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与燃煤锅炉耦合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与燃煤锅炉耦合系统,其包 括生物质快速热解设备、生物油重整分离设备、原油精炼设备和燃煤 锅炉设备,生物质快速热解设备用于将生物质进行快速热解以产生液 态生物油以及少量不凝结气体产物和固体含碳灰渣;液态生物油重整 分离设备用于将液态生物油进行化学物理分离得到液态生物原油和固 体生物炭;原油精炼设备用于将液态生物原油进行精炼以制取化工原 料或高热值能源产品;燃煤锅炉设备用于实现固体含碳灰渣、不凝结 气体产物和固体生物炭的能源化利用。本发明将生物质高效制取生物 油与燃煤锅炉有机耦合,实现高低能量的互补利用,实现了生物质资 源和能源的梯级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维意真空小型桌面热蒸发镀膜机支持定制
EV-246小型电阻蒸发镀膜机真空腔室:1Cr18Ni9Ti优质不锈钢材质,氩弧焊接,上开盖和前开门结构;真空系统:机械泵+分子泵(进口和国产可选);极限真空:优于8✕10-5Pa(设备空载抽真空24h);真空抽速:大气~8✕10-4Pa≤30min;基片台:可拆卸式,尺寸60✕60mm,旋转0~20r/min可调,可加热至300℃(可选水冷功能);蒸发源及电源:水冷铜电极3组,逆变式蒸发电源,功率2KW,配源间防污隔板;膜厚监控仪:采用国产或进口膜厚监控仪在线监测和控制蒸发速率、膜厚;控制方式:PLC+触摸屏控制系统,具备漏气自检与提示、通讯故障,实现一键抽停真空;整机尺寸:L60cm✕W60cm✕H96cm机电一体化机架,预留1个CF35法兰接口。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5
超声振动红外热像(热波)无损检测设备及技术
1、成果简介 超声振动红外热像(热波)无损检测设备以超声激振被检测对象,以红外热成像方式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具有单次检测面积大、速度快、可单面检测、不必拆下总装后的部件、可在外场使用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于任何固体材料结构内部裂纹、分层或脱粘缺陷检测的可视化检测设备。主要检测对象有:材料内部微裂纹,复合材料的分层、脱粘和撞击损伤,热障涂层和陶瓷部件上的微裂纹,管道内壁的裂纹和腐蚀坑,C/C复合材料上的裂纹,固体发动机绝热层脱粘,航天胶接结构脱粘,焊缝内部裂纹。该设备和技术是2001年以来4.5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次航空科学基金、2次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共同资助下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典型技术指标: 最大激振功率:50-2600W; 图像分辨率:320*240~620*480; 检测时间:5s; 单次检测面积:500mm*375mm及以上。 具体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技术、经济性能合理调整。2、应用说明 用于各类材料、结构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如:材料内部微裂纹,复合材料的分层、脱粘和撞击损伤,热障涂层和陶瓷部件上的微裂纹、脱粘,管道内壁的裂纹和腐蚀坑,C/C复合材料上的裂纹,固体发动机绝热层脱粘,航天胶接结构脱粘,焊缝内部裂纹。应用单位有航天二院201所、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合作单位有航天6院389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效益分析该设备和技术是自2001年以来4.5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次航空科学基金、2次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共同资助下积累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有台式、移动、便携形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网络化服务与工程支持系统集成平台开发及其应用
网络化服务集成平台是设计、实施网络化服务系统的基础。本成果建立了通用的网 络化服务与工程支持信息集成平台,集成企业相关的服务资源,为企业实现网络化服务 系统提供技术的支持。本项目涉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多个科学研究领域,成 果来自于多个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施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机床集团、无锡机床集团等企业,相关成果正在机床、电气等行业推广。 同时,本项目通过中德合作,探索了一条高校、企业和外国高校以及外国企业之间 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新模式,打开了中德交流合作模式的另一扇窗口。
同济大学 2021-04-11
具有眼动追踪功能的波导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领域中,传统的集成成像系统是利用微透镜阵列来记录和再现物空间三维信息的一种真三维显示系统,可实现单目立体成像显示,但其存在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等缺点,难以实现一体化的单目立体三维显示;并且现有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不能同时实现高透过率、大系统光瞳的视透型三维显示。更进一步的,目前的三维显示系统功能单一,缺乏人性化设计,无法实时显示人眼动态。 本项目发明了一种性能优化的有眼动追踪功能的波导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通过引入衍射光学元件克服技术背景中所述的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等缺点,实现一体化的单目立体三维显示;同时引入波导这一光学元件,实现离轴、高透过率、大系统光瞳的视透型单目立体三维显示。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系统引入红外眼动追踪技术,检测使用者的眼睛动作,再设置相应动作反馈系统,便可以相应实现随着人眼动作切换不同三维显示信息的功能。 本项目的应用,将使得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的整机结构更加轻便、紧凑,且更加符合人眼的观看需求,使得这一技术向着一体化、市场化逐步迈进,有望在未来的三维显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1-09
新能源与低品位余热联合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技术
新能源与低品位余热联合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技术:建立多种新能源热利用形式(太阳能制热、风力制热等)、以及低品位余热联合利用系统,以 模型预测控制和运行优化技术为工具,建立了系统最优的运行策略,实现系统的 最优运行和控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才人需求,软件开发类、维护、系统集成、市场营销类人才
1.软件开发类人才:.net或Java技术; 2.软件维护类人才:熟悉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应用(MSS、Oracle等); 3.系统集成类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 4.市场营销类人才。
山东广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6-15
连铸坯热送热装热过程数学及其控制技术
