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大尺寸计算全息再现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尺寸计算全息再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相位全息图中加载离散相位光栅和空分复用法。本发明利用空分复用法,首先将选定图片分为四个子图片,为了实现再现像位置的移动,在制作相位全息图的过程中将离散相位光栅的相位加载到全息图中,然后将空间光调制器(SLM)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上分别加载相应子图片的相位全息图。在光学再现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加载到相应场景的全息图中离散相位光栅的变化,调节四个再现像的位置,实现再现像的无缝拼接,从而得到计算全息大尺寸再现。
四川大学 2016-10-08
基于云存储的个人移动计算环境( CloudKey)
1 成果简介清华大学研发的基于云存储的个人移动计算环境原型系统将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分割开来,把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打包成用户可随身携带的“ 计算环境” ,将用户的“ 计算环境”保存到最便携的存储设备中随身携带,成为一把开启“ 云”端服务的钥匙,在任意地点、时间,用任意电脑都可访问自己的专属环境,随时随地按需获得或购买计算和存储资源,方便快捷地访问、存储和共享信息。系统提供基于硬件、更加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提供载有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安全计算平台,消除了使用第三方操作系统或软件的安全顾虑,确保数据得到可靠的存储和保护,使用户不必担心私密数据被窃取或泄露。客户能够从“ 云”端获得无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摆脱了移动计算设备在计算能力和电池功耗等方面的局限。2 技术指标完全兼容本地文件系统本系统是一个基于 FUSE 开发的网络文件系统,有效减少网络数据流量,支持低带宽、低质量网络环境下的数据访问。它支持硬连接、符号连接和标准 UNIX 权限。单个文件大小可以高达 2TB。内容加密、传输加密所有数据块通过 256 位 AES 算法进行加密后存放到后台存储池中,传输使用 SSH 加密,有效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支持数据压缩、去重数据传输前采用 BZIP2 进行压缩,可以有效降低网络流量,对于相同的文件以及不同文件中存在的相同部分只存储一次,从而节约存储空间,降低网络流量。快照和版本保护支持 copy-on-write 操作,可以开启文件版本保护,随时恢复过往修改过的数据。读写速度高达 3MB/s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读写速度超过 3MB/S。3 应用说明应用对象广泛,针对各种企事业单位、军队、大中小型企业等,另外还可应用于数据托管的服务运营等。
清华大学 2021-04-13
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对于以满足人员活动区舒适性为目的的大空间建筑,常采用分层空调方式达到人员活动区的室内热环境要求。但传统的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存在着不科学、经验取值依据不足等诸多问题。研究团队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基于室内热环境B-G模型的解析解,建立了大空间分层空调负荷在喷嘴送风与下送风两种情况下的负荷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所需的相关线算图。该方法已经在实际大空间建筑中得到验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探索几何形体体积计算公式材料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探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材料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天雁TY-82ESPLUS函数科学计算
深圳市天雁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科技部:多措并举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会上表示,科技部将以落实科技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为主线,狠抓落实,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科技部 2022-05-16
基于流程的大型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系统平台
系统面向大型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以先进的项目管理原理与技术为核心,并充分考虑我国项目与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以项目管理流程为主线,整合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时间、费用、质量、资源、信息与知识。通过流程、角色、权限、资源的动态绑定,实现系统的可视化设计与系统功能配置。系统不仅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质量检查与管理系统,不仅是一个专家管理系统,也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系统汇聚了数据分析、文本挖掘、决策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等众多先进技术,并支持SOA软件体系结构。 在项目管理方面,系统基于项目流程,通过对信息进行不断地收集、加工,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信息管理:每个项目记录以下信息: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单位地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优先等级、项目预算。 项目计划制定:可定义项目里程碑(包括交付成果)和计划时间,以明确科研项目所处的阶段,控制项目从某个状态提升到下一状态,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项目所处的阶段,实现了项目的流程化管理。 项目流程管理:对项目的各种技术文档的审批流程、变更进行管理,项目的进度管理,建设管理数据库、存储有关管理数据,保存项目相关材料。 在科研管理方面,系统支持完整的科研管理生命周期,包括科研项目征集阶段、评议阶段、立项审批阶段、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跟踪阶段,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系统支持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支持科研绩效评估也支持科研决策。与此同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相关管理功能: 工作任务分解:整个项目活动分级分解至可管理工作单元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工作单元具体描述在一个规定单位或个人的具体责任和计划时间。 计划进度跟踪:项目各阶段或交付成果文档的负责人将必须定期地对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进度维护。系统能够自动地综合相关的信息进行项目完成百分比的维护。 成果状态的管理:任务交付成果的管理将根据具体任务中规定的不同交付成果形式进行,例如交付形式可以为文件、设计模型、产品或部件等。 内容发布:面向各项目课题组、科研单位等用户,进行公共的信息发布以及公告。起到宣传、通报、展示等作用,即时地通过因特网向用户发布通知。 资料文档下载:各个项目中存在着大量地公共文档以及各种模板,为了方便所有用户,将此类文档和模板进行合理组织,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公共文档和模板的下载和上传功能。 辅助决策功能:提供相关的分析工具,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对各种关联管理信息进行对角度剖析,提供多维图表,实现对知识分析和知识挖掘,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绩效评价:建立了多种大型项目与科研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关键绩效指标对工作完成效果进行测度,可以有效的对工作绩效作出评估。 本系统面向大型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可用于通信、能源、交通、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冶金行业、石油石化等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因其高局域强度,小局域尺度,高灵敏度等特点,被大量应用在不同领域。但是,几个飞秒的超短模式寿命(dephasing time)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该工作设计的多层结构实现了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的强耦合(图1(a))。动态数值模拟结果也清晰地证明在强耦合下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之间的能量交换。近场方面,光电子显微镜对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进行直接成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远场探测技术的限制。并且结合不同激发光源,实现不同维度的探测。结合波长可调的激光光源,光电子显微镜在频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波长变化的强度演化过程(图1(b))。结合超快泵浦探测技术,光电子显微镜在时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时间变化的演化趋势。该工作更加深入并直观地探测强耦合体系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并通过强耦合中失谐量的改变实现模式寿命的操控,相较于未耦合的局域表面等离模式,强耦合的模式寿命由6飞秒(10-15秒)提高到10飞秒。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人工光合成、生物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图1、(a)光电子显微镜和多层结构示意图,(b)远场和近场探测曲线、不同波长激光激发下光电子显微镜记录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分布图。 此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杨京寰和重大仪器项目的国际合作者、北海道大学助理教授孙泉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和北海道大学Misaw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除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该工作还得到了科技部、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及学术振兴会、北海道大学纳米技术平台等单位的支持。目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的研制正在有序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批包括此工作在内的阶段性成果。该实验系统的核心仪器是附带低能电子显微功能的光电子显微镜(PEEM), 其激发光的波长覆盖范围从极紫外到近红外(图2)。下一步该实验系统有望在二维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表面介观物理等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发挥积极作用。图2、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系统
北京大学 2021-04-11
构建中国特色科研项目管理新范式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对科研管理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经费管理改革,成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锐动源 2022-02-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80 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