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金属导热系数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KY-DRX-JH金属导热系数测试仪 主要测试导电物体在高温时导热系数,适应于金属材料铜,不锈钢材料等金属导电材料,非金属导电材料石墨等的导热系数,传热性能的研究。仪器采用直接通电纵向热流法测定导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参考标准:GB3651-83《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GB8722-88《石墨材料中温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1、导热系数范围:20~500w/m·k 2、最高温度1000℃。 3、仪器实现数字化测温,精度优于0.2级。 4、测量结果,准确度 ±3% 5、计量加热功率可调节±1%。 6、试样尺寸要求: 棒状圆柱体:¢4-5*200(mm), 丝状式样:  ¢1-3*mm 7:真空度和保护气氛按用户要求定制。 8:实现计算机全自动测试,升温速度可控调节。  
上海实博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差示扫描量热仪
产品详细介绍该仪器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20337217.3 。  产品介绍:     DSC测量的是与材料内部热转变相关的温度、热流的关系,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材料的研发、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转变、熔融、结晶、热稳定性、固化/交联,都是DSC的研发领域。  主要特点:1.全新的炉体结构,更好的解析度和分辨率以及更好的基线稳定性 2.气体质量流量计,精确控制吹扫气体流量,数据直接记录在数据库中 3.仪器可采用双向控制(主机控制、软件控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卞舒芹15312021471技术参数:1. DSC量程:  0~±500mW2. 温度范围: -100~800℃      3. 升温速率: 1~80℃/min4. 温度分辨率: 0.1℃5. 温度波动: ±0.1℃6. 温度重复性: ±0.1℃7. DSC噪声: 0.01μW8. DSC解析度: 0.01μW9. DSC精确度: 0.1μW10.DSC灵敏度: 0.1μW11.控温方式: 全程序自动控制12.曲线扫描: 升温扫描13.气氛控制: 仪器自动切换14.显示方式: 24bit色,7寸 LCD触摸屏显示15.数据接口: 标准USB接口16.参数标准: 配有标准物质,带有一键校准功能,用户可自行校正温度和热焓17.外观尺寸:500*393*154mm(长宽高)
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 2021-08-23
差示扫描量热仪
产品详细介绍仪器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20337217.3。  产品介绍:       DSC测量的是与材料内部热转变相关的温度、热流的关系,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材料的研发、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转变、熔融、结晶、热稳定性、固化/交联、氧化诱导期等,都是DSC的研发领域。  主要特点: 1.全新的炉体结构,更好的解析度和分辨率以及更好的基线稳定性 2.数字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精确控制吹扫气体流量,数据直接记录在数据库中 3.仪器可采用双向控制(主机控制、软件控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卞舒芹15312021471技术参数:1. DSC量程:   0~±500mW2. 温度范围:  室温~800℃    风冷3. 升温速率:  1~80℃/min4. 温度分辨率:0.1℃5. 温度波动:  ±0.1℃6. 温度重复性:±0.1℃7. DSC噪声:   0.01μW8. DSC解析度: 0.01μW9. DSC精确度: 0.1μW10.DSC灵敏度: 0.1μW11.控温方式:  升温、恒温(全程序自动控制)12.曲线扫描:  升温扫描13.气氛控制:  仪器自动切换14.显示方式:  24bit色,7寸 LCD触摸屏显示15.数据接口:  标准USB接口16.参数标准:  配有标准物质(锡),用户可自行校正温度和热焓17.外观尺寸:500*393*154mm(长宽高)
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 2021-08-23
高温差热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该仪器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20337217.3。产品介绍:         我公司自主研制的热分析仪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工业用户、科研与教学,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与化学领域的新品研发,工艺优化与质检质控等。主要测量与热量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如物质的熔点熔化热、结晶点结晶热、相变反应热、热稳定性(氧化诱导期)、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卞舒芹15312021471技术参数:  1. 温度范围: 室温~1350℃   2. 量程范围: 0~±2000μV   3. DTA精度: ±0.1μV    4. 升温速率: 1~80℃/min   5. 温度分辨率: 0.1℃   6. 温度准确度: ±0.1℃   7. 温度重复性: ±0.1℃   8. 温度控制: 升温:程序控制  可根据需要进行参数的调整              降温:风冷  程序控制                 恒温:程序控制  恒温时间任意设定 9. 炉体结构: 炉体采用上开盖式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升降炉体,精度高,易于操作 10.气氛控制: 内部程序自动切换 11.数据接口: 标准USB接口   配套数据线和操作软件 12.显示方式: 24bit色,7寸 LCD触摸屏显示 13.参数标准: 配有标准物,带有一键校准功能,用户可自行对温度进行校正 14.基线调整: 用户可通过基线的斜率和截距来调整基线 15.工作电源: AC 220V   50Hz
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 2021-08-23
一种近红外波段反应型生物硫醇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探针分子BODIPY?DS,该荧光探针分子BODIPY?DS包含共轭氟硼二吡咯的双芳基磺酸酯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荧光探针分子BODIPY?DS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近红外波段反应型生物硫醇双光子荧光探针由氟硼二吡咯共轭芳基酚与2,4?二硝基苯磺酰氯反应制得的荧光分子,通过生物硫醇诱导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脱去其双芳基磺酸酯结构可灵敏调控探针分子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性能,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性能优异的近红外波段反应型生物硫醇双光子荧光探针,在近红外波段荧光成像、荧光传感、生物荧光分析、荧光标记、内源性及外源性生物硫醇检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探测器温度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测器温度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方 法,通过图像增益校正系数和采集的均匀背景图像,计算探测器在不 同探测器温度点下的偏置本底,进一步地,根据偏置本底和探测器当 前工作温度的对应变化趋势以插值方法估算探测器在当前工作温度下 的偏移校正参数,最后利用图像增益校正系数和偏移校正参数对红外 图像进行两点校正。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应的校正系统。 本发明无需红外探测器温控系统及调零挡片,根据探测器在不同温度 点下的偏置本底和当前探测器的温度及时有效地计算校正参数,在保 证红外图像校正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增加了实时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分辨率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Prime2
