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先进环保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涂层项目
成果简介: 本项目的产品是先进环保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涂层,属于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磁性永磁材料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存储、核磁共振成像仪、精密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家用电器、医疗保健、航天航空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业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超细材料的制备
本项目主要包括超细高纯氧化铝粉体及生物医用氧化锆纳米粉体,以纳米 级、亚微米级的无机盐、过渡金属离子为中间原料制备,具有耐候性好、耐酸 碱腐蚀、投资规模小、附加值高等优点,应用广泛,能够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本项目是通过溶胶凝胶与水热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使易水解的金属无机盐或 金属醇盐化合物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逐渐凝胶化, 再经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得到超细粉末,避免了微粒的过度生长以及在液相中 的团聚,可获得粒径分布很窄纳米级。
山东大学 2021-04-13
超细材料的制备
本项目主要包括超细高纯氧化铝粉体及生物医用氧化锆纳米粉体,以纳米级、亚微米级的无机盐、过渡金属离子为中间原料制备,具有耐候性好、耐酸碱腐蚀、投资规模小、附加值高等优点,应用广泛,能够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本项目是通过溶胶凝胶与水热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使易水解的金属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化合物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逐渐凝胶化,再经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得到超细粉末,避免了微粒的过度生长以及在液相中的团聚,可获得粒径分布很窄纳米级。
山东大学 2021-04-14
高频用软磁薄膜材料
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手机、计算机、便携式数码设备等电子产品进一步轻便、小巧等的使用需求,必须使其核心的电磁元器件向微型化、薄膜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随着电路中的射频磁器件的体积不断缩小,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传统的铁氧体材料由于其饱和磁化强度低,使其在GHz使用频率下无法保持高的磁导率,这就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应用于GHz频率范围的高频软磁薄膜材料。目前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并制备了多种软磁薄膜材料,如CoPdAlO(Sharp公司)、CoZrTa(Intel公司)、Co
厦门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稀土掺杂硬磁铁氧体磁体材料
磁性铁氧体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硬磁铁氧体材料因其具有高的矫顽力,合适饱和磁化强度、大的磁晶各向异性,合适的居里温度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信息产业、摩托车、电动工具行业、汽车工业等行业。锶(钡)铁氧体材料作为永磁材料的一种,其原料价格便宜,而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所以其成品价格较其它磁铁(如钕铁硼)而言相对低廉,而且在外界磁化场消失以后,仍能长久地保留着较强的恒定剩磁性质,可以用于对外部空间产生恒稳的磁场。稀土元素具有丰富的 f 层电子,稀土元素的掺杂
江苏大学 2021-04-14
稀土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从而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江铜拥有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的采矿权,初步形成了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是国内稀土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1-11-01
柔性超疏水气凝胶材料
开发了一种柔性超疏水气凝胶材料。柔性超疏水气凝胶材料采用物理溶胶-凝胶工艺将有机纤维和有机气凝胶复合,由于不采用传统的水解/聚合溶胶-凝胶工艺,该方法操作更简捷、对设备和工艺要求更低。所得到的柔性超疏水气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疏水性能,而且不“掉粉掉渣”,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该柔性超疏水气凝胶材料在室温下的热导率为0.03~0.05W/(m·K)。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金属材料超精密加工
抛光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加工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表面粗糙度、去除损伤层,最终获得光滑且无损伤的高质量表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用品还是制造技术高度集成的半导体芯片,抛光加工都是保证表面质量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金属材料超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复杂外形和内腔的金属零件的抛光一直是工业界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传统的诸如化学机械抛光、激光抛光以及磁流变抛光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力致发光材料体系的新设计策略
发现了聚集诱导热激活延迟荧光(AIE-TADF)材料具有力致发光现象(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874-878),然后又发现了一些AIE分子具有力致发光性能,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Chem. Sci., 2015, 6, 3236-3241;Chem. Sci., 2016, 7, 5307-5312;Chem. Sci., 2018, 9, 5787-5794)。2017年,武汉大学李振教授团队与池振国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些纯有机磷光材料具有力致发光现象,把力致发光拓展到有机磷光领域(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299-15303;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880-884)。2018年,池振国教授团队又发现了力致长余辉发光现象(Chem. Sci., 2018, 9, 3782-3787),至此,纯有机材料的力激发发射荧光、TADF、磷光或长余辉等不同发光类型的力致发光拼图拼齐。2018年,池振国教授团队(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2727-12732)与青岛科技大学杨文君教授团队(Chem. Commun., 2018, 54, 8206-8209)同时研究发现,将主体材料(具有力致发光性能)与不同客体发光材料(不具有力致发光性能)进行复合,可以通过机械力激发不同发光颜色客体分子产生发光,从而把力致发光材料体系从纯有机单组分进一步拓展到复合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体系。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池振国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精准设计力致发光复合材料体系的新设计策略。该策略设计的力致发光复合材料体系中,单独的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都不具有力致发光性能,但是通过主客体复合得到的复合体系则具有力致发光性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力致发光。同时,客体材料的选择范围非常广,可以是纯有机发光材料、配合物磷光材料,也可以是无机量子点发光材料等等。通过改变客体材料的种类,非常容易调节力致发光的发光颜色、亮度、色纯度以及发光寿命等性能,极大地丰富了力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内涵。结合光物理测试和理论计算,深入探究这类新型力致发光复合体系的激发过程和发射过程,并揭示了复合体系力致发光的激活机制是源于压电效应和主客体分子的能量转移。
中山大学 2021-04-13
磁-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型、3-1型、2-2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合金(Metglas),提出了1-1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58 2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