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移动应用平台
系统面向企业移动应用建设,实现对移动应用、移动设备、安全策略、集成接入的统一管理,规范建设过程,共享移动应用资源,降低移动建设成本,全面支撑企业的移动应用建设、实施和运行管控,提升工作效率。
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7
移动应用有害内容监测系统
小试阶段/n移动应用有害内容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爬行器与应用库、应用监测 调度引擎、应用分析引擎、敏感内容检测、应用监测结果报告。本系统 能通过爬虫进行海量应用的爬取,并进行永久性存储,通过应用调度引 擎分配应用分析任务,利用应用分析引擎提取应用内容,再通过敏感内 容检测模块进行敏感内容的检测,最后生成应用检测结果报告,排查出 发布敏感信息的有害软件。 当前有几百个移动应用市场,管理着约 300 万款不同的应用,移动 应用市场为监管应用内容,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约 30%的应用使 用移动应用有害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移动终端应用适配性测试平台
小试阶段/n移动终端应用适配性测试平台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Web 端测试系统 和客户端测试系统。其中,Web 端测试系统是一个针对安卓应用的自动化 真机测试平台,测试结束后自动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帮助开发商全面 地了解安卓应用的各项性能指标,并迅速地定位到安卓应用的崩溃点或 出错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客户端测试系统能够 对提交的移动终端应用进行多方面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给测 试提交者反馈测试结果截图。能够自动将用户操作生成对应的脚本,并 实现了脚本的多终端自动回放多分辨率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平台
本项目则针对性提出了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技术,通过动静态结合的防范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生成,用静态方法提高动态方法的效率,并通过动态方法来提高静态方法的精确度和可行性,从而达到快速响应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需求,提供有效地尽可能充分的测试用例,有效地提高开发测试率,增强开发团队的信息,保障移动应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测试用例的。首次提出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融合的理念与思路,具体细化了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与测试用例演化集成的技术框架,完善了移动应用全方
南京大学 2021-04-14
4G 移动通信及铁路应用
重载铁路主要解决机车同步操控通信系统、列尾通信系统、列车调度通信系统、视 频预警监控系统等应用提供通信平台;高速铁路主要解决车地通信、山体滑坡、落物监 测、区间通信等业务以及旅客宽带通信业务。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1
4G移动通信及铁路应用
  重载铁路主要解决机车同步操控通信系统、列尾通信系统、列车调度通信系统、视频预警监控系统等应用提供通信平台;高速铁路主要解决车地通信、山体滑坡、落物监测、区间通信等业务以及旅客宽带通信业务。 本团队2009年承担完成神华集团重大科研项目“WiMAX技术在铁路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解决开行万吨及两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的无线通信问题,本项目成功建立了20公里铁路宽带通信试验段,实现了重载列车机车同步操控、视频预警系统、无线列调、列尾风压监控等示范应用,并研制出铁路专用无线网络测试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动静态试验,通过了项目验收,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要求,4G移动通信在铁路重载运输应用的科研成果被专家组评价为“国际首创”。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移动互联网未知应用自动识别系统
本技术成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对未知 应用(包括恶意软件)进行自动发现、自动聚类、自动分析、自动识别的技术
中山大学 2021-04-10
应用于移动平台的语音情感识别系统
结合模式识别及语音情感感知算法,开发了应用于移动平台的语音情感识别系统,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系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经情感建模和识别算法处理后,实时感知用户语音中包含的六种基本情感信息(高兴、悲伤、惊讶、害怕、生气、嫌恶)。系统特点:1、融合说话人无关和说话人相关两种语音情感模型,用以弥补单一模型无法兼顾算法普适性和准确性的不足;2、具备在线及离线两种工作模式,在线模式下,移动设备可以借助服务器获得更为准确的识别结果,并且节省运算资源;3、对移动设备使用环境中的低采样率与低信噪比环境作了针对性优化,保障了识别算法在一般环境下的鲁棒性。 本系统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多模型融合语音情感识别技术,在移动平台上实现了对说话人情感表达的识别。其能够对说话人相关和说话人无关情形进行相应优化,对于未在系统注册的一般用户,识别准确率为76%;对于已在系统注册的用户,识别准确率可达83%,属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长度为2s的语音,本系统离线模式下识别时间小于0.5s,在线模式下识别时间小于0.2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口腔正畸牙移动细胞力学机制基础及临床应用
1.建立正畸生物力学研究高精度仿真平台 研发"四点弯曲细胞力学装置"(专利号ZL 01 2 56849.X)和"膜式应力-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装置",建立正畸生物力学研究高精度仿真平台。 2.确定正畸牙移动时牙、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分布 确定牙齿阻力中心,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和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HX(华西)直丝弓托槽"。 3.解决了上颌前牵引矫形力牵引方向问题 设计建立完整的包括上下颌骨和上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精确计算出上颌复合体和上颌牙弓阻力中心的三维座标位置。 4.明确牙移动过程中多种效应细胞的力学响应机制 明确了多种效应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丰富了正畸牙移动理论。 2001-2008年共发表论文46篇,被SCI、EI收录18篇。"四点弯曲细胞力学装置"被10余家单位购买使用, "HX直丝弓托槽"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市场销量每年逾2万套,每年为患者节约矫治费用约900万元,为每名患者缩短矫治时间3-6月。牙周炎和骨质疏松患者正畸牙移动研究结果降低牙齿松动、牙根吸收的风险约30%。 课题组多次举办全国性正畸提高班和学术会议,在全国各地讲学,培养了近400名正畸医生,有力地促进项目成果在国内的推广,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22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成果介绍宽带化移动信息服务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频率资源日趋匮乏的条件下,如何大幅度提升其使用效率,成为宽带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问题。 本技术发明揭示了多天线宽带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容量可达传输为特征模式传输,在攻克了广义多载波、普适多天线传输以及双涡轮迭代接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率先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理论与技术推向工程实践和规模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指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相关提案被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并获通信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IEEE通信理论莱斯最佳论文奖。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广义多载波传输技术:为解决宽带化所引发的系统复杂性,发明了广义多载波传输技术,经典的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技术为其特例。具有快速实现、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能力强、峰均比低、对频偏不敏感、子载波可异步运用等一系列优点,适应大范围覆盖和无线资源的灵活调配。 2、普适多天线传输技术:采用多天线的MIMO 传输技术是大幅度提高频谱和功率效率的基本途径。针对普遍意义上的空时联合相关信道模型,发明了普适MIMO 传输技术,通过信道特征的实时感知及在线容量估算,自适应地优化发送机与接收机,在实时逼近信道容量限的同时,解决了一直困扰业界的MIMO 技术在各种复杂无线环境中的应用难题。 3、双涡轮迭代接收技术:逼近容量限的接收技术是业界长期追求的目标。发明了双涡轮迭代接收技术,通过双层并发迭代环路,对多载波、多天线接收机进行整体优化,在获得逼近容量限接收性能的同时,突破了计算复杂度及处理延时等方面的应用瓶颈。市场前景本发明被应用于华为公司的3G 增强及演进型宽带主力基站产品,已在世界五大洲20 余个国家投入商用;本发明还被应用于展讯公司终端芯片产品及瀚讯公司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等。本发明已累计产生了近10 亿元直接经济效益,并在世博安保及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发明所涉及的18 篇技术提案被3GPP 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相关成果在IEEE 核心刊物发表,并被欧洲标准化组织ETSI 丛书收入。 有关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研究成果“宽带多载波普适MIMO传输与迭代接收技术”获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1 2 3 4 5 6
  • ...
  • 253 2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