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番茄红素产业化研发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三孢布拉氏霉作为一种丝状好氧真菌,是目前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微生物。在三孢布拉氏霉的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中,carRA 编码的蛋白对菌体的番茄红素、γ-胡萝卜素及 β-胡萝卜素的含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菌体的番茄红素含量,本研究获得了 carR 和 carRA 同源敲除菌株及 carA 过表达菌株。对正负菌混合发酵培养 6 天后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所占比例的分析发现,carR 敲除株的番茄红素含量和占比分别增至野生型的 2.99 倍和 16.10 倍。表明,敲除 carR 或者过表达 carA 均可以提高三孢布拉氏霉的番茄红素含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孢布拉氏霉的番茄红素含量,本项目对一系列化合物也进行了筛选,发现某化合物的番茄红素提高效果最佳,2 天后的番茄红素占比由 1.7%提高至 90.1%,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升高至 83.2 mg/gDW,为未处理对照的 315.8 倍。对 carR 和 carRA 敲除菌株及 carA 过表达菌株也进行同一化合物处理,发现 carA 过表达菌株的番茄红素含量和占比达到 103.6 mg/gDW 和 89%。 我们的技术优势:本项目使用的特殊菌株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本项目添加的小分子化合物无毒、用量少、效果好,我们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三孢布拉氏霉生产番茄红素的传统技术成熟、稳定、投资小,本项目除菌株和添加的小分子化合物与之不同外,其他均完全相同。
南开大学 2021-04-13
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
利用丰富的、开再生的玉米秸秆、麦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世 界生物能源产业的前沿技术领域,是未来替代石油能源的主要技术路线。本技术的产业化实施 可以高效率进行农作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具有重 大的提升作用,并大幅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等大气污染因素。然而,高额生产成本严重 阻碍了本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目前,秸秆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在过程的高能耗、大量 废水排放、纤维素酶成本等环节上。 本项目的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干法生物炼制技 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干法稀酸预处理、固态生物脱毒、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等主要工序。其 中,干法稀酸预处理技术使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预处理反应器,实现了过程零废水排放,新鲜 水和蒸汽用量比典型的预处理技术降低80%以上;固态生物脱毒则采用生物降解方法脱除预处 理原料中所含的各种有毒物质,实现过程的零水耗和零能耗;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技术则通 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体含量达40%以上的纤维素底物进行同步糖化与发酵生产乙 醇,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可以降低80%以上,纤维素酶用量大幅降低。整个农作物秸 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可以得到不低于8% (v/v) 的高浓度乙醇发酵液,纤维素转化率可 达75%以上。本技术的采用将会大大降低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或环境成本,为即将商业化运 作的燃料乙醇工厂中的技改提供技术储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
菊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在干旱地和盐碱地等边缘土地上大量种植。菊粉 (一种 多糖) 是菊芋块茎的主要组分,可以由菊粉酶或蔗糖酶降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等单糖。与纤维素 乙醇和纤维素乳酸相比,生物转化菊芋生产乙醇或乳酸的技术相对简单,更易于产业化。但目 前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菊粉酶来降解菊芋生成单糖,进而发 酵成乙醇或乳酸;而且发酵产物浓度偏低,造成高昂的产物分离成本和生产成本使这一技术并 不具备产业化的潜力。 本项目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高固体含量底物 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和高固体含量同步糖化 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其中,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使用自主筛选的具有高菊粉 降解活性的酿酒酵母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乙醇,并采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反应器,实现了 无菊粉酶添加的整合生物加工过程,乙醇浓度可达14%(v/v)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高 固体含量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30%以 上的菊芋进行乳酸发酵,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降低80%以上,发酵液中乳酸浓度可达 11% (w/w) 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菊芋乙醇和菊芋乳酸的 生产成本,为菊芋生物质的生物炼制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木薯原料不与粮争地,经济上可行,可以大规模种植。国家明确鼓励以薯类作物、甜高粱茎秆及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 项目组根据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要求,重点突破木薯非粮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13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非粮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形成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的综合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应用本技术首先在广西中粮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装置”并于2007 年12 月投产运行。装
