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校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
“智教”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其高效协同的后台分类处置能力,把高校学工事项进行整合和业务流程的约简化处理,包括迎新、学工管理、宿舍服务、报修服务、奖学金管理、勤工助学、学生返校、请销假等,运用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线下的业务操作剥离开实体大厅转化为线上业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纸化办公,让学生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整合学生信息管理、奖助学金评定、日常事务审批(如请假、社团活动申请)等多项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流转。以往奖助学金评定需人工收集资料、多部门线下传递审核,周期长达数月。借助平台,学生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抓取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数据,各部门线上协同审核,评定周期缩短至,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流程节点清晰可查,每个环节的处理时间、负责人明确,方便监督与管理。 为学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生无需在多个系统或部门间切换奔波。无论是查询考试成绩、办理学籍证明,还是申请校园活动场地,均可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 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等)的学生数据统一汇聚至平台,建立学生综合数据库。通过数据清洗、整合与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学校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上快速查询、分析学生各类数据,如通过分析学生成绩波动与考勤数据,提前发现学业困难学生,为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使数据利用效率提升数倍,消除数据孤岛。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一种双加工点共轨运动控制方法、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加工点共轨运动控制方法、加工方法及其装置,用于在数控机床加工轮廓轨迹时实现主加工点和副加工点同时位于该轮廓轨迹上,包括 S1 根据主加工点的坐标、行进方向以及与副加工点的距离,计算副加工点在轮廓轨迹上的位置以及弦线的方向;S2 计算弦线在下一时刻的方向;S3 计算该弦线旋转的角度;S4 计算弦线旋转需要加工点在工件坐标系下分别在 X 轴和 Y 轴方向的补偿量;S5 结合工件坐标系和机床坐标系的换算关系,获得主加工点和副加工点的绝对坐标,实现双加工点共轨控制。本发明方法填补了实际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特色浆果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浆果富含花色苷、黄酮、酚酸、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缓解视力疲劳等多种生理功能。辽宁省浆果栽培面积全国第一, 草莓、蓝莓、树莓、北五味子、刺五加、蓝靛果等特色浆果产量居国内前列。项目组针对浆果柔嫩多汁、易腐烂、不耐贮运、专用加工装备缺失、高附加值深加 工产品稀少等制约浆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自 2007 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围绕浆果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创立了我国特色浆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集成体系。 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如下:     (1)建立了特色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及贮藏技术规程,延长了特色浆果的加工周期。针对浆果加工品种混杂、加工适宜性不明确、采收集中、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运等问题,构建了代表性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信息库;研发了低温 冷藏结合 60Coγ辐照、冰温结合钙处理技术,提高了浆果货架品质;开发了浆果前处理、速冻、解冻关键技术,为浆果速冻、冻干产品及装备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2)创建了特色浆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特色浆果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从微观分子角度揭示了单元加工操作过程对浆果典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影 响规律,为工艺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开发了浆果食品稳态化加工、高效提取纯化、致病性病毒检测和指纹图谱掺伪检测技术,实现了浆果资源高效加工及产 品控制;开发了浆果 NFC 果汁、发酵、干制、提取物等 37 种新型浆果制品。相关技术及产品已在 10 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推进了特色浆果加工产业的快速 发展。     (3)构建了特色浆果及副产物活性物质功能评价体系,明确了其分子作用机理。研究了特色浆果中典型活性物质抗氧化、护肝、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 等功效及分子作用机制,构建了活性成分功能评价体系,为浆果活性成分应用开创了新领域。     (4)研制了特色浆果速冻、冻干、活性成分制备等专用装备。针对当前浆果 加工关键设备效率低、连续性差、能耗高的问题,研制开发了浆果速冻、冻干、活性成分制备等专用装备,构建浆果高效连续加工生产线。率先将装备在我国 20 余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部分装备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德国等国家,提升了我省浆果食品加工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大豆生物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料加工和消费国,总量近 1.5 亿吨,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举足轻重。植物油料加工长期以来以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碱溶酸沉制蛋白、化学精炼油脂为技术主线,普遍存在:1)加工条件剧烈、能耗高、溶剂残留、环境污染;2)蛋白功能性差、组分高值化利用率低;3)生物精炼连续性差、附加值低等共性关键问题。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历经 13 年持续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突破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关键技术为核心、组合发明生物解离产物及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形成了植物油料全产业链新一代加工技术体系。