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兰州文理学院
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甘肃教育学院和1985年创办的甘肃联合大学,2012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2015年被列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三千里丝绸之路,八千年华夏文明,甘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区位优势,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学校办学育人提供了独特丰厚的资源和巨大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与时并进,为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特别是2013年升本以来,学校主动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聚焦文化传媒旅游艺术四大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功转型为一所服务甘肃文化大省、旅游强省建设,为区域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特别在文化传媒旅游和艺术四大方向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彰显出明显的学科发展优势。 学校现有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传媒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甘肃省艺术学校)等15个教学单位。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旅游管理、投资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25个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文化传媒内容类、文化传媒技术类、文化传媒教育类和文化传媒经管类四大学科专业群,形成了以文学、艺术学和工学为支撑,文、理、艺术、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设有甘肃省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塔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甘肃旅游智库秘书处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8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2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59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外引内培结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聘请国家一级编导、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著名书画家、著名作家、戏剧“梅花奖”得主等6位行业领军人才为驻校专家,聘请了46位各行业、各学科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特聘教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或赴美、英、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访学和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借力借势开放发展战略,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建设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大公国际传媒学院、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福特海斯州立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领域合作,与甘肃各市州、新疆哈密市等地市开展战略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面向未来,兰州文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中亚”的服务定位,坚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学校“文化、旅游、传媒和艺术”四大方向产出的市场占有率、业界话语权、政府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坚持“对标追赶、转型提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略,致力于为区域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技素养、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懂专业、精实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素质应用型文化、旅游、传媒、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培训基地,甘肃地方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研究创新和传承传播平台,区域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和服务中心而努力奋斗。
兰州文理学院 2021-02-01
湖北文理学院
【学校概况】 湖北文理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地处中华民族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故居—古隆中,校园三国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66-1978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在此设立;1998年3月,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7月,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是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 【办学思想】 坚持综合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扎根襄阳、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内涵建设、实力提升、特色彰显为事业发展主线,大力推进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服务地方、开放办学等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 开设本科专业5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5000多人。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9个。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渐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300项。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机械工程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科科研】 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15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力支撑医学学科快速发展。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210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2项。年度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授权专利数量居全省高校十强。 【师资队伍】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8个,现有教职工1524人,专任教师964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303人,博士学位教师269人、硕士学位教师524人;有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聘任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和本校聘任的专职硕士生导师共180余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等荣誉(客座)教授150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校园文化】大力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神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运动校园建设。“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像诸葛亮一样读书去”、“新一代卧龙出山”等特色语系感召着青年学生求学、探知、成长。“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周末志愿服务”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格桑花”援藏支教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是高校系统唯一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 【开放办学】坚持与地方共生共荣,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襄阳市及所辖县(市、区)建立有密切的校地合作关系,各类合作项目有效实施。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积极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对口支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有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哈佛、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交流学习,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师生出国(境)培训游学已成常态。 【发展目标】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湖北文理学院人抢抓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一主两副多极”重大发展战略和襄阳“一极两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振奋精神,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力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向着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湖北文理学院 2021-02-01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学校始于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常德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3年更为现名,先后汇集了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常德艺术学校各自学科专业优势,至今已有62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2017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认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8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2020年起,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高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8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1.5万余㎡,教学用房面积28.4万余㎡,实验室面积9.5万余㎡。拥有充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资料。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总台套数为33832台,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8857.57万元、台套数333台;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39.7万余册,电子图书211万余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16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教授143人、博士336人,正高比13.38%、博士比31.43%,正高比、博士比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拥有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2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8个,拥有国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近五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5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33项次,其中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成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等6项次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国”字号专业,以及生物科学、学前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0余项次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专业等“省”字号专业。已建成了优质课程300余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其他“省”字号课程21门。学校平台基地充足,独立获批国家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水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5个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拥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和“水产高效健康生产”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水生动物重要疫病分子免疫技术”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水产生物资源与环境生态”等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等7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水产院士工作站、水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示范实验室等其他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90余个。学校秉承“科研促教学”的宗旨,科研水平显著增强。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94项。学校科研经费迅猛增长,经费总量达到4亿多元,年师均科研经费达8.10万元。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7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收录近1000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93部。