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   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智能控制 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是华中数控研发的新一代全数字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NCUC高速现场总线,多通道、多轴联动控制技术,纳米插补技术,前瞻预读功能,小线段高速平滑,双轴同步控制,刀具空间长度补偿(RTCP),复合加工,误差补偿,对话式式编程等。2016年4月10日,华中8型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各项功能、性能、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系统水平,可替代进口”。2018年,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华中8型数控系统已实现数万台销售。其中,既包括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数控铣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钻攻中心等中、高档数控机床,还包括与重大专项配套的近千台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覆盖十余类规格的机型,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军工、能源装备、汽车制造、3C加工等,是配套最多的国产高档数控系统。 2、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本次展会隆重推出的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集成AI芯片,融合AI算法,实现数控系统的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为数控机床智能化构筑开放平台,为先进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开创路径。 Part 1: 构筑智能新平台 HNC9智能数控系统(E1-A201) 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践行“智能+”为机床赋能的创新理念,构筑人(H)-机(P)-信息(C)融合的数字孪生系统(S)(HCPS)。华中9型深度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端-边-云”的智能体系架构,形成三个平台:集成AI芯片的智能硬件平台、支持AI算法的智能软件平台、构建智能APP生态的开放平台,实现“1-3”的体系创新。   Part 2: 践行智能新模式 华中9型遵循“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新模式,构建机床数字孪生,探索机床实现智能的新方法! 自主感知:指令域大数据 独创的指令域大数据分析方法,采集、汇聚数控系统内部电控大数据和外部传感器数据,形成指令域“心电图”,实现大数据与加工工况的关联映射,构建由机床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描述的数字孪生。 自主学习:融合建模 借助具有“因果关系”的数理模型和具有“关联关系”的大数据模型,独创性地将数理模型与大数据模型进行融合建模,实现对机床动态行为的自学习和认知理解,构建由机床动态模型描述的数字孪生。 自主决策:i代码 利用所获得的数字孪生,进行虚拟加工,并预测加工效果。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进行多轮优化迭代,最终生成多目标智能优化的“i代码”,实现自主决策。 自主执行:双码联控 独创的双码联控技术,让传统数控加工的“G-代码”(第一代码)和多目标智能优化的“i-代码”(第二代码)同步运行,实现优质、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控加工。 华中9型以融合建模为核心,以“指令域心电图”、“i代码”和“双码联控”为关键技术,形成“1-3”的技术创新,支撑着华中9型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智能创新的新模式。 Part 3: 打造智能新应用 华中9型围绕“质量提升、工艺优化、健康保障、生产管理”四类智能化应用场景,华中9型支撑用户开发智能APP,打造机床智能应用新生态。 1、四类应用 1)质量提升 (1)智能轮廓误差补偿 高速高精是数控加工永恒的主题。加工速度越高轮廓误差越大,如何保障高速加工时零件加工精度,是智能化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华中9型通过建立机床进给系统动力学和大数据融合模型,精确预测零件轮廓误差,生成轮廓误差补偿的“i代码”,有效提升零件的轮廓精度,实现机床动态精度的“由丝入微”。 (2)热误差补偿 热误差是机床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热误差补偿是提升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 华中9型利用机床温度数据、内部电控数据和机床热变形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机床热变形规律,对热变形进行补偿,保持机床加工精度的稳定性,缩短热机时间。   2)工艺优化 加工工艺参数与数控机床实际加工能力的自适应,实现加工效率的最大化,是数控机床加工永恒的目标,也是智能化在数控机床上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景。 华中9型建立切削机理与切削大数据的融合模型。通过虚拟加工,精确预测机床响应,并进行迭代优化,生成优化“i代码”。在加工中自主优化工艺参数,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3)健康保障 机床运维困难且复杂,故障后维修是行业常态。让数控系统像经验丰富的机床运维工程师一样,从机床运行时的蛛丝马迹中辨别机床健康状态的变化,是实现机床可预测性维护的关键。 华中9型通过运行独创的机床健康状态“铁人三项”自检程序,提取、积累机床全生命周期运行大数据,融合AI算法,建立机床健康指数变化模型,实现对机床健康状态的评测和预警。 4)生产管理 机床从生产、装配到加工运行过程,缺乏对机床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记录的工具,无法实现对机床全生命周期的监测与管理。 华中9型通过数控机床互联通讯协议NC-Link,汇聚机床装配、调试、补偿、健康保障及使用过程数据。在iNC-Cloud工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机床数据档案,实现机床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管理。 2、N个智能机床 以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为平台,与秦川机床集团等机床企业,“深度融合,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研制了智能精密加工中心、智能五轴加工中心、智能高速轮毂加工中心、智能车削中心、智能凸轮轴磨床、智能螺杆磨床、智能滚齿机等不同领域、多种类型的智能机床。推动机床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机床动态精度由丝入微。 