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5 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 件,出版著作 10 部,发表相关论文 205 篇(SCI/EI106 篇),主持制定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 10 项。项目已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4 项。 项目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有机大豆油脂、大豆蛋白肽以及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项目目前已通过中试实验。项目计划投资预计 2 亿元,建设规模为加工原料豆 20000 吨/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为 3.6 亿元人民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油脂和蛋白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典型特色果蔬贮运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典型特色果蔬如苹果、桃、樱桃、番茄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受大众的青睐。但是,上述水果鲜果的生产存在较强的季节性以及水果本身的易腐性,因而水果鲜果的贮运与加工问题日益突出。 本项目系统研究并阐明了热处理、1-MCP(1-甲基环丙烯)、拮抗酵母及结合处理对苹果、桃、樱桃、番茄等采后贮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机理,确定了最佳采后处理方式,开发了新型保鲜剂和纳米包装材料,优化了应用技术体系。明确了植物酚酸类物质对高花色苷含量的浆果果汁色泽稳定的机理,创建了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开发了多种复合果蔬汁新产品。探明了植物酚酸对花色苷具有增色和稳定效应,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有效地抑制了原料破碎过程中褐变酶活性,激活了内源降解酶活性,提高了出汁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胡萝卜素、黄酮、花色苷等生理活性物质有效溶出及γ-氨基丁酸富集,提高了香气和热敏性营养素保存率,使果蔬汁在复合过程中其色泽、风味和营养稳定并相容。项目成果获中国食品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果蔬贮运及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研究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汽车、船舶尾气净化技术及一体化装置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金刚石微纳米粉体机械法制备新技术
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解决作为世界上己知的最硬材料——金刚石的超细粉碎问题,即超硬粉体机械法制备超细粉碎技术,一般很难突破现有的微米级水平。成果应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创建高振动强度振动磨系统,振动强度设为10-16,围绕非线性振动与高振强所带起的诸多问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采用非线性振动系统,实施亚近共振方法,辅以变频技术,解决超硬粉体不细化、易团聚等问题,已进入亚微米或纳米级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在样机研制和金刚石微粉的振动试验中,掌握K值在上述区间范围变化时粉碎粒度向纳米级细化的条件,使目前国内采用振动磨粉碎方法对金刚石粉体进行粉碎徘徊在μm级水平上的现状得以突破。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创建高振强系统,对于大多数振动机械,通常振动强度K取4—6,K ≥8时称为高振动强度系统,简称高振强系统。为达到粉体超细化的目的,本样机振动强度设为10-16,围绕高振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解决超硬粉体细化时的团聚等问题,体现了成果的创新性。技术指标    选择高振动强度振动磨超细粉碎方法,研究高振动强度对超硬粉体粉碎细化的影响,应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主振系统采用非线性变节距弹簧,使其刚度为变量,且随动载荷即振动强度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系统变频调速与近共振的工作需求,要求不仅应达到节能高效之特点,同时能使得系统工作稳定;采用环形橡胶弹簧作为减振系统的减振弹簧,弹性模量小,可获得大的弹性变形,以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具有高内阻,可对突加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及隔振效果。 最小振动强度k≥8;最大振动强度k≤18。市场前景    金刚石的社会价格为1-10 u m的,0.4-0.8元/克拉;0.1-0.2 u m的,10-20元/克拉,约为微米级价格的25倍。我国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达10亿克拉,若其中10%制成亚微或纳米粉,即1亿克拉,则每年经济效益为(15-0.6)×1亿≈14亿元,同时产生利税4亿元。    国内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约达10亿克拉,但所需人遣金刚石亚微或纳米粉多依赖进口,成果的进一步中试与推广,将给国内同行企业产生一个非常可观的经济增长点。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对于推动我国人造金刚石超硬超细粉体新材料制备及技术升级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产生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人造金刚石亚微米或纳米粉体更有着是人造金刚石微粉几倍乃至数十、百倍的功效,人们对其制备研究与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是在一定温度和气压的真空炉内通入工作气体,产生辉光放电,激活沉积反应,从而在基材表面形成耐磨损、抗氧化的陶瓷涂层。本项目为PCVD工业生产型设备及模具强化成套技术,1999年1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在设备总体结构的优化设计、逆变式脉冲直流等离子体技术、脉冲直流PCVD法制备高性能TiN陶瓷涂层和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精细电子陶瓷、光电陶瓷粉体及其应用技术
内容介绍: 采用软化学工艺合成了不同成分,不同配比的精细电子陶瓷、光电陶 瓷粉体,其粒度可控,成份可调,尺寸分布窄,粉体分散性好,可广泛 用于生产压电陶瓷、多层陶瓷电容器、新型光电透明陶瓷的原始粉料, 以及陶瓷换能器、滤波器、谐振器、电容器、变压器、存储器、声表面 波滤波器等方面,也可用于单晶生长原料和多元氧化物功能薄膜靶材, 及供高校、科研单位研究使用。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开发了多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形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状态空间法和反应系数法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开发了相应的热性能分析的程序。 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与建筑围护结构融为一体,具有集热、保温和防水功能,并可实现模块化和装配化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781 7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