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气泡发生器及基于扩压破碎技术的船舶微气泡发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喷口、流体芯、外壳和端盖;所述的外壳或端盖上开设有进水口。流体芯呈中空梭形结构,且在横截面直径最大处环绕开设有排气孔;流体芯放置于气泡发生器外壳内;外壳一端由端盖密封,另一端为与外界相连的气泡喷口。基于扩压破碎技术的万吨级船舶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管、过滤装置、水泵、连接软管、微气泡发生器、进气管和鼓风机;进水管与水泵相连,且进水管上设有过滤装置;水泵通过连接软管与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相连。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气幕减阻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同时满足气泡直径小和气量大以及制造成本高、制造困难的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物柱面反射棱镜耦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和用于接收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光线并将其反射至光接收组件的光反射组件。所述的光发射组件沿光线方向依次设有光源、扩束镜、准直镜、滤光片和矩形光阑;所述的光反射组件由抛物柱面反射棱镜和位于抛物柱面反射棱镜的焦线部位的金属薄膜组成;所述的光接收组件由接收光反射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偏振分光棱镜、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s光的第一CCD阵列和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p光的第二CCD阵列组成。本发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结构简单紧凑,光束汇聚准确,制作与调试简便,有效提高了角度调制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自振高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
一种自振高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由发生器主体(1)、上喷嘴(2)、下喷嘴(3)、排水管(4)、滑块(5)和 弹簧组成;所述发生器主体(1)为中空的圆柱体,左端开口设与压缩空气管相连,右端中心设有一锥直形 出口(6);所述上喷嘴(2)、下喷嘴(3)、第二弹簧(8B)、滑块(5)和第一弹簧(8A)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发生 器主体(1)的内部;第二弹簧(8B)左端与下喷嘴(3)刚性连接,右端与滑块(5)刚性
武汉大学 2021-04-14
更符合人体学的新型静电放电发生器的设计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商业静电枪不能体现真实人体的分布特性的局限,本研究成果根据真实人体-手-金属放电的特性,提出了更符合人体学的静电放电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在国际国内都属首创。 本研究成果首先采用带宽为3GHz以上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真实场景的人体放电回路的阻抗特性;然后根据人体阻抗特性的测试结果,采用具有分布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拟合,获取建议模型的参数值;根据建议的电路模型和参数值,构建真实的新型静电发生器,能够体现真实人体的静电放电特性。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05
一种旋流流化床固体粒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流化床固体粒子发生器,是在主气路中引出旁路气流作为粒子发生器的驱动动力,旁路气流分别通过底部和侧壁切向通孔注入压力容器中,底部注入的气流用于驱动流化床,切向注入的气流可形成旋流增加气流紊乱程度,综合利用流化床和旋流分散干燥的固体粒子,形成气溶胶,从而保证粒子质量,最后通过压力容器上部的气路将气溶胶注入主气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额外的高压气源,不会改变空气或者是燃料气体流量及其相对比例,可以避免增加额外的流量计/流量控制器的使用。利用流化床和旋流结构,可有效提高粒子散布的均匀性,并有效避免流化床中形成稳定气路而失效,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投资及维护费用低。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透平机械密封进口旋流发生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机械密封进口旋流发生器,同轴的静子和转子之间形成逆旋腔,导流栅设置在逆旋腔内;逆旋腔沿工质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渐扩段和渐缩段;逆旋腔的上游设置有齿尖诱导槽;齿尖诱导槽用于将泄漏流以特定径向偏转角进入逆旋腔,并与逆旋腔的渐扩段扩大延伸方向相匹配,该装置通过“压力能→轴向动能→逆旋动能”三级能量转换,突破了传统阻旋栅单一被动阻挡策略的局限性,提升周向流动的调控效果,强化密封流体激振抑制性能。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亥姆霍兹线圈实验室磁力线圈梯度磁场发生器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4-02
实验室用直流磁场发生器小型电磁铁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4-12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山大学智能电子采购系统(https://www.zhizhengyun.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9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中山大学 2022-06-09
连续法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聚四氟乙烯表面处理清洁生产技术
