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浓度氮氧化物(NOx)的资源化治理新技术
高浓度氮氧化物(5%以上)的治理是一个技术难度较高的课题。目前,对它的治理主要有SCR法,SNCR法、碱吸收等方法,前两者一般需要价格昂贵的催化剂或高温还原,运行成本较高,后者碱吸收后产生新的固废和废水,易造成二次污染。 本团队研发一种专门针对高浓度氮氧化物资源化的MAOPTS工艺,它在治理过程中仅向系统中加入水和空气,不需添加其它任何人造催化剂或化学药品即可使NOx转化为20-60%的硝酸产品,资源化率高达98.0%以上,尾气可达标排放(≦50pp
南京大学 2021-04-14
生物基聚氨酯类产品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
本成果聚焦于可再生木本植物油脂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合成了基于油脂的新型聚氨酯系列产品,并结合分子结构设计-性能调控构建了多功能、高性能且稳定的生物油脂基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生物基聚氨酯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12-09
图像自动标注和模型训练技术在工业视觉中的应用
1. 痛点问题 工业视觉场景下普遍存在缺陷样本数量少、难采集,已有标注方案无法完全发挥样本数据效用等问题。在工业视觉应用场景中,产线整体生产良率均已达到相当水平,人工可识别的缺陷样本数量相对较少,且采集难度较大。制造生产环节对产线效率要求较高,模型训练难以实现精度与效率上的平衡。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将最新的少样本学习、连续学习、模型压缩与优化技术,与工业场景中的缺陷检测需求深入结合,致力于工业视觉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一体化装备研发。针对玻璃深加工与半导体晶圆宏观缺陷检测,本项目已完成工业视觉全流程视觉感知算法、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平台、玻璃智能一体检测设备、晶圆宏观缺陷检测设备等智能设备的原理验证和装备试制,同时有多项智能设备在研。 本项目在玻璃与半导体缺陷检测中,基于图像自动标注方法完成少样本场景下的数据采集与标注,通过弱监督学习和连续学习方法完成有效模型构建,并针对长尾数据集设计模型训练和优化方法,实现高效工业视觉感知计算。针对工业视觉场景,本项目集成视觉感知算法能力,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平台,该平台秉承低代码化、可视化等原则,打造包含数据采集与标注、算法训练与评估、模型压缩与优化、应用部署与管理的数据闭环。 合作需求 寻求浮法玻璃深加工、半导体加工与制造等行业企业合作。
清华大学 2021-12-23
四氢嘧啶等化学中间体的生物法合成技术
1.痛点问题 本技术聚焦于利用生物法合成化妆品领域里的一些功效活性成分。化妆品中的小分子功效活性分子如四氢嘧啶、小分子透明质酸、唾液酸等在化妆品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 四氢嘧啶作为一种化妆品领域的一种新型功效分子具有平衡细胞的渗透压,在高温、干燥和辐射等逆境下,对酶、DNA、细胞膜和整个细胞提供保护作用,因此近年来在化妆品中被用于保湿、抗氧化、防止紫外线伤害。 透明质酸主要作为一种高效的保湿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行业,尤其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更好的透皮性能,目前刚刚进入市场,作为一种潜在的新产品在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唾液酸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大脑神经节苷脂和糖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2021年刚刚被批准作为化妆品添加原料,主要作为活性氧清除剂,刺激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减缓衰老,预防色斑等作用。 2.解决方案 本项技术是针对四氢嘧啶、唾液酸、透明质酸等三种目标分子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代谢途径和细胞工厂,所构建的菌株与现有工业化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产品的最终发酵浓度较上述企业工业使用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15%以上。 合作需求 寻找应用场景: 透明质酸、四氢嘧啶、燕窝酸这几项产品,目前存在市场杂乱的情况,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设计产品的应用化开发。在后续的产业化过程中,本项目希望能够对接到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中的资源,针对具体需求,进行应用化开发。
清华大学 2022-06-10
一种数字能量交换系统的关键技术
1. 痛点问题 由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具有驱动功率小而且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并且损耗小、饱和压降低、耐压高、电流大等优点,在柔性直流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MMC换流阀装备均是采用IGBT开关器件进行设计。事实上,IGBT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在九十年代得到飞速发展。然而传统的焊接式IGBT容量较小、可靠性较低且失效后呈断路特性,因此早期的IGBT主要应用于中低压领域,直至压接式IGBT诞生之后才开始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换流器当中得到应用。IGBT器件的容量从最早的600V/6A级别逐渐提升,迄今为止已经达到了4.5kV/3kA的水平。IGCT诞生于1996年,由于其核心GCT芯片是由晶闸管改进而来,因此天然具备晶闸管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IGCT器件在2000年便已经达到了4.5kV/4kA的水平,相比之下压接式IGBT直至2012年才达到相同的功率等级,随着六英寸IGCT器件在未来投入使用,IGCT在容量上仍将对IGBT保持较大优势。 