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校一站式网上大厅系统
智教高校一站式网上大厅系统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在线服务系统,覆盖高校教学、管理、生活等核心场景,高效处理来自学生和教职工的各类申请业务,如学生的请假审批、奖学金审批,教职工的调课审批、报销审批等。审批流程应具备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审批节点和权限。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推动校园数字化转型。 审核流程具备工作流引擎,支持自定义各项审批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学籍异动、处分审核等。提供伴随工作流程的消息提示功能。可设置工作流程的审批某个角色,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审批人可以精确指定为角色下的某个用户。 可以根据高校实际业务管理需求及线下一站式大厅地址及布局,自定义预约部门信息、预约地点、办事内容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线上查看,并根据个人需求选择。 1、将学校教务、学工、后勤、科研等各部门分散的服务事项整合至一站式网上大厅。通过搜索栏、分类导航等多种便捷查找方式,用户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服务。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定制灵活可变的业务流程,涵盖申请、审核、审批直至办结的全流程,并配备自动提醒机制,保障业务处理的及时性。 2、学校管理部门实现各类申请业务的高效审批。审批流程可根据业务类型灵活设置不同审批节点与权限。 3、打造功能齐全的信息发布平台,学校管理部门可轻松发布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新闻资讯等各类信息。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BP算法的嵌入式矿压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 BP 算法的嵌入式矿压检测方法法,首先根据根据待检测区域的地域情况,采用多个振弦式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然后 ARM7 处理器根据系统任务个数建立相应的进程;最后在建立的任务中打开定时器,输出一个固定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的脉冲,经过驱动激振电路,产生一个能对振弦式压力传感器内部振弦起振的信号,同时使用 ARM7处理器对振弦式压力传感器返回的脉冲信号进行频率测量,计算得到压力值,最后,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振弦周围区域的温度,采用 BP 算法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得到的各组压力数据及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学习,并根据神经网络模型找出压力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振弦式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
01. 成果简介 由于节能减排的要求,许多回收工业余热作为热源进行城镇供热的供热改造方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认同。采用板式换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高于二次网回水温度,使得整个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较高,难以回收低温的工业余热。同时,一个换热站带多栋建筑的供热模式难以实现分栋独立调节,无法避免冷热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热量损失。 本成果公开了一种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由吸收式换热器、补水定压装置、二次循环泵以及站内一次网水路和二次网水路组成为一体化换热站,一次网进水进入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吸收式换热器的热侧进口,另一个支路连接补水定压装置的进水口,吸收式换热器的热侧出口经流量计与换热站一次出水口连接;二次网回水进入后经水处理装置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吸收式换热器的冷侧进口,另一个支路连接补水定压装置的出水口,吸收式换热器的冷侧出口连接二次循环泵的进口,二次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换热站二次出水口。 相比北欧流行的传统楼宇式换热站,改变了最基本的换热设备,将普通楼宇式换热站的板换改为吸收式换热器,从而可以使得一次网回水温度比二次网回水温度要低,温差达到15K到25K,相比我国目前已经在部分集中换热站应用的卧式吸收式换热器,实现了分楼栋的供热,大大减小了换热站占地面积,取消了传统的集中的热力站,从而可以实现分栋楼宇式供热,增加了单栋建筑的调节性能,同时实现了分栋热量计量。 楼宇式小型吸收式换热器示例和优势02. 应用前景 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可以代替传统集中热力站,放置于每栋楼前或地下室为单栋楼供热。03. 知识产权 成果涉及1项授权专利。04. 团队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领导,旨在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及实现。自成立至今已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14项、省级部委科研任务6项。在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2项获国家级奖项,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申报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共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本,发表论文百余篇。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zhysh@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建筑环境空气流动设计及仿真技术
拥有一整套室内空气流动的模拟仿真技术以及通风空调系统内气溶胶污染物传播的模拟仿真技术,成果包括自主开发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和室内污染预测软件,具体包括: (1)采用先进的模型和算法及环境评价指标; (2)可对建筑环境的各类参数以及气溶胶颗粒分布进行全面设计和仿真; (3)针对性地解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典型流动和传热问题。根据设计与工艺要求,利用先进的计算模拟软件仿真模拟,解决当前建筑由于复杂化、大型化、多功能化、设计环境复杂所带来的设计难题。以计算模拟优化的方式,大幅度降低由于设计不合理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及经济损失,如建筑用能过大、舒适性难以保证、医疗环境内传染病控制不利、室内空气品质低下等问题。 
