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万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万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硕奥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研发、生产、销售高档银灰色亚光投影书写板及其配套产品的公司。公司采用机械化生产线,年均生产书写板能力达20万张,书写笔1000万支,书写墨水200吨。为了彻底告别粉尘污染,净化课堂环境,保护师生健康,公司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环保创新,已研发出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银灰色亚光投影书写板、易擦型液体教学书写墨水在 “2012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和2012年“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上两次获得金奖。银灰色亚光投影书写板、易擦型液体教学书写墨水的成功问世,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为人类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贡献。银灰色亚光投影书写板与多媒体互动教学资源的配合使用,为真正实现环保、低碳、健康的无尘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公司全面通过了l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l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重庆市名牌产品协会会员单位”“中国教学黑板专业制造商”“重庆市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定点生产企业”;公司荣获了“重庆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重庆市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先进企业”2010年2011年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行业企业考评优秀企业”。产品被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重庆市教学仪器设备协会、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重点推荐使用。 2012年8月公司与重庆锦钰通世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充分结合双方在教育领域的资源、影响力与发展战略,强强联合,拓展市场,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公司秉承“用户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经营理念,竭诚为用户服务。
重庆万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SES橡胶球场地板-普及级一代
解决痛点,为颠覆而生,英利奥率先开创的新型橡胶材料SES弹性地板。获得注册商标,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国际篮联认证、国际篮联3×3认证。 整体结构充分体现了橡胶材料的超级弹性,颠覆传统硬质PP拼装地板材质硬、脚感差、摔倒硬着地受伤、擦伤、遇水打滑影响打球的所有痛点;超环保、超舒适、超缓震、超防滑、超耐候、超安全,“质造”极致性能,提供绝佳运动体验与安全防护。
河北英利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2021-12-08
《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9月1日起施行
以法治力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再添新样本。
云上高博会 2025-08-0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22年度 “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第三批双走访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选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以下简称“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拟于2023年5月26-28日开展“双百计划”第三批双走访活动,活动中将集中展示案例单位校企双方合作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5-17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建立及应用(内镜精灵——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项目组多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漏诊误诊率高,检查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基于此,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具体为:1)首创消化内镜全局智能监测与无盲区扫查技术,开辟内镜质控新路径。使胃镜检查盲区率降低45%、肠镜检查合格率提高1.78倍、腺瘤检出率提高1.12倍,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发明“逻辑拟人化”消化道高危病灶动态探查方法,使胃瘤变漏诊率降低78%,推动智能内镜临床应用;3)创建实时监测与智能反馈内镜检查质量方法,使医生胃癌前状态检出率提高1.33倍,肠腺瘤检出率提高0.88倍,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4)研制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主机,实现实时动态多模态预测,系统延迟小于 48ms,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排名世界第一,引领研究方向,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2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5篇,SCI论文27篇,影响因子9分及以上21篇,单篇最高45分。制定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3项、国家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8项。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4项,成功转化发明专利14项,所孵化产品获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审批,获中国、欧盟II类注册认证共7项。在中德500余家三甲及基层医院落地应用,覆盖近2000万人;技术相关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获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欧洲消化疾病周国家学术奖、2020年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奖等。樊代明院士和李兆申院士评价该成果极大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武汉大学 2022-08-15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钢铁材料的生产能力已经连续几年超过1亿吨,但钢铁材料的品种,尤其是高性能钢铁材料以及人均钢铁材料的占有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性能仍停留在低强度水平范围。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钢铁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2亿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单靠增加产量必然需要大量投入建厂资金。从资金、能源、资源、环保等方面的考虑出发,将现有产品升级换代,用高性能钢材代替传统产品,可大幅度节约钢材使用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孙祖庆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在国家科技部“攀登B”及“973”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对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基础性研究。在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发生的相变特征、组织演变规律及基本力学行为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提出并证实了利用 “形变强化相变”及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创新学术思想,在国内外一流杂志发表相关论文近二十篇。已有的工业性生产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的前堤下,通过合理的控制工艺,可以使低碳钢长型材与热连轧薄板在保持原有塑性水平的基础上,强度提高一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智能隐身器件
