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新中国百业待兴之时,壮大于改革浪潮迭起之际,兴盛于高等教育强国大势之中,与共和国同向同行七十余载。自1951年起,学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195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篇章。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校位居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学校着力塑造人文、创新、智慧、绿色和平安的魅力校园,校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设施完备,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40多个民族,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莘莘学子,在多样性、国际化的校园里,潜心求学、读书问道。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交叉突破”的学科发展理念,担当“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殿堂、社会服务的基地、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国际交流合作的前沿”的崇高使命,坚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愿景,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学校稳居中国大学百强,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14名和第22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学校设有25个学院(系、中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交叉11个学科门类,贯通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全过程的学位授予体系。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了现代交通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黄河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雄安现代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433人、硕士生导师1113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平台条件完善,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含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9个(含4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91个,联合共建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内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 雁塔钟声悠悠,渭河波涛浩浩,太白山峦皑皑。几代人初心不改、豪情如瀑,数十载厚积薄发、行久致远。面向未来,长安大学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新的长大辉煌!
长安大学 2021-02-01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大学文化,围绕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2946亩,毗邻3万亩青龙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6.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0余万册。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附属幼儿园1所,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正在建设4.5万平方米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附属小学以及近20万平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和新华三IT学院。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目前设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建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2人,副高职称430人,博士40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1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8人。荣誉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3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百人计划专家、博导/教授3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3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7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适应在新技术环绕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学习者需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不断推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撑学生朝着广泛、深入、艰巨的学习目标迈进。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930人,在校研究生近900人,留学生近600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11个专业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1项,省级107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连续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 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目前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1个。自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57项。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立项20项,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7—2018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SCI 804篇,CSSCI 467篇,获得专利授权684项。学校川抗所主办的《中国抗生素杂志》在全国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王清远教授于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自然出版集团2018年初公布的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六位。建立了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工作站,发展以基因检测为支撑的个体化诊疗新技术。2016年以来,5名博士后进入学校博士后实践基地,获得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支持。 国际交流与地方服务 学校以国际水准、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水平。目前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五年,累计在校留学生13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2000余人。学校与国(境)外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近五年,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通过学校与外方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了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学校聘请了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2017年,“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18年,特聘外籍专家关国兴获得国家外籍专家最高荣誉奖励——“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及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学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进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以本为本”,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融合成都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建设成为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为早日建成与国家级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而不懈努力!
成都大学 2021-02-01
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
2020年1月15日,复旦大学姜世勃等人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在线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的综述研究,该综述总结了用于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例如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状病毒,人腺病毒(hAdV)和人鼻病毒(hRV)】的当前可用和新颖的诊断方法。 
复旦大学 2021-04-10
技术需求:专业领域:化工、设备、机械、仪表、电器等;
专业领域:化工、设备、机械、仪表、电器等;
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 2021-08-23
