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安全
高效
微生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康产业化
一、成果简介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FeedGradeMicrobialAdditives)是药物保健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最可行替代方案之一。美国FDA定义为可直接饲喂微生物(DFMS),又被称为益生素(Probiotics)、益生菌等。它的核心含义是指摄入动物体内参与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具有抑制动物胃肠道有害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或增强非特异或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并可以进一步与其他辅料(如生物活性多肽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水芹新品种选育及周年
高效
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效
高灵活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简称sCO2循环),采用超临界CO2为工作介质实现热功转换,具有三个优势:①CO2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与金属材料反应弱,为进一步提高主蒸汽参数奠定了基础。②当主蒸汽温度超过550℃ 时,sCO2循环效率高于水蒸汽朗肯循环。③sCO2循环整个系统高压运行,系统紧凑。在燃煤发电、核能、太阳能、余热利用等领域具备应用前景。 2017年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能源集团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对sCO2燃煤发电系统的热力循环构建、超临界CO2传热特性、sCO2锅炉及透平等关键部件概念设计等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基于相关成果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受科技日报专访:加上高温高压二氧化碳也能当发电“能手”,重点论文入选SDG7研究论文精选集,该文集是过去5年Elsevier能源类期刊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精选论文(中国约20篇),是能源领域发展的关键性研究资源。具体成果如下: 1、超临界二氧环塔燃煤发电循环构建关键技术 引入协同学,提出多级压缩sCO2循环,结合再热及间冷,构成sCO2循环提升效率的广义路径。是国家能源集团sCO2燃煤发电技术路线的基础。提出能量复叠利用原理解决循环与热源耦合面临的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sCO2燃煤发电烟气余热吸收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已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4项。 2、sCO2锅炉关键技术 围绕sCO2燃煤发电锅炉面临的关键难点问题,使用分流减阻、模块化设计锅炉解决压降惩罚效应,相关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应用。提出受热面温度控制技术,形成锅炉锅侧与炉侧协同设计方法。获得燃煤sCO2循环及全生命周期特性,构建循环侧动态响应及尺度标度律,解决机组深度调峰关键问题,从效率、经济性、动态特性等方面全面论证了sCO2燃煤发电优势。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3项。 3、sCO2传热及换热器关键技术 提出类沸腾理论,建立高温高压实验台,具备取得数据的能力,能够对sCO2循环关键受热面的流动阻力、传热系数进行精确预测,关联式精度明显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CO2水冷壁设计,对超临界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义指导意义。相关成果被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西安热工院等相关研究机构广泛引用,推动了我国sCO2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同时具备回热器的设计能力,形成了sCO2多台回热器传并联网络设计技术。 4、太阳能光热发电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科研团队对中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发电的系统设计具有丰富经验,同时在中低温太阳能与余热利用领域深耕多年。自主研发了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实现了专利向企业转让,推动了ORC在余热利用、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对系统热力学优化及工质筛选、多目标参数优化及全生命周期评价、膨胀机中多相流理论及实验等方面具有深厚基础。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10项。 超高参数CO2流动传热实验平台(包括主循环回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工质充液回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最大运行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MPa和500oC,实现全周均匀加热和半周非均匀加热,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弥补了超高参数传热数据的不足,为发展新的超临界传热理论提供数据支撑,为锅炉设计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1000MW级sCO2燃煤发电系统图(采用了以下创新性成果:锅炉模块化设计,消除了压降惩罚效应;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三压缩循环;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实现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在透平入口参数为630℃/35 MPa条件下,发电效率达到51%,比现有超超临界水蒸气机组提高4个百分点。) 团队通过原始创新,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独立承担该领域的项目。同时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国内多家高校团队、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有实质合作。 创新点 1、提出了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及设备共享概念,解决了sCO2循环平台搭建关键难题。 2、发明了模块化二氧化碳锅炉,消除了由于大流量引起的压降惩罚效应,为sCO2锅炉的研发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3、提出了超临界类沸腾理论,建立了超高参数二氧化碳传热系统,为sCO2换热器设计制造提供支撑。 应用案例 本成果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支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本成果应用于我国国家能源集团~20MW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平台设计。 获奖情 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芯片中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
高效
调控
