近。而当声子传递是单向的时候,被隔离的谐振模式把热声子传递给另一个谐振模式,这使得被隔离模式的热声子数减少,因此降低温度,而另一个模式则升高温度。从而通过非互易声子传递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光力制冷技术。该研究中所包含的创新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电子、力学和光学等系统。 研究工作得到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和量子材料协同中心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对大脑遗忘机制的研究成果
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脑功能之一。记忆随时在发生,而遗忘如影随形。 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负责记忆的编码和存储的一个重要脑区。在这里,记忆信息被编码于一些神经元中,称之为记忆印迹细胞。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印迹细胞的重新激活是记忆提取的“发动机”,印迹细胞间的突触联系是储存记忆的“仓库”。 海马脑区中记忆是如何随着时间而消退的呢?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经过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学医学院谷岩研究员课题组和王朗副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现,用于免疫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清除突触而引起记忆遗忘,并且进一步发现补体信号通路参与了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并且依赖于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 这项研究,北京时间2月7日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发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医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超和2017级博士生岳惠敏,论文通讯作者为谷岩研究员和王朗副研究员。 遗忘被“遗忘”了 记忆与遗忘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但是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人脑记忆的产生、储存、调取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也比较深入,但对于遗忘这一现象关注的就不是很多。就算是讨论记忆丢失的原因,也多是从记忆存储和调取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个角度来考虑。 遗忘被“遗忘”了。不过,谷岩倒是对这个问题很好奇,他开玩笑说:“我自己记性差,所以对遗忘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 如何算出记忆保留了多少?课题组在小鼠记忆遗忘实验中用的是经典的条件恐惧记忆行为学模型。科研人员通过在一个场景中给小鼠施加电击刺激,使其建立对这个环境的记忆。在35天后,让受过电击的小鼠再次重返这一场景中,看小鼠是否会回想起电击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害怕。  “这个行为学范式本来是用来检测恐惧行为的记忆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就是遗忘”,谷岩介绍,正常的小鼠对于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四处活动,但是如果留有恐惧记忆,它就会因为害怕而呆在那里不动(即freezing状态),“我们就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小鼠处于静止不动的时间,来衡量小鼠记忆保留的情况。”图1. 记忆的遗忘随着时间而逐渐发生。研究人员发现,训练35天后,小鼠freezing的时间显著低于5天时的检测结果,表明时间越久,记忆的遗忘越显著。 像“探案”一样做研究 从小鼠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记忆在海马中提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编码这些记忆信息的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通过标记记忆印迹细胞,研究人员发现,遗忘的同时伴随着印迹细胞的激活率的下降。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研究人员关注到大脑中的另一种细胞——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约占大脑细胞总数的10-15%左右。此前科学家已经明确,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当大脑受伤感染,细菌进入皮层后,小胶质细胞作为重要的“防卫兵”负责“抵御杀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的免疫调控,而且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活动以及神经环路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人员特异性地清除了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发现不仅遗忘被抑制了,同时印迹细胞的重新激活率的下降也被抑制了。“这个发现其实非常偶然,我们将清除小胶质细胞的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记忆的形成和提取、焦虑等,但结果对记忆遗忘的影响非常显著。”去除小胶质细胞的小鼠的恐惧反应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是对照小鼠的2倍 多。为此,课题组继续深入开展实验,并发现当清除小胶质细胞时,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不再出现明显的下降。图2. 清除小胶质细胞抑制了遗忘。A-B:用CSF-1抑制剂PLX3397(PLX)特异性清除小胶质细胞后,小鼠的遗忘被抑制了。