产品详细介绍 l 作不受供电极性影响 l 线性电压输出或模拟催化燃烧电桥输出 l 工作电压范围3.0V-5.0V l 工作电流典型值为80mA l 最新的MEMS探测器技术 l 量程:从0-5000ppmCO2到0-10%VolCO2 l 全金属结构,绝缘外壳 l 体积小 l 灵活的电路访问设置 l 用户可以通过硬件连接进行标定 l 宽温度工作范围 l 快速响应
深圳市新世联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智能锁模算法、时间拉伸技术和实时高速电路建立的实时光谱分析控制平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义理林教授课题组基于智能锁模算法、时间拉伸技术和实时高速电路建立的实时光谱分析控制平台,实现了锁模激光器输出飞秒脉冲的实时光谱调控,对飞秒激光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以“Intelligent control of mode-locked femtosecond pulses by time-stretch-assisted real-time spectral analysis”为题目于2020年1月发表于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Nature出版集团合办期刊),并入选为封面文章,在“News & Views”栏目被专门评述。博士生蒲国庆为第一作者,义理林教授为通信作者。 图说:期刊封面文章 飞秒尺度(1E-15秒)脉冲对应着原子分子、材料、生物蛋白、化学反应等丰富物质体系的众多超快过程,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锁模激光器作为产生飞秒脉冲的重要基础研究工具,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飞秒锁模激光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以来,与其相关的研究分别于1999,2005,2018年获得过诺贝尔奖。 随着超快光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应用需要对飞秒脉冲的时域和光谱进行精细控制。由于飞秒脉冲的产生涉及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和色散传输效应,达到特定脉冲状态的稳态输出需要对激光器多个参数在高维空间进行优化,传统基于激光器光学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已被证明难以精确实现。 通过对飞秒脉冲状态进行智能识别,结合智能算法对激光器多参数进行全局优化,有望获得理想的飞秒脉冲输出,但其主要挑战在于飞秒脉冲难以实时精确识别。低速时域采样无法识别飞秒脉冲宽度和形状,光谱仪虽可识别飞秒脉冲积分光谱但无法识别其瞬时光谱,因此传统方法都无法做到实时控制飞秒脉冲精确锁模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义理林教授课题组提出在锁模控制环内引入时间拉伸-色散傅里叶变换(TS-DFT)技术,通过时域到光谱的转换,采用低速时域采样即可识别飞秒脉冲对应的瞬时光谱宽度和形状。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以1.4nm为精度对飞秒脉冲光谱宽带从10nm到40nm进行可编程控制,光谱形状可编程为高斯型或三角形等。这是本领域首次实现飞秒锁模脉冲光谱宽度和形状高精度实时编程控制,解决了飞秒锁模脉冲锁模状态无法精确调控的难题。 基于实时的光谱控制,该研究还展示了从窄谱锁模态至宽谱锁模态以及从三角形光谱脉冲态至宽谱锁模态的演变过程,发现两者动力学过程具有相似性,提出了目标锁模状态可能决定中间动力学过程的猜想,为人们进一步探索锁模激光器内部机理提供新视角。 图说:基于快速光谱分析的飞秒锁模脉冲智能控制 非线性光学著名专家John Dudley教授(欧洲物理学会主席,IEEE/OSA Fellow)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News & Views”栏目撰文介绍此项工作,认为本工作极具创新性,开拓了研究锁模动力学新的可能性,很可能应用于多种锁模光纤激光器中。 义理林教授课题组过去六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飞秒锁模激光器的智能控制问题,2019年发表在光学领域顶级期刊《Optica》的“智能锁模激光器”成果入选美国光学学会旗下新闻杂志《Optics & Photonics News》2019年光学年度进展“Optics in 2019”。该方向工作部分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5122)的支持。《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论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51-x《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ew & Views”评述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70-7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TRAC-II叶面积指数检测仪(植物冠层分析仪)
又称为植物冠层分析仪。只要手持本仪器在植物冠层下穿行或行走,即可获取叶面积指数、丛生指数、间隙率、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等植物冠层的参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叶面积指数检测仪器,并用于对LAI2000的修正或取代。 TRAC-II叶面积指数检测仪是在加拿大皇家院士陈先生的叶面积指数检测理论与算法的基础上研发的。相对第一代TRAC,主要改进有:增加了手机现场处理功能,存储容量增大了256倍,采用了无线网络通信,提高了检测精度,减轻了传感器重量,升级并完善了处理软件到TRACWin 5.9.0版。 TRAC(Tracing Radiation and Architecture of Canopies即植物冠层分析仪的缩写)是检测叶面积指数及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光学仪器。TRAC通过间隙大小分布及间隙率来检测叶面积指数,可用于森林、植冠等叶面积指数的检测,从而为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作物长势等的研究提供依据。TRAC-II由手机及智能传感器两部分构成,检测光合有效辐射,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交换数据,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处理软件计算出结果。企业合作项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4-26
良田快速打印文档高拍仪S500A3B商务高拍仪
深圳市新良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8 89 90
  • ...
  • 201 2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