浙江山风教具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山风教具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永康市山风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专业从事实验室设备、公寓组合床、普通钢管床、课桌椅、阶梯教室、食堂餐桌、劳技桌、阅览室设备、黑板、场馆椅等系列产品的企业。 公司倡导“科教兴国”的经营理念,恪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诚为本”的宗旨,坚持“瞄准市场、加大技改、开发新品、强化管理、加速发展”的原则,凭借“尖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浙江山风教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12月,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装备和LED衬底材料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打造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先企业,发展绿色智能高科技制造产业”为使命。公司于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316),下属18家公司,3个研发中心,其中一个海外研发中心,总人数近3000人,研发人员400多名,拥有外专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究平台。 晶盛机电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相继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单晶生长炉、多晶铸锭炉、区熔硅单晶炉、蓝宝石炉、碳化硅炉等晶体生长设备,同时开发并销售晶体加工、光伏电池和组件等装备,致力于打造光伏产业链装备技术和规模双领先的装备龙头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实现8-12英寸大硅片制造用晶体生长及加工装备的国产化,并取得半导体材料装备的领先地位;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 700kg级超大尺寸泡生法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蓝宝石材料业务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在工业4.0方向,集团为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和LED产业提供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对“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需求。  集团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管理团队,单晶炉和多晶炉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已获国家专利460余项。公司连续三年完成利税位居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十强单位首位,连续三届创业板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十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浙江省创新企业百强等荣誉。 遵循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晶盛以“先进材料,先进装备”为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技术及规模领先的半导体、光伏装备业,发展LED衬底材料、工厂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的先进制造型企业,积极开拓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产业。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浙江大风车教育装备有限公司
 浙江大风车教育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11-26,法定代表人为陈雅霜,注册资本为2444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281717295678N,企业地址位于余姚市丈亭镇工业开发区大风车路1号,所属行业为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教学用模型及教具销售;日用木制品制造;日用木制品销售;家具制造;家具销售;家具零配件生产;家具零配件销售;家具安装和维修服务;日用产品修理;电子产品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销售;安全、消防用金属制品制造;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研发;家用电器研发;家用电器制造;家用电器销售;家用电器零配件销售;家用电器安装服务;卫生洁具研发;卫生洁具制造;卫生洁具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制造;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玩具制造;玩具销售;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制造(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销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开发;橡胶制品制造;橡胶制品销售;五金产品制造;纸制品制造;纸制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服装服饰批发;服装服饰零售;文具用品批发;文具用品零售;建筑材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畜禽收购;初级农产品收购;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喷涂加工;广告制作;广告发布(非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货物进出口;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生产;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浙江大风车教育装备有限公司 2021-01-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聚焦城市与企业两大核心业务,不断构建AIoT和物联数智平台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全面推动城市与企业的数智化升级,为城市、企业、家庭提供一站式智慧物联服务与解决方案。 2021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05亿元,同比增长37.27%;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20.03%,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64.66亿元,公司现拥有18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公司每年以10%左右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建立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院和智慧城市研究院。依托对智慧物联的深入洞察与布局,公司持续探索新兴业务,延展了机器视觉、机器人、视讯协作、智慧消防、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安检、智慧显控、智慧控制等创新业务。 大华股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建立了58个境外分支机构,在国内设立了200多个办事处,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教育、能源、金融、环保等多个领域,并参与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20杭州峰会、里约奥运会、厦门金砖国家峰会、老挝东盟峰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 大华股份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5月成功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236),公司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现拥有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3项国家核高基项目。公司申请专利超4500项,其中申请国际专利360多项,2008-2020年连续13年被列入国家软件企业百强1;连续13年荣获中国安防十大品牌2;连续14年入选《a&s》“全球安防50强”,2020年排名全球第二位3;在Omdia2021发布的报告中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位4,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荐品牌5和中国安防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6。 大华股份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让社会更安全,让生活更智能”的使命,以卓越品质与服务立足市场,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构建一个安全、智能、便捷、高效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浙江万朋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民族要振兴,教育当先行!作为中国领先的教育信息化专家,浙大万朋(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座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我们致力于为教育提供信息化服务,拥有业内一流的研发中心,深入研究并推出深受用户欢迎的产品,客户遍布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 10多年来,浙大万朋以“信息技术改变教育”为信念,为国内2000多家教育局、64万所学校、2亿学生和超过4亿的家长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以技术推动教育管理和教学变革,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  同时,浙大万朋在业界也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多项技术和产品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权威部门的鉴定和评审,其中“校校通软件平台”被中国软件协会授予“中国优秀软件” 。源于教育、回报教育,我们一直在努力!网络让教育动起来,浙大万朋将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最值得尊敬与信赖的合作伙伴。  浙江浙大万朋软件有限公司   Zhejiang University ZDSoft Networks Co.,Ltd.  
浙江万朋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21-01-15
浙江云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公司主要从事传感器实验台、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传感器实验仪、现场总线实验装置、过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技术、电机拖动及控制技术、现代电工电子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单片机嵌入技术、汽车实训技术等教学实验仪器和工业仪器仪表的生产。是国内专门生产测控教学仪器,集软件开发、工程建设、硬件设计、销售的综合性企业。生产的过程控制综合实验系统、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及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系列等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 公司目前生产的十大系列百余种教学实验产品,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以质立市、以优传名、以诚言商、以信为荣”的企业宗旨,同时依托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强大实力,主要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与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与江干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精益求精,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可靠的服务。志在为全国广大院校提供更专业、更实用、更具有发展空间的教学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懈努力! 企业经营理念 超越:塑造创新每一天的企业精神,拓展思维空间 价值:确立需要就是价值的经营哲学,不断追求卓越 行动:培养重在行动,贵在创新的企业作风,把希望变为现实 企业宗旨 以人为本、科技创新 创新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综合发展,体现在突破传统、创造新意超前发展。 以质立市、以优传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的终极落脚点是产品要能经受住市场的洗礼,判别标准是客户的信任度。 以城言商、以信为荣 “合作源于信赖、信赖源头专业” 诚信是积累在一种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没有100%完美的产品,只有我们不断的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把完善服务作为市场营销的支点,以打造民族品牌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
浙江云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12-0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205 2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