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生产流程的材料环境负荷定量评价技术及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以焦炉煤气为还原剂的海绵铁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现代钢铁生产技术分为传统流程和短流程两种主流工艺,其中后者以废钢、海绵铁 为原料,以电弧炉为主要设备,生产各种合金钢和优质钢,这种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很好, 但优质的海绵铁原料短缺,成为卡脖子因素。另一方面,从城市燃气市场退出的、边远 地区的、独立的焦化厂都有大量的剩余焦炉煤气需要利用,否则将形成严重的污染和浪 费。本技术利用这些剩余焦炉煤气生产海绵铁,不仅使焦炉煤气资源得到利用,而且产 出的海绵铁附加值很高,可以使焦化企业摆脱燃气市场和环保规定的束缚,而且工艺易 于实现、机动
江苏大学 2021-04-14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成果简介本项目立足于我国丰富的钒资源,研制出了以高硬度、团球状且弥散分布的I型碳化钒为耐磨相的高钒高耐磨合金;通过控制基体组织,保证了其磨损稳定性;通过解决复合界面控制问题,开发了低成本的高钒合金/低合金钢双金属复合技术,推动了耐磨材料和重型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项目共发表论文18篇,授权专利5项,制订标准3项。应用简介所处研发阶段:已处于工业生产和推广应用阶段适合应用领域:冶金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超高精度分子辨识天然活性同系物的萃取分离技术
近三十年间,全球有1000余种新药研制成功并获批生产,其中一半以上药物来源可追溯至天然活性物质。然而,中国的天然活性物质分离制造技术长期以来受到专利与技术封锁,90%以上的高纯活性物质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仅占全球的3%。活性维生素D3是肝功能不全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类疾病的主要有效药物。但制备活性维生素D3的核心原料笛醇长期受到外国企业垄断。该原料的制备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完全没有自主产权。 浙江大学团队在深入研究羊毛脂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发现,一种名为2,4-去氢胆固醇的物质,可作为制备活性维生素D3的新原料。但是,2,4-去氢胆固醇与十余种笛类同系物共存,它们之间分子结构相似,要将两者分离非常困难。经过科研攻关和潜心研究,最终团队研发了一系列针对天然活性同系物提取、辨识、分离新技术,采用弱极性邕类同系物分子辨识萃取分离关键技术、低乳化分子辨识分离关键技术、萃取剂多位点协同技术,突破了原的技术落后,走出了一条国产自主创新的道路。
浙江大学 2023-05-10
太阳能热在城市建设中的提前规划技术
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区域能源供应,在适合安装太阳能的建筑群中规划跨季蓄热的太阳能能源站,解决区域热水和供暖的盂求,既可以发挥系统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浙江大学 2023-05-10
基于污泥减量化的 CAAC 工艺处理食品加工有机废水(技术)
成果简介: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加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其生产过程中所排 放的大量有机废水给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针对食品加工产生高浓有机废水 的生物处理工艺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后续处理成本高、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等问题,本项目自行开发了污泥原位减量的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工艺(Continuous Aerobic-anaerobic Coupled process,CAAC)。该技术对 COD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生物基无毒增塑剂高效制备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随着石化增塑剂引发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以生物质发酵制得的柠檬酸为原料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作为无毒增塑剂的首选品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受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为绿色无毒增塑剂,许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然而,目前柠檬酸酯类行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项目针对高效催化技术的开发、连续一体化工艺研究及新品种的开发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创制了新型绿色催化体系,开发多釜串联连续化生产技术,大幅实现工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具有抗菌性能的锍盐类阳离子聚合物及制备技术
【技术背景】 细菌是感染疾病和食源性疾病中常见的病原体,特别是在医疗资源匮乏和公共卫生相对差的地区,细菌感染己成为近年来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目前,针对细菌感染问题的主要处理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以及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加剧。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广谱抗菌材料势在必行。 抗菌材料是指其本身具有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材料的总称,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天然抗菌材料以及高分子抗菌材料。其中,高分子抗菌材料基于天然及有机抗菌材料进行开发,将二者优势结合在一起,其最大的优点是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 【痛点问题】 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合成锍盐聚合物并将其作为抗菌类产品使用,如Kanazaw等的合成4 -乙烯苄基四亚甲基锍四氟硼酸盐聚合物,结果显示该类聚合物只对金黄色葡糖球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类细菌抗菌活性较高,而对大肠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类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广谱性较差。而Hirayama合成的三(正烷基苯基)锍盐(TAPSs)虽然抗菌活性高,但是其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比较强。由此,合成出毒性低且具有广谱抗菌性的锍盐类阳离子聚合物仍是本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解决方案】 本成果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锍盐类阳离子聚合物及制备技术,该类基于锍盐的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红细胞溶血毒性:本成果锍阳离子聚合物在浓度HC50≥5300µg/mL时,其红细胞溶血率依旧≤50%,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达到抗菌剂使用的安全要求;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杀菌速度快,抗菌效果突出。在聚合物浓度为100µg/mL时,即可对革兰氏阳性类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类细菌均有99.9%的杀菌率,杀菌活性高,具有广谱抗菌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16
一种基于IGCT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技术
1. 痛点问题 由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具有驱动功率小而且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并且损耗小、饱和压降低、耐压高、电流大等优点,在柔性直流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MMC换流阀装备均是采用IGBT开关器件进行设计。事实上,IGBT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在九十年代得到飞速发展。然而传统的焊接式IGBT容量较小、可靠性较低且失效后呈断路特性,因此早期的IGBT主要应用于中低压领域,直至压接式IGBT诞生之后才开始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换流器当中得到应用。IGBT器件的容量从最早的600V/6A级别逐渐提升,迄今为止已经达到了4.5kV/3kA的水平。IGCT诞生于1996年,由于其核心GCT芯片是由晶闸管改进而来,因此天然具备晶闸管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IGCT器件在2000年便已经达到了4.5kV/4kA的水平,相比之下压接式IGBT直至2012年才达到相同的功率等级,随着六英寸IGCT器件在未来投入使用,IGCT在容量上仍将对IGBT保持较大优势。 另外,尽管IGBT优势突出,但是相比电流型器件,仍然存在通态压降大、可靠性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海上风电柔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使用的开关器件数量非常大,若能改进IGBT器件的特性,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小成本,将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应用前景。 2. 解决方案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多电平调制大幅降低了功率器件开关频率,为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的应用带来了契机。相比IGBT,IGCT的通态压降和成本可降低达到1/3以上,并且IGCT具有非常强大的浪涌电流、短路失效和防爆能力,无需增加辅助电路便可实现冗余和防爆,确保柔直输电系统免维护的高可靠需求。该技术实现更高电压、更大功率、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清华大学 2021-10-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1 112 11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