光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光子学》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智能隐身器件。在不依赖任何人为操控的情况下,快速地动态适应变化的背景环境,从而与背景电磁环境特征融为一体,实现自适应隐身。论文审稿专家认为:“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及时而杰出的工作,它连接了变换光学、电磁超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智能光子材料和器件这个新兴领域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也将大大促进其他智能电磁器件的发展。”自然界存在两种“隐身”策略。一种是在变色龙和章鱼生物中常见的拟态隐身,使自己融于周边环境;另一种是透明隐身,即光透过物体时不产生任何散射,例如海樽和水母。科学家近年来提出的变换光学隐身方法则区别于上述两种策略,它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来控制电磁波,使其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使物体完全隐形。与自然界的“隐身衣”相比,人类的“隐身衣”多数只能工作在单一的环境背景和既定的入射波条件。如果稍加改变外界环境或者入射波,隐身效果便会大幅度降低。“理想的隐身衣应该和章鱼和变色龙一样,能够快速自动地适应于变化的外界刺激和背景环境。”陈红胜说。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章鱼有色素细胞,我们有可重构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单元;章鱼有中枢神经,我们有深度学习方法;章鱼有光敏细胞,我们可以搭建电磁波和环境探测器。”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成员钱超说。当前,深度学习已经开始渗入电磁材料领域,但是主要偏重于理论上设计优化人工电磁材料。如何在实验上实现新型的智能电磁材料、构建新一代智能隐身系统并实现快速有效的自适应隐身,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在此之前还未见成功实验的报道。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陈红胜研究团队组在充分研究隐身领域关键技术瓶颈的基础上,在微波段成功实现了智能自适应隐身器件。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小车智能隐身实验——小车身披一层超薄的可重构的超表面隐身材料,这件“隐身衣”由智能芯片控制,集成了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电磁信息快速做出决策,改变“隐身衣”的电磁响应。探测雷达随机改变着入射波的频率、极化和入射角,而小车的任务就是动态适应变化的探测信号,对雷达“隐身”。当环境发生变化,变色龙大约需要6秒时间过度到环境色;而当电磁环境发生变化时,披着智能隐身衣的小车只需要15毫秒就能自动地实时“换装”。陈红胜教授表示,智能隐身成功地融合了新型电磁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其采用硬件手段实现用于隐身调控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应用中只需单次前向计算即可做出合理的决策,大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这一方法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其他应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 2021-04-10
第五代中频电源的研制及推广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研究所(原西安矿业学院感应加热技术研究所)是多年从事感应加热成套设备研究、开发、生产的专业化研究所。该所研制和生产的大、中、小型中频熔炼电炉、成套中频透热设备和成套淬火设备,自97年以来已应用于240余家大、中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该所推出的第五代中频电源,1998年4月通过了国家级检测(国质监认字110号,电质检委字1998-060号),在节能、高效、简化电路、易操作、高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0年6月获国家科技部、国家对外贸易部、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0年7月和2001年10月分别获陕西省教委和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第五代移动通信核心处理芯片研发
随着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兼具可演进性(Evolvable)、可扩展性(Scalable)和高性能、低功耗特性的新型计算系统来满足成指数增长的计算性能的需求。 可重构计算(Reconfigurable Computing)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将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的高效性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方式,其基本思想是:计算机通过一个主处理器加上一组可重构硬件来组成,其中主处理器负责控制可重构硬件的行为,可重构硬件由配置信息流驱动,通过剪裁、重组大量计算资源,专注地加速执行某一特定任务。在灵活性方面,可重构计算系统具有与通用处理器相似的可编程性;在能量效率上,可重构计算接近专用计算电路。 研究内容: 1.  基于粗粒度可重构计算的计算密集型通信算法实现; 2.  粗粒度紧耦合多核可重构计算阵列硬件架构; 3.  高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可重构片上存储阵列硬件架构; 4.  低功耗可重构处理器片上负载均衡和资源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第二代促血小板生成素
第二代促血小板生成素是采用重组技术将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和长效载体蛋白人血清白蛋白连接形成融合蛋白,使它们互不影响各自的结构,而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部分可维持正常的生物学活性,且肾脏对它的清除率降低,体内的半衰期延长。具有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并成功进行 PCT 申请,已获欧盟专利授权 1 项,可申报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1 类新药。化疗、骨髓移植、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均可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尽管已上市多种药物可用于这一疾病的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上仍
兰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35 1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