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化学学院刘志伟课题组报道稀土铈(III)配合物新型发光机理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志伟研究员和北京农学院的曲江兰教授合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layed doublet emission in a cerium(III)complex”的VIP论文,该工作通过内外层配位空间的设计与调控发现了首例具有延迟二重态发射的稀土铈(III)配合物,这也是首例基于金属中心发光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北京大学 2023-07-13
一种低温稀土基脱硝脱氯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稀土基脱硝脱氯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微米棒二氧化钛为载体,氧化铈和四氧化三铁的纳米针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以载体质量为基准,活性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本方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高、抗硫中毒强等优势,能够实现非电行业复杂烟气脱硝脱氯苯的目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铜铈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铜铈复合材料(CuO‑CeO2)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是以单线态氧作为主导活性氧化种实现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异相高级氧化方法。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高效的催化活性,与过一硫酸盐联用,可实现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本发明提出利用铜铈复合材料通过非自由基途径活化过一硫酸盐产生单线态氧实现污染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本发明之前,未发现有将铜铈材料与过一硫酸盐联用的报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以单线态氧为主导的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用合成的铜铈复合材料与过一硫酸盐联合,应用到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和地下水高优先级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中,具有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4-10
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温和条件下利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苯酚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与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研究降解苯酚的高效降解技术,已成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本发明设计提供的一种用于湿法氧化降解苯酚的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CTA)3+x [PVxMo12-xO40](x = 1~3)。多酸催化剂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催化降解高效(环境温度下(15°C)空气氧化降解苯酚,反应60 min,苯酚去除率达到70% 以上,COD去除率达到70%,TOC去除率达到70%,苯酚完全矿化。0 °C 苯酚60 min 降解率达到60%以上)、可重复利用和催化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克服了湿法催化氧化技术对设备、催化条件高要求的缺点。且在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合成条件温和(常压)、合成时间短、易操作。降解产物为简单无机离子,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利用一种温和条件下利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技术问题: 1、利用多金属氧酸盐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合成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作为催化湿法氧化催化剂,降低湿法氧化的反应条件,提高实用性,降低成本; 2、调节反荷离子的种类,合成多金属氧酸盐固体催化剂,在水相反应中不溶脱,且易于分离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催化剂使用成本; 3、多金属氧酸盐降解水中污染物苯酚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入空气就可达到苯酚的有效降解,节约大量能源; 4、杂多酸胶束催化体系的引入使苯酚降解的体系同时具有液膜法和高级氧化法的双重功效,不仅提高了催化效果而且催化条件温和。 此项目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吉林省环保局项目。 含钒多金属氧酸盐(CTA)3+x [PVxMo12-xO40](x = 1~3)在催化空气氧化降解苯酚污水中,在室温、空气压力条件下,苯酚污水降解率达到90%到100%,并且苯酚分子被完全矿化为简单的无机离子,如CO32-和HCO3-。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一种用于温度探测的双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双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结构式为:(EuxTb1-x)Ln,式中L为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酸,2,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酸,3,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酸或3,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酸,0<X≤0.5,n=1~4。其制备采用将含铕和铽的稀土盐与含有羧酸基团的有机配体L进行溶剂热反应即可,工艺简单,产率较高。该双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同时具有稀土铕和铽的特征发光峰,且两峰的强度比与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自校准温度探测,其发光效率高,在10-300K的温度范围内发光颜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望作为一种新型温度传感材料在低温探测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稀土掺杂非磁过渡金属对“铁磁/非磁”纳米自旋泵浦器件的磁性调控
成果介绍铁磁(FM)/非磁(NM)结构的双层膜中发现的自旋泵浦(spin pumping)效应是磁学和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研究兴趣。它和铁磁层自旋极化电流相关,同时又和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有直接联系。本项目采用具有较高的自旋轨道耦合系数的稀土金属调制非磁层,运用铁磁共振和输运两种方法,并结合结构、磁性和同步辐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稀土掺杂对铁磁/非磁过渡-稀土合金(Py/NM-RE)复合纳米双层膜的结构和界面的影响,得到自旋泵浦强度、界面混合电导以及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自旋扩散长度的调控规律。从而探索该复合纳米双层膜中的界面自旋泵浦效应和非磁层自旋轨道耦合对自旋动力阻尼的影响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开发新型复合磁性材料和新型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非磁材料,有利于集成多功能自旋器件。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利用稀土永磁材料检测钢管管壁厚度及质量缺陷的检 测装置
(1)能够实现在复杂的管道内的行走和检测,且对管道表面要求较低,能够实现自适应运动模式。(2)能够适应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管道测量,同时可以在恶劣的管道情况下进行绕管道一圈稳定行走。(3)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完成水下的检测作业。(4)能够实现在线准确测量管壁厚度、裂缝深度及范围及其他管壁质量缺陷,可以实现离线保存功能。(5)能够解决目前管道等特殊环境下普通测厚方法无法进行厚度测量及管壁质量预测的问题;(6)采用永磁技术,能够实现无源测量,可避免因为电源失电而导致测量失误的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米片稀土基脱硝脱氯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片稀土基脱硝脱氯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微米片还原氧化石墨烯为载体,氧化铈和氧化钒的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六氢三嗪基共价有机框架为活性位点保护剂;以载体质量为基准,活性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活性位点保护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本方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高、硫酸氢铵难沉积、寿命长且活性稳定等优势,能够实现非电行业低温脱硝脱氯苯的目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具有表面憎水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69811.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憎水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包含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清洗、镀膜液配制及空心玻璃微珠经过镀膜液镀膜改性、改性后产品的干燥、烘干工序。所述空心玻璃微珠与镀膜液的质量比为3~5:100;所述镀膜液包括以下组分,镀膜液总量按100份计的各组分质量份数为:正硅酸四乙酯:8份,无水乙醇40~42份,石油醚38~42份,三甲氧基氯硅烷6~7份,去离子水2~4份,余量:稀盐酸,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团队继续开发了多种新型硫系玻璃,包括:覆盖可见-近红外-中远红外波段的新型红外夜视仪用多光谱硫系玻璃,可用于温度自适应的地折射率温度系数硫系玻璃,用于高质量红外热像仪的低色散硫系玻璃等优良玻璃组成。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授权发明专利20 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
宁波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