C-D:PLX抑制了伴随遗忘的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 既然小胶质细胞确实影响了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并导致了遗忘,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引起了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呢?是不是通过破坏记忆印迹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呢?此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能够清除婴幼儿大脑发育中过多的突触,并调节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动态变化。那么在成年的大脑中,小胶质细胞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呢? 因此研究人员继续破案,通过免疫染色和高分辨率成像,他们发现海马的小胶质细胞“肚子”里,存在着突触特异性的成分,如位于突触前的synaptophysin分子和位于突触后的PSD95分子,并且与小胶质细胞中的溶酶体共定位(共定位:两个蛋白位于同一空间位置的细胞学佐证),表明成年海马中的小胶质细胞仍然具有“吃掉”突触结构的能力。当抑制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时,记忆的遗忘被显著阻断。这些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通过“吃掉”突触而介导了遗忘。图3. 在小胶质细胞中发现了突触特异性成分,如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Syn,A)和突触后蛋白PSD95(B),并且与小胶质细胞的溶酶体标记物Lamp1共标。 遗忘的机制始于分子的“导航” 研究人员发现,记忆在印迹细胞组成的这条“公路”上激活传递,这其中记忆印迹细胞之间的突触不仅是公路间相联系的“桥梁”,而且也是储存记忆的“仓库”。小胶质细胞就像是“拆迁队”, 把“桥梁”给拆掉了,储存在其中的记忆信息也就无法继续传递下去,最终导致了记忆遗忘。 那么具体是什么分子机制让本来是大脑“防卫兵”的小胶质细胞“兼职”成为了“拆迁队”了呢?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发现补体分子C1q不仅与印迹细胞的一些树突棘共定位,还与PSD95一起存在于小胶质细胞溶酶体中,这提示补体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小胶质细胞对记忆印迹细胞突触的清除。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在印迹细胞中阻断补体信号通路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记忆的遗忘和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而C1q-补体信号通路就像是猎人的小狗,寻找并在记忆印迹细胞的一些突触做上标记,这样小胶质细胞就像有了导航图一般,可以瞄准目标展开攻击,一吃一个准。 “复习不易忘”有了科学依据 生活中的一个常识,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假如总是复习,就不容易遗忘,而不去复习的话很快就会忘记。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课题组特异性地在记忆痕迹细胞中导入了药理遗传学受体,通过注射药物CNO后,可以选择性抑制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让它们没有那么兴奋。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记忆的遗忘被加速了,就像不复习就容易遗忘。而这种加速的遗忘也可以被清除小胶质细胞或者阻断补体通路所抑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复习就是让记忆印迹细胞和相应的突触联系更加活跃,好像把突触这座桥梁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了一样。而如果不复习,“桥”就会年久失修,就会被小胶质细胞这个“拆迁队”识别并拆除。 小胶质细胞的突触清除可能是介导遗忘的一种普遍机制 海马的齿状回可以不断产生新生的神经元,称之为神经发生(neurogenesis)。根据此前《科学》杂志报道,齿状回中持续产生的新生神经元的整合会导致海马神经环路中大量突触的重组与替换,从而导致先前建立的记忆被遗忘,尤其是在婴儿期。为了找出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和神经发生介导的遗忘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同时操纵了海马神经发生和小胶质细胞,发现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清除既参与了神经发生引起的遗忘,也参与了和神经发生无关的遗忘。因此,小胶质细胞的突触吞噬作用可能是在有神经发生的大脑区域,或缺乏神经发生的哺乳动物大脑中介导遗忘的一种更为普遍的机制。 谷岩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对疾病导致的记忆损伤和记忆丢失有更清楚的理解。从长远来看,这项工作也为研究长期记忆的巩固和不良记忆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的基础铺垫。
浙江大学 2021-04-10
角膜基质诱导再生重大成果
眼角膜作为视觉成像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是眼睛最前面的凸形高度透明物质,可以保护眼内的微结构及组织,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但是角膜损伤、感染及一些先天性因素导致角膜疾病成为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同种异体角膜、人工角膜及人的羊膜移植是三类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角膜疾病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因此,利用先进的生物制造工程的方法(Biofabrication)开发出一种治疗性的角膜支架,用于替代受疾病影响的角膜组织或诱导角膜组织自身再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角膜组织诱导再生的难点在于角膜基质层,该层组织是角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层正交定向的纳米纤维板层组成的复杂结构,利用传统的生物工程的方法很难真实地模拟基质层的结构。