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纤维素基抗紫外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近年来,随着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基材料的研 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张胜文团队以纤维素为基体,成功制备了纤维素 /CeO2 复合材料,并通过简单热压贴合的方法制备了 PMMA/纤维素/CeO2 复合材 料。其中,CeO2 纳米粒子以 20nm 的尺寸较均匀的分布在纤维素基体中,且复合279 材料在 550nm 处的可见光透过率达 75%,在 330nm 处紫外光阻隔率高达 99%,在 户外紫外线的防护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技术 1、通过碱脲体系制备了再生纤维素膜; 2、通过一步酸解法制备了羧基化纳米纤维素; 3、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纤维素/CeO2 复合材料。 获得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申请专利一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长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ong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tics,LFT)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耐高温、低吸水率、低翘曲度、使用寿命长、高低温抗耐蠕变性能优良、可回收再利用等显著特点,可以弥补常规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SGRT)的许多不足和缺点。
北京大学 2021-01-12
基于重复子结构的复合材料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复子结构的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复合材料精细化的多组分单胞有限元模型;基于上述精细化的多组分单胞有限元模型,建立复合材料重复子结构模型;对重复子结构进行缩聚,然后将特征矩阵装配到单胞残余结构,得到全复合材料分析模型;此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简化了复合材料精细化建模工程,极大的提高建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具有取向隔离结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纳米管。利用CNT在UHMWPE微粒表面的选择性分布构建隔离结构,同时利用固相挤出提供的强流动场诱导UHMWPE基体相沿挤出方向高度取向,大幅增强力学性能。
四川大学 2021-04-10
碳纤维复合材料轴流风机叶轮成型固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轴流风机叶轮成形固化装置。其下盖底面开有复合材料叶片固化腔体,上、下盖的相配合的一侧装有回转机构,位于回转机构的上、下盖相配合的另一侧安装有锁紧装置;位于各自复合材料叶片固化腔体中间的上盖孔内插入加压或抽真空接管;沿叶片固化腔体外的上、下盖结合面四周设有密封圈;将由上、下盖锁紧后的叶片固化腔体置入四周具有加热装置的腔体内,加热装置外设有保温层,加热装置的腔体一侧开有供叶片固化腔体进出的固化装置门。本发明釆用快速开启和快速连接密封的结构,实现对叶轮固化的快速进出的目的;可开设多个叶片固化装置腔体,实现批量生产;设有加压或抽真空接管,提高叶片的复合强度和刚度。
浙江大学 2021-04-11
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介绍本项目将静电纺丝、电化学修饰电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从外表面、内容物及整掺杂等方面对基础纳米纤维修饰电极进行功能化,实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从调控“结构”-“效应”角度,构建新型功能可控活性分子固载界面,结合光电传感技术,建立模型。市场前景建立多种癌症、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系列标志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污染物的分析跟踪与评估新模型,一些典型应用案例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失效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失效评估方法,针对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失效评估方法中未考虑应变率效应、依赖于试验数据修正而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基于能量密度理论,考虑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率效应,推导得到了材料在动态拉伸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率相关能畸变能密度方程,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拉伸失效行为,避免了大量的动态试验测试,为各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提供一种可靠的评估方法。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D 打印工艺
本项目以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零件直接3D打印为目标,采用连续纤维与热塑性聚合物为原材料,利用复合浸渍-熔融沉积的3D打印工艺实现高性能复杂结构复合材料构件的低成本一体化快速制造,打印的复合材料零件的拉伸与弯曲强度分别达到340MPa与390MPa,该技术既改进了传统3D打印零件强度不足的缺点推动了3D打印技术向工业化应用的进程,又克服了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成本高、周期长的技术瓶颈促进了复合材料在将来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与突破。该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的关注,在国内,本项目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载人航天等项目的支持,开展关于工艺机理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该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在国外,分别与德国、俄罗斯等研究单位合作对该工艺的材料以及结构设计开展研究,研究水平国内外领先。在当今全球3D打印领域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复合材料3D打印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据SmarTech预测,至2026年全球用于3D打印的复合材料收入将超过5亿美元,未来十年内复合材料将成为3D打印最主要的市场机遇,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开发出了成熟的工业设备,形成了成熟的装备-材料-工艺体系,具备了商业化应用的条件,已经初步在复合材料轻质结构等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该技术的成熟,将来必将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甚至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具有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基体材料开发、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以及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特长的合作单位共同推动该新型技术的工业化进程。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本项目将静电纺丝、电化学修饰电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从外表面、内容物及整掺杂等方面对基础纳米纤维修饰电极进行功能化,实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三维机织/编织高性能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
以高性能纤维(玻纤、碳纤、芳纶等)为增强体,通过自有独特专利技术制 备三维正交、角联锁、间隔型机织物以及三维多向编织物,并通过树脂改性、复 合成型等技术集成制备成系列三维机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系列结构材料具有 质轻、高强、高模、耐冲击等性能、阻燃、隔音、隔热等特性,可广泛用于交通 工具、体育用品、军事、安全防护等领域。321 2 关键技术 ① 重构出“纤维-预制件-复合材料”在空间位置的真实图像,再现复合材 料内部纤维束空间路径、偏转和纤维束间的接触状态,定量揭示工艺织造参数之 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连续介质假设和有限变形理论,建立三维机织多尺度结构设 计方法。 ②以界面相的微观结构为切入点,从设计合理的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微结 构入手,将碳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改性剂引入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中, 揭示其界面增强增韧机理,最终确立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机制。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用于宽幅扁平碳纤维丝束的连续定型工艺 ZL 201010519415.1 (2)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夹头 ZL201310303000.4 (3)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送经装置 ZL201310302349.6 (4)一种无弯曲织物织造的纬纱递进装置 ZL201310302920.4 (5)一种体密度梯度变化的碳纤维针刺预制体 ZL201410159117.4 (6)一种深交联结构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201501531119.6 4 项目成熟度 成熟度 5 级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可广泛用于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军事、安全防护等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58 3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