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混凝土徐变仪
混凝土徐变仪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恒温和恒湿条件,长期恒定轴向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形变性能。本试验机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实时跟踪徐变架对试件的压力及受压后的变形。 北京耐尔得公司研发的NELD-CS710型徐变仪,材料采用热处理后的加厚钢板,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实时测试试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数显压力采集系统可以随时跟踪压力数值,并可以根据实际压力值进行数据校准,每台采集仪最大可以采集18个试件的数据。设备配置高精度光栅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曲线呈现,方便用户观测收缩膨胀趋势。通道可选,设备可用于俆变收缩试验等接触式收缩膨胀试验。产品完全符合水利行业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满足科研单位,施工单位,质检单位等部门混凝土徐变试验的要求。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17
清水混凝土挂板
一、   前言 清 水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表现形式,出现于六十年代的日本,成功应用始于八十年代后期,以后逐渐出现在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从而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 流派。这种建筑表现形式能够完整而有效地保留混凝土建筑本身具有的自然颜色和机理,外观朴素,是返朴归真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体现出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与完美,实现了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对纯净自然的向往和回归;它不求奢华,不落俗套,但却个性挺拔,具有大家风范,代表着简约的时尚,鲜明的个性和澎湃 的激情。 我国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道路桥梁、厂房和机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近期建成的北京联想研发中心是大面积清水混凝土的一次成功尝试。近年来,少量高档建筑工程如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海南三亚机场、东方明珠的大型斜筒体、等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有利于环保,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 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清水装饰混凝土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 病;促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可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迫使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使结构施工 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降低工程总造价,清水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势必会延长工期,但因其不用抹灰、吊顶、装饰面层,从而减少 了维保费用,从而降低了工程总造价。 清水混凝土挂板 北京蓝宝清水混凝土挂板在北大法学院成功应用 二、预制清水混凝土挂板施工工艺 预制清水混凝土挂板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组合钢模 根据挂板尺寸,采用钢模现场组合定型模板体系。严格执行模板工程施工规范,保证钢模板及其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好后要仔细检查模板是否放平,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模板的平整度。 ①工艺流程 放样→钢模组合→内表面清理→刷隔离剂(脱模剂)→检查验收 ②施工要点 a.将钢模放置在设置牢固并水平的地龙骨上,根据挂板尺寸在底面钢模上放样,确保方正; b.组合钢模板用连接件连接,并支撑可靠;钢模板组装后,其侧模、端模和底模工作面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0.5mm;用龙门吊试吊钢模应无移位; c.钢模内表面采用钢丝刷将污物清除,并用抹布擦干净,确保表面无明显锈渍锈斑,平整光滑;内表面应为一整块钢模,不允许有拼接缝或焊缝;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等缺陷,如有某些擦伤、划痕、压痕和烧伤,其深度不得大于0.5mm,宽度不得大于1mm; d.将隔离剂(脱模剂)均匀地涂刷在侧模、端模和底模工作面;涂刷前钢模表面应无水迹; e.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组合后的模板内表面几何尺寸进行检查。 2、钢筋和预埋件 ① 工艺流程 钢筋配料→(除锈)下料→弯曲成型→放置底层钢筋网→放置预埋件→放置面层钢筋网→绑扎→检查验收 ② 施工要点 a.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钢筋的除锈可采用机械除锈和手工除锈两种方法: 一 机械除锈可采用钢筋除锈机除锈; 二 手工除锈可采用钢丝刷除锈。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层脱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削弱钢筋截面时,不宜使用。 b.切断: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c.弯曲成型:钢筋成型形状要正确,平面上不应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 e.底层钢筋入模时严禁表面沾上作为隔离剂(脱模剂)的油类物质。防止钢筋表面沾油可采用下列措施: 一 铺放防油隔条。防油用的隔条可用钢筋、木材或硬塑料制作。钢筋入模前应先在模板内铺放隔条。隔条的厚度应比主筋保护层厚度小2~3mm,长度应比模板宽度小20mm,放置间距不大于1m。待钢筋入模并与面层钢筋网连接后,抽出隔条。 二 铺塑料布。在刷好隔离剂的底模上铺放塑料布,然后在塑料布上摆放钢筋网,待与面层钢筋网连接后,抽出塑料布,连续使用的塑料布沾油面不得朝向钢筋。 f.预埋件 首先对预埋件进行外观检查,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图纸要求将预埋件按尺寸准确放置并固定好;外露铁件应进行防腐处理,以确保其耐久性;吊环埋件用螺栓固定。 g.面层钢筋网入模后端采用150×50×150mm“U”形钢筋、侧面150×40×150mm“U”形钢筋采用将底层和面层钢筋网连接并隔开;将拆模时用的吊环与面层钢筋网绑扎连接。 h.在模具的四角以及长度方向上用钢筋拉住面层钢筋网,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振捣 ① 工艺流程 混凝土拌制→浇筑→振捣→抹面→养护 ② 施工要点 a.混凝土配合比按水泥:河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每立方用量(kg/m3)      368:762:1064:162:41:3.68进行;混凝土强度为C40;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为一种材料下料完全后搅拌不少于90秒; b.现场搅拌站出料后用机动翻斗车将混凝土运至指定料斗内,人工将混凝土铲到模具内,以平模具上口为宜; c.用龙门吊将浇筑了混凝土的钢模吊至振动台上,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中查看混凝土的分布情况和分布量,多余的地方铲除,不足的地方补填,确保板的厚度均匀;振捣时间以均匀分布为准,时间一般为10~15秒; d.振捣后将模具吊至地龙骨上,随后将四角的钢筋取掉,并进行抹面压光; e.养护:待混凝土浇筑2小时后,用彩条布将构件严密包裹,采用蒸汽进行养护; 蒸养制度:静停1h+升温3h+恒温6h+降温4h;升温速度控制在15℃/h;高温60℃;降温时间应根据现场实际气温进行调整,出模的构件温度与大气气温不应超过20℃,防止出模后降温速度过快,导致构件表面出现裂缝。测温工作由专人负责,每小时测温1次。 4、构件拆模、起吊 构件蒸养降温后应及时拆模起吊至临时周转场地,不得隔天进行,防止表面色差的出现。 ①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时可以拆模,可以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压力试验后确定。拆模前,按照顺序将固定预埋件的螺栓、支撑、紧固件等依次拆除,然后将模板松开,准备起吊构件。 ② 构件起吊前,应确认所有连接点已经断开,尤其是预埋件,防止构件拉伤或磕碰,造成预制构件的损坏。 ③ 由于挂板采用反打工艺生产,起吊后需要翻转,可将构件置于软物上,如挤塑板等,缓慢翻转,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翻转起吊时不宜小于60°,或者采用铁扁担辅助。 ④ 挂板起吊放置后,应对每个构件的外观进行检查,观察有无表面缺陷。凡属表面性的缺陷(如蜂窝、麻面、硬伤、掉角副筋露筋等),应取得质检人员同意后,由生 产班组进行修整。修整后,应由质量检验部门对构件进行评定。对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报告主管领导,确定是否报废。 5、构件临时堆放 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性好,运输方便。 ① 构件在堆放前,先进行表面轻微缺陷处理,如个别小气泡、边棱毛刺等,进行必要的修饰,然后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剂。 ② 经检验合格的构件产品,立即编号,做上标识;构件标识包含构件型号、编号、生产日期、检验状态、检验人等,同时填写质量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③ 挂板下用方木垫块垫实,分层重叠码放垫木要上下对齐,并且每块垫木垫实,不允许出现虚角或挑头的情况;重叠堆放不应超过6块。 ④ 挂板在起吊及码放时,应慢起慢落,防止与其它物体或相互碰撞。 三、预制清水混凝土挂板安装施工 预制清水混凝土挂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预制清水混凝土幕墙采用背栓式开缝安装,在石材幕墙安装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开创了清水混凝土板幕墙大面积安装的先河,在清水混凝土挂板的生产上,蓝宝集佳系列产品打破传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量身定做。  四、清水混凝土保护液施工技术 清水混凝土墙面的装饰效果,60%取决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40%取决于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因此,清水混凝土对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要 想表现清水混凝土建筑风格的更佳效果,重要的仍是混凝土墙体的浇筑、保养及处理。众所周知,混凝土表面吸水率较大,如不作任何保护,历经风吹雨打,混凝 土在自然界的环境下会遭受来自阳光、紫外线、酸雨、油气、油污等破坏,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混凝土也会随着天长地久而日趋被中性化和破坏,其表面效果将日 趋污浊,影响观瞻。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透明保护性喷涂,不仅能解决保护混凝土的问题,使其更加耐久,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污染、保持清洁,不会因为吸水而 颜色变深,因而清水混凝土建筑在下雨中仍能保持颜色不变,而不像一些立交桥一样,一下雨就污浊不堪,因此它又被称为干性喷涂(Dry Coating)。 这是一种以高耐久性常温固化氟树脂(Bonnflon)透明(或半透明)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从而起到长久保护混凝土免受外界环境破坏并保持混凝土自然机理和质感的喷涂工艺。
北京市蓝宝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2-24
智能混凝土流变仪-冠力科技--GL-LBY L
概述 GL-LBY/L型流变仪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试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是一种全新多功能和轻便的混凝土流变仪,用于检测骨料粒径在32mm以下的混凝土流变性。可应用于科研、混凝土材料配比确定、生产质量控制等领域。软件自动控制采集数据,自动计算Bingham流变参数—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绘制曲线,储存试验结果及导出试验数据。 性能特点 可移动,适用于实验室内环境 结实耐用,低成本,多功能 实验快速,准确 操作简单,自动化 更好地确定材料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性能 提高工人生产效率 加速高效新材料的推广使用
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4-11-06
关于召开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着眼新未来,聚焦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该论坛是2021年5月21—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4-21
关于召开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着眼新未来,聚焦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该论坛是2021年5月21—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4-21
聚噻吩/酞菁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空穴传输材料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危机,也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醒目的光电转化效率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解决能源问题潜力的光伏器件。但其电池效率衰减(稳定性)等问题是其走向工业化应用急待解决的课题。现行钙钛矿电池比较普遍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是一种比较昂贵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需要通过掺杂锂盐以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这同时加剧了钙钛矿电池的不稳定性。所以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希望寻找更加廉价和稳定的空穴传输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 酞菁铜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廉价小分子半导体材料。但其有机溶解性比较差,不利于廉价液相工艺规模制备光电器件。许宗祥课题组从分子设计层面出发,开发八甲基取代的酞菁铜并制备纳米材料,通过酞菁纳米材料与廉价商业化的高分子材料聚噻吩复合,开发出了具备更高载流子迁移速率及环境稳定性的空穴传输材料,实现溶液法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为16.61%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高于传统商业化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同时器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第一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第三次筹备会在京召开
4月14日,第一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第三次筹备会在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出席并主持会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4-1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召开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探索新时代高水平地方大学与高质量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联动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3-15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等199个团队入选。
教育部 2023-09-01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暨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上午,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暨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在重庆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22 2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