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的实用技术,它是连铸生产工艺中的一项重要革新,是钢铁联合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大措施。连铸和热轧间的联结工艺可分为连铸坯热装工艺(HCR)、连铸坯直接热装工艺(DHCR)、 连铸坯直接轧制工艺(DR)和传统的冷装工艺(CR)。一般所说的热装工艺包括HCR和DHCR,两者的区别在于HCR工艺,板坯的连铸序号与装炉序号不一定相同,连铸和热轧可以各自相对独立地编制生产计划,为此,在连铸机和加热炉之间常设置保温坑,以缓冲相互的影响;DHCR工艺则要求连铸序号和装炉序号是相同的。所以,DHCR与DR一样,连铸和热轧必须一体化生产。DHCR和DR工艺的区别在于采用DHCR工艺时板坯需经过加热炉加热后轧制,而采用DR工艺时则不经加热炉加热就直接轧制。 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关键技术环节是了解和掌握连铸坯的热状态参数,只有掌握了连铸坯的热状态参数才能实现加热炉的优化控制,从而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量和改善加热质量的预期目标。 掌握连铸坯热状态参数的方法有两种,即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一般而言,一个物理过程的技术资料可以通过实测获得,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实测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仅仅依靠实测很难获得完整的技术数据。本项研究在详细分析了连铸坯热送热装热过程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全部过程数学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可信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全部热过程所需要的热状态参数,从而为加热炉的优化加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项目可以应用于钢铁联合企业,特别适合连铸板坯和方坯系统的热送热装工艺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药物结晶热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品牌:久滨型号:JB-DSC-500B名称:差示扫描量热仪一、产品概述:  DSC测量的是与材料内部热转变相关的温度、热流的关系,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材料的研发、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转变、熔融、结晶、热稳定性、固化/交联、氧化诱导期等,都是DSC的研发领域。二、仪器符合国家标准:GB/T 19466.2 – 2004 / ISO 11357-2: 1999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3 – 2004 / ISO 11357-3: 1999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GB /T 19466.6- 2009/ISO 11357-3 :1999 第6部分氧化诱导期 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和氧化诱导温度(动要态OIT)的测定。三、技术参数:1、DSC量程:0~±500mW2、温度范围:室温~500℃   3、升温速率:0.1~80℃/min4、温度分辨率:0.01℃5、温度精度:±0.1℃6、温度重复性:±0.1℃7、DSC精度:±2%8、DSC分辨率:0.001mW9、DSC解析度:0.001mW10、控温方式:升温、恒温、降温、循环控温(全程序自动控制)11、曲线扫描:升温扫描12、气氛控制:气体质量流量计自动切换两路气体13、显示方式:24bit色,7寸LED触摸屏显示14、数据接口:USB标准接口,配套相应操作软件15、参数标准:配有标准校准物,带一键校准功能,用户可自行对温度进行校准16、工作电源:AC220V  50Hz/60Hz17、全封闭支架结构设计,防止物品掉入到炉体中、污染炉体,减少维修率
上海久滨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DDS的服务集成框架
成果介绍针对国防应用领域开放架构、服务化等应用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DDS的SOA实现方案,并基于自主研发的DDS产品实现了相应的服务化集成框架,提供了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的注册、审核、查询、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监控等功能,基于DDS实现了高性能和多QoS支持的通信机制。基于该框架的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RPC(请求/应答)接口和DDS(发布/订阅)接口,适用于军工领域广泛而复杂的应用场景。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随着应用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扩大,传统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模式因缺乏有效的应用资源共享和系统管理途径,导致应用功能重复开发、系统运维低效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的软件实现技术,如Web Service等虽然具备简单性、灵活性、复用性、功能和技术解耦合等特点,但无法满足军工等特定领域内分布式实时系统高实时性、可靠性等特殊应用需求,对面向业务的应用开发也缺乏支撑。针对上述问题,项目提出了一套基于DDS的SOA实现方案,并基于自主研发的DDS产品实现了相应的服务化集成框架,为分布式实时应用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服务集成与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应用资源的共享和重用。项目的主要特点有: 基于SOA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服务模型,抽象了基于DDS通信的服务接口,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请求/应答(RPC)和发布/订阅两类接口。根据提出的服务模型设计了一套基于XML+IDL的服务描述语言,方便形式化地定义和描述服务。 基于自主研发的DDS通信中间件系统,遵循OMG组织的RPC over DDS规范,在DDS发布/订阅机制的基础上提供了RPC机制,使得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RPC(请求/应答)接口和DDS(发布/订阅)接口,适用于军工领域广泛而复杂的应用场景。 该服务集成框架实现了SOA架构,提供了服务的注册、部署、查询、激活、监控等功能。通过增加系统管理员角色,在服务注册过程增加了服务审核和权限分配环节,提高了系统级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出并实现了服务容器的概念,用于统一管理计算节点上服务的生命周期,使得系统既可以运行于传统的物理计算节点上,也可以在部署于云计算环境中的虚拟计算节点上;支持灵活的服务部署和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建立服务文件目录实现了多版本服务信息管理,通过服务引用(Service Reference)实现了对服务消费者透明的服务动态切换,便于服务的在线更新;通过制定标准的服务管理接口实现了服务运行时监控,此外,还提供了业务数据监控接口,用于灵活监控业务相关状态。 服务集成框架还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模型管理维护功能,并实现了从IDL编译器到服务编排工具的一系列开发工具,支持上层服务化应用的快速构建。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586 5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