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导航信号欺骗干扰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在星地高精度时间同步和数据同步仿真等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设计研发了GPS欺骗干扰模拟设备。该设备可用于多卫星导航系统间信号的干扰和抗干扰的研究。 项目来源:横向项目 技术领域:信息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 应用范围:潜在合作领域 现状特点:国内先进 技术创新:星地高精度时间和数据同步仿真技术 所在阶段:研发阶段 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开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 技术)
项目简介: PIP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是一种金属表面改性技术, 是在Q PQ  技术(盐浴氮碳氧多元共渗)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新技术 , 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处理温度, 达到 480
西华大学 2021-04-14
综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 模式识别技术和 DSP 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它以高速计算和 控制模块为核心,实现视频图像的自动分析,发现并跟踪重要目标,抽取图 像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实现视频监控环境下对视频信息的自动处理。本项 目中技术成果包括:基于 DSP 系统的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自动检测和自动跟 踪技术;实时图像和录像中的特定目标自动搜索技术;多摄像机自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肿瘤异体移植技术
该项目为一个三靶点的小分子一类抗肿瘤新药,是全球首创在一个小分子化合物上同时具备两类三个重要靶点抗肿瘤活性药物。我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国和美国均已授权专利;我公司已完成前期原料和制剂工艺研究,同时也开展了较多的体外活性和动物药效研究,抗肿瘤药效比对临床一线药物更强,安全窗口更大,市场预期销售额超过10亿;现已进入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进行一类新药研究申报的研究阶段,需要委托有相关资质并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的机构进行药理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实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原料的制备工艺和中试研究及稳定性研究,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中试研究及稳定性研究;获得临床批件后还需要进行原料及制剂的生产放大验证工艺研究及稳定性研究,在具有GCP资质的三甲医院开展1--3期临床试验研究,并进行生物样本的检测,同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生产批件正式上市。整个研究耗时较长,资金投入相当大,需要与国内各顶尖研究机构合作,需要相关专家技术支持!
南昌双天使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1-11-01
技术需求:机电液控制技术
1、机电液控制技术;2、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3、极端环境测试技术;4、成套装备技术。
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济南)有限公司 2021-06-15
大型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缺陷的测量与诊断技术
该成果提出了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的系统的、全面的外部干扰排除方法;提出了变压器局部放电超宽带天线阵列定位新技术;提出了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缺陷严重程度的特征参数,进而提出了局部放电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并且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自动诊断软件。 研究成果通过了实验室试验验证,并在上海市电力检修公司和福建省十余座变电站得到应用。该成果抗干扰技术的在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过去相比提高了3倍,准确率提高到95%;定位技术误差一般不超过30cm;总体运算时间在秒级,Y型优化阵列准确定位区域比现有的矩形阵列大18倍。 该成果在局部放电缺陷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和预警预测方法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对放电类型的严重程度识别的准确度达到了93.3%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EI论文14篇,并获得201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基于AI技术的对全国疫情扩散情况及高峰期
2月1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马兆远课题组首次公布基于AI技术的对全国疫情扩散情况及高峰期预测模型。根据后续一周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疫情实时数据反馈,该模型在一周(2月1日至2月7日)之内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情况吻合度较高,平均准确率达98%以上。团队比较早地对疫情高峰期及拐点出现时间做出“2月7-12日内达到峰值,疫情拐点最迟于2月16日前后出现,总感染人数或达7万”的预判,该预测与钟南山院士的判断互相印证。虽然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得到验证,课题组团队并没有因此松懈,而是不断根据最新的数据变化调整参数、优化拟合结果,同时积极联络政府相关科技、数据信息等部门,让预测结果成为施策者有力的决策参考。2月1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马兆远课题组首次公布基于AI技术的对全国疫情扩散情况及高峰期预测模型。根据后续一周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疫情实时数据反馈,该模型在一周(2月1日至2月7日)之内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情况吻合度较高,平均准确率达98%以上。团队比较早地对疫情高峰期及拐点出现时间做出“2月7-12日内达到峰值,疫情拐点最迟于2月16日前后出现,总感染人数或达7万”的预判。
清华大学 2021-04-10
建筑废弃砖及渣土的资源化处置利用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旧建筑物拆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且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渣土,亟需处置利用。本项目以节能利废、以废治废为宗旨,拟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粘土砖和建筑渣土的有效成分,使其无害化并进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本项目拟利用建筑废弃粘土砖和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其进一步处置建筑渣土以实现渣土的改性,改善渣土的流动性能和硬化性能,解决建筑工程回填土的低流动性、高密实度及高承载力等问题,同时降低回填土的干缩值以保证回填后的充盈性,缩短流态回填土的硬化时间等;基于上述技术研究,确定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工艺技术方案,实现对建筑废弃粘土砖和建筑渣土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及其成果的技术转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本项目节能利废,以废治废,利用建筑废弃砖粉和建筑工程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研制的胶凝材料用以进一步处置建筑工程渣土实现渣土的改性;基于技术研究,确定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工艺方案,开展试点工程应用;对建筑砖粉/渣土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实现成果的技术转化,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本课题利用建筑废弃砖和建筑工程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研制的胶凝材料用以进一步处置建筑工程渣土实现渣土的改性,实现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课题在技术研究中依托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尤其是新型胶凝材料方面的研发实力,并联合预期合作单位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在资源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产业化应用方面的特长,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基坑的施工技术经验,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科研成果,使研究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消纳冗余电能的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及装备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转化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现有碳收集、储存(CCS)方法中二氧化碳的压缩、脱附过 程的高能耗问题,我们采用碳收集与利用(CCU)的策略,将二氧化 碳的捕集、活化与转化利用相结合,为碳收集、储存及其活化利用提 供新方法。设计并合成高效、可活化二氧化碳的吸附材料,以利于在 捕集时活化二氧化碳分子,将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与二氧化碳(即活 化的二氧化碳分子)的转化反应相耦合,避免能耗高的脱附过程,从 而实现低压、温和条件下将捕集的二氧化碳的原位催化氢化反应,以 制备能源类产品甲酸、甲醇
南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8 89 9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