纤维板层之间分布着角膜基质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及角膜组织损伤时很容易转化为角膜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导致角膜出现瘢痕。因此,制备能够模拟天然角膜基质结构的支架,同时保持角膜基质细胞的表型,诱导角膜基质的再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难题,弥胜利和孙伟课题组提出了使用近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网格状的亚微米纤维支架,并和水凝胶技术结合,制备了纤维水凝胶复合支架,用于模拟正交定向的角膜基质板层结构和板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糖蛋白。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最优的拓扑结构及化学因子的组合,可以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成纤维分化,保持其表型,并最终实现角膜基质的诱导再生。图1:(a)近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具有不同纤维间距的PECL网格状亚微米纤维支架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片;(b)接种在100um网格状纤维支架上的角膜缘基质干细胞进行细胞骨架及细胞核染色,细胞可以在支架上沿着纤维方向生长;(c)5% GelMA水凝胶内封装的角膜缘基质干细胞进行活死染色图片;(d)5% GelMA水凝胶内封装的角膜缘基质干细胞进行细胞骨架及细胞核染色图片;(e)纤维水凝胶复合支架的SEM图片。目前近场静电纺丝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是PCL,但是由于PCL是疏水材料,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因此该研究利用PEG作为引发剂,合成了PEG和PCL的共聚物PECL,显著提高了PCL的亲水性。课题组首次利用近场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正交定向的PECL亚微米纤维支架 (图1a),角膜缘基质干细胞可以在支架表面黏附并沿着纤维方向铺展及生长 (图1b)。研究通过将MA修饰到明胶大分子链上合成了GelMA,探究出最优的MA修饰度及GelMA浓度,可以使封装在GelMA水凝胶内的角膜缘基质干细胞保持高的细胞活性(图1c)并能铺展开(图1d)。课题组采用模具灌注的方式制备了纤维水凝胶复合支架 (图1e),通过研究不同纤维间距的网格状支架对纤维水凝胶复合支架理化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优的拓扑结构可以使纤维水凝胶在力学性能、透光度和溶胀性方面最接近于天然的角膜组织。研究将角膜缘基质干细胞接种在2D的细胞培养皿、3D的GelMA水凝胶及最优的纤维水凝胶复合支架内,并研究角膜缘基质干细胞在含血清及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的分化及角膜基质细胞表型的维持。研究表明,这种最优的纤维水凝胶的拓扑结构及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图2 大鼠角膜基质内板层移植实验及评估:(a)5种支架移植后裂隙灯观察图片;(b)支架移植后OCT观察图片,标尺是1000um;(c)术后不同时间段中央角膜的厚度;(d)术后1个月和3个月免疫荧光染色图片观察组织诱导再生情况,标尺是100um;(e)术后1个月和3个月HE染色图片观察组织诱导再生情况,标尺是100um。最后,研究使用大鼠进行角膜内的板层移植实验,分别进行了3D GelMA水凝胶、含化学因子3D GelMA、最优纤维水凝胶支架及含化学因子最优纤维水凝胶支架的移植,对照组为自体角膜移植(图2a)。术后通过OCT、免疫荧光染色及HE染色进行3个月的研究观察(图2b-e)发现相比于其他的支架,含化学因子的最优纤维水凝胶支架的移植可以最好地实现角膜基质的诱导再生。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4887-9
清华大学 2021-04-10
教育现代化成果服务-联系合作
教育现代化成果服务,提供线上展及宣传推广服务。
云上高博会 2022-04-22
室温热电材料的研究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玮书课题组在Mg2Sb1.5Bi0.5:Mn0.01刚性室温热电材料和离子液体调制的PEDOT:PSS/IL 柔性热电材料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Research和Journal of Materiomics上。在刚性Mg基新型室温热电材料方面,刘玮书课题组与南科大物理系张文清教授和黄丽副教授合作,揭示了基于电子输运通道保护思想的功率因子增益策略,提升了Mg热电材料的室温性能。相关成果以“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Channel Protection and Tuning in Real Space to Boost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Mg3+δSb2-yBiy near Room Temperature”为题发表在由中国科协与《Science》杂志合办的高水平综合性期刊Research上。在柔性PEDOT基新型室温热电材料方面,刘玮书课题组在离子液体改性PEDOT/IL有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还原剂调控导电聚合物链氧化态优化策略,使材料在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薄膜的塞贝克系数从而达到优化薄膜性能的目的。相关成果以“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flexible PEDOT:PSS film by synergistically tuning the ordering structure and oxidation state”为题发表在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Materiomics上。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279 2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