另外,尽管IGBT优势突出,但是相比电流型器件,仍然存在通态压降大、可靠性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海上风电柔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使用的开关器件数量非常大,若能改进IGBT器件的特性,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小成本,将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应用前景。 2. 解决方案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多电平调制大幅降低了功率器件开关频率,为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的应用带来了契机。相比IGBT,IGCT的通态压降和成本可降低达到1/3以上,并且IGCT具有非常强大的浪涌电流、短路失效和防爆能力,无需增加辅助电路便可实现冗余和防爆,确保柔直输电系统免维护的高可靠需求。该技术实现更高电压、更大功率、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清华大学 2021-10-22
快速生产脱皮蒜瓣黑蒜的湿热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大蒜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抑制癌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改善心血管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等功效。然而大蒜本身特有的刺激性气味、辛辣味阻碍了大蒜制品的发展。为了去除这种 刺激性气味,可以将大蒜热加工制备成黑蒜。黑蒜可直接食用,无生食鲜大蒜的不愉快气味,口感软糯香甜。传统的黑蒜加工是在烘箱中经过一定温度(65°C-90°C)、湿度(60%-80%)和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产品质量在线监测技术
 该成果是面向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应用领域,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高性能计算机构成产品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基于摄像机参数、运动目标信息状态参数和模糊控制策略的主动视觉测控模型,利用一种抽样算法的视频快速解读技术运动目标快捷检测技术,又采用高鲁棒的Camshift和Kalman滤波相结合的运动目标高可靠快捷智能识别与跟踪方法,以达到具有高可靠感知、高清晰、智能化、高精度定位、高可靠跟踪和智能信息处理检测的优势。 该成果是面向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应用领域,如食品用朔料制品的在线质量检测与告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负载纳米改性石墨氮化碳的白光连续消毒材料与技术
目前传统消毒技术有诸多缺点:紫外消毒由于紫外光光谱会杀死健康细胞,对人眼和其他器官也是危险的,所以其灭菌场所不能有人进入,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传统的二氧化钛催化剂由于禁带宽度3.2ev,也只能受紫外光激发有效,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臭氧消毒易分解,其灭菌场所不能有人进入,对人眼和其他器 官具有危害;酒精、84消毒剂由于挥发不具有持续消毒能力,需要经常喷洒,另外存在着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中毒等风险。 课题组研发的氮化碳g-C3N4功能复合膜制备可解决述痛点,该项技术具有可提高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水通量、赋予膜光催化性能、赋予膜自清洁性能和抗菌性等特点。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水溶性超分子载药体系的设计与技术研究
一种水溶性二茂铁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一种水溶性金丝桃素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一种新型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冬青素 A/聚环糊精包合物的药物组合物(IlexA-CDP)制备方法。
扬州大学 2021-04-14
工业危险气体泄漏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与装备
本项目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危险气体泄漏是当前工业重大安全隐患之一,迫切需要能够及时发现泄漏隐患,定点预防重大工业危险气体泄漏事故的先进检测技术与装备。基于气体特征吸收峰的红外光谱检测是泄漏气体非接触遥测的有效途径, 采用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FPA)已被证明是工业气体泄露遥测的有效手段,但高昂的价格,且工作寿命也难以适应石油天然气与化工行业昼夜连续工作的要求。近年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性能的迅速提高,使其用于工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成为可能。 本项目提出基于非制冷IRFPA 的工业气体泄漏成像检测技术思想,并2011 年起陆续获得北京市自然基金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的支持,针对非制冷 IRFPA 灵敏度偏低,长波红外波段偏窄等问题, 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完成工程样机基础上,近期与北京智慧共享合作研制完成在线式产品样机,现场应用示范效果明显,具备批量生产的基本转化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5 96 9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