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脑电信号的意识障碍状态分类系统
本发明属于公共卫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意识障碍状态分类系统。本发明系统主要用于分类两种不同的意识障碍状态,即微意识状态和植物态。系统包括:脑电信号预处理模块,负责对脑电信号按照30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段,同时进行去噪和滤波等操作,确保信号的质量;特征提取模块,根据临床常用指标从脑电信号中提取特征,并构建特征矩阵;脑电信号片段的意识障碍状态分类模块,利用EasyEnsemble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出个体中各片段对应的意识障碍状态;整段脑电信号的意识障碍状态分类模块,根据片段分类的结果,分类整段信号的意识障碍状态。本发明为意识障碍状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动化辅助手段。
复旦大学 2021-01-12
MTBE裂解制高纯异丁烯的生产技术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用于合成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甲基丙烯酸、抗氧剂、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等化工产品时,对其纯度的要求相当高,需要大量复杂的分离过程或酸萃取、吸附分离等得以实现。由于异丁烯的下游产品很多,异丁烯在中国的需求量很大,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主要来自于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产品中的碳四馏分,工业上生产异丁烯的传统工艺有硫酸抽提、分子筛吸附、叔丁醇脱水等。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生产异丁烯技术是一种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无污染、无腐蚀、产品纯度高、单程转化率高、装置独立性强等特点。本生产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在裂解过程中不需要添加水蒸汽等惰性物质,能耗低,设备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还具有高的MTBE转化率、高的异丁烯选择性和甲醇选择性。该生产技术的反应温度为150~180℃,反应压力为3.5~4atm,重量空速为1.5/h,转化率≥97%,异丁烯选择性≥99%,甲醇选择性≥98%,催化剂寿命超过8000小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ZL200610030973.5和ZL02151148.9)。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单粒子束散射光强分布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粒子束散射光强分布的测量装置,它包括光源、分光光路、光接收和探测组件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所述光源包括主测量光源、辅助测量光源和系统调整光源;所述分光光路包括分光镜和PIN管;所述光接收和探测组件包括90°离轴抛物面反射镜、望远镜镜组、光阑、滤光片、ICCD探测器、信号探测及发生电路、复合滤光片、PMT探测器、示波器和计算机;所述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微流控芯片、光屏、三轴调节具和微流泵。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单粒子束散射光强分布的测量方法。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新冠病毒可通过眼睛途径传播的研究
2020年2月6日,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陆成伟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2019-nCoV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ocular surface must not be ignored”的研究,认为2019-nCoV通过眼睛的传播被忽略了。 传染性飞沫和体液很容易污染人结膜上皮。呼吸道病毒能够在感染的患者中引起眼部并发症,进而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眼睛,嘴或鼻子的粘膜间接接触)。粘膜裸露和不受保护的眼睛会增加SARS-CoV传播的风险,这表明未保护的眼睛,暴露于2019-nCoV可能会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可能不是2019-nCoV的唯一传播途径,所有检查可疑病例的眼科医生都应戴防护眼镜。
吉林大学 2021-04-11
构筑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 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
东南大学 2021-04-11
微胀床生物产品的分离和提纯装置
本项目涉及一种可用于生物医药产品的分离和纯化的装置和工艺。传统的生物细胞液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需经过细胞液的离心、过滤澄清、有效成分捕捉 (固定床) 等工艺过程,工艺流程较长,耗材费用高等。有专家提出膨胀床工艺技术,即通过使用低度流态化的色谱柱床实现对含固体颗粒原料中活性组分的直接分离提取, 从而简化前期离心、过滤澄清工艺,将传统的离心、过滤、捕捉色谱合为一步, 缩短工艺路线, 降低生产成本。但膨胀床技术长期面临的挑战是流路堵塞, 清洁困难,分离效率低,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膨胀床的原理, 本项目在此基础上推出微胀床技术. 通过应用独立于床层阻力的流体均布技术, 微胀床可达到比传统膨胀床显著高的分离板数, 动态载量和分离效率, 可直接处理细胞液或细胞裂解液,流路不堵并可完全在线清洗。 微胀床技术使膨胀床核心优势得以实现,可显著节省设备和耗品投入,缩短工艺路线, 降低生产成本。 微胀床技术关键为采用径向辐射流体分布器及新颖流路控制模式,本技术可广泛用于生物药大分子产品从细胞液或细胞裂解液中高效快速提取和纯化.具体应用包括: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中的提取, 重组人血白蛋白从酵母细胞液中的提取,乳铁蛋白从牛奶中的提取,以及抗生素的分离纯化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改性藻絮凝剂治理蓝藻水华的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不但影响到景观娱乐和生态安全,还直接影响到水产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对人们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该技术研发了一种改性的絮凝剂对蓝藻具有较好的絮凝和去除效果,并且对于蓝藻水华控制具有显著效果。适用于景观水体、池塘养殖水体、自来水水厂等多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该项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絮凝剂来有效控制和去除蓝藻水华,絮凝剂成本较低,去除蓝藻水华后可为景观、水产等节约调水产品的开支,累积经济效益达120元/亩。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3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伦理道德审查的研究
2020年3月23日,郑州大学王宇明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在线发表题为“Ethics Committee Reviews of Applications for Research Studies at 1 Hospital in China During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的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根据《管理传染病伦理问题指南》审查了该医院的COVID-19研究。       该研究发现,在非流行期每月举行一次道德审查会议,但是在COVID-19期间,道德审查会议在35天内举行了4次。从提交申请到做出初步审查决定的平均时间为2.13天。审查了41份申请,包括干预性研究(n = 21);诊断研究(n = 7);观察性研究(n = 10);和其他类型(n = 3)。6项(占14.6%)获得批准;4项(9.8%)被拒绝和31项(75.6%)需要修改。
郑州大学 2021-04-11
SARS-CoV-2新途径侵入宿主细胞的研究
2020年3月14日,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朱平及边惠洁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SARS-CoV-2 invades host cells via a novel route: CD147-spike protei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SARS-CoV-2通过CD147的新途径侵入宿主细胞:S蛋白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CD147结合,从而介导病毒入侵。因此,针对侵袭SARS-CoV-2宿主细胞的新途径CD147-S蛋白的发现为特定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目标。   首先,体外抗病毒试验表明,抗CD147人源化抗体Meplazumab可显著抑制病毒入侵宿主细胞,EC50为24.86μg/ mL,IC50为15.16μg/ mL;其次,该研究ELISA也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最后,通过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到SARS-CoV-2感染的Vero E6细胞中CD147和S蛋白的定位。因此,针对侵袭SARS-CoV-2宿主细胞的新途径CD147-S蛋白的发现为特定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目标。
空军军医大学 2021-04-11
通过种间杂交获得高比例雄性泥鳅的技术
该成果提供了一种通过种间杂交获得高比例雄性泥鳅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获得高比例的雄性杂交泥鳅。与现有的方法(如三系配套法)相比,该专利所需要的育种世代数少,通过一代杂交即可获得高比例的雄性泥鳅,同时方法简单、高效、可重复性强;该专利不需要借助激素投喂性反转技术、雌核发育和染色体加倍等技术,也不必借助测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预期:单性泥鳅群体预期具有优良的生长性状,并且该专利制备的高比例雄性泥鳅是三倍体,因此具有生态上的意义。该专利预期可创造不小的经济效益。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1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