在智能五轴加工中心中,通过综合应用轮廓误差补偿、静摩擦力补偿、工艺参数优化等智能化技术,小叶轮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智能精密加工中心中,通过综合应用空间误差补偿、智能温度管控、智优曲面等智能化技术,使得新能源汽车涡旋压缩机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6mm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次展会期间,华中数控与多家机床企业一起联合研发的配置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的iNC-MT智能机床即将首秀! Part 4: 引领智能新路径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将为数控机床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华中9型实现了1架构,3平台,1核心,3关键,结合4类场景,实现了N种机床的智能实践,形成华中9型“13134N”体系,将推动数控机床“提质增效,由丝入微”,引领数控技术创新发展。 华中数控,与智能技术“同频共振”,助中国制造“开道超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5-11
钢轨高效轻量化铣磨作业系统产业化
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钢轨磨损和病害容易加剧,钢轨病害修复是保证列车安全稳定运行重要内容。打磨车用于城市轨道修复存在以下问题:①需要多遍打磨,作业效率低;②产生大量火花,存在火灾隐患;③产生大量粉尘,对运行设施及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钢轨铣磨车是一种清洁、高效、高精度的新型钢轨修复设备,采用铣刀盘以成型铣削方式去除钢轨表面材料,消除钢轨缺陷,改善平顺性。一次铣削深度可达3mm,轨距角处可达5mm,一遍即可完成作业,作业速度可达2km/h。工作清洁,无火花、粉尘,铁屑可收集,环境友好。修复精度高、维护成本低、线路适应性好,无须拆除护轨及信号装置,适应地铁小限界要求。应用:项目将形成钢轨高效轻量化智能铣磨作业系统年产5台(套)的生产能力,新增年产值4亿元,技术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型产品水平,全面替代进口。
湖南大学 2021-04-11
个体化肿瘤治疗性疫苗产业化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大型工业化连续污泥消化产业化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磁性固定器件应用及其产业化
未来装配式建筑构件若实现工业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制造,关键环节是要求构件成型模具拆装灵活,便捷高效,可重复使用,并具通用性。高性能磁性固定器件就是为简化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安装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损模具固定装置,旨在解决传统螺栓锚定对生产平台的破坏性、难拆卸、通用性差的技术难题。
南京大学 2021-04-10
宠物主食的开发及产业化
随着宠物饲养的不断流行,宠物相关及周边产业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普通 市售宠物主粮由于营养不够全面,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犬只毛色干枯以及其他肤质 问题。此专利定位于一款可以改善犬只毛色以及肤质健康的宠物主粮。 生产工艺:挤压膨化工艺,油脂喷涂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1
全豆豆制品加工及产业化
立足于彻底解决传统豆腐及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营养成分流失严 重、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重大问题,江南大学全豆豆制品研究团队历时五年多 的专项课题攻关,研制成功国内首款全豆豆制品。对比传统加工,全豆制作工艺41 有机地整合目前最先进的湿法超细粉碎技术和项目团队经多年研究自主创新的 缓释复合凝固技术,生产过程中无豆渣和黄浆水排出,在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资 源浪费的同时,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工艺中随豆渣、黄浆水排放而损失的大豆异黄 酮、部分水溶性蛋白质和水不溶性蛋白质、钙镁无机盐以及膳食纤维等大量营养成分。同等条件下豆制品得率显著提高。技术特点和创新性 1、利用整粒大豆,无营养流失; 2、采用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口感、风味与传统压榨盐卤豆腐相当,适合 煎、炒、炖、煮等各种烹饪方式,烹调品质好; 3、全豆盐卤充填豆腐对比传统压榨盐卤豆腐的产率有很大的提升; 4、采用先进的湿法超微粉碎技术,无豆渣排出,不经压制工序,无黄浆水 产生,有助于生产企业实现全面清洁化、无污染生产的环境友好型目标; 5、全豆豆腐加工工艺简单易行,凝固过程可控,无需压制,适合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抗性淀粉的开发及产业化
以不同来源的淀粉为原料,将物理热处理与化学水解方法相结合,开发出新 型高品质抗性淀粉。其抗性淀粉含量达到 60%以上,并且在经过蒸煮、烘焙等加工处理后,其抗性淀粉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所用原料不含任何化学试剂,绿色、经济、环保。 创新要点 本产品具有抗性淀粉含量高、热稳定性强、天然、绿色等特点。与酶法改性制备抗性淀粉工艺相比,本抗性淀粉生产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安全与化学改性制备抗性淀粉工艺相比,整个工艺经济、环保、不采用任何化学试剂。 
江南大学 2021-04-11
冷却肉生产及产业化新技术
研发阶段/n应用"减菌化工艺"原理,研究了冷却方式、时间、温度对初始细菌数的影响,形成了降低冷却猪肉初始菌数控制技术;开发了冷却肉嫩化保鲜综合技术,研发了纯天然冷鲜肉保鲜剂,使半真空包装保鲜期达到26-30天,托盘包装保鲜达到16-21天,货架期内,肉色稳定,商品状态很好;创建了先进的冷却肉"减菌化生产新工艺"和冷却肉的SVP包装新方法,此工艺有效地控制了冷却肉汁液流失,将汁3-7%液流失率降低到1-2%,托盘包装在18天后才出现微量汁液,效果明显。应用前景:我国肉类食品生产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双孢蘑菇产业化技术开发
研发阶段/n本成果推广了双孢蘑菇种植新技术包括培养料科学配方新技术、发酵技术、水温气协调控制新技术。此外,在双孢菇产品加工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增加了保鲜菇和速冻菇两个加工品种。双孢蘑菇的一、二极菌种推广使用液体菌种,新上液体菌设备5套。三级菌种使用固体菌种,新建培养室2000平方米,购置灭菌锅5台、接种设备50套。年生产菌种规模从每年的100万瓶扩大到200万瓶。技术水平:武汉市科学技术成果(WK2009040032)应用前景:至2006年,产业化指标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507万元,产值为17580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05 7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