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胡学东教授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为该体系实现自旋轨道开关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研学:以研为友,一站式
高效
“研”究学途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武汉研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段璎钰 注册时间 2019年3月15日 注册所在省市 湖北武汉 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11MA4K3AKL56 经营范围 计算机教育软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教育咨询(不含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咨询;会议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软件产品、文化用品、工艺品(不含象牙及其制品)、玩具、日用品的销售;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及代理。(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洪山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大道新体育中心创业学院社会服务空间108办公室 获投资情况 1.种子轮:项目于 2018 年 4 月获得种子轮投资 60 万元2.天使轮:项目于2018年10月获得天使轮投资900万元人民币,同时种子轮退出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段璎钰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2018.09/2022.06 李金龙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 2021.09/2024.06 庞文雅 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2018.09/2022.06 段映辰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2018.09/2022.06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邓汉慧 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社会保障、创业管理与政策、人力资源管理 喻良涛 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社会保障、创业管理与政策、人力资源管理 五、项目简介 “研鹿教育”是一个从“状元带状元”入手创建的“学术精英养成和学业发展平台”。 “研鹿教育”首创保研界学术精英发展咨询盈利模式,其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提供教育咨询与信息提供获取利润:通过公众号、APP 等运营获取用户流量,获取用户流量后通过对用户画像分析和构建能 力素质模型提供精准高效的一站式咨询服务,培养学子持续性学习习惯,提高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提高后积极将顾客转化为咨询师和就业者,及时更新商业信息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知识共享的消费闭环。在消费闭环的形成过程中,“研鹿教育”则主要通过信息咨询、学业规划、课程提供等方式盈利。 项目从开始运营至今,已经建立起坚固的业务“护城河”以及极佳的行业竞争优势。2018年3月开发出全国首个保研小程序——“研鹿考研”,先其余竞争对手一步进入保研咨询蓝海市场。2018年4月已获种子轮投资,2018年10月获得900万天使轮融资,目前已覆盖高校320所,咨询师3.5万,用户社群流量15万,累积32余万粉丝,保研C2C咨询领域市场份额占96%。 目前我们正在着重打造全面信息咨询服务平台,致力于提供升学就业一站式服务,以成为行业内龙头企业为目标,继续深耕保研咨询等相应市场,加固业务“护城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2
新型
高效
自养脱氮技术—低成本解决污水处理脱氮问题
一种新型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特别针对我国特殊污水处理国情开发研制。 该技术具有无需有机碳源、脱氮负荷高(1.1-1.5 kg NO3--N/(m3 .d)、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大范围的低碳氮比污水脱氮。
江南大学
2021-04-13
低磷多官能团水处理剂甲叉膦酸基羧甲基二乙烯
三
胺
三
甲叉磺酸
我国水处理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是剖析、仿制或依据国外专利研制的,再加上我国水处理剂工业发展历史较短,科研经费有限,因此具有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虽然经过“八五”、“九五”攻关在水处理药剂开发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随着环保和节水意识的加强,在水处理药剂的低磷化、环保化方面,在水处理药剂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方面,水处理药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
聚
肌胞联合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混合佐剂在制备结 核亚单位疫苗的应用
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混合佐剂 DDA/PolyI:C。该混合佐剂组 (AMM+DDA/PolyI:C)和单独佐剂组(AMM/DDA)分别加强免疫 小鼠两次后,脾脏淋巴细胞经抗原 AMM 刺激后,皆可产生分泌较仅 有融合蛋白 AMM 组高的 IFN-γ; 肺部荷菌量试验表明佐剂实验组加 强 BCG 免疫后,肺部荷菌量都较 PBS 组低;肺组织病理分析显示混 合佐剂组 AMM+DDA/P
兰州大学
2021-04-14
季铵盐型阳离子
聚
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季铵盐型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首先采用溶液滴定络合的方式制备季铵盐型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后将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其涂覆在支撑层上,烘干得到季铵盐型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季铵盐型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内部的离子交联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该渗透汽化透醇膜在醇/水料液中的过度溶胀,保持膜的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长链和聚电解质的疏水主链,能提供膜对醇的优先选择吸附。因此,该类优先透醇膜制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
三
维建模应用实践
本书共11章,第1章阐明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概况,三维建模技术方法;第2~6章分别介绍了海清寺的阿育王塔,万年宝鼎,关圣帝君像,浮雕长廊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第7~9章分别介绍了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的欣园亭,化工工程学院实验楼,测绘工程学院集中办公区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第10~11章分别介绍了石灰岩矿与地质灾害体的三维建模与应用技术方法.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5-06
首页
上一页
1
2
...
153
154
155
...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