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稀土铁基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纳米晶稀土铁基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特征在于 将配比为重量百分比为2%~70%稀土元素与5%~98%的铁以及少量掺杂元素熔炼成稀土-铁基合金,再在 0-700℃的温度范围内与氢气反应(氢爆方法)破碎成细小粉末或球磨成细小粉末,然后在100℃-1000℃ 温度范围内与氢气反应生成主相为稀土氢化物(RHx)和α-Fe的复合材料,最后将上述复合材料在低温 氧化或氮化或氮化加氧化,制备出稀土氧化物或氮化物/α-Fe为主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吸波性能好, 屏蔽波段宽,耐腐蚀,抗氧化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可用于建筑电磁屏蔽、信息及通讯技术保密、军事隐 身技术等领域。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增益低副瓣的毫米波封装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增益低副瓣的毫米波封装天线,包括引线框架,引线框架上设有毫米波IC芯片和毫米波天线,毫米波IC芯片与毫米波天线之间实现高频互连,还包括封装罩,封装罩将毫米波IC芯片与毫米波天线密封在引线框架内,毫米波天线包括辐射单元,封装罩上对应毫米波天线辐射单元的位置处设有喇叭状凹槽,喇叭状凹槽的槽壁表面被金属覆盖。本发明通过在封装罩上设计喇叭状凹槽,能够有效提升天线的增益,降低天线的副瓣电平,并且不影响回波损耗性能,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毫米波封装天线。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中国天眼FAST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3-06-29
一种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回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回放方法,采用双 Picturebox 交互绘图,其中画布 Picturebox1 用于绘制波形图, Picturebox2 用于绘制放大矩形框和定位光标,并且采用双缓冲技术, 在绘制多面板、多通道时,先将所有面板绘制在缓冲区里,然后一次 性在 Picturebox 上绘制;显示全局图时,减小采样率;查看局部时, 按真实采样点数绘制;波形放大平移后,只绘制用户可见时间区间内 的点。这样可以避免在绘制放大矩形框或拖动光标时不断重绘波形图, 提高流畅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磁致伸缩扭转波检测导磁构件缺陷的装置
基于磁致伸缩扭转波检测导磁构件缺陷的装置,属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纵向模式导波衰减较大,存在明显频散效应的不足,检测时无须对构件表面进行处理。本发明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磁致伸缩扭转波传感器、信号预处理器、A/D 转换器以及计算机;磁致伸缩扭转波传感器包括激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控制脉冲信号的产生,经功率放大器放大,通过激励单元在构件中产生扭转波,接收单元接收构件中传播的扭转波,经信号预处理器处理,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构件的缺陷信息。本发明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异构毫米波蜂窝网络的速率估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毫米波蜂窝网络的速率估计方法,首先,以典型用户终端为中心,在视距链路情况和非视距链路情况下,对小型基站与微基站对应的两层网络进行对应比例缩放,使之能够视为虚拟单层网络;然后根据典型用户终端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宏基站实现信号的调度,根据虚拟单层网络为用户分配最近小型基站或者微基站,再由毫米波通信的小型基站和微基站为用户提供具体服务。在此基础上,估计网络的平均可达速率。由于考虑到了环境因素对毫米波通信的影响,区分视距情况与非视距情况,将多层毫米波网络归一化为单层虚拟网络,使之在虚拟单层网络中距离用户最近基站即为用户的服务基站,提高了异构毫米波蜂窝网络速率估计的准确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产生 OAM 波的环形缝隙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 OAM 波的环形缝隙天线,包括介质基板、矩形金属贴片阵列和环形缝隙金属板;环形缝隙金属板设置在介质基板的正面,矩形金属贴片均匀阵列分布在介质基板背面与环形缝隙金属板的环形缝隙正对的位置;矩形金属贴片的长度大于环形缝隙宽度;其优选方案还包括馈电电路和金属反射板;馈电电路包括相移器和功分器,用于将一路输入信号分成 N 路幅值相等、相位等差的输出信号,经由矩形金属贴片阵列给环形缝隙天线馈电;金属反射板位于环形缝隙天线下方,以增强天线的正向辐射。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环形缝隙天线天线能够产生特定模式的 OAM 波,为生成 OAM 波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微型化的解决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同济大学等学者取得DNA测序技术的重要突破
研究发明了灵敏性好、特异性强和分辨率高的DNA脱氧尿嘧啶(dU)检测技术,第一次用酶法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精准检测DNA中的dU,实现了DNA中dU碱基检测技术的根本性突破。
同济大学 2022-01-20
重离子所黄森林等阿秒XFEL新进展
电子束团在时间-能量的相空间内形成角状分布,具有强而窄的电流尖峰和较长的低电流拖尾,只有尖峰部分有足够的强度产生自由电子激光,从而可获得几百阿秒的X射线脉冲。通过优化加速器参数及电子束团电荷量,产生了200阿秒、光子能量为5.6 千电子伏和9千电子伏的X射线激光脉冲。这一方案不需对现有XFEL装置进行任何复杂的升级改造,因此也可在国际上其它类似的XFEL装置上实现阿秒X射线脉冲。
北京大学 2021-04-11
焦炉煤气、通风瓦斯等低热值燃气的 CLC 利用
与利用其它常规转化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势及创新: (1)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资源化利用。避免了随意燃烧放 空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地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的反应热,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2)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在 CLC 中,燃料和空气的燃烧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减小了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的传统燃烧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效率。此外,我们所搭建的 CLC装置为全球首台加压的双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该装置的加压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可燃性气体的转化速率,增大气体的处理量,减少反应器的体积,还有利于CO2 压缩成本,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 (3)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清洁利用。由于燃料和空气没有接触,而且反应器的温度比传统燃烧方式下的低,因而在空气反应器中没有热力型和快速型 NOx 的生成;而在燃料反应器中,由于燃料没有与空气接触,进行的是无焰“燃烧”,因而可以抑制燃料型 NOx 的生成。总之,采用 CLC 技术时可以避免各类 NOx 的生成,因此,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高效、清洁利用。 (4)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 CO2 的内分离。用上述传统 CO2捕集技术进行 CO2 捕集时,会造成极大的能量损失,同时使系统效率降低 7-13%,而利用 CLC 技术进行低热值可燃气体转化时,可以在无任何能量损耗的情况下实现 CO2 的内分离,因此,利用 CLC 技术进行低热值的可燃气体转化,对于实现我国碳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以 CLC 技术为核心的低热值燃气的能量转化利用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环境友好性,可以有效地利用低热值燃气的反应热,实现废气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对实现我国“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60 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