2010年我国含氟聚合物产能约8万多吨,占世界总产能的三分之一,产量近6万吨,其中PTFE约占80%,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根据国家氟化工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含氟聚合物产能将达到13.4万吨,产量达到9.4万吨,其中PTFE约占70%。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PTFE应用范围已经从传统领域扩展到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如在环保领域,PTFE膜接触器应用于烟道气处理;在生物医药领域,PTFE中空纤维管用作血浆过滤器;在新能源领域,PTFE用作锂电池隔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在电子信息领域,PTFE用作驻极体材料。而这些应用,无一不涉及到对PTFE的表面处理。传统的湿化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正如氟化工十二五规划中所述: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应用开发不力,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表面性能,且凭借其独特的优点使其具有其它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本项目采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改性PTFE材料,替代传统的湿法化学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其表面的粘接性、吸湿性、可染色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开发出适合对PTFE表面处理的高放电均匀性、高放电电离效率和大面积的均匀等离子体在线清洁处理技术,从而达到对PTFE表面改性的有效调控,取代传统的化学表面处理方法,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PTFE在新兴行业中的应用,对于提升PTFE产品档次,促进PTFE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本项目所采用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设备为大面积、均匀连续处理设备,如图所示,可以实现稳定均匀DBD模式运行,配合上收卷、送卷,臭氧抽气等装置,可实现在线连续运行。目前已在实验室实现电极长度为1.5米的的大面积放电,如图(a)所示,将进一步结合在线处理要求,深入研究等离子在线处理工艺,开发如图(b)所示的在线处理样机。处理宽度0.5m,处理速度1-5m/min可调;处理厚度0.05-0.5mm;处理后PTFE表面水接触角不大于50°;PTFE表面微观形貌:表面刻蚀程度均匀。 技术特点及创新性 针对目前PTFE表面处理中采用的湿法化学处理方法安全性、环保性、节能性差的缺点,采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通过研究放电参数、处理结构及处理气体对PTFE表面改性影响的规律,获取最优改性处理条件,找到最适合取代化学处理方法的PTFE表面状态;通过研究在PTFE表面接枝不同的分子链,使其表面产生新的分子结构和新的功能,解决表面处理后老化效应等问题;开发新型的DBD等离子体处理样机,提高等离子体大面积处理均匀性;实现对PTFE表面处理的在线连续性、经济性、清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的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实践。研发出适应工业化生产的PTFE表面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提高其表面的粘接性、吸湿性、可染色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性能,而且改性只涉及表面纳米级别范围内,基体性能不受影响,对于提升PTFE产品档次,促进PTFE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应用前景: 以聚四氟乙烯复合胶带为例,该产品是采用PTFE乳液浸渍玻璃纤维基布,生产出聚四氟乙烯漆布,再进行单面表面处理后,涂上一层有机硅胶粘剂。该产品表面光滑,有着良好的抗粘性,耐化学腐蚀和耐高温性以及优秀的绝缘性能,并具有反复粘贴功能,广泛应用于在造纸、食品、环保、印染、服装、化工、玻璃、医药、电子、绝缘、砂轮切片、机械等领域,还可应用于浆纱机的滚筒、热塑脱模等行业。该产品预计全国年用量达1000多万㎡。再以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为例,其主流产品是TPT。该产品是由上下两层PVF(聚氟乙烯)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俗称涤纶)薄膜三层复合而成。该产品的生产就涉及到对PVF的表面处理。相对于PTFE来说,PVF的表面处理就比较容易。据统计1兆瓦组件需要8800-10000平方米的背膜,2007年我国组件量为1717兆瓦,消耗各种背膜1500-1700万平方米,全部依赖进口。据《2008年中国光伏太阳能行业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测,2008年世界组件量为将上升40%,约为5600兆瓦,我国组件量约为2400兆瓦,需要背膜约1900-2400万平方米,PVF表面处理量达3800-4800万平方米。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实验室阶段,国外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如道康宁、3M以及德国的一些公司,也正致力于该技术研究。从目前报道资料情况上看,国外仅道康宁公司有应用报道,国内尚无相关产品推出。因此技术属于自主創新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技术具有应用的普遍性,不但可用于PTFE的表面处理,更可用于其它氟树脂和难粘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处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技术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高分子材料处理领域,以及保护性包装、生物材料处理、薄膜沉积、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在提高材料表面性能,开创材料新的应用领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436 4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