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数控机床铣削加工刀具破损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铣削加工刀具破损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机床主轴电机电流信号,预处理后经过奇异谱分析与特征值提取过程,建立刀具破损监测模型,实现对刀具破损状态的监测,达到通过电流信号预测刀具破损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电流信号作为监测信号,具有信号获取容易,传感器成本低,安装方便等特点,奇异谱分解可以有效提取信号中与刀具状态相关的成分,并且奇异谱是基于信号内部结构的分解方法,计算速度快,节省时间;特征值是基于统计方法方差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反应刀具破损状态,并且也具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支持向量机在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减小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跟踪误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小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跟踪误差的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骤:1)对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进行建模,获得伺服进给系 统的系统模型;2)建立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的摩擦力数学模型并辨识参 数;3)利用卡尔曼状态观测器对伺服进给系统的位置变化进行预估, 根据预估的位置变化计算伺服进给系统的补偿摩擦力,根据计算的补 偿摩擦力对伺服进给系统的摩擦力进行实时动态补偿。本发明通过卡 尔曼观测器实现对摩擦力的预估,并通过对摩擦力的补偿从而达到对系统跟踪误差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使得系统能实时观测和预估摩擦 力实时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及加工仿真系统
本成果针对国外对五轴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的封锁,软件系统成本昂贵、成本高等特点,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在国家04专项的支持下,采用自主研制的五轴数控机床基于拓扑理论建立的通用运动学模型、求解算法和仿真方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出我国自己的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系统、代码验证仿真系统、几何误差建模/测量/辨识与补偿系统,该项成果已经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已经开发出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系统及加工仿真系统,正在进行产业化推进,项目整体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基于空运行激励的数控机床模态比例因子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运行激励的数控机床模态比例因子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机床加速度的二值随机序列,并根据二值随机序列生成机床的空运行数控代码,计算二值随机惯性激励力序列的自功率谱 GXX(jω),执行空运行数控代码,以测量机床的响应信号并计算响应信号的互功率谱矩阵,根据响应信号的互功率谱矩阵利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计算系统极点λ1...N和以及模态 振 型 向 量 ψ 1...N 和 根据自功率谱 [GXX(j ω )] 、 系 统 极 点 λ 1...N 和 以及模态振型 向 量 ψ 1...N和 计算机床结构的模态比例因子。本发明能够估计激励序列的能量大小,继而从机床测点间的互功率谱矩阵中获取模态比例因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3-HSS 型并联机床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为了提高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全球机床制造业正在积极探索和研制新型多功能的制造装备与系统,其中在结构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当属九十年代问世的并联机床(ParallelMachine Tool),又称虚(拟)轴机床(Virtual Axis Machine Tool)或并联运动学机器(Parallel Kinematics Machine)。并联机床是以并联机构作为进给传动机构的数控机床。这种新型制造装备在构思上体现了现代系统集成的思想,在功能上是加工、测量、装配与物料搬运等多种工艺过程的集成,在性能上是高刚度、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轻重量、低成本的集成,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高科技数控加工装备。 天津大学于 1998 年 10 月得到天津市科委“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开展了可实现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床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和样机建造工作,旨在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可完成自由曲面加工的三轴联动并联机床产品化样机。该项目于 1999 年 2 月被列入天津大学“211”工程跨世纪标志性成果管理项目,同时得到天津第一机床总厂的参与和支持。 技术原理及流程:所研制的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床采用 3-HSS 并联机构作为传动进给机构(在此,H—螺旋副,S—球面副),由底座、动平台和三对立柱——滑鞍——支链组成。每条支链中含三根平行定长杆件,各杆件一端与滑鞍,另端与动平台用球铰连接。滑鞍由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螺母副驱动,沿安装在立柱上的滚动导轨作上下移动。该机床主要用于三坐标高速铣、镗加工,主要解决以下关键技术: (1)柔性并联机床总体结构概念设计和虚拟样机设计; (2)主模块工作空间与灵活度分析,以及结构参数尺度综合技术; (3)主模块单元控制和在线精度补偿技术,以及静、动刚度预估与评价技术; (4)多主模块协同控制核心算法,以及硬件匹配和编程技术。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天津质量监督局第12站对样机的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天津市科委立项合同中的各项指标。样机的主要几何精度、运动精度、工作精度已经达到或接近加工中心精度水平,重量明显轻于传统机床,而刚度显著大于传统机床。获得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及一项专利。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国家科技部在指定我国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十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规划前期报告“先进制造工艺装备”中明确指出:应抓住时机,抢在国外产品占领我国市场之前,开发我国自己的并联机床产品。“十五”期间,要以并联机床开发为契机,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灵活多变的生产环境,建立新型系列化并联机床的生产基地。