清华大学 2021-04-11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61年办学历史的建筑类高职名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内蒙古建筑学校,1958年改制为内蒙古建筑学院,举办本科阶段教育。1961年恢复中专建制,1979年至1989年共招收和培养了4个专业6届本科班和5届专科班。199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六所建筑类重点中专之一。1999年7月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 自治区第一所(全区仅两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自治区唯一一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高职高专院校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全国高职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 自治区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自治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理事长单位 自治区第一批高职高专单独招生试点单位 自治区首批招收职业本科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 学院下设11个教学单位(含正在建设的“山水生态建设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建有1.8万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大楼,设有78个实训室,能够进行建筑施工、材料、测量、装饰、采暖、通风、供热、给排水、机电等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中国二冶、内蒙古第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资质等级高、发展实力强的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152个。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建设事业发展为己任,61年来培养了6万余名各级各类建设人才,他们遍布于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内蒙古的建设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自治区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就业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学院每年独立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先后与260余家区内外建筑建设企业、包括中建二局等区外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形成了立体化的就业市场。近五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年内跟踪就业率达100%,连续位居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之首。 学院拥有国家甲级资质的建筑勘察设计院,集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咨询于一体,近年来完成了区内外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项目200余个。内蒙古建筑职工培训中心和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设在学院,是自治区政府批准承担全区建设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承担着国家和自治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城市规划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和建设行业30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年培训和鉴定人数超过1万人。 学院现有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96人,师资力量雄厚,居全区高职院校之首。聘请建设行业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53人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建设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2017年,与内蒙古工大、内蒙古科大、内蒙古农大、内蒙古财大合作举办土木工程、建筑能源与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环境设计、建筑学、工程造价等6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研究
成果简介: 西藏西部地处青藏高原西南边缘,是“世界屋脊之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属于中国西部边境地区,自古与邻国交流频繁;与佛教产生地——印度、尼泊尔交界,受到其宗教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人们融合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相邻地区的多种文化,建造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建筑。该地区保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重要建筑地震经济损失精细化预测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构件级别的建筑地震经济损失精细化评估方法,具体包括 3 个模块:构件震害评估模块、损失评估模块和可视化模块,构件震害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和易损性数据库评估每个构件的震害;损失评估模块用于根据 BIM、易损性数据库和修复标准库计算每个构件及建筑整体的地震经济损失;可视化模块用于建筑震害和损失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本技术可以将损失评估精确到构件,而且提供具体的构件损失分布,为建筑投保、地震修复策略、防灾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大空间建筑热环境设计及其计算方法
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温度分层现象显著,掌握其特性对热环境设计以及空调负荷计算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大空间建筑室内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都是分别孤立求解。研究团队经过近 20 年的研究,利用并发展了日本求解空气温度的BLOCK 模型和美国求解壁面温度的 GEBHART 模型,建立了 BLOCK-GEBHART(B-G)模型,同步求解大空间垂直温度分布与垂直壁面温度,这一模型经盐水模型实验、气态缩尺模型实验、大空间热环境实验基地在有热源、有排风情况下进行了验证,B-G 模型的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解析解为大空间建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自行展开和收纳的移动建筑系统
包括多个基本单元,可附加二层附加单元扩展竖向空间,满足多种功能用途;各板块间轴承铰接,单元的打开和折叠由其底部在导轨上的导轮牵引完成。每套独立的建筑系统可以由多个基本单元和/或二层单元组合,车厢头部分服务单元两角固定两侧基本单元的旋转轴承,系统完全展开平面可呈一字型、十字型、三字型;建筑单元利用电力驱动在导轨上移动和旋转,以及自身板块开合,快速完成自行建房,机械可靠性高,场地要求较低,通风保温良好,组合方式灵活,有利于不同场地快速建造大型建筑或建筑群体。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463 4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