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石墨烯-碳纳米管-
离子
液体复合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石墨烯-碳纳米管-离子液体复合膜及其制 备与应用,该纳米石墨烯-碳纳米管-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厚度为 4000nm 至 6000nm,该纳米石墨烯-碳纳米管-离子液体复合膜由多个石墨烯片 层相互叠加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石墨烯片层之间的间距为 20nm~ 50nm;相邻的两个所述石墨烯片层之间均分散有碳纳米管和离子液 体。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膜比表面积高,并且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电化 学活性,可广泛应用于纳米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低压
离子
驱动材料及腕式智能监测/给药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本项目以医疗服务为目的,基于低压离子驱动材料开发一款腕式智能监测/给药装置,主要面向需要长期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根据治疗需求连续给药的同时,具有生理健康感应监测的功能。该产品如图1所示,主要由储药盒、微泵器件、生理感应装置、电源、控制和显示/传输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如下: 1)根据要求输入给药曲线,控制系统产生数字脉冲电压驱动微泵器件,通过频率和控制单元数目来控制给药速度,这种给药控制方式具有设计简单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2)能够实时测量人体脉相、呼吸等节律和血压,作为日常
河海大学
2021-04-14
以锂
离子
超级电容器改善电能质量的单相光伏逆变器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锂离子超级电容器(LiC)改善电能质量的单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包括 光伏阵列、储能系统、全桥逆变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非线性负载,储能系统由 LiC 和双向 DC/DC 变流器并联组成;其中,光伏阵列的输出端连接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并联于全桥逆变电路的直流侧,非 线性负载并联于全桥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检测电路连接非线性负载,用来检测非线性负载的无功电流和 谐波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武汉大学
2021-04-14
天津大学研发新方法 数秒内合成锂
离子
电池正极材料
天津大学近日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数秒内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高温热冲击技术,他们通过这种10000℃/分钟的超高升温速率的技术合成了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在内的常用的几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天津大学
2022-11-29
一种面向快充的简易锂
离子
电池物理动态建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快充的简易锂离子电池物理动态建模方法,步骤S01:设计特性测试信号:步骤S02:构建欧姆阻抗响应模块:步骤S03:构建扩散动态压降模块;步骤S04:构建开路电压查找表模块:步骤S05:基于锂离子电池模型共由三部分构成,欧姆阻抗动态响应模块、扩散动态压降模块、开路电压查找表模块,并对全电池终端电压和正负极进行建模。本发明基于模型模拟了,欧姆阻抗动态响应、扩散动态压降、全电池(OCV),随后对全电池终端电压和正负极进行建模,通过恒流放电实验验证了负电极扩散行为是低SOC误差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电池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为锂离子电池的快充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蛋黄壳结构的钴基纳米酶及其在汞
离子
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蛋黄壳结构的钴基纳米酶及其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将六水合硝酸钴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水中并混合均匀;与2‑甲基咪唑溶液混合搅拌反应,制得ZIF‑67立方体。加入乙醇中并混合均匀,与多元含氧酸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搅拌反应,制得ZIF‑67/PTA。加入乙醇溶液中并混合均匀,随后加入氯金酸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搅拌反应,制得ZIF‑67/PTA/Au。本发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蛋黄壳纳米立方体的介孔结构,原材料价格廉价,性能稳定,适合大批量合成。可实现对Hg²⁺的可视化检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纯有机室温磷光
研究
取得新突破
近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杨杰博士等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舰期刊《Matter》在线发表,题为“Förster能量转移:一种开发刺激响应性室温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径及其应用”。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2019级博士生王云生,共同作者有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共同通讯联系人为杨杰博士、唐本忠院士和李振教授。 刺激响应性有机发光材料因其在信息存储、防伪、光电器件等应用中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目前,大多数刺激响应发光材料都是属于荧光类材料,而磷光类材料较为稀少。相对而言,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兼具刺激响应荧光材料的功能和室温磷光材料的时间分辨特性,是当前有机发光材料领域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迄今为止,刺激响应纯有机RTP材料的报道多是停留在理论验证或探索性实验阶段,究其原因,材料制备的复杂性和内在机制的不明确性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基于此,要突破现有技术实现新的发展,就迫切需要拓展在理论层面的认知边界,获得新的行之有效的材料构筑策略。 研究人员利用主-客体掺杂体系中距离调控的共振能量转移(FRET,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过程,开发了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RTP材料。FRET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适应性和主-客体体系的良好磷光性能共同提高了材料体系的实用性。利用该策略制备的材料不仅与现有印刷技术展现出完美的兼容性,而且FRET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也被成功应用于信息加密。该工作首次揭示了FRET过程在宏观RTP刺激响应材料构筑方面的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种简单、廉价、有效并极具商业潜力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构造策略。
天津大学
2021-02-01
超高纯度DONOR产品系列
研究
由江西师范大学化开发研究中心研制的超高纯DONOR-C/D系列产品其纯度可达99.9%以上,在工业生产中能明显改善树脂的性能和可加工性,是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聚丙烯助催化剂。该项目连续得到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新产品的资助。目前,该课题组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了80吨/年DONOR-C和20吨/年的DONOR-D工业生产装置,产品分别在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安庆分公司和福建炼化有限公司的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多年工业应用,产品已销往中石化、中石油系统有关聚丙烯企业,并出口韩国、俄罗等国家和地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2004年和2005年,超高纯DONOR-C研究和高纯度DONOR-D研究分别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机理
研究
液体磁性磨具是由我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精密光整加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材料适应性,可以实现对各种金属材料零件、陶瓷材料零件等的光整加工,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方便的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来控制整个加 工表面或局部表面研磨压力的大小,且光整加工所需要的设备简单,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在复杂 型面、孔等表面精密加工方面具有具有明显的优势,居国内领先水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6
发动机可控预混合燃烧
研究
在柴油机进气管上加装一套电控低压燃料喷射装置,喷入低十六烷值燃料进入气缸形成预混合气,在靠近上止点时喷入少量柴油引燃预混合气来形成准HCCI(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本文考察了不同喷嘴参数及不同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采用可控预混合燃烧后,发动机的烟度和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了大幅改善,但HC和CO浓度明显升高.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120
121
122
...
912
9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