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国际铂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0件,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软件制作权700余件,制定标准12件。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富有特色,成绩突出。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位居湖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并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经验《湖南文理学院: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编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升为国家经验。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与美、英、德、日、澳及“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世界500强高校9所,是全省涉外办学项目最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遴选高水平博士作为“科创助理”派驻20个市直部门,服务政府决策;选派300多名教授博士组建29个专家团队,开启“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动,为200多家本土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服务,开创了高校服务地方新模式。先后与常德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紧紧围绕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先后与中车汽车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先后接受委托项目900余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亿余元,解决了企业多项技术难题。经过六十二年的发展,学校凝练了“博学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训,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风。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行。(2020年7月17日)
湖南文理学院 2021-02-01
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恢复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在6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宝鸡文理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勇开拓,文理精神薪火相传,教泽留芳,学校事业康庄发展、阔步向前。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2017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学校建成宝鸡大学协议书;2018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坚持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及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多亩;拥有固定资产7.9亿多元;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307余万册。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402名,其中本科生18959名,硕士生429名,韩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加纳等国留学生14名;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5名,博士312名。同时,聘请了1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有5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教育硕士、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旅游管理、艺术硕士(美术领域)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数量呈翻番增长趋势。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凭借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汲取周秦文化精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和把周秦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的鲜明特色。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始终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两个基本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近10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先后荣获“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紧抓国家“双一流”和全省“四个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实现更名宝鸡大学,逐步推动学校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转型,跻身陕西省高水平大学行列;通过10—15年努力,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宝鸡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2021-02-01
物理学生桌框架
供应实验室装备—物理学生桌框架,规格可定制,价格优惠,质量保证。  另定制各类化学实验室学生桌框架、实验室操作台、实验室工作台、实验室仪器设备,欢迎广大客户来电咨询。 备注:以上是实验室装备—物理学生桌框架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实验室装备—物理学生桌框架的价格、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获取实验室装备—物理学生桌框架的最新信息。 咨询电话:0577-67473999
温州市育人教仪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自控原理学习机
产品详细介绍
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绍兴文理学院。2000年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风则江(河东、河西区块)、南山、兰亭、上虞等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88.97亩,另有水域使用面积36.7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3.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3.49万册,电子图书约113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101.99万册,资料数据库47个。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等2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汉语言文学1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纺织工程、自动化、书法学等3个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生物、电工电子、物理、化学、经济与管理、电子科学与信息、机械工程、医学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门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二完成单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其中2项为第二完成单位)、二等奖4项。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是浙江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学校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二批示范点项目学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院校”“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浙江省首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是首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风则江大讲堂”、毕业生“爱心承诺”、“卓越奖学金”评选是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书院制改革和文明寝室建设两次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学生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殊荣,总成绩排名位列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高,位列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化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会计、艺术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6个省一流学科(B类),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清洁染整技术研究等2个省重点实验室,越文化研究中心入选新一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为省高校创新团队,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创新团队为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建有越文化研究院、王阳明研究院、鲁迅研究会、越商研究中心、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级157项。在2011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础上,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其中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在新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48篇,出版学术专著95部;科研经费累计达2.08亿元。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拥有教职工1514人,其中专任教师90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59人、副高职称30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03人、博士学位的327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2人、第一层次资助对象2人、第二层次培养人员9人、第三层次培养人员33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崇尚学术、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遵循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基本规律,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发展方针。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应用型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优化治理结构,培育办学特色,拓展校园空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努力朝着特色鲜明的更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
绍兴文理学院 2021-02-01
武汉文理学院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坐落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街汉口北大道胜海大道1号。 自2002年创建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万人。学校设有37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其中,既有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开设国际交流班,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现有教师51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19人。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省招标中心评标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等专家学者,也有“985”高校博士,英、法、德、澳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学校还聘请了李京文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 学校依托主办高校优势专业,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为武汉地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努力构建湖北地区一流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学校已与学大教育集团、武汉会议中心等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在部分专业开展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学校还依托投资方的产业背景,与武汉市汉阳医院等9所医疗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报考我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实行“全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站式求学目标。2016年,学校在金融学等4个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考研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九万里风鹏正举,融文汇理谱新曲”。作为一所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独立学院,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
武汉文理学院 2021-02-01
中国地理学习参考图册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控式物理学生电源
教师控制的交流220V到学生桌:三孔插座输出; 学生电源采用独立变压器,保证稳定的电压输出; 采用数字化键盘轻触操作控制,数码管显示输出; 学生电源既能独立操作,又能被教师总控制台控制; 具有自动过载保护功能,直流电压输出:1.5V-16.0V/2A,16.1V-30.0V/1A,交流电压输出:1V-18V/3A,19V-30V/2A; 具有主动锁定和被动锁定两种模式 未被教师台锁定时,为避免误操作等意外在电压输出时改变输出电压,通过锁定键锁定输出。解锁时,再按锁定键即可(主动锁定); 学生电源能被教师锁定,且无法自解锁。必须由教师台解锁(被动锁定)。 备注:以上是数控式物理学生电源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数控式物理学生电源的价格、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获取数控式物理学生电源的最新信息。 咨询电话:0577-67473999
温州市育人教仪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85 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