根据国家机械局机械科学院对 2005~2015 年机械制造装备市场预测估计,并联机床的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 500 余台/年。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徐飞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计的实验验证,这为将来构建基于量子网络的高精度量子传感奠定基础。该成果于11月30日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在线发表。 分布式传感是一种可用于同时执行远程空间多个节点上精密测量任务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该项技术可用于桥梁、飞机等大型结构的应力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的有效监测。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迈进了量子化时代。量子网络作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重要组成,在执行各类远程多节点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对多个空间分布的参量进行测量时,分布式量子传感能够实现超越经典统计极限的测量精度。然而,分布式量子传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择并制备能够实现对多个参量最优的测量精度的量子纠缠态。研究表明,对于某类分布式的最大纠缠态,理论上能够达到最优测量精度,即海森堡极限。 研究团队设计了最优的测量方案,基于多光子量子纠缠,通过操纵六光子干涉仪,实验演示了多个独立的相移及其平均值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利用分布式纠缠态进行测量,其精度可以超越经典传感器的理论极限。基于光子纠缠和相干性组合的方案,研究团队进一步实验演示了多个空间相移的线性组合测量(参数数量总个数达到21个),与仅利用粒子纠缠的方案对比,该组合式方案不仅能够增加可测量参数数量,还能提高测量精度。 该项工作成功实现了多参量分布式量子传感的原理性实验验证,评估了不同纠缠结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验证了纠缠结构对测量精度的增强效果,扩展了资源利用率和可测量的参量数量,朝分布式量子传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自然·光子学》杂志的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工作”(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徐飞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计的实验验证,这为将来构建基于量子网络的高精度量子传感奠定基础。该成果于11月30日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在线发表。 分布式传感是一种可用于同时执行远程空间多个节点上精密测量任务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该项技术可用于桥梁、飞机等大型结构的应力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的有效监测。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迈进了量子化时代。量子网络作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重要组成,在执行各类远程多节点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对多个空间分布的参量进行测量时,分布式量子传感能够实现超越经典统计极限的测量精度。然而,分布式量子传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择并制备能够实现对多个参量最优的测量精度的量子纠缠态。研究表明,对于某类分布式的最大纠缠态,理论上能够达到最优测量精度,即海森堡极限。 研究团队设计了最优的测量方案,基于多光子量子纠缠,通过操纵六光子干涉仪,实验演示了多个独立的相移及其平均值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利用分布式纠缠态进行测量,其精度可以超越经典传感器的理论极限。基于光子纠缠和相干性组合的方案,研究团队进一步实验演示了多个空间相移的线性组合测量(参数数量总个数达到21个),与仅利用粒子纠缠的方案对比,该组合式方案不仅能够增加可测量参数数量,还能提高测量精度。 该项工作成功实现了多参量分布式量子传感的原理性实验验证,评估了不同纠缠结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验证了纠缠结构对测量精度的增强效果,扩展了资源利用率和可测量的参量数量,朝分布式量子传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自然·光子学》杂志的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工作”(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一种采用凸轮传动的小行程精密模切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凸轮传动的小行程精密模切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四顶角处分别穿插一拉杆,拉杆上端连接模架上板,拉杆下端连接模架下板,模架上板设有模切刀,模架下板设有凸轮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连接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凸轮传动机构包括凸轮支架,凸轮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凸轮,两凸轮销轴分别穿过销轴座后连接一轴承内圈,两轴承外圈分别与一凸轮的轮廓面形成配合,凸轮支架连接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直线驱动机构工作,驱使凸轮支架带动凸轮做水平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模架下板、拉杆和模架上板做垂直往复运动,模切刀完成模切工作。本发明结构紧凑,模切位移和切力可精密调整,易于精确控制模切深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面向大尺寸零件的组合式精密测量技术
面向工程中的大尺寸零件高精度测量(如飞机、风电叶片、汽车、发动机的反求测量、大型装备制造、装配中精度检测等),以远距离全局测量设备(Leica AT901-LR 激光跟踪仪、iGPS)建立全局坐标控制与约束,再辅以近距离终端测量设备(FARO P12 测量臂、激光三维扫描仪)构建组合式测量系统,实现大范围、不同类型被测点(如盲点、密集点云、形貌特征等)的高精度测量。组合式测量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大尺寸零件整体尺寸大与局部空间复杂、测量特征多样之间的矛盾,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效率高及适应性好的特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分子材料多功能密炼-流变-精密制样机
小试阶段/n项目背景:高分子材料科学是材料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之一。但在配方设备和性能测试手段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大多数企业和研究机构目前仍然采用几十年前就开发出来的常规设备。其主要缺点是耗料量大(一个配方实验需要5-50公斤新材料),性价比不高,塑化程度难以控制;操作工序多(需要几台仪器设备工作),制样质量差,材料容易氧化,劳动强度大;模具投资高(每副标准模具5000-10000元),对加工性能中主要的和常用的流变数据由于投资比较大而无法测试(一般新配方材料只有很少的量,比如仅仅50克)。主要用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