天津大学 2021-04-14
乙醇胺系列产品清洁生产技术
乙醇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包括N,N-二甲基乙醇胺 (DMEA) 和N-甲基二乙醇胺 (MDEA)等。N,N-二甲基乙醇胺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阴离子交换树脂,水溶性涂料的树脂溶化剂,涂料的碱稳定剂,蜡类产品的乳化剂,燃料油的分散剂。在锅炉用水中添加本品 (微量) 即可防止生锈,用作环氧树脂的低温聚合促进剂,尤其是可作为价廉质高的助剂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其应用市场广阔。 N-甲基二乙醇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脱硫脱碳剂,主要用于酸性气体净化,特别是石化企业炼厂气尾气、天然气脱硫,化肥厂脱碳,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而且溶剂稳定性好,称为当今高效低能耗脱硫脱碳溶剂。MDEA还可适用于医药中间体乳化剂,杀菌剂的中间体,聚氨酯涂料、乳液的扩链剂及聚氨酯高回弹泡沫的催化剂。随着国内环保产、聚氨酯产业的发展,N-甲基二乙醇胺的市场潜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外N,N-二甲基乙醇胺生产技术基本都是在高温 (180~210℃) 、较高压力(4~5MPa) 下反应,产率一般在75-90%,产生大量三废。本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极快速化学反应的可控性难题,该绿色清洁生产新工艺在低温 (低于50℃) ,低压 (小于0.5MPa) 条件下反应。原料有效利用几乎100%,过程无三废,绿色清洁生产。 年产5000吨规模,设备投资约80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乙醇胺系列产品清洁生产技术
乙醇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包括N,N-二甲基乙醇胺(DME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 N,N-二甲基乙醇胺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阴离子交换树脂、水溶性涂料的树脂溶化剂、涂料的碱稳定剂、蜡类产品的乳化剂、燃料油的分散剂;在锅炉用水中添加本品(微量)即可防止生锈;用作环氧树脂的低温聚合促进剂,尤其是可作为价廉质高的助剂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其应用市场广阔。 N-甲基二乙醇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脱硫脱碳剂,主要用于酸性气体净化,特别是石化企业炼厂气尾气、天然气脱硫,化肥厂脱碳,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而且溶剂稳定性好,称为当今高效低能耗脱硫脱碳溶剂。MDEA还可适用于医药中间体乳化剂,杀菌剂的中间体,聚氨酯涂料、乳液的扩链剂及聚氨酯高回弹泡沫的催化剂。随着国内环保产、聚氨酯产业的发展,N-甲基二乙醇胺的市场潜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外N,N-二甲基乙醇胺生产技术基本都是在高温(180~210℃)、较高压力(4~5MPa)下反应,产率一般在75~90%,产生大量三废。本技术解决了极快速化学反应的可控性技术难题,该绿色清洁生产新工艺在低温(低于50 ℃),低压(小于0.5MPa)条件下反应。原料有效利用几乎100%,过程无三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乙醇-沼气双发酵生态耦联环形关键技术
本项目采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技术:木薯中淀粉经酵母发酵转化为燃料 乙醇,不能被酵母菌利用的纤维素等生物质以及酒精酵母代谢副产物经厌氧沼气发酵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沼气,沼液经过水资源化技术处理达到资源化指标后回用作为工艺用配料水,从而达到无废水排放、大大降低新鲜水资源;形成可连续稳定运转、无限循环的酒精-沼气双发酵绿色制造技术,实现燃料乙醇“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制造。
江南大学 2021-04-11
4-溴-5-甲基靛红
诺拉曲塞属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胸苷酸合成酶因为体内胸苷酸前体唯一再生源,故在DNA复制和细胞生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有效靶的之一。是目前唯一一个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因而最有希望首先获得批准的肝癌治疗药物。现Eximias制药公司正在世界范围内全力积极开发诺拉曲塞,其中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研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具有强抗氧化作用,有卓越的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目前,国外已将这一产品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医药原料等方面。2003 年,美国《时代》杂志把番茄红素列在“对人类健康贡献最大的食品”之首,番茄红素由于其优越的功能和防癌、抗癌作用,被誉为“植物黄金”,成为“二十一世纪医药保健制品新宠”。 本项目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具备了工业化开发的条件,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番茄红素产量可达 1.5-2.5g/L,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要点 采用三孢布拉酶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其合成水平高于多种生物体,而且具有生产原料易获得,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周期短和适用工业生产等优点。 
江南大学 2021-04-11
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与应用
本项目成功地攻克了纤维素乙醇技术中的主要“瓶颈”问题:将原料和预处 理成本转移到了高附加值产品中;就地生产了廉价的纤维素酶;避开了戊糖乙 醇转化率低难题,同步酶解发酵生产了乙醇;结合提取木素生产生物材料技术 的开发,形成了完整的木质纤维素材料生物炼制生产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的 集成创新技术,率先进入了产业化进程。本技术可带动秸秆类生物资源的高效 利用,为逐步形成能部分